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難更顯家國情懷。家國情懷,就是一個人對家庭、對國家的使命擔當,就是以愛國愛家為美德、以家齊國治為己任,將國家和民族置於最高的地位,舍小家為大家,心有大我,天下為公,國家至上。無論是抗戰還是抗疫,生死時刻,危難關頭,家國情懷將小家與大家、個體與民族的情感和命運連接得更加緊密,表現得更加突出。
十四年抗戰,面臨亡國滅種的危險、生死存亡的考驗,每一個中華兒女為國家獨立、為民族解放、為家園安寧而戰的責任和使命尤為強烈,以身許國、毀家紓難、同抗外侮、盡忠報國的覺醒和行動更加篤定。從「一寸山河一寸血」、「誓死不當亡國奴」的信念,到「母親送兒打東洋,妻子送郎上戰場」的場面,從抱定「救國家、救民族的必死之心」,到「最後一碗米送去做軍糧,最後一個親骨肉送去上戰場」,體現出的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濃濃愛國情懷。在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歷史上,從來沒有像抗日戰爭時期這樣,民族覺醒如此深刻,民眾能夠動員程度如此廣泛,群眾發動規模如此浩大,戰鬥意志如此頑強。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是取得抗戰勝利的決定因素,也是每個中華兒女在國破家亡、山河破碎時以身許國、共赴國難的生死寫照。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同樣考驗著中華民族的品格。在全民抗疫中,我們看到的是「我們不做誰來做」的環衛工人滿彩美,是「希望每個居民都健康」的社區工作人員王涯玲,是「不能讓醫生吃不上熱飯」的外賣騎手侯鮮梅,是「我隨時都在」的快遞員汪勇,是「保護我的家鄉」的公交司機聶三華,是「來不及想有沒有危險」的民警邵玉春,是「國家有難,我就要出份力」的拾荒捐款的老人……是你是我,是每一個中華兒女,面對危急,誓死不退,不勝不休。為什麼我的眼裡滿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為什麼疫情防控能夠取得勝利,是因為總有人在負重前行。這種從「小我」到「大我」的家國情懷,築起了一道抗擊疫情的鋼鐵長城,鑄就了一座世人矚目的精神豐碑。
危難更須英雄氣概。「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中華民族是個崇尚英雄,也是個英雄輩出的民族。天下艱難際,時勢造英雄。抗戰時期,英雄就是面對刺刀迎著炮火,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疫情肆虐,英雄就是挺起身、衝上去的「逆行者」。
面對極其殘暴的日本侵略者,中國人民不畏強敵,寧死不屈,用血肉之軀築起了新的長城,用生命和鮮血譜寫了中華民族歷史上抵禦外侮的壯麗篇章。千千萬萬愛國將士浴血奮戰、視死如歸,各界民眾萬眾一心、同仇敵愾,誓與日本侵略者血戰到底,奏響了一曲氣壯山河、保家衛國的英雄凱歌,用生命和鮮血譜寫了一首感天動地的反抗外來侵略的壯麗史詩。太行乳娘的故事、南僑機工的事跡、青紗帳裡的喊殺聲、太行山上的烽火……都在昭示著中華民族總有英雄驅虎豹,總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這就是中國不敗、民族不亡的魂魄。習近平總書記在出席抗戰紀念活動時,不僅為楊靖宇、趙尚志、左權、彭雪楓、佟麟閣、趙登禹、張自忠、戴安瀾等一批抗日英烈和八路軍「狼牙山五壯士」、新四軍「劉老莊連」、東北抗聯八位女戰士及國民黨軍「八百壯士」等眾多英雄群體點讚,還從更廣闊的英雄視域強調「無論是正面戰場還是敵後戰場,無論是直接參戰還是後方支援,所有投身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中的人們,都是抗戰英雄,都是民族英雄。」
