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白銀:工礦之城改舊貌 老舊小區換新顏

2020-12-14 中國經濟網

地處黃河上遊、甘肅中部的白銀市,素以「銅城」聞名遐邇,因礦得名、因礦設企、因企設市。城區住宅小區大多建設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規劃建設總體滯後、大多沒有歸集住宅專項維修資金、沒有物業服務企業,群眾期盼改造的願望十分強烈。

近年來,白銀市大力開展老舊小區改造,203個老舊小區、1430棟老舊住宅舊貌換新顏,惠及群眾5.8萬戶,成為甘肅省老舊小區改造的典範。

打破財政資金「獨角戲」

秋末冬初,沿著白銀區長通公園的步道向長通小區行走,已有40多年樹齡的樹木挺拔蒼翠。

「現在這公園整潔又舒爽,成了我們小區的『後花園』。」長通小區居民李佩儉說,以前這個公園有圍牆擋著,步道是泥地,雜草叢生。如今圍牆拆除了,公園和經過改造的居住小區無縫連接,不僅環境變好了,還成了他們鍛鍊健身的場所。

長通小區的變化只是白銀市大力實施老舊城區改造的一個縮影。2010年以來,白銀市累計投資2.3億元,在部分小區實施失管小區改造和老舊樓房改擴翻改造。2019年以來,白銀市搶抓政策機遇,積極申報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對2000年以前建成的445萬平方米老舊小區進行改造,203個老舊小區、1430棟老舊住宅舊貌換新顏,惠及群眾5.8萬戶。

實施老舊小區改造的一個關鍵,就是解決資金問題。

白銀市立足改變以往財政資金「唱獨角戲」的窘境,按照上級補助、地方配套、社會籌集的多元化資金籌集方式,探索出了上級爭取、企業支持、群眾自籌、部門聯動、社會贊助的老舊小區改造及公共配套服務資金利用的新模式。

「公園路街道地質三隊家屬區產權單位出資160萬元支持改造;人民路街道銀安苑小區產權單位工商銀行出資20萬元支持改造;燃氣、供熱、通信等管線運營企業按照不低於20%比例出資參與相關設施設備的維修改造,籌集企業支持資金約4000萬元。」白銀市白銀區住房保障事務中心主任吳有春說,白銀市緊緊抓住中央對老舊小區改造一系列新政策,爭取到位中央專項補助資金10.58億元;地方配套和債券申請了2億元,重點實施了老舊小區配套道路及周邊大環境綠化,並動員老舊小區產權單位或管理部門出資參與改造。

同時,通過積極宣傳動員群眾,按照戶均出資10元或捐資捐物、投工投勞方式參與老舊小區改造。民政部門通過項目資金,支持老舊小區建設社區養老中心、社區服務中心;教育部門通過整合幼兒園教育場所,為新建幼兒園配備基礎設施和師資;國資部門通過整合「三供一業」維修改造資金,支持老舊小區改造;工信部門積極對接供電、通訊企業,實施線路歸集入地。

「面子」「裡子」一起改

「小區的路好了,路燈也裝上了,真好!」鋁廠福利區小區85歲的居民孫忠說,小區環境大轉變,他和老伴閒暇時總在小區散步休閒。

「只要把小區改整齊,美觀了就行!」長通小區南院居民張美芝說,之前小區每家都有八九平方米的簡易煤房,裡頭老舊電線錯綜複雜,不安全,垃圾道也沒封堵,當初小區改造要拆除煤房,徵求意見時自己主動拆除了煤房,並提出了這樣的要求。

老舊小區改造,要 「面子」「裡子」一起改。白銀市從滿足消防、停車、綠化需求著手,統籌推進環境整治,拆除違建、釋放空間。對拆除區域進行重新規劃布局建設,盡最大可能滿足群眾需求。拆除違章建築,建遊園廣場,增綠地、涼亭廊架,還將供電、通訊線路規整入地、配建安裝垃圾分類設施等,群眾生活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在地質三隊小區,院中一個個陳列的地址礦石和圖片展引人注目。公園路街道黨工委書記羅繼安說,在老舊小區改造中,結合地質勘察實際和企業發展歷程,公園路街道在地質三隊小區打造了以地質文化、歷史沿革為主題的地質文化廣場,陳列了地質礦石,通過圖片展示野外作業和艱苦創業的精神,也留住了老地礦人的回憶。

