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秋日的暖陽下,達州市達川區三裡坪街道曹家梁社區新達水泵廠家屬區大門紅星點綴、極富年代感,右側的一面「網紅牆」吸引了不少市民前來拍照「打卡」。其中,「工業歷史」主題牆上記錄了達縣鋼鐵廠成立、紅旗大橋建成、襄渝鐵路通車等對達州經濟社會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的歷史事件;「工匠之魂」主題展覽區,展示著數幅普通一線勞動者在崗位上辛勤勞動的圖片;「三轉一響」和「票證時代」展覽區則展示了老式三八槓自行車、達縣壹市尺布票等極富年代特色的展品,還有紅旗供銷社·布匹衣帽店、國營達縣糧油店等「古老」商店。這一幅幅承載著時代記憶的主題牆圖畫,對於老達州人而言,都是他們曾經再熟悉不過的元素,是屬於一代人的時代印記。
「幾年前,小區牆面都是亂糟糟的,到處貼滿了小廣告。」今年54歲的張建新自小便生活在新達水泵廠家屬區,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老新達人」。新達水泵廠家屬區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建成的老小區。基礎設施落後,管網裸露在外,再加上管理不到位,長期以來,髒亂差問題比較嚴重。對於小區的變化,張建新是看在眼裡,喜在心裡。「如今老舊小區改造,通過粉刷牆面、修建文化牆、更換地磚等方式,小區變得更為整潔、更有韻味了!」
小區改造啟動動員大會
2019年10月達州市率先吹響了老舊小區改造的號角
經摸底統計,達州全市現有老舊小區2637個,涉及20.60萬戶、6055棟樓、建築面積1981萬平方米;僅2000年前建成的就有2349個,涉及17.13萬戶、5114棟樓、建築面積1670.74萬平方米。
三裡坪黨工委書記、社區黨委書記現場給居民宣傳解釋政策
達州老舊小區改造體量大、涉及居民廣,「誰負責」「怎麼改」「怎麼創」「怎麼管」,達州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辦法,提出結合「四城同創」和基層治理系統謀劃、高位推動,激發老舊小區生機活力,為城市內涵式發展和百姓幸福增值賦能。
在規劃統籌上,達州著眼城市長遠發展,圍繞人居環境改善,編制出我省首個市級城區老舊小區改造規劃;
在項目實施上,通川區推行容缺機制,簡化審批流程,實行駐點設計師、項目跟進質檢制度。
為了進一步加快老舊小區改造,達州還創新推進3個被列為2020年全省老舊小區改造試點示範項目,探索推動城市有機更新與治理機制。
三裡坪黨工委書記入戶走訪
房屋安全性鑑定競爭性選擇會議
改造資金從哪裡來?
在資金的籌集上,達州實行多元籌資,向上爭取資金69948萬元,「四城同創」每年拿出1000萬元以獎代補,通川區、達川區居民自籌和聯創單位共同出資1400萬元。
通川區朝陽街道馬房壩社區春蘭小區發動居民籌措65萬元(戶均籌資2697元),打造出「小而全、小而優、小而美」的智慧小區。老舊小區改造後更加安全、便民、宜居,越來越多的居民主動出資支持改造,通川區馬房壩社區五一花園小區C、D棟業主自籌6餘萬元改造小區,示範帶動效應凸顯。
目前,達州市中心城區已打造出曹家梁小區、春蘭小區、吉昌大院等49個老舊小區改造提升示範精品,加裝電梯38部,新建停車位345個,建設地下汙水管網15.8公裡,增加綠化面積6200平方米,完善體育健身設施210套,改造文化活動空間18個。
新達水泵廠家屬院改造前
改造後的小區雖然面貌一新,但私搭亂建、毀綠種菜等不文明現象極易反彈,怎麼管是下一步工作的重中之重。後續管理上,達州創新採取「黨建+」等模式引導居民協商自治,建立服務內容、價格、企業、收支由居民定的「四自」管理機制,融合形成「黨建+社區治理+居民自治」「社區治理+居民自治+物業管理」等多種管理模式。
新達水泵廠家屬院改造中
在春蘭小區的文化牆上有一塊名為「亮醜牌」的展板,展示著小區的好人好事和不文明行為,起到警示和倡導雙重作用。小區怎麼管理,新風怎麼形成,居民們會在不定期的壩壩會上暢所欲言;還可以在「居民議事廳」對於集體資產租賃價格、收益分配、小區管理公約等進行基層協商,實現了「民事民提、民事民議、民事民決、民事民評」的自治模式。
新達水泵廠家屬院改造後
川區鳳西街道將在轄區13個小區開展「紅色物業·幸福鄰裡」活動,對每個小區進行考核公示,對排名靠前的小區頒發駿馬獎,對排名靠後的小區頒發蝸牛獎,加強小區管理、提升物業水平,進一步提高居民素質和滿意度。
來源:四川建設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