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43章:學校與家長矛盾的根源在哪裡?探尋家長退群的原因

2020-12-22 雅風國學

大家好,我是雅風。

在前兩章,老子分別對反者道之動和道生萬物展開了論述,並且在42章的結尾引出了「強梁者不得其死」的施教宗旨,在老子眼中,強則滅,弱則生,這既是物極必反價值觀的確切體現,又是以柔克剛方法論的實際運用;因此,在第43章,老子論述的重點就是弱者道之用。我們看一下原文: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我們在學習道德經的序言部分時講過:老子道論的核心就是柔弱兩個字,柔弱是道的實現方式,在5000字的道德經中,柔弱一共出現了11次之多,而柔弱表現在行為上就是無為,所以說老子德論的核心就是無為。無為這兩個字聯合起來在道德經裡出現了12次之多,無為的無字,在道德經裡出現了102次,然而在這一章中,老子把柔弱和無為一併提出,充分說明了柔弱是無為的理論依據,而無為則是柔弱的表現形式。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天下最柔弱的東西,能穿行並駕馭天下最堅硬的東西。無形的東西可以穿透沒有間隙的東西。

在上一章裡,老子講述了萬物與人類所具有的和氣,便是真正的德性。和氣是萬物得以生存和發展的關鍵,是不能違背的。這一章裡,老子緊接著「和」字,而講述「柔」的美妙。我們經常把柔與和兩個字聯繫在一起,柔是和的前提,和是柔的結果,柔和是萬事萬物最佳的一個狀態。

那老子所說的天下之至柔,指的都是什麼呢?我覺得老子既然認為柔弱是道的實現方式,那柔就不僅僅是指一種事物,而是一種狀態,一種方式,一種境界,一種德性。首先,天下間柔弱的東西有很多:我們之前在「上善若水」一章中講到水有七大德行: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所以水能善利萬物而不爭,所以老子說水是最接近於道的,並且在第78章中,老子又舉出水的第8個德:善勝。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

柔弱能克剛,不爭卻善勝,所以老子把水作為天下之至柔的代表。水最大的特點就是柔,可以說是人們眼睛所能見到的最柔軟的東西了,其次呢,水滋潤萬物而不求回報,洗淨汙濁而不會抱怨,再次,人喜歡往高處走,而水卻是往低處流,謙虛處下是水的美德。而事物都有陰陽兩個方面,水既然象徵了大道的德性,所以就可以穿行並駕馭天下最剛強的東西。人們常見的滴水穿石的現象,就柔弱勝剛強的有力證明。

然而,我們都知道水本身柔弱,並沒有什麼力量,只是善於藉助於形勢和時間而發揮作用。藉助時和勢,水能戰勝一切看似剛強的東西,這對於人們來說,雖然常見,卻也是不可思議的事情,為什麼柔軟的水卻能穿山透地,克金化石呢?原因正是無有入無間,「無有」是指無形的東西,「無間」是指有形的東西。石頭的結構堅實、金屬的硬度很大,它們雖然中間沒有縫隙,但卻會被那無形的水所穿透,所鏽蝕,可見這柔弱的作用應該說是很大的了。

當然,柔則和,和則生,水能發揮這麼大的作用,除了要藉助時勢之外,還要聯合其他柔弱的事物,比如氣。在第五章中,老子說,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氣也是天下之至柔之物,然而氣動則成風,天地之間就像一個大風箱,生生不息,永不枯竭,風本身也是沒有形狀,但卻能夠飛沙走石,風金化巖,這都是柔弱勝剛強的現象。水和氣以自身的無有之柔,能入金石的無間之剛,完全是柔德之和起作用而產生的結果,

而柔方能和,和方能入,入方能勝;所以說天下之至柔,能馳騁天下之至堅。

而人類對於天下萬物而言,又何嘗不是至柔至弱的代表呢?人類跑不及鹿兔,飛不及鷹鳥,遊不及魚蝦,兇不及虎豹,就連生育能力也遠遠弱於其他生物,然而看似柔弱的人類卻成為了這個世界的強者,站在了食物鏈的頂端,所以說柔弱勝剛強的理論在人類社會也是同樣適用。

老子受此啟發,以天之道推及人之道,以自然之道推及社會之道,聯想到了人類如果做事也能夠像水和風一樣柔順而溫和,遵道而行,以無有之柔德,入無間之世事,豈不是能夠度化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世間的芸芸眾生嗎?

