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和木匠有什麼關係?

2020-12-18 小羊讀詩

俗語能夠成為大家嘴裡常說的話,與其對生活經歷以及生活經驗的有利總結有關。如果具體想要了解這些俗語具體表達的含義,那可就有的研究了。不管什麼說,俗語的流行性也與我們在生活中的事件嘗試有關。

而有這樣一句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實際上這句俗語的由來還要從漢字諧音中開始,接下來我們把這句俗語分開來看,一段一段進行研究。首先是第一句「床不離七」。

「床」這一物品的使用在我國是有著深遠的歷史的,在1957~1958年發掘的河南信陽長臺關中就出土了中國最早的床。而這一段中的「七」實際上指的是床的尺寸。

古時為了方便家具的建造,人們往往會請木匠來為家裡進行具體的體量,根據家裡的具體情況進行家具的定製和打造。而在打制床具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長寬等一些尺寸最好是「七」結尾最好,因為「七」的諧音指代的是「妻」。

這個諧音的寓意象徵著娶妻生子。即使在如今,這依然是一個人人生中很重要的大事,在古代自然也不可以馬虎。床的尺寸要與「妻」諧音也是意味著可以順順利利的娶到妻子結合家庭,那麼和家緊密相關的床在結構上自然也就離不開「七」了。

對第一段俗語熟悉了之後,後兩段的由來自然就可以很好的進行類推了。而「棺不離八」就與棺材有關了。在我國漫長的歷史發展中,關於喪葬文化也隨著時間的推移進行了一定的發展,棺材也有歷史。在1991年出版的《文物考古工作十年》中就有關於棺材在我國發展的詳細歷史,伴隨著喪葬文化的完善逐漸自成一體。

而在古時做棺材時關於高低尺寸也有著一定的講究。「八」一直有著「發」的諧音寓意,而把這一諧音防止在棺材上就很好理解了,是升官發財的意思,也代表著古人對於未來以及後代的的祈願。「桌不離九」也強調的是桌子的尺寸,這裡的桌子指的是飯桌。

作為我國的傳統家具,早在5000千年前就有了餐桌「三件套」的歷史,加上飯桌由於溫飽有著親密的聯繫,飯桌是很受古人重視的。而「九」等於「酒」,代表的就是人們樸實的熱情,也是好客之道。

