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濤
疫情暴發以來,在黨中央、習主席親自指揮、親自部署下,全國人民風雨同舟、眾志成城,打響了一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在這場鬥爭中,省軍區系統聞令而動,主動靠前,全程參與,在實戰中深入探索全民動員的特點規律,為做好戰時全民動員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鑑。
增進思想動員滲透力,為全面動員打好思想基礎
全國人民識大體、顧大局,聽招呼、守規矩,共進退、同擔當,這種高度的集體自覺,源於深入紮實的思想發動。抗疫中,各地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紙雜誌、手機網絡、電子屏幕、條幅板報等渠道,實施高強度、多頻次、全時段發動,持續傳遞黨中央的關心關愛,及時推送抗疫進程和決策部署,常態宣講防疫專業知識和相關要求,通過強力滲透,實現逐戶逐人、入腦入心。在面向公眾搞好普遍發動的基礎上,政府機關、行業協會、高校企業、街道社區又分別在各自行業領域實施多個波次的定向動員。湖北省軍區大力開展「主官領戰、黨員主戰、民兵參戰、文職人員轉戰」活動,軍民在很短的時間內,實現了思想上的平戰轉換。這次抗疫,凸顯了思想動員的重要性,展示了我們強大的全民動員能力。與抗疫相比,戰時民眾面對威脅更加直接,承受傷亡更加慘重,戰場管理更加困難,僅僅依靠短期臨戰動員,很難快速形成全民自覺的集體意志。
從抗疫實踐來看,提高戰時全民動員效率,平時必須依託國防教育,提前準備、長期滲透,為實施全民動員打好思想基礎。要拓展廣度,堅持黨委、政府、學校、軍隊和社會「五位一體」,打造覆蓋全民的國防教育體系,將國防教育的受眾對象延伸到社會各個階層各個群體;要增加深度,除了普及一般性國防常識外,還要加強城市危機教育和風險培訓,引導公眾牢固樹立備戰備荒備災的意識;要加大強度,利用各種媒介適度增加國防教育的內容和頻率,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形成長期效果。
發揮骨幹隊伍組織力,關鍵時刻用好關鍵群體
在這次抗疫中,黨員幹部、民兵、志願者等關鍵群體衝鋒一線擔當重任,成為群防群控、聯防聯控的主力軍。比如,武漢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共有4.45萬多名黨員職工下沉到3000多個社區;約有12萬名志願者、13800多個網格員參與社區防控;湖北省軍區累計發動83.9萬多人(次)民兵,高峰期每天約3.1萬多名民兵活躍在一線。這些關鍵群體承擔組織員、宣傳員、管理員、服務員、救護員、送貨員等多種職責,發揮了「主心骨」「壓艙石」的作用。未來戰時全民動員,規模更為龐大,組織更為複雜,更需要這些關鍵群體深入到群眾當中發揮關鍵作用。
從抗疫實踐來看,實施全民動員,需要結合不同群體的不同特點,平時有針對性地重點建設。對黨員幹部群體而言,重點是加強基層實踐錘鍊,鼓勵和引導黨員幹部到群眾中去接地氣、學本事、長才幹,一旦有事能夠迅速地沉到一線進入角色,更好地發揮帶頭作用組織動員群眾;對民兵群體而言,重點是加強支援保障和應急處突的專業訓練,真正具備戰時應戰、急時應急的能力;對志願者群體而言,重點是構建以管理機構和服務平臺為核心的管理體系,增強信息共享、資金支持和激勵宣傳,提升其參與全民動員的積極性和專業能力。
提升輿論宣傳主導力,不斷凝聚抗疫正能量
這次抗疫期間,輿論場相當活躍。特別是疫情初期,信息洪流鋪天蓋地、真假難辨,敵對勢力煽風點火、惡意炒作,人民群眾高度關注、高度敏感,僅僅一個長江雲融媒體平臺,用戶數日均增長就達19.6萬多,日均瀏覽量2700多萬,為疫情發生前的6倍。雖然各級政府、各類媒體、權威專家強化了正能量信息的傳播,但一些負面信息也在短時內產生了放大效應和加速效應。比如,「武漢即將被解放軍全面接管」等謠言,影響極為惡劣。隨著疫情的好轉,正能量的信息逐漸佔據上風,民眾心理也從緊張焦慮走向淡定自信。戰時,輿論場必然也會呈現相似的特點和規律。