戰爭年代,需要英雄去戰鬥。和平時代,更需要英雄情懷。疫情防控激發了無數中國人勇敢拼搏的英雄主義精神,他們把個人生死安危置之度外,衝向最危險的地方,拼盡全力堅守職場家園,捍衛生命健康,維護公共安全。一張張口罩勒出傷痕的臉龐,一件件汗水浸透的衣服,一聲聲不計生死的悲壯誓言,一份份奔赴前線的請戰申請,一句句「共產黨員先上」的衝鋒號令,一場場莊嚴簡潔的援鄂出徵儀式,展現出中華兒女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大無畏英雄氣概。各級黨員幹部衝鋒在前、勇挑重擔,充分發揮戰鬥堡壘和先鋒模範作用,在疫情防控的大考中踐行初心使命。白衣天使美麗逆行、義無反顧,在救死扶傷的陣地上與病魔較量,用專業知識和精湛技術詮釋醫者仁心。科研工作者夜以繼日、協同攻關,全力投入到病毒研究、試劑檢測、藥物篩選和疫苗開發的緊張工作之中,為戰勝疫情提供強大科技支撐。廣大公安民警、社區工作者和社會志願者堅守崗位、日夜值守,認真做好排查、監測、勸導、配送各項工作,織牢遏制疫情擴散的牢固防線。從來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從來沒有天生的勇敢,只因選擇了無畏。正是這種攻堅克難、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書寫下了疫情防控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映射出無數平凡人們的英雄背影,奏響了決勝疫情防控的時代強音。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偉大出自平凡,英雄來自人民」。中華民族能歷萬種災厄仍涅槃重生,從來都不是因為有超級英雄,而是有千萬個普通人聞令而動,挺身而出,向險而行,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劈荊斬棘,扭轉乾坤,以英雄之舉標註了中華民族最閃亮的坐標。
危難更見團結一心。攥起來的拳頭更有力,團結起來就是力量。危難時刻,更需要所有人團結在一起,勁往一處使,擰成一股繩,才能共度難關、共克頑敵。自古以來,中國人民的精神世界中就存在著萬眾一心的特質和稟賦。抗戰中,團結起來就不再是一盤散沙,而是血肉長城。抗疫時,團結起來就不是一個人在戰鬥,而是同心合力阻斷病毒的防火牆。中華民族是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民族,也是注重團結互助、團結友愛的大家庭。
抗戰中最偉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華民族團結戰鬥的勝利。14年艱苦抗戰,巨大的民族災難喚起中國空前的民族覺醒和團結。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全體中華兒女萬眾一心,眾志成城。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到處燃起抗日的烽火。各黨派、各民族、各階級、各階層、各團體、各華僑華人組織同仇敵愾,團結抗戰,舉國禦侮。從「一盤散沙」到血肉長城,「四萬萬人齊蹈厲,同心同德一戎衣」,就像《國歌》中唱的那樣,不願做奴隸的人民,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抗日戰爭極大地加強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和海外華僑同祖國的血肉聯繫。中華民族的覺醒和團結,不但譜寫了保家衛國、抵禦外辱的壯麗史詩,也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的力量所在。
這次抗疫鬥爭是一場史詩般的全民大動員,進一步彰顯出了中華民族在災難面前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團結精神。黨中央統一指揮、統一部署、統一調度。460多萬個黨的基層組織築起一座座抗擊疫情的堅強堡壘,3900多萬名黨員、幹部戰鬥在抗疫一線,300多支醫療隊、4萬多名醫護人員緊急馳援湖北;26個省份對口支援,19個省市採取「一省包一市」方式,將大量醫療設備、人員、物資往湖北傾斜。各省區市相互響應、統一行動。各黨政軍群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緊急行動、全力奮戰。黨員幹部衝鋒在前,英勇奮戰。廣大人民群眾眾志成城、團結奮戰。社會熱心人士志願服務,無私奉獻,華人華僑慷慨解囊,捐款捐物。從醫院工廠到公路碼頭、從街道社區到鄉鎮村口,牢固構築起與疫情鬥爭的人民防線。人心齊,泰山移。全民隔離,堅壁清野!數千個社區,數萬個小區,每一間房子都是抗疫的戰場,每一個人都是擒妖的戰士;火速建成的火神山、雷神山、方艙醫院,每一間病房都是禦敵的陣地,每一位醫護人員都是捉拿瘟神的英雄。