俗語來源很廣,既來自人民群眾的口頭創作,也和詩文名句、格言警語、歷史典故等有關聯,最早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滑稽列傳》附褚少孫補寫的《西門豹治鄴》一文:「民人俗語日:『即不為河伯娶婦,水來漂沒,溺其人民』雲。」是指民間流傳的說法,這本《不可不知的民諺俗語》,其中就講述了許多鮮為人知的民間俗語,同時也隱藏老祖宗們的大智慧,原價168,現價僅98元,喜歡的朋友點擊下方的連結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有什麼意思?和木匠有很大關係!
    農村留著非常多的俗語,這些俗語有些是先輩們總結出來的生活經驗,有些是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期待。在農村至今都流傳著一句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究竟想表達什麼意思呢?
  • 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凳不離三,門不離五,都是啥意思
    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凳不離三,門不離五,都是啥意思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想必大家都聽過「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這句話來源於《魯班經》,聽起來不是很難理解,但是其中的含義可不簡單呢!
  • 「凳不離三,門不離五」是什麼意思?下一句才是精華所在
    作為家居生活的必需品,桌、凳、床等也變得形式多樣,寬敞舒適,滿足了人們不同的生活所求。「凳不離三,門不離五」是古人在製作、使用凳與門時流行俗語,而「床不離七,桌不離九」也是古人生活經驗的總結,那「凳不離三,門不離五」與「床不離七,桌不離九」說的是什麼意思,又蘊含著古人怎樣的智慧?凳不離三,門不離五。
  • 人們常說:「凳不離三,桌不離九」,到底什麼是「離九」呢?
    就連木匠在做家具的時候,也是有很多說法的。比如有句俗語叫做「凳不離三,桌不離九」,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而三字上中下三橫也代表著天、地、人,在《尚書》就有這樣一段描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意思就是五行之中,三的屬性是木,而板凳正好是用木頭做成的,所以就有了「凳不離三」的說法。「凳不離三」這句話也是人們的一種美好的願望,當然也是以前的木匠為了顯示自己的專業度,從而想出來的一些本行業內的術語。
  • 俗語:男行千裡要斷枸,女行千裡不離藕,為啥?有什麼道理?
    生活中能聽到各類俗語,俗語能給生活指導啟示,減小生活中遇到各類問題的概率。俗語是由勞動人民總結出來的,涵蓋生活的各層面,具有豐富內涵。相比傳統文學,俗語接地氣,能用簡單語言講清楚事情,不用擔心會給生活帶來困擾。
  • 《約會大作戰》冷門梗,什麼是八九不離十?
    今天就簡單說一下,約戰數字梗中相對冷門的「八九不離十」。何為「八九不離十」呢,它其實還有一個別稱,叫做「十有八九「。說到八九不離十,就得從摺紙篇聊起。在五河家的門口,摺紙大師遇見了八舞姐妹、美九與十香。由於摺紙大師被仇恨蒙蔽了雙眼,雙方的戰鬥是一觸即發。
  • 《約會大作戰》冷門梗,什麼是八九不離十?
    今天就簡單說一下,約戰數字梗中相對冷門的「八九不離十」。何為「八九不離十」呢,它其實還有一個別稱,叫做「十有八九「。說到八九不離十,就得從摺紙篇聊起。在五河家的門口,摺紙大師遇見了八舞姐妹、美九與十香。由於摺紙大師被仇恨蒙蔽了雙眼,雙方的戰鬥是一觸即發。
  • 離離原上草的離離是什麼意思?
    我們小學時候學過一首讀起來朗朗上口的詩,《草》/《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個【離離】是什麼意思呢?課文的解釋是「青草茂盛的樣子」。為什麼解釋為「青草茂盛的樣子呢」,課文只告訴我們是這樣。沒有告訴我們為什麼這樣?【離】怎麼會和茂盛有關係呢?在其他的詩中,也有一些詞語解釋為茂盛的樣子。比如桃之夭夭。
  • 農村俗語「開門七事不能少,出行三物不能離」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有許許多多的是關於家庭裡短,日常生活的平凡小事,稍有疏忽,便造成生活的不便,甚至難於維持正常的日常生活。因此,古代先民們,就使用一些朗朗上口,易記易懂易學的老話俗語,告訴大家,必須要處理好這些日常雞毛蒜皮的零碎小事,避免在具體的日常生活中,造成更大的生活困難。
  • 農村俗語:「七不葬父,八不葬母」,是什麼意思?有根據嗎?
