「馬路?我們要去的地方不需要馬路。」馬丁和布朗博士被一輛老式轎車帶到了2015年10月21日的美國,此時他們周圍的計程車都在空中行駛,街道上是各式各樣的機器人,孩子們踩著懸浮滑板橫衝直撞......這是1989年經典科幻電影《回到未來2》中的最為激動人心的一幕。
如今,電影中描繪的「2015年10月21日」已經真的到來了,電影中對於未來的斷想如今成真了嗎?
基本正確電影中馬丁的女兒戴上「眼鏡」接電話。如今很多科技公司都已經有類似產品,微軟的HoloLens、三星Gear VR、谷歌Cardboard等。
電影中對於可穿戴設備還有多種設想。
設計手稿中的手環式的通訊數碼設備,不過設想的品牌是SONY,如今最時尚的選擇則是愛馬仕合作款的Apple Watch了。
布朗教授的「現實增強」眼鏡。
雖然外觀完全不具有「未來感」但是功能設想上很類似谷歌眼鏡。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抓捕的畫面中,一旁進行拍攝的是懸浮在空中的機器攝影記者。
行動支付與指紋識別。電影中,一位工作人員拿著行動支付設備希望馬丁為修復鐘樓捐款,只需要刷指紋就能進行支付了。雖然現在指紋支付還沒有進行廣泛應用,但是手機等行動支付已經非常成熟,指紋識別也已應用在多個領域。此外,在電影中,回家時只要說一句話,就能夠識別主人聲音開門了。在近期上映的《碟中諜5》中,反派的保險庫需要指紋、聲音、行走體態多重識別。
用電視打電話。如今,Skype已經實現在電視上進行視頻通話了。電影中,布朗教授告訴馬丁,2015年,人們可以進行除皺、植髮、換血,讓人的壽命延長3、40年。如今整容技術已經堪稱「鬼斧神工」,但是換血和延年益壽還沒能成真。
全息電影。在《回到未來2》中《大白鯊》已經出到第19部,而且是全息電影,宣傳片中的「鯊魚」差點咬到馬丁。現實中3D電影已經實現,裸眼3D和全息電影還是進一步探索中。
《回到未來2》的重要場景「80年代」復古餐廳裡,一臺可以移動的顯示屏成了「服務員」。在電影的設想中,機器人已經無處不在,電影手稿繪製了多種形態的機器人。
電影手稿中的機器人保姆。近年來,日本一直致力於研究家用機器人,可以完成家務、照顧老人等。對於未來的想像難免太過美好,電影《回到未來2》中描繪的很多先進又有趣的設備仍然停留在「設想」之中。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懸浮滑板。
懸浮滑板太酷了,無數人嘗試去實現(包括美劇《生活大爆炸》中謝耳朵也曾研究這一技術),但至今沒有成熟的產品。Hendo Hoverboard 可以實現類似效果,但因為使用的是磁力技術,因此對於地板有要求,而不像劇中可以在普通地面上飛行,它的售價是1萬美元。雷克薩斯在其廣告中也展示了一款類似產品,同樣要求在特定磁力軌道上使用。
飛車。電影中,2015年的車都是在天上行駛,因此布朗教授才說「我們要去的地方不需要道路」,而且只需要4萬美元就可以把舊車改造為飛車。如今,據說只有一些發明家手裡有能飛的車,普通生活中汽車仍是奔跑在道路上。
電影中,布朗教授的飛車能源來自「MR.FUSION」,它能將垃圾轉化為動力,在城市中無處不在。這一設想顯然考慮到了如今的能源危機,但這種轉化手段未被發展應用。
能增強力量的胸甲。類似很多科幻電影中出現的對於裝甲的設定,人類依靠機械能增強身體力量,提高戰鬥力和防禦能力。但是現實生活中,雖然可穿戴設備正炙手可熱,但尚未出現電影中這樣的「完美」的盔甲。
能自動調整大小並且變幹的衣服。電影中,教師讓馬丁換上未來世界的衣服,一個按鈕就讓衣服變得合身,並且在淋溼之後,衣服能夠自動變幹。這種「智能」的衣服尚沒有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此外,電影中一個有趣的設定是,未來世界的孩子穿衣服都要把口袋翻到衣服外面。
萬萬沒想到的未來2015年10月22日的這張報紙顯示,時任美國總統是一位女性。現實生活中,希拉蕊還在艱難的競選路上,而且,報紙也已經不再流行了。
街頭電話亭。電影中出現的街頭電話亭如今已經越來越少。
電影中,街頭的郵筒旁邊有一臺傳真機。如今,很少有人會寫信或者寫傳真了。
電影中,浴室裡未來的馬丁收到老闆發來的傳真告知他被解僱了。如今微信改變了人們的溝通方式。
作為1980年代最具有影響力的科幻電影之一,《回到未來2》對於未來的想像可稱得上是具有前瞻性的,雖然不免為了戲劇效果而有一些不切實際的地方。為了進一步提高電影「預言」的準確性,百事公司行動了。
百事可樂推出了2015年紀念裝,用來致敬《回到未來2》中當時的2015年科幻橋段中出現的可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