同時,白銀市圍繞生態型、服務型、智慧型、文化型等特色宜居宜養小區的思路,按照「一小區一特色」原則,注重挖掘現有資源、保留原有企業文化,增加群眾的歸屬感。

人民路街道在農委家屬院改造中,注重將空閒地效應發揮到最大,配建幼兒園、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著力打造了集智慧黨建、智慧治理、智慧生活等為一體的智慧化小區,讓幸福在家門口「升級」。工農路街道長通小區將公園建設與小區改造有機融合,公園建設、小區改造連為一體,打造了生態園林化小區。

物業管理逐步走向正軌

在鋁廠福利區小區,一棟二層建築正在緊張施工。這是小區新建的社區服務中心,不僅會有社區活動中心,還會設置衛生室等。

在老舊小區改造中,白銀市按照基礎類、完善類和提升類三個標準,科學編制改造方案,因地制宜確定改造內容;堅持連片推進,適時編制養老撫幼等分項規劃。圍繞提供更為方便、高效、優質的服務,從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水平入手,完善和提升小區服務功能,滿足群眾多元化需求。

「以前小區衛生就簡單搞個面上的,如今裡裡外外清清爽爽,上周下水道堵了,告知物業後中午就疏通了!」白銀區新悅小區居民惠建錄說,小區改造後,小區有人管了,物業管理業升級了。

「廚房下水堵,疏通、清理;水錶箱開天窗;安裝照明門燈;主水管線漏水……」在融創物業新悅小區組長楊勇平的記錄本上,記著他們上門維修服務的地點、內容、時間和結果。

為健全長效機制,白銀市圍繞常態長效化管理,充分發揮專業組織和群眾自治優勢,確保老舊小區改造後維護更新進入良性循環。探索引入專業化管理服務,參照新建小區物業管理模式,由街道、社區或業主委員會,擇優選聘物業服務企業,提供專業化、市場化物業服務。強化後期監管,實現物業管理從無到有、從簡易到專業,共同維護改造成果。

目前,已成立白銀世紀銅城物業有限公司等4家國有物業服務企業,由區國資中心下屬的銀恆建業公司統一監管,通過國有物業企業的入駐,讓老舊小區物業管理逐步走向正軌。

同時,充分發揮群眾自主性,對規模較小,暫不具備專業化、市場化管理服務的小區,充分發揮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作用,在社區居民委員會指導下實行居民自治,通過民情理事會、業主大會等平臺,推廣方案共謀、點位共建、環境共管、效果共評、服務共享的方法,引導群眾積極參與、破解老舊小區改造後管理難題,提高「幸福指數」。(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李琛奇 趙梅)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相關焦點