水與風的無形之用給我們樹立了一個無言之教、無為而治的榜樣,無形之用在於審時度勢,無形之用在於藉助外力,無形之用在於柔之而和;所以老子說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

對於無為的含義?我想聽過我之前課程的朋友都應該理解得很透徹了,無為不是無所作為,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潛移默化,用無的心態去為。無私、無我、無欲,無求,無招,無令,無聲,無形……像水和風一樣,以無有入無間,方能馳騁天下之至堅;所以無私方能成其私,無為方能無不為,正是用無的心態去為,才能大有作為。

如果人類都能夠如此去實踐,那麼聖人執行他們無言的教令,採取無為的方針,天下百姓自然會從中得到益處,天下自然安定和諧。統治者治理天下的目的,不就是要達到這樣的境界和效果嗎?

然而,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天下的統治者正是因為自己有著無窮的欲望,他們肆意妄為,以圖能夠滿足個人私慾,因此,無道的統治者煩文苛令,役使百姓,只為一己私慾,而不顧天下百姓,怎麼可能長治久安呢!

「以不言讓民眾得到教化,以無為讓百姓得到益處」這是真正悟道聖人治理天下所達成的狀態,也是老子認為教化民眾和治理天下最好的狀態。然而當一個人獲得統治地位的時候,往往是私慾膨脹,用國之大器而謀己之私利,怎麼還會想起去以身作則,行「不言之教」呢?當然在私慾的誘使下也不可能去行「無為之治」了。所以,老子也不得不感嘆道:「天下希及之!」天下很少能達到這種和諧的局面啊。

很多朋友說,不言之教,無為而治是老子給統治者領導者制定的治世方略,對老百姓而言有什麼實質的意義呢?當然有意義了,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世間的萬事萬物都會朝著相反的方向運動是道的運行規律,而柔弱順應,無我利他則是以德取勝,達成和諧的有效途徑。

我們講過,事物大多是事與願違,你越想儘快教化越難以教化,越想有所作為越難以有為;不言之教是以身作則,潛移默化地實行教化,無為而治是以無的心態,無私無我地去實現治理,不妄為,不多為,有所為有所不為;才是為人處世所應該遵循的方針。說到這裡,我也就這兩天網上發酵的家長退出家長群的事件談一點自己的看法。(視頻回放)雅風在這裡不想說誰對誰錯,因為事情很複雜,一個巴掌拍不響,然而造成這種不和諧局面的根源性因素卻很簡單。那就是大家都沒有認真讀道德經,都不懂得不言之教和無為之益的道理。雅風在這裡只能各打50大板了。

首先,家長發這個視頻的目的是什麼?

家長發這個視頻究竟是為了博得眼球,還是說僅僅在網上發發牢騷?我們對這個家長的身份不得而知,也不知道他是不是真正的學生家長,但我相信一個真正的家長或者說一個正常的家長是不會採取這樣的方式來發洩心中不滿的,雖然他大膽地揭露了當下教育存在的問題,以及老師和家長之間的矛盾,但其過激的方式卻不可取,不管其動機如何?此舉對家長、對老師以及對學生的心理都會造成負面的影響,而對目前教育環境的改善,卻起不到積極有效的作用。

道德經倡導以柔克剛,如果有事情不按照正確的方法應對,全都這樣以硬碰硬,以強對強,那豈不是讓矛盾更加激化嗎?老子說過,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如果家長群成為了壓垮家長的最後一根稻草,那我只能說家長要提升自己的抗壓能力了?而不是叫囂退出家長群怎麼了?說這樣的話那你是放棄了自己還是放棄了孩子呢?這種又算不算逃避現實呢?對孩子的責任心又從何談起呢?

其次,建立家長群的目的是什麼?

