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後,有出息的孩子都來自這6種家庭,請家長都讀一讀

2020-12-22 人生五味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洞見,ID:DJ00123987】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作者:叉叉

來源:詩詞天地

想讓孩子成為怎樣的人,你就得成為怎樣的人。

人民日報曾經發表文章說:「教育好孩子,是父母這輩子最重要的事業。」

都說家庭是孩子最好的學校,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好的父母,會營造一個好家庭,影響孩子一生的成長。

俗話說:優秀的父母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在教導孩子上肯花心思。一個孩子將來的成就與高度,都與家庭教育脫不了關係。

都說有出息的孩子會來自這6種家庭,你是屬於哪一類呢?

01

堅持培養孩子讀書的家庭

一檔綜藝《奇葩說》讓一位女孩走紅網絡。

這位女孩叫詹青雲,她身上有眾多優秀的標籤:

她是香港中文大學的經濟學學士,是哈佛大學的法學博士,是2018年華語辯論世界盃「最佳辯手」,是《奇葩說》第六季的冠軍…

隨便拎出一個名頭,都是相當的厲害。

然而如此優秀的女孩,起點並非像他人所想的那麼高。

能做到如此優越的今天,全靠在成長中,努力培養詹青雲的爸爸媽媽。

詹青雲的家是普通的工薪家庭,算不上特別富裕。

因為媽媽是老師,所以懂得「強制孩子學習」是沒有辦法讓孩子愛上學習的,於是就讓孩子涉獵更多的書籍,讓她從課外書中感受到讀書的魅力。

詹青雲的媽媽很喜歡給年幼的她買書,但買的不是跟學校相匹配的課程教本,而是各種類型的「雜書」。

這其中就包括四大名著以及不少武俠小說。

在周末的時候,詹青雲的父母都會陪著她去書店看書,讓她沉浸在書海裡。

為了讓女兒更好地感受讀書的魅力,詹青雲的爸爸甚至「騙」她說陪爸爸出差、旅遊,然後路上就給女兒講書,講武俠裡那些正氣的事兒,引得詹青雲特別嚮往。

清華著名的「三錢」之一錢偉長先生曾在《八十自述》中說:

「身教和家族環境的陶冶,其助力不可謂不大。融樂的家庭及長輩的楷模,啟迪著像我這樣的年輕人。」

老話說教育的本質是培養習慣,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就要營造什麼樣的環境。

能在各種場合「臨危不懼」,有著超強的心理素質和知識儲備,這都要得益於至關重要的家庭教育。

02

不過度溺愛孩子的家庭

著名教育家盧梭說:

「你知道用什麼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這個方法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古人也說:「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愛之,其實仇之。」

著名詩人汪國真說:「愛有時候也是一種傷害。」

從古至今,哪一個溺愛的例子不令人唏噓感慨呢?

一篇《傷仲永》讓我們看到5歲能詩,聰慧過人的仲永,在父母和他人無盡的誇獎和寵愛中,走向「泯然眾人矣」。

晉武帝溺愛並縱容兒子奢侈地享受一切,其子繼承皇位之後治國無方,西晉帝國走向滅亡。

現在這個時代,多是獨生子女的家庭,俗話說就是「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摔了」,但過度的保護和寵愛有時候只會害了孩子。

一個家庭要嚴慈並濟,不過分寵溺孩子,什麼「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情況一定要杜絕。

如果一味地呵護、溺愛孩子,那孩子將會成為父母一生的負擔,不溺愛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愛。

03

不亂發脾氣的家庭

電視劇《少年派》中有這樣一個家庭:

劇裡一個姓江的家庭破產了。

然而這個家庭的父母並沒有相互埋怨爭吵,整天唉聲嘆氣自怨自艾,而是用非常良好的心態,去思考解決的辦法,靠自己的雙手重新開起了門店,重新創業。

連孩子的朋友都羨慕說:「你知道你爸媽身上最可貴的地方是什麼嗎?是情緒穩定。」

這也是這家孩子總是能用豁達隨和的形象得到大家喜愛的原因。

兒童心理學家說:

「父母的情緒暴力,對一個孩子的傷害是致命的。那種極端的負面情緒,會影響孩子一生的性格和人格發展。」

《心理諮詢師媽媽的科學育兒法》中寫:

「養孩子是一場修行,修的是父母們的情緒智慧,那些大喊大叫的父母,總會錯過教孩子如何管理情緒的機會。」

研究表明,小孩子在達到理智的年齡之前,都不太能接收所謂的觀念,只能接收到形象。

一個家庭是什麼樣子的,年幼的孩子都看在眼裡。

父母情緒上的穩定,是一個家最好的風水;不亂發脾氣的父母,家庭更是一派祥和,教育出來的孩子更是溫軟謙遜。

04

勤於節儉的家庭

勵志書籍《羊皮卷》中提到過這麼一句話:

