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人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總要圖一個吉利,這也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一種嚮往。就連木匠在做家具的時候,也是有很多說法的。比如有句俗語叫做「凳不離三,桌不離九」,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凳不離三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古人在製作凳子的時候,其長度一般不會是整數,尾數都要留成「三」,比如長度是三尺三寸或者三尺一寸三分等,這種凳子就是以前農村常見的板凳,凳面窄而長,一般一個板凳上面可以坐兩三個人。
人們把板凳的長度尾數留成三,寓意就是:能夠坐在一條板凳上的人都是兄弟或者朋友,據說是來源於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的典故。所以人們認為「三」代表著忠義,也希望共同坐在一條板凳上的人都能成為兄弟或者朋友。而且「三」字與「山」發音相似,意思是坐在凳子上的人背後有靠山。
其實這個「三」字在古時候有很高的地位,以前人們最喜歡的也就是「三」,比如道家所說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而三字上中下三橫也代表著天、地、人,在《尚書》就有這樣一段描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意思就是五行之中,三的屬性是木,而板凳正好是用木頭做成的,所以就有了「凳不離三」的說法。
「凳不離三」這句話也是人們的一種美好的願望,當然也是以前的木匠為了顯示自己的專業度,從而想出來的一些本行業內的術語。不僅是木匠,其實在以前,每個行業內都有一套說辭,但無論哪種說詞,都有一種美好的寓意。
桌不離九
這句話的意思與前一句相似,意思是人們在製作桌子的時候,桌子的邊長尾數都要留成「九」,比如桌子的邊長是三尺九寸或者四尺九寸等。最後一個數字留成「九」,意思就是「九」與「酒」同音,寓意著桌子上永遠有酒。俗話說「桌上無酒難留客」,所以要把桌子的長度尾數留成九。
古人以奇數為陽,偶數為陰,所以農村人在做什麼的時候都喜歡用奇數,比如蓋房子做樓梯的時候,樓梯的臺階就用奇數,要麼五個臺階,要麼七個臺階等,床和門的寬度尾數也都是奇數五,民間還有一種說法,說玉皇大帝的生日也是正月初九。
所以「九」在以前的地位更高,而且九這個字最初的意思就是「肘」,在《數名古誼》中是這樣描述九的:「九,本肘字,象臂節形。臂節可屈可伸。」意思就是九像人的手臂彎曲一樣,就好像是胳膊肘支在桌子上,來回伸縮,這個動作像極了人在不斷地夾菜一樣,而且「肘」字也象徵著桌子上有肉。所以就有了「桌不離九」的說法。
「凳不離三,桌不離九」這句話也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一種願望,相信這句話最初應該是一些木匠想出來的,以前的木匠除了手藝之外,像這種能讓主人開心的話是必不可少的,也只有讓客戶滿意了,自己才能有錢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