從抗疫實踐來看,打贏未來人民戰爭,民眾的戰爭意志將是敵人重點攻擊目標,必須從一開始就要把輿論主動權牢牢掌握在手中。充分利用各種媒體渠道,特別是用好權威平臺,及時準確發布戰爭動態信息,讓群眾第一時間了解真實情況;收集群眾訴求,回應群眾關切,以同理心找準群眾的關注焦點,用群眾的語言回答群眾的問題;要果斷有效管控,加強大數據、輿情監測軟體等信息手段應用,阻斷各種謠言和錯誤信息的傳播渠道。
增強基層末端管控力,切實發揮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
疫情防控期間,全國各地實施封閉式管理,每一個小區、社區以及村隊都是一塊獨立陣地、一個戰鬥堡壘,這塊陣地上所有居民的生活保障、物資採購、看病就醫、檢測排查、封控管理等工作都由基層社區(村)負責。據統計,「封城」期間留在武漢的人員有900多萬,分布在7000多個小區、1400多個社區、1900多個村(大隊)。每名社區工作者大約面對350名群眾,任務異常艱巨。社區是連結政策規定與真實個體的最後一環,也是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提升治理能力的關鍵一環。社區工作得力,才能確保政令暢通,推動全體群眾在戰時的軌道上井然有序地工作生活。這次抗疫,把社區建設的重要性凸顯出來,它是做好全民動員工作的關鍵。
從抗疫實踐來看,未來人民戰爭,動員全民參戰,尤其要加強黨對基層全面工作的領導,切實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加強人才培養,將社區隊伍建設納入國家和地方人才發展規劃,建設一支素質優良的專業化社區工作者隊伍;加大社區平臺建設的投入,賦予城鄉社區更多責權相宜的人、財、事權,建好社區動員宣傳教育平臺、物資保障平臺、信息通信平臺,確保社區在為社會末端提供公共服務的同時,也具備依法管控、有力管控的條件。
強化物資供應保障力,重點抓好民生保障促穩定
從疫情防控手段上來看,這次抗疫打的是科技戰、輿論戰,也是後勤戰。實施封閉式管理,首先要解決好人民群眾的基本生活需求。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全國一盤棋,統籌協調,全國跨省跨區域聯動協調物資,多措並舉保供應、保運力、保民生,較好地解決了人民群眾的基本生活問題。就拿武漢來說,蔬菜庫存量可持續每天供應約8000噸,全市米麵油肉基本生活物資庫存量可滿足30天以上消費需求。湖北省軍區協調6個駐軍單位抽調260人、130輛運輸車成立運力支援隊,輸送各類物資15019噸,投向抗疫一線和基層社區,多方籌措270餘噸物資緩解保障需求的燃眉之急。通過軍地合力、綜合施策,為人民群眾居家堅守提供了安心條件,為抗疫勝利打造了穩固的後方。
從抗疫實踐來看,做好未來戰時全民動員,必須重點抓好民生保障,生活有保障,戰鬥才可持久。必須分領域、分專業做好戰略物資儲備,既要做好高科技裝備、信息資源儲備,也要做好基本民生儲備,打牢戰時緊需資源動員基礎;要按轄區模塊,認真做好戰爭潛力調查統計,把各類潛力數據、區域分布、具體定位搞精準,為戰時資源動員提供支撐;要建立戰時管制和利益調節機制,打擊囤積、抬高物價等投機行為,採取激勵措施,充分調動社團企業生產供應緊缺作戰物資的積極性,為物資供應提供源源不斷的後勁。
提高智慧信息動員力,為戰時動員提供智力支撐
在這次抗疫行動中,大數據、雲計算等信息技術大顯身手,各地依託政務網和手機APP準確傳達防疫政策,利用醫療物資需求信息平臺,組織醫院與生產企業需求對接,開通電子「健康碼」,為勾畫區域疫情圖、溯源病患軌跡線、輔助政府精準施策提供數據支撐。疫情防控前所未有地拓展了網際網路、大數據、通信技術的應用,也檢視了智慧城市對抗疫行動支撐不夠的問題。比如,國防動員數據支撐疫情防控難度大,國防動員潛力數據難以實現網絡實時採集,軍地信息不共享。未來戰爭,信息是重要作戰要素,信息動員是戰爭動員的主陣地,必須依託智慧城市建設,抓好信息動員。
從抗疫實踐來看,搞好信息動員,必須將智慧應急、智慧動員納入智慧城市建設,搭建縱聯各級國防動員指揮中心,橫接國動委專業辦、行業系統的指揮信息網;要構建大數據系統平臺,配套完善動員潛力與需求數據採集、存儲、分發等管理制度,依託雲計算技術,實現動態對接、科學調配;要依託高校、科研院所和高新企業編建國防動員專業隊伍、民兵預備役分隊,培養信息動員專業人才,為戰時完成動員任務提供智力支撐。
(作者系湖北省軍區司令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