家長群本是為了讓家長和學校建立有效的溝通,降低溝通成本,提高溝通效率。然而本應簡單純粹的家長群卻變的是越來越複雜。一些家長群儼然成了攀比群,馬屁群,廣告群,戲精群!有價值的信息越來越少,大量的無聊信息成了老師和家長雙方的負擔。

很明顯,這完全是沒有制訂相應規則所造成的,道德經講究,無為而治,無為的前提,是要有一個好的規則,有一個好的初心,群主本應是為了初心而制定規則,維護規則,只需對規則有為,其他都應該是無為,而現實中卻本末倒置,大家胡亂刷屏,不在規定時間內發信息,以至於有效信息被屏蔽,無效信息滿天飛。忘記了規則,背離了初心。這樣又怎能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呢?還有一點就是人人都應該有隱私,也有自尊,孩子、孩子家長也不例外,有必要把孩子搞得這樣透明嗎?按規則和規律辦事,在妥當時,說妥當話,辦妥當事,互相尊重,互相體諒,不也是講道德的一部分嗎?

最後,我們辦教育的目的是什麼?

教育的目的是教書育人,教書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而現在的教育卻大多是流於形式,為的是應付考試,孔夫子興辦教育之初,本是因材施教,尊重個體的差異化,而現在的學校教育卻是為了消除差異,以至於家長在學校之外又給孩子大量的報培訓班,興趣班,提高班等等,既增加了教育支出,又給增加了孩子的負擔,可以說是劇場效應,惡性循環。道德經說三生萬物。教育本也應該是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而現實卻變成了強迫式教育,填壓式教育,監督式教育。

教育本應該是學校、家長,社會三方共同努力,相互配合,以求和諧高效。而事實上卻已經發展成了三方互相推諉,互相抱怨,已經嚴重失和。不管師範學院培訓老師的時候有沒有講到師德,教育心理學,我只想說,在教育工作中,責任、良知和道德究竟被放在什麼位置?而所謂的尊師重教,在家長這裡真的要表現奉承和憤怒兩種極端嗎?

雅風在這裡只想問一句,老師也好、家長也好,請捫心自問,你們真的是想把孩子教育好嗎?如果真的是想把孩子教育好,請以身作則,行不言之教,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啟發孩子,孩子不是你們博弈的籌碼,更不是你們滿足私慾的工具,真正的教育應該是以德育人,用老子的話,吾有三寶,持而保之,請持守三寶慈儉謙,不妄為,不多為,有所為有所不為,讓不言之教,無為之益,能夠推而廣之,還孩子一片寧靜的天空,還教育一片純潔的聖地。