「想一下造出大海是不可能的,必須先由小河川開始。」

猶太人說:「省一分錢就是賺一分錢。如果孩子希望得到一筆數額不小的錢,那你得先讓孩子學會最大限度的節省。」

政治家曾國藩說:「我這一輩都會教育自己家庭的子女,要勤儉節約。」

曾國藩非常注重孩子的個人修養培養,並總是會以身作則,常常用自己的行動去教育孩子。

在當時的京城中,很多高官的家庭總是出手闊綽,揮霍無度。

鑑於此景,曾國藩幾乎不讓孩子住在京城裡,要他們住在鄉下。

他時常告誡孩子,飯菜不能過於豐盛,衣服不必過分華麗,一切從簡即可。

他很注重自己的言行是否對孩子造成負面影響,因而總是以高要求約束自己。

現代物質生活豐富了,人們的收入也逐漸提高了,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不需要學習「節約」了。

節約不意味著「摳門」,而是讓每一分錢都花到實處,花得更有價值。

一個追求奢侈的家庭,家風一定充斥著好逸惡勞,甚至是非不斷。

而好於勤儉的家庭,不管孩子是否成才,但絕不會養成鋪張浪費的惡習。

不亂花錢、勤勞節儉是一個家庭消費觀的基本根基,創造節儉的家庭環境,才能讓孩子學會簡約生活,這對於孩子來說百利無一害。

05

房間整潔的家庭

《夷堅志》說:「高堂素壁,無舒捲之勞;明窗淨几,有坐臥之安。」

從古至今,乾淨的房間都總是能看出一個人的心境與為人。

哈佛商學院通過多年研究發現一個驚人的現象:

有強烈幸福感的傑出人士,居家環境總是十分整潔清爽;而對比之下不太幸福的人,往往生活在凌亂骯髒的環境中。

整潔乾淨的家庭,總能給人一種疏闊感,讓心情充滿愉悅;反之,凌亂的家庭環境會讓人壓抑,讓人產生負能量,容易變得暴躁易怒。

《朱子家訓》的開篇,講的便是:「黎明即起,灑掃庭除。」

一個家庭如果總是亂糟糟,勢必會影響父母的情緒,進而會影響到孩子的品行:

讓他從小就不樂於收拾整理自己的房間,不注重個人的衛生習慣,這樣成長起來的孩子,又怎麼會喜歡乾淨整潔呢?

因此,要從小給孩子灌輸「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概念,培養孩子養成乾淨有序的習慣,將好的品性滲透到孩子的骨髓裡。

06

講究規矩的家庭

《荀子 · 性惡篇》裡說:「人無禮義則亂,不知禮義則悖。」

意思是人沒有禮儀就會混亂,不知禮儀就會悖謬。

著名畫家施邦鶴先生曾說:

「從小我家便有很多規矩,小時候覺得很受拘束,大了才理解正是這些規矩影響了我的一生。」

《家庭教育》一書中曾提到:「有規矩的自由叫活潑,沒規矩的自由叫放肆。」

俗話說家有規矩,始成方圓,家無規矩不立。

孩子一旦沒有約束力,便不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正確與否,容易從小就沒有是非觀念。

再怎麼愛孩子,都一定要堅持原則,立好規矩。

規矩是邊界,是警醒,是孩子通往未來的鑰匙。

真正愛一個孩子,不是放縱,而是適當的約束。

家庭對於孩子的影響,是長遠且深刻的。

讓孩子在好的家庭環境中成長,絕不是一種無效的行為。

有這麼一則很老的短故事。

一位媽媽去請教法師,她跟法師說道:「法師,我的孩子總是不聽話,也不愛學習,這可怎麼辦呢?」

法師沒有直接回答,反問道:「您應該有複印文件的經歷吧?如果您發現複印件上有錯別字,您會去修改複印件還是原件呢?」

媽媽聽後恍然大悟。

父母就像是文件中的原件,家庭就是那臺複印機,孩子就像是複印件。

俗話講「三流的父母當保姆,二流的父母當教練,一流的父母當榜樣」,一個家庭是什麼樣的,那孩子就會是什麼樣的。

所以,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父母就要先改變觀念,做孩子的榜樣,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跟孩子一起成長。