    我國是一個農業發展歷史非常悠久的國家,所以中華文化有一半都是關於農村的文化。而在這些農村文化中也有很多文化,一些老祖宗給我們的道理,通過俗語的形式體現出來。比如農村俗語:「七不葬父,八不葬母」,是何意?有根據嗎?
  • 農村俗語「九鬥一簸箕,不做也過去」,是什麼意思?
    農村有很多俗語,涵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有關於種田的「小滿不滿,芒種不管」;有關於人情世故的「有借有還,再借不難」;還有關於身體特徵的「九鬥一簸箕,不做也過去」。小時候聽到這句話,不懂是什麼意思,爺爺奶奶告訴我們說「鬥」和「簸箕」是手指上面的指紋,鬥代表圓圈,簸箕代表條紋。如果是「九鬥一簸箕」,就代表這個人很有福氣。
  • 農村俗語:「鐵匠短,木匠長,石匠是個巧手郎」,是啥意思?
    前兩天在與一位老農聊天時聽老農說了這麼一句俗語:「鐵匠短,木匠長,石匠是個巧手郎」。當我聽老農說了這麼一句俗語後,著實是仔細思忖了好久,但還是沒有能夠思索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老農進行了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一、鐵匠短,木匠長鐵匠是指那些打鐵或鍛造鐵器的工匠。在我國,鐵匠是一門古老的職業。
  • 背了這麼多年的「離離原上草」,「離離」啥意思?很多人不知道
    正如小學課本之中的名句「離離原上草」,人人都可以耳熟能詳,但是對於它的真正意思,又有幾個人可以讀懂。尤其是「離離」的意思,誰又能真正明白。眾所周知,「離離原上草」出自唐朝詩人白居易的《草》,也是一首流傳千古的詩歌。
  • 《山海經》中九頭蛇相柳和日本八岐大蛇有什麼關係?
    相柳長什麼樣子呢,《山海經》原文是這麼記載的:「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而青。」這個相柳氏啊,長著九個腦袋和都是人的面孔,身子是一條青色的長蛇。相柳原本是水神共工手下的一名臣子,後來水神共工被火神祝融打敗,逃到了崑崙山以北的西北大荒裡去了,身為手下的相柳忠心耿耿,也跟著跑到大荒裡。他的九個頭分別在九座山上吃食物。相柳所到之處,都會變成沼澤和溪流。
  • 俗語「寧可試人棺,切莫試人鞋」,棺為試鞋不能穿原來是這意思……
    有一種特殊的文化形式存在,叫做俗語,源自於廣大勞動人民的智慧和經驗,有著非凡的指導教育意義。俗語中有這麼一句「寧可試人棺,切莫試人鞋」,簡單明了,卻內涵深厚。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一起來看一下。
  • 秦國名將王齕、王陵、王翦、王賁和王離他們之間有什麼關係?
    其中我們會發現其中有很多王姓名將,很多人都會提出相同的疑問,他們究竟是不是一家人?如果不是一家人,他們之間又是否存在著一定的關係呢?等秦王想再次進攻趙國時,白起堅決託病不出,秦王只得起用王陵代替白起出徵趙國邯鄲,結果秦軍被殺得大敗。秦王在將失敗的王陵就地免職後,又改用王齕來代替王陵,只是後來王齕也被趙軍聯合魏國和楚國打敗,從而不得不撤離邯鄲,邯鄲之戰以秦國失敗告終。
  • 俗語:木匠的斧子,女人的腰,光棍的行囊,廚師的刀,是何意?
    農村人好客是出了名的,遠方的朋友來了,總是會熱情接待,客人想看什麼,想了解什麼,甚至想摸什麼,主人都會同意的。但是任何事情都有特例,對於農村人來說,有幾樣東西是不能摸的。所以農村男性在結婚時會請媒婆詳細打聽女方的情況,看看她在和自己交往以前有什麼不軌的地方。一旦有的話,就會立刻中止交往,如果沒有,再繼續往下考慮。四不摸裡面唯一不能摸的人身上的部位就是姑娘的腰,這也凸顯出了農村女性對自己清白的重視。
  • 「離離原上草」中的「離離」是什麼意思?估計很多人都不知道含義
    也許是因為時間久遠,我國的很多詩文典籍都有多個版本,而這就形成了許多有趣的文化現象。比如「詩仙」李白著名的《靜夜思》就有多個版本,為大眾所熟知的是明朝時期的版本,原文如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雖然只是兩個字的不同,但是意境和韻律已經發生了很明顯的變化,很多人認為這一版本更加接近李白的原作,但是也有人認為甚至還存在更為早期的版本。不過眾多版本的不同卻並沒有影響《靜夜思》流傳千古,這就和美酒一樣,「酒香不怕巷子深」,美詩美文歷經千年的歲月也更加醇香動人。
  • 民間俗語:「錛三斧四鋸半年,刨子一輩子學不完」,啥意思?
    時至今日,俗語依舊指導著我們的生活,就比如這句俗語「錛三斧四鋸半年,刨子一輩子學不完」。 其描述的不僅僅是木匠工藝的高深,而要想學會使用這四種工具,一般人需要三五年,而刨子這種工具卻需要一輩子去學習!那麼這句俗話有沒有道理呢?且聽我一一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