好,第43章我們就分享到這裡,這裡是雅風國學,如果您喜歡我的內容,敬請關注,評論和轉發,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家長退群,學校解群,還有第三種選擇
    家長退群,學校解群,教育局出臺各類文件等一系列操作接踵而來。如此一來,家長輕鬆,學校,老師不被投訴,孩子也是樂得其中,終於不被作業束縛,可以撒丫子玩了,紛紛拍手叫好,可是,社會的無形壓力會放過哪一個人呢?這所有的操作,真的能解決根本的問題嗎?所有問題的根源又在哪?凡事都講求一個「效率」優先,孩子的學習也是如此。
  • 「家長退群」鬧上央視,教育部不斷深化改革,這4類老師注意了
    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家長群」已經成為了老師和家長們主要溝通交流的平臺。家長可以在家長群裡相互溝通家庭教育方式,遇到疑惑也可以詢問老師。而老師也習慣在家長群裡向家長們發布通知或者督促學生寫作業。
  • 退出家長群之後|百家故事
    我們找到了三位曾退出家長群的家長,他們中,有人因為看不慣家委會成員的「積極主動」,又因為發言過多給自家孩子帶來壓力,於是退了群;有人陪孩子寫作業到深夜,在完成無望時直接自己動手寫完了卷子,被老師在群裡「點名」後退了群;還有人乾脆逃離了公立學校體系。
  • 「教啥啥不行,叫家長第一名」,真是家長們的心聲嗎?
    面對旁人的圍觀該學生家長訴苦道:「如果我們家長什麼都會做的話,還要你們老師做什麼」江蘇省徐州市教育局發布通報稱:經排查,在徐州市範圍內無天翔小學,也無趙西海老師,該視頻裡面的內容純屬虛構。給徐州家校共育造成不良影響,徐州市教育局將依法依規進行處置。
  • 家長大呼「我就退出家長群」的背後:家校關係扭曲癥結在哪兒
    很多家長在感嘆「壓垮一個成年人只需一個家長群」的同時,繼續大倒「苦水」;而老師們也頻頻「發聲」,有人說自己到了深夜11點還在微信群裡回復家長的諮詢信息,還有人稱自己從未在家長群中給學生布置作業……隨著「家長退群」事件持續發酵,江西、遼寧等省紛紛出臺文件,明確指出教師必須親自批改作業,嚴禁家長、學生代勞。
  • 老師把「孩子上課睡覺」照片發到家長微信群,家長:你的人品呢?
    更有甚者把上課睡覺照片發到家長微信群,以示警告。有一位家長因老師在微信群裡發的孩子睡覺照片而產生憤怒情緒。主要原因是,老師發的內容,引起這位家長的不滿。這位家長覺得老師不顧家長的感受,私自把孩子睡覺照片直接曝光於微信群裡,給這位家長的心理產生了傷害。
  • 「家長退群」鬧上央視後,教育界迎來大整頓,這幾類教師不妙了
    (文|歪媽)前段時間,江蘇一位父親「直播退出家長群」引發熱議,連央視都對相關事件進行了報導。原本建立家長群是為了加強家長與老師對溝通,而通過視頻中家長對老師的怒斥中,可以聽出這個家長群對他而言就是「噩夢」。
  • 「我就是退群怎麼了」,家長退群事件上央視,背後原因引人深思
    有了人民日報和央視新聞等主流媒體的介入,事件也在不斷升級,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吵著要退群。 你以為老師就不想退群嗎?你以為家長群只是家長的負擔?它也是老師們的負擔,老師們也想退群。
  • 家長吐槽老師抱怨 跑偏的「家長群」如何歸位?
    ■廖木興/製圖「家長退群」引熱議不使用語音、不批評學生、不布置作業……一些地方教育部門已發布家長群群規則王先生被老師在家長群@,「xxx(王先生的孩子)閱讀題太差了,家長想辦法提高一下閱讀能力吧!小郭老師正在家裡吃著晚飯,家長群發來消息:「聽孩子說班級的紀律不好啊?但好像隔壁班的還不錯?」小郭老師氣得放下碗筷,「又是一個不分場合講話的家長。」認為家長群變「負擔群」的案例不在少數,近日,江蘇一家長退群的新聞將「家長群」這一話題推上風口浪尖,「家長群有必要存在嗎?」這一微博話題登上熱搜,閱讀量超過4億。
  • 「我就退家長群怎麼了」!爸爸吐槽家長群走紅,道出無數家長心聲
    想必大部分人都看過家長群引發矛盾的新聞,或是身為家長,自己就親歷過這種壓力。並且這種情況,幾乎發生在所有家長身上,無論你的身份是什麼。汪涵拒加家長群,男子怒退家長群,家校聯繫工具咋就變了味?而原因,就在於如今的家長群,並不單純是個方便老師與家長溝通交流的地方了。各種比較無形中就增加了家長們的壓力。很多孩子剛上學的家長,一開始都是抱著,與老師家長交流育兒經的心態進的群,覺得終於找到「大本營」了。可漸漸地,就發現實際與自己的想像差距過於大了些。