  • 太原寧化府社區:老舊回遷樓小區舊貌換新顏兩個嶄新自行車棚上崗
    4月20日,山西晚報記者從太原市柳巷街道獲悉,經寧化府社區聯合相關部門,對轄區南肖牆西夾巷裡老舊回遷樓的小區院落環境進行改造後,小區舊貌換新顏,兩個嶄新的自行車車棚和老年活動室建好了,車棚實行智能刷卡進入,並配備了充電樁。
  • 濂溪區十裡街道:老舊小區舊貌換新顏(組圖)
    像這樣的建成於2000年以前、公共設施落後影響居民基本生活、居民改造意願強烈的住宅小區,社區因無集體經濟收入,儘管做了很多努力,但對徹底改變小區面貌仍心有餘而力不足。對此,居民怨聲很大,居民的幸福感大大的打了折扣。  如今的改拆建,帶來大變化。
  • 【全面從嚴治黨在路上——巡視整改】老舊小區改出新面貌 ——臨澧...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周勇軍 肖洋桂 通訊員 龔文君 汪進 「黨的政策好,社區領導強,為民辦實事,舊顏換新貌。」近日,臨澧縣安福街道護城社區恆發蛋廠小區居民敲鑼打鼓,將一面錦旗送到社區辦事大廳,表達感激之情。
  • 「舊貌換新顏」達州老舊小區改造,「改」出來的幸福生活
    其中,「工業歷史」主題牆上記錄了達縣鋼鐵廠成立、紅旗大橋建成、襄渝鐵路通車等對達州經濟社會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的歷史事件;「工匠之魂」主題展覽區,展示著數幅普通一線勞動者在崗位上辛勤勞動的圖片;「三轉一響」和「票證時代」展覽區則展示了老式三八槓自行車、達縣壹市尺布票等極富年代特色的展品,還有紅旗供銷社·布匹衣帽店、國營達縣糧油店等「古老」商店。
  • 用電終端智能化 電錶「舊貌」換「新顏」
  • 【幸福市北】老樓舊貌換新顏 提高居民幸福感
    【幸福市北】老樓舊貌換新顏 提高居民幸福感 2021-01-11 17: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老舊小區換新顏 居民生活「暖」意融融
    這僅僅是太原市老舊小區改造惠及無數居民的一個縮影。  太原市2000年建成的城鎮老舊小區約3600個,總戶數約65.5萬戶。近年來,結合建築節能改造、文明城市創建、「三供一業」移交等工作,已完成單項改造或部分改造老舊小區2000餘個,戶數36.7萬戶。
  • 市政府小區等10餘個 老舊小區改造竣工驗收
    改造後的市政府小區。   本報訊 12月17日記者獲悉,雁塔區「老舊小區改造」再次迎來好消息,太白小區北區、國稅局小區、市政府小區等10餘個小區竣工驗收,一邊是改造後的舊貌換新顏,一邊是居民滿意笑開顏。
  • 「舊貌換新顏」河南濟源市這個老舊小區改造完成,快來看看實景圖
    近日,鐵路小區改造已經完成走進改造的鐵路小區,鮮紅的小區標識牌,嶄新的牆面,統一的窗戶,讓人眼前一亮。據了解,鐵路小區位於濟水大街中段,是原鐵路公司內部房,目前有10棟樓,業主多為該公司退休工。改造前,該小區沒有物業,沒有綠化,道路狹窄,是實打實的老舊小區。改造後的小區道路寬敞,道路兩旁也設置了綠化帶,環境得到有效提升。
  • 老舊小區換新顏,楓林這些書記都用了哪些「法寶」?
    老舊小區換新顏,楓林這些書記都用了哪些「法寶」?小楓01東四居委:多措並舉全力攻堅,持續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升級沒有樓道堆物及自行車、沒有私拉電線、樓梯邊的小廣告也不見蹤跡......東四居委所轄小區可謂是老舊小區中的一股清流了。據了解,這一切都歸功於東四居委推行居務會後的「美麗樓道」項目。
  • 「舊貌換新顏」開封市老舊小區改造,提升老舊小區管理水平
    老舊小區改造以後,基礎設施更新了,環境好了,居民出行更方便了,住得更舒心了。但是,如何加強對改造後的「三無」小區的管理,進一步提升居住品質,讓群眾獲得更多看得見、感受得到的實惠,成了擺在鼓樓區臥龍街道黨工委面前的一個關鍵性問題。
  • 青島市市北區:老樓舊貌換新顏 提高居民幸福感
    前不久,青島市市北區鎮江路街道的幾處老舊樓院已經完成了外牆加裝保溫層等工作,舊貌換新顏,不僅為美化了轄區環境,讓居民們更真實感受到冬天的「溫暖」,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家住市北區北仲路57號的王阿姨已經在這裡生活了30多年,由於老樓建成時間長,許多硬體設施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老化。