相關焦點

  • 致家長:未來十年,有出息的孩子也許需要的是這6種能力!
    文:逗號中國有句老話: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長大以後有出息,在社會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那麼,什麼樣的孩子長大後才有出息呢?一般來說,未來十年,有出息的孩子都擁有以下這些能力。1、高度自律的能力蘋果創始人史蒂夫·賈伯斯曾說:「自由從何而來?從自信來,而自信則是從自律來。」
  • 長大後有出息的孩子,六歲前都有這4個特徵,佔一個未來也會優秀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將來能大有所為,成為有個有出息的人,而想要完成這種目標,智商和情商是必不可少的因素。俗話說三歲看老,孩子智商的高低在童年時期就有彰顯,美國心理學專家研究:高智商兒童在童年時期就有跡可循。
  • 長大後真正有出息的孩子,據說都有這3個明顯特點,蠻有道理的!
    由於父親從小就很重視董卿的性格培養,用各種方式培養了她堅韌不拔和善於學習的精神,董卿才有今天,才能成為一個眾所周知的,成為一名優秀的主持人。家長對孩子都有一種期待,那就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是,很多家長最終卻發現期待與現實有著很大的差距,孩子沒有按照自己的期望來發展。其實,孩子長大了有沒有出息,從童年的這三個方面就可以看出。
  • 智商高的孩子,6歲前會有這5個特徵,長大後多半有出息
    每個父母都想自家孩子將來有出息,有成就,但孩子到底能不能有出息,也都是十幾年後的事,誰也說不好,但有句話是這樣說的,「3歲看到老」,意思是從孩子3歲的性格特徵,就知道其長大後會不會有出息,北大教授:高智商的孩子,從小就有這3種表現,長大更容易成功。
  • 致父母:別再把放養孩子,當成靜待花開(再忙也要讀一讀)
    01、教育孩子的有效期只有十年,一旦錯過就無法挽回有句老話說: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我們總以為陪伴孩子的時間還有很多,不用急著管他,教他,反正他還小,不懂事,長大後自然就懂了。可一眨眼,孩子的身高一天天地長,年齡也一年年地長。
  • 成績越好的孩子越有出息嗎?退休老教師:有這幾種表現的才混得好
    很多家長都喜歡以孩子的成績論英雄,認為成績越好的孩子就越有出息,成績差的孩子沒前途,真的是這樣嗎?不得不說,成績比較好的孩子,未來選擇的機會固然是比成績差的同學多很多,但是成績最好的孩子在未來混的也不見得最好。
  • 李玫瑾:家長牢記「三不慣兩不管」,讓孩子長大後更有出息
    文\張媽編輯\張媽每個家長教育孩子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夠出人頭地,變成一個優秀的人。但是養孩子並不是讓孩子吃得飽穿得暖有書讀,只有為人父母后才能知道教育好孩子是多難的一件事情。李玫瑾:「三不慣兩不管」,讓孩子長大後更有出息李玫瑾教授是我國育兒界中非常有名的專家,她用人生四十載和上千例青少年罪案深入研究了青少年犯罪心理學。
  • 一個家庭中,媽媽如果是這3種性格,孩子將來很難有出息
    母親的堅強和善良能教會孩子勇敢地面對困難,母親的刻薄和自私,也會在孩子的心裡烙上一道深深的傷痕,成為久久揮之不去的陰影。從某個角度上來說,母親的性格決定孩子的命運,一點也不誇張。一個家庭中,媽媽如果是這3種性格,孩子將來很難有出息1.
  • 這2種孩子小時候看似「聰明」,長大多半沒出息,父母別瞎高興了
    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希望,每個父母也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聰明、有出息的。所以在孩子還小的時候,父母們就會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和培養,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培養出一個優秀、成功、有出息的孩子。這也就是為什麼說3-6歲是培養孩子良好性格和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家長在這個時期如果沒有抓住機會好好培養,那麼孩子一旦養成不好的性格和習慣,將來以後是很不好改正的,基本上就會伴隨孩子的一生。孩子的「假聰明」你發現了嗎?
  • 你看到的點讀筆測評,90%都是商家推廣
    據噹噹《兒童閱讀與親子家教報告》,2018年童書中國市場共銷售6.2億冊,在過去五年間都保持超過35%的碼洋(標價額)增速。 看著孩子們從最初啃書、扔書,到終於趴著看書,老母親和老父親心中充滿了欣慰。 然而「爸爸給我讀這本書!」「媽媽我還想再聽一遍!」