  • 從近期發生的事件看到了中小學教師與家長關係,必須警惕!
    這位家長的話同樣引發了眾多家長的共鳴,紛紛吐槽:沒有認真批改孩子的作業被老師在群裡怒批、沒有檢查出孩子的標點符號錯誤被老師在群裡點名批評……。可見,很多家長對老師的某些做法極為不滿,但畢竟自己的孩子在老師班裡,怕說了後老師給孩子小鞋穿,所以家長們是敢怒不敢言。
  • 學校與家長社群親密有間
    從空間上來說,我們學校約七成家長是當代「孟母」,他們把家搬到離學校直線距離不超過5公裡的地方,直接帶動房租價格暴漲。家長們開生活館、茶館、餐館、按摩治療室、書畫工作室等,提供太極、英語、駕駛、託管、家務整理等服務。每兩月有集市,學校和社區樂在其中。
  • 山大附中奧體中路學校小學部一年級家長學校開課啦
    魯網12月9日訊 為進一步完善「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體系,探尋有效的教育途徑和方法,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發展,12月4日晚,山大附中奧體中路學校小學部一年級家長學校在辦公樓四樓報告廳開課了。濟南市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委會秘書長、市教育學研究院家庭教育教研員、高級教師秦濤圍繞《有效陪伴,為孩子健康成長奠基》的主題進行分享,近100位家長現場聆聽授課。活動現場,秦濤老師圍繞「面對孩子,家長焦慮的根源在哪裡?」「怎樣才算是高質量的陪伴?」
  • 家長退群引全網爭議:「教是我教,改是我改,要老師幹嗎?!」
    更有意思的是,有的學校讓孩子學繫鞋帶,放學後在群裡下通知,讓孩子第二天帶有鞋帶的鞋子去學校。因為孩子太小,很多家裡都沒有帶鞋帶的鞋子,家長只好放下手頭的工作,第一時間去給孩子買鞋。就更不用說還有各種教育APP需要下載,像學生安全教育平臺,青少年普法,禁毒等等,說是讓學生學習,其實都是家長在做。
  • 「家長群」為何來了「假老師」
    先把自己的名字改成班主任或當科任課教師,然後發話:「最近學校需要開新課,缺少某某新書、某某資料的家長可以到我處購買。」隨後丟出一個收款二維碼,收到錢之後馬上退群。整個過程一氣呵成,等到家長意識到受騙的時候往往為時已晚。
  • 北京倆娃鬧矛盾,豪橫家長全武行!學校操場打群架,衝動家長獲刑
    事情是這樣的,李某的孩子正在上小學,他跟校內的一名同學發生了矛盾,在打鬧時將對方的頭給磕破了。當時李某就帶著對方的孩子去醫院治療了傷勢,但是雙方家長就這件事兒的處理都不太滿意,就此也埋下了隱患。這裡孩子之間的矛盾能有多大,咱們不好判斷,但是打破了別人的頭,肯定是李某孩子問題更大,我也不知道怎麼李某還能不服氣。
  • 濱海中學:家長委員會微信群裡發倡議,每人捐1千元給學校引熱議
    家長委員會現在成了很多學校的標配,是為了學生的前途構建交流、合作的平臺。近日,有網友在論壇發帖稱濱海中學高三家長委員會群內發出一份倡議書,目的是為高三的老師進行捐款,此帖一發立刻在論壇引起熱議。倡議書中所說的:「家長通過多種途徑請求學校暑假期間集中為自己的孩子加班加點補課」,「經家長委員會研究決定」,「本著自願原則」等內容均不屬實。該家長在家長委員會群內發出此倡議書後便鼓動各個班級家長代表轉發至本班家長群內並進行倡導,爭取讓群裡多一點支持的聲音。
  • 「家長退群」鬧上央視,聊天記錄曝光:什麼都讓我來,要老師幹嘛
    該家長明確表示,如果老師什麼都讓家長教孩子的話,那麼老師這個職位則完全沒有了存在的必要。上述言論看似是家長對孩子不負責任的表現,但其實所表達的觀點卻不無道理。正是因為家長並不完全懂得課本上的知識,才需要有老師這樣的專業人員去教授孩子。
  • 部分小學生英語成績差,老師和家長需要找準的根源,原因都在這裡
    部分小學生英語成績差,老師和家長需要找準根源,原因都在這裡小學生的英語正規學習,是從三年級開始的。一二年級並沒有開設英語課,有的孩子可能也認識部分英語字母,或者會唱ABC兒歌,但是,那都只是和智慧遊戲差不多。
  • 家長送老師錦旗:「教啥啥不行叫家長第一名」
    但兔死狐悲,看到網上前些日子控訴教師不作為而退群的家長以及這位給教師送不作為錦旗的家長,同為老師,我的心依然莫名其妙地寒了一下。時至今日,我們當老師的也深刻感受到了教育工作的難幹,真是如「豬八戒照鏡子——裡外不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