  • 「舊貌換新顏」漳州老舊小區改造之拆「違」篇
    全力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借勢發力拆除歷史「兩違」,為老舊小區改造騰出空間,為群眾拆出有序環境——2019年因機構改革調整,牽頭部門由市住建局調整為市城管局。兩年來,市城管局牽頭對99個老舊小區實施綜合改造,涉及建築870幢、建築面積295.32萬平方米,惠及3萬多戶居民。其中2020年分兩批對全市61個老舊小區進行改造,其中第一批項目52個,總投資約3.4億元,涉及建築496棟、面積約150萬平方米、惠及居民1.7萬戶。第一批52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已開工49個、完工29個。
  • 長沙今年將改造123個老舊小區,有你家嗎?
    新鋪的藍色屋頂不再有漏水煩惱,乾淨的牆面沒有了油煙汙漬的蹤跡……經過半年改造,芙蓉區黃泥街社區的11棟老舊居民樓換了模樣,拆掉違建後打通的安全通道,讓居民們感慨「仿佛換了個新小區」。 「70後」居民樓內外兼修,屋頂漏水堵住了,粉刷一新的樓道裡路燈亮了,樓棟之間的坑窪道路也將變得整潔平闊。
  • 神木這些老舊小區改造完成!投資205餘萬元,惠及168戶!
    老舊小區改造是群眾關心的民生工程,也是提升城市品位的基礎工程。2020年,神木市按照「政府主導、應改盡改、精準實施、共同出資」的原則,不斷加快老舊小區改造步伐,切實提升小區居住品質和生活環境,居民幸福指數節節攀升。
  • 「舊貌換新顏」北京大興區老舊小區改造快馬加鞭
    私搭亂建拆除了,院內雜物清理了,地面重新鋪修了,車棚、娛樂設施都換了新裝……近期,大興區林校路街道林校北裡社區1號、2號、16號、17號院進行了提升改造,居民愉快的說:「現在一出樓門,看著院裡的敞亮勁,心裡都痛快多了。」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北京市朝陽區勁松北社區老舊小區換新顏
    聚焦人民群眾共建美好家園、共享幸福生活的生動實踐,展現人民群眾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近日,求是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專題推出了老舊小區綜合改造調研報告,以北京市朝陽區勁松街道勁松北社區為案例,展示總結了朝陽區老舊小區綜合改造的成功經驗。
  • 「舊貌換新顏」資陽又一處老舊小區改造過半
    中心城區老舊小區改造項目不僅關乎大家的日常生活,更與城市的發展緊密相連。近日,有河友分享了位於政府東路的老法院小區的改造情況,快跟著河馬一起來看看吧!河友烤肉它不香嗎在九曲河發帖分享:「資陽老法院小區還沒改造完,現在看也比之前更漂亮了!」入口處兩側牆壁上的宣傳標語已經做好了,牆面也比之前更加乾淨整潔。其中一側居民樓前,還在進行管道鋪設。在小區中央的公共區域還劃分了數個停車位。
  • 【回眸「十三五」】延安:老舊小區改造 「好看」「好住」一樣不少
    十三五期間,延安市率先啟動老舊小區改造試點,全市共改造488個老舊小區,改造面積395萬平方米,讓3.67萬戶群眾住進了舒適、溫馨家園。 入冬以來,供熱保暖是大家最關注的話題,家住安塞區城北經濟適用房一期的強生花今年頗為閒適,小區剛剛提升改造,舊貌換了新顏不說,家裡更是熱氣騰騰。
  • 改造提升29個老舊小區 吳江將推一系列提升城市品質舉措
    本報訊(記者 陸宇其)提升城市品質,今年29個吳江老舊小區將「舊貌換新顏」。昨天,記者在吳江區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獲悉,吳江將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建設,讓城市更具品質、鄉村更有魅力、生活更加美好。城市品質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2020年,吳江啟動89個老舊小區的改造提升,鱸鄉二村、三村片區被列入國家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