「封閉一座城,守護一國人」,顧全的是舍小家顧大家為國家的大局;省市區集中優勢資源「搬家式」援助,彰顯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情懷。跨國包機運口罩,伴隨著華人華僑血融於水的親情一起起飛。團結奮進,山海可蹈;勠力同心,未來可期。14億中國人民,不分男女老幼,不論崗位分工,都自覺投入抗擊疫情的人民戰爭,發揚了團結奮戰、守望相助的偉大民族精神,凝聚起眾志成城、共克時艱的強大能量,這就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危難更重大義博愛。中華民族具有天下大同、協和萬邦的寬廣胸懷,也擁有崇尚和睦、愛好和平的永恆追求。從中國抗戰到世界和平,從舉國戰「疫」到人類命運共同體,中華民族不僅在磨難中奮起,還在危機中擔當,體現出了休戚與共、天下為公的精神品格。
在偉大的抗日戰爭中,面對著法西斯這個世界人民的共同敵人,中國人民在極為艱難的境地下,仍以堅強的意志和巨大的民族犧牲,首先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支撐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始終抗擊著日本陸軍主力,制約著日軍的「北進」和「南進」,保障了同盟國「先歐後亞」大戰略的實施,還積極倡導和推動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建立,並為創建聯合國和建設戰後世界新秩序做出歷史性的貢獻。在這場正義與邪惡、光明與黑暗的殊死搏鬥中,中國的抗日戰爭從一開始就具有拯救人類文明、保衛世界和平的重大意義。聶榮臻救助日本遺孤、何鳳山冒死為猶太人籤發的數千份「生命籤證」、錢秀玲救助比利時人被譽為「女辛德勒」、十萬遠徵軍入緬作戰、支援越南韓國等國家爭取獨立、對千餘名日本戰犯進行人道主義改造……這些史實,有力詮釋著「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文化基因,已深深植根於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也贏得了世界上愛好和平人民的尊敬。
重大傳染性疾病是全人類的敵人。新冠肺炎疫情,是人類共同面臨的災難和大考。病毒無國界,大愛有擔當,患難見真情。面對「二戰以來最嚴重的全球危機」,中國付出的艱苦努力和巨大犧牲有效降低了病毒對更多人生命安全的威脅,構建起了防止疾病國際傳播強有力的第一道防線,為世界防控疫情贏得了時間。中國還及時主動與世界分享有關病毒科研成果,展現了負責任大國的擔當;在疫情蔓延全球之際,中國慷慨無私與世界分享防控和診療方案,向多個國家派出醫療專家、捐助醫療物資,積極呼籲國際社會堅定信心、齊心協力、團結應對,攜手合作,為全球抗疫注入正能量。青山一道,風雨同擔。一批批中國專家與東協、歐洲、非洲同行連線交流,一次次援塞抗疫醫療專家組不斷延期的返程,一輛輛中歐班列穿透疫魔陰霾跨越亞歐大陸,一筆筆「抗疫國際人道援助基金」的雪中送炭。救死扶傷體現了一個民族偉大的善良,悲天憫人蘊含著全人類最為純粹的美德。中國不僅以強有力的舉措保護本國人民生命安全,更以跨越國界的愛心與行動,回饋著「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的深情厚誼,表達著「和衷共濟,四海一家」的天下情懷。有一種溫暖叫中國援助,有一種讚譽叫大國擔當。一句句感謝、一聲聲讚許,定格在了中國抗擊疫情的全球戰役中。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中國不僅自己要打贏阻擊戰,還在支援各國的抗疫過程中處處彰顯著中國精神與中國力量。
從偉大抗戰到全民戰「疫」,我們看到,越是危難艱險時,就越發凸顯出中華民族偉大的精神品格,這種危難之中薪火相傳的偉大精神就是家國情懷、英雄氣概、團結力量、大義博愛……這種偉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國人的精氣神,是中國戰勝艱難險阻、風險挑戰的有力支撐,也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勇往直前的自信品格。有了這種偉大的民族精神,任何磨難都只能激發我們奮鬥的力量,任何困難都不能阻擋我們前進的步伐。薪火相傳的偉大的精神,讓中華民族在一次次磨難和挑戰中奮進重生,不斷續寫著新的輝煌。