  • 孩子挨罵後常見的4種表現,第一種大多有出息,最後一種令人心疼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盼每個父母都有,對於家長而言,自然是希望孩子長大後能有出息,但想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卻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其實孩子挨罵後常見的4種表現,如果是第一種的話,他們長大後往往會有出息,但如果是最後一種就不免有些令人心疼了。孩子挨批評後喜歡頂嘴是好事還是壞事?劉先生的兒子豆豆是個性格比較固執而且有主見的人,從小到大隻要是他認為對的事情,就會想盡辦法去證明。
  • 六一,來自讀小庫的六種禮物
    瘋瘋家的孩子,調皮可愛:不愛吃西藍花,飯前假裝洗手,沒半點耐心,纏著家長問個不停,覺得爸媽全是老古董,瞬間睡著又馬上精力充沛,什麼都想決定什麼都想買,最愛去海邊度假……瘋瘋家的孩子,齊心協力,總能把一頓簡單的晚餐、一次普通的駕車出行、一次海邊度假、一場名勝之旅,全變成歡樂冒險電影。
  • 來自這3種家庭的孩子,上幼兒園一般不會哭,你家孩子是這樣嗎
    來自這3種家庭的孩子,上幼兒園一般不會哭,你家孩子是這樣嗎小時候聽到自己要背著書包上幼兒園,心中總是萬般期待,想像著班級裡陌生而又熱情的面孔,以及年輕貌美的老師,恨不得在幼兒園"安營紮寨"。每次放學後也不願意回家,經常"陪伴"在娛樂設施的身邊,盡情享受著懵懂的學生時光。但如今你會發現很多小孩子對幼兒園都有一種"恐懼",每次上幼兒園都會上演一出"心理諜戰劇",在"上與不上"之間做思想鬥爭。
  • 清華教授:高智商孩子都有這4個特徵,6歲之前家長就能發現
    不僅如此,他還比其他小朋友淘氣,經常闖禍不聽話,就在上個禮拜,還把爸爸新買的鬧鐘給拆得七零八落,氣的小敏打了他一巴掌。過年期間,小敏帶著平平回了老家,見到了表姐和姐夫,他們夫妻倆都是普通工人,可是兒子卻非常有出息,剛剛考上了清華大學。
  • 關於毛毛蟲點讀筆,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面啦!
    所以從毛毛蟲點讀筆的點讀資源和品質來說,點讀音頻是出版社提供的原版音頻,發音純正,品質上佳,家長和孩子們都可以放心食用哈~再順道提一嘴,毛毛蟲點讀筆擁有16G的超大內存,可以存下至少1600本書的點讀音頻,從這一點上來看,家長完全不用擔心內存不夠的問題啦。顏值即正義。作為一款兒童產品,美感是必不可少的。很多時候,孩子的喜好直接決定了一件物品的命運,所以顏值真的非常重要。
  • 二胎家庭、多孩家庭,哪個孩子長大會更有出息?答案你想到了嗎
    她其實也很討厭自己這樣子,感覺太傷害老大了!你有沒有發現,一般二胎家長,老二會比較受寵愛,而多個孩子的家庭,一般最小的孩子最受寵愛?都說「老大傻,老二精」,「皇帝愛長子,百姓愛么兒」,完美呈現了二胎家庭中老二更得大人歡喜,多孩家庭中最小的孩子最受寵的事實。我要告訴你,其實你認為最聰明、機靈的孩子可真不一定長大就有出息。
  • 誰帶的娃最有出息?專家直言:家裡這個人帶孩子,媽媽都比不上
    有關專家根據長期的調查研究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在一個家庭裡,有個人帶娃,媽媽都比不上,這個人就是爸爸,帶出的孩子長大後比較有出息。進入社會之後,抗壓、抗挫折能力也比較強。與媽媽相比,爸爸往往更具冒險精神、探索精神,性格也更加外向,因此如果爸爸能夠多多的參與孩子的日常教育,對孩子今後的發展自然大有好處。
  • 長大後有出息的孩子,從小身上就有這些「缺點」,家長可別埋沒了
    家裡有一個有出息的孩子,在很多父母眼裡,是很光耀門楣的事情,畢竟「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然而,要想孩子有出息,需要家長本人付出很多的努力,而不是聽天由命,等待天上掉果子。那麼家長應該怎麼做,才能培養出一個有出息的孩子呢?
  • 這6本關於父親的繪本,一定要陪孩子好好讀一讀!(值得收藏)
    平時忙碌於工作,沒時間陪家人,各位爸爸也應該適當抽出時間,暫時放下工作,陪寶寶度過一個有意義的親子時光,一起看看動畫、聽聽兒歌、讀讀繪本……今天,我們就來推薦一些和爸爸有關的繪本,一家人一起來讀吧!繪本講述了一個非常不普通的家庭故事,爸爸是個條紋控,而媽媽是個斑點控,那他們的孩子也註定是個特別的孩子。這個看似普通的孩子其實是個「大象控」。他最愛吃的麵包也是大象愛吃的食物,而他身穿的灰色衣服正是大象的顏色,在最後一頁裡展示了他房間裡大大小小的裝飾全都是和大象有關的東西,結局令人出乎意料,但又會讓我們會心一笑。
  • 這3種孩子看起來「鬼靈精」,長大後難有出息,不妨對照下自家娃
    平常小明媽媽都覺得小明很出色,與一般小孩不同,現在看來,長大後怕是難有出息了!在生活中遇上小明這樣的小孩,一般人都會誇讚他與同齡人不一樣,十分能說會道,就是一個"鬼靈精"。但是家長們一定要注意了,這種"鬼靈精"不一定是一種好事,有可能隱藏著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