危難更顯家國情懷。家國情懷,就是一個人對家庭、對國家的使命擔當,就是以愛國愛家為美德、以家齊國治為己任,將國家和民族置於最高的地位,舍小家為大家,心有大我,天下為公,國家至上。無論是抗戰還是抗疫,生死時刻,危難關頭,家國情懷將小家與大家、個體與民族的情感和命運連接得更加緊密,表現得更加突出。
十四年抗戰,面臨亡國滅種的危險、生死存亡的考驗,每一個中華兒女為國家獨立、為民族解放、為家園安寧而戰的責任和使命尤為強烈,以身許國、毀家紓難、同抗外侮、盡忠報國的覺醒和行動更加篤定。從「一寸山河一寸血」、「誓死不當亡國奴」的信念,到「母親送兒打東洋,妻子送郎上戰場」的場面,從抱定「救國家、救民族的必死之心」,到「最後一碗米送去做軍糧,最後一個親骨肉送去上戰場」,體現出的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濃濃愛國情懷。在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歷史上,從來沒有像抗日戰爭時期這樣,民族覺醒如此深刻,民眾能夠動員程度如此廣泛,群眾發動規模如此浩大,戰鬥意志如此頑強。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是取得抗戰勝利的決定因素,也是每個中華兒女在國破家亡、山河破碎時以身許國、共赴國難的生死寫照。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同樣考驗著中華民族的品格。在全民抗疫中,我們看到的是「我們不做誰來做」的環衛工人滿彩美,是「希望每個居民都健康」的社區工作人員王涯玲,是「不能讓醫生吃不上熱飯」的外賣騎手侯鮮梅,是「我隨時都在」的快遞員汪勇,是「保護我的家鄉」的公交司機聶三華,是「來不及想有沒有危險」的民警邵玉春,是「國家有難,我就要出份力」的拾荒捐款的老人……是你是我,是每一個中華兒女,面對危急,誓死不退,不勝不休。為什麼我的眼裡滿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為什麼疫情防控能夠取得勝利,是因為總有人在負重前行。這種從「小我」到「大我」的家國情懷,築起了一道抗擊疫情的鋼鐵長城,鑄就了一座世人矚目的精神豐碑。
危難更須英雄氣概。「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中華民族是個崇尚英雄,也是個英雄輩出的民族。天下艱難際,時勢造英雄。抗戰時期,英雄就是面對刺刀迎著炮火,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疫情肆虐,英雄就是挺起身、衝上去的「逆行者」。
面對極其殘暴的日本侵略者,中國人民不畏強敵,寧死不屈,用血肉之軀築起了新的長城,用生命和鮮血譜寫了中華民族歷史上抵禦外侮的壯麗篇章。千千萬萬愛國將士浴血奮戰、視死如歸,各界民眾萬眾一心、同仇敵愾,誓與日本侵略者血戰到底,奏響了一曲氣壯山河、保家衛國的英雄凱歌,用生命和鮮血譜寫了一首感天動地的反抗外來侵略的壯麗史詩。太行乳娘的故事、南僑機工的事跡、青紗帳裡的喊殺聲、太行山上的烽火……都在昭示著中華民族總有英雄驅虎豹,總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這就是中國不敗、民族不亡的魂魄。習近平總書記在出席抗戰紀念活動時,不僅為楊靖宇、趙尚志、左權、彭雪楓、佟麟閣、趙登禹、張自忠、戴安瀾等一批抗日英烈和八路軍「狼牙山五壯士」、新四軍「劉老莊連」、東北抗聯八位女戰士及國民黨軍「八百壯士」等眾多英雄群體點讚,還從更廣闊的英雄視域強調「無論是正面戰場還是敵後戰場,無論是直接參戰還是後方支援,所有投身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中的人們,都是抗戰英雄,都是民族英雄。」
戰爭年代,需要英雄去戰鬥。和平時代,更需要英雄情懷。疫情防控激發了無數中國人勇敢拼搏的英雄主義精神,他們把個人生死安危置之度外,衝向最危險的地方,拼盡全力堅守職場家園,捍衛生命健康,維護公共安全。一張張口罩勒出傷痕的臉龐,一件件汗水浸透的衣服,一聲聲不計生死的悲壯誓言,一份份奔赴前線的請戰申請,一句句「共產黨員先上」的衝鋒號令,一場場莊嚴簡潔的援鄂出徵儀式,展現出中華兒女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大無畏英雄氣概。各級黨員幹部衝鋒在前、勇挑重擔,充分發揮戰鬥堡壘和先鋒模範作用,在疫情防控的大考中踐行初心使命。白衣天使美麗逆行、義無反顧,在救死扶傷的陣地上與病魔較量,用專業知識和精湛技術詮釋醫者仁心。科研工作者夜以繼日、協同攻關,全力投入到病毒研究、試劑檢測、藥物篩選和疫苗開發的緊張工作之中,為戰勝疫情提供強大科技支撐。廣大公安民警、社區工作者和社會志願者堅守崗位、日夜值守,認真做好排查、監測、勸導、配送各項工作,織牢遏制疫情擴散的牢固防線。從來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從來沒有天生的勇敢,只因選擇了無畏。正是這種攻堅克難、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書寫下了疫情防控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映射出無數平凡人們的英雄背影,奏響了決勝疫情防控的時代強音。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偉大出自平凡,英雄來自人民」。中華民族能歷萬種災厄仍涅槃重生,從來都不是因為有超級英雄,而是有千萬個普通人聞令而動,挺身而出,向險而行,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劈荊斬棘,扭轉乾坤,以英雄之舉標註了中華民族最閃亮的坐標。
危難更見團結一心。攥起來的拳頭更有力,團結起來就是力量。危難時刻,更需要所有人團結在一起,勁往一處使,擰成一股繩,才能共度難關、共克頑敵。自古以來,中國人民的精神世界中就存在著萬眾一心的特質和稟賦。抗戰中,團結起來就不再是一盤散沙,而是血肉長城。抗疫時,團結起來就不是一個人在戰鬥,而是同心合力阻斷病毒的防火牆。中華民族是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民族,也是注重團結互助、團結友愛的大家庭。
抗戰中最偉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華民族團結戰鬥的勝利。14年艱苦抗戰,巨大的民族災難喚起中國空前的民族覺醒和團結。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全體中華兒女萬眾一心,眾志成城。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到處燃起抗日的烽火。各黨派、各民族、各階級、各階層、各團體、各華僑華人組織同仇敵愾,團結抗戰,舉國禦侮。從「一盤散沙」到血肉長城,「四萬萬人齊蹈厲,同心同德一戎衣」,就像《國歌》中唱的那樣,不願做奴隸的人民,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抗日戰爭極大地加強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和海外華僑同祖國的血肉聯繫。中華民族的覺醒和團結,不但譜寫了保家衛國、抵禦外辱的壯麗史詩,也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的力量所在。
這次抗疫鬥爭是一場史詩般的全民大動員,進一步彰顯出了中華民族在災難面前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團結精神。黨中央統一指揮、統一部署、統一調度。460多萬個黨的基層組織築起一座座抗擊疫情的堅強堡壘,3900多萬名黨員、幹部戰鬥在抗疫一線,300多支醫療隊、4萬多名醫護人員緊急馳援湖北;26個省份對口支援,19個省市採取「一省包一市」方式,將大量醫療設備、人員、物資往湖北傾斜。各省區市相互響應、統一行動。各黨政軍群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緊急行動、全力奮戰。黨員幹部衝鋒在前,英勇奮戰。廣大人民群眾眾志成城、團結奮戰。社會熱心人士志願服務,無私奉獻,華人華僑慷慨解囊,捐款捐物。從醫院工廠到公路碼頭、從街道社區到鄉鎮村口,牢固構築起與疫情鬥爭的人民防線。人心齊,泰山移。全民隔離,堅壁清野!數千個社區,數萬個小區,每一間房子都是抗疫的戰場,每一個人都是擒妖的戰士;火速建成的火神山、雷神山、方艙醫院,每一間病房都是禦敵的陣地,每一位醫護人員都是捉拿瘟神的英雄。「封閉一座城,守護一國人」,顧全的是舍小家顧大家為國家的大局;省市區集中優勢資源「搬家式」援助,彰顯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情懷。跨國包機運口罩,伴隨著華人華僑血融於水的親情一起起飛。團結奮進,山海可蹈;勠力同心,未來可期。14億中國人民,不分男女老幼,不論崗位分工,都自覺投入抗擊疫情的人民戰爭,發揚了團結奮戰、守望相助的偉大民族精神,凝聚起眾志成城、共克時艱的強大能量,這就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危難更重大義博愛。中華民族具有天下大同、協和萬邦的寬廣胸懷,也擁有崇尚和睦、愛好和平的永恆追求。從中國抗戰到世界和平,從舉國戰「疫」到人類命運共同體,中華民族不僅在磨難中奮起,還在危機中擔當,體現出了休戚與共、天下為公的精神品格。
在偉大的抗日戰爭中,面對著法西斯這個世界人民的共同敵人,中國人民在極為艱難的境地下,仍以堅強的意志和巨大的民族犧牲,首先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支撐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始終抗擊著日本陸軍主力,制約著日軍的「北進」和「南進」,保障了同盟國「先歐後亞」大戰略的實施,還積極倡導和推動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建立,並為創建聯合國和建設戰後世界新秩序做出歷史性的貢獻。在這場正義與邪惡、光明與黑暗的殊死搏鬥中,中國的抗日戰爭從一開始就具有拯救人類文明、保衛世界和平的重大意義。聶榮臻救助日本遺孤、何鳳山冒死為猶太人籤發的數千份「生命籤證」、錢秀玲救助比利時人被譽為「女辛德勒」、十萬遠徵軍入緬作戰、支援越南韓國等國家爭取獨立、對千餘名日本戰犯進行人道主義改造……這些史實,有力詮釋著「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文化基因,已深深植根於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也贏得了世界上愛好和平人民的尊敬。
重大傳染性疾病是全人類的敵人。新冠肺炎疫情,是人類共同面臨的災難和大考。病毒無國界,大愛有擔當,患難見真情。面對「二戰以來最嚴重的全球危機」,中國付出的艱苦努力和巨大犧牲有效降低了病毒對更多人生命安全的威脅,構建起了防止疾病國際傳播強有力的第一道防線,為世界防控疫情贏得了時間。中國還及時主動與世界分享有關病毒科研成果,展現了負責任大國的擔當;在疫情蔓延全球之際,中國慷慨無私與世界分享防控和診療方案,向多個國家派出醫療專家、捐助醫療物資,積極呼籲國際社會堅定信心、齊心協力、團結應對,攜手合作,為全球抗疫注入正能量。青山一道,風雨同擔。一批批中國專家與東協、歐洲、非洲同行連線交流,一次次援塞抗疫醫療專家組不斷延期的返程,一輛輛中歐班列穿透疫魔陰霾跨越亞歐大陸,一筆筆「抗疫國際人道援助基金」的雪中送炭。救死扶傷體現了一個民族偉大的善良,悲天憫人蘊含著全人類最為純粹的美德。中國不僅以強有力的舉措保護本國人民生命安全,更以跨越國界的愛心與行動,回饋著「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的深情厚誼,表達著「和衷共濟,四海一家」的天下情懷。有一種溫暖叫中國援助,有一種讚譽叫大國擔當。一句句感謝、一聲聲讚許,定格在了中國抗擊疫情的全球戰役中。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中國不僅自己要打贏阻擊戰,還在支援各國的抗疫過程中處處彰顯著中國精神與中國力量。
從偉大抗戰到全民戰「疫」,我們看到,越是危難艱險時,就越發凸顯出中華民族偉大的精神品格,這種危難之中薪火相傳的偉大精神就是家國情懷、英雄氣概、團結力量、大義博愛……這種偉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國人的精氣神,是中國戰勝艱難險阻、風險挑戰的有力支撐,也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勇往直前的自信品格。有了這種偉大的民族精神,任何磨難都只能激發我們奮鬥的力量,任何困難都不能阻擋我們前進的步伐。薪火相傳的偉大的精神,讓中華民族在一次次磨難和挑戰中奮進重生,不斷續寫著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