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找到古生物化石,疑似企鵝的近親,滅絕原因撲朔迷離!

2020-12-18 訴說科技

專家找到古生物化石,疑似企鵝的近親,滅絕原因撲朔迷離!

曾經南北極是地球上的淨土,如今受全球變暖的影響,面目全非。無數冰川的消融,海平面直線上升,遠古生物的重現天日,這一切令人猝不及防。許多在南北極生存的生物沒了家園,每天要為溫飽的問題發愁。例如北極熊、企鵝,它們都長期生活在南北極,適應了環境,北極熊表面看上去一副憨態可掬的模樣,也很少攻擊人類。

專家首次發現巨型化石

近幾年的研究報告卻顯示,北極熊幾近滅絕的邊緣。儘管如此,這一報告並沒有警醒人類。此外企鵝與北極熊的體積相差很大,小巧可愛。有專家在南極考察時,發現一種古生物的化石,初步判斷它屬於巨型企鵝的化石,並沒有現如今的企鵝可愛,它的體長可達到1.6米,像一個成年人的身高。專家找到古生物化石,疑似企鵝的近親,滅絕原因撲朔迷離!

不出意外的話,它誕生於6500年到5500年間,因環境的影響,導致它們的體態越來越大,進化出各種各樣的企鵝。然而科學家們卻發表令人震驚的言論,早期的企鵝並不只在冰川上生活,它們還有另一個優勢,那就是翅膀,我們目前看到的企鵝沒有翅膀,在南極地區匍匐前進。早期之前的企鵝並非這副模樣。

據生物學家的描述,曾經與現在的企鵝有明顯的區分,有可能是因為外來隕石撞擊地球,導致地球環境發生驟變,許多生物無法繼續在天空中生存,在這種情形下,只能被迫進入海洋,翅膀表面看上去是一大有用的器官,因受到環境的影響,企鵝只能放棄翅膀。大約在3700萬年前,有一種類似企鵝的生物出現了,不出意外的話,它與企鵝是同一祖先,不僅外觀極為相似,就連生活習性也幾近一樣,它們迄今為止仍然在地球上生存著。

與企鵝生活習性相似的生物

它就是大海雀,散布在北極圈附近,因一場意外導致它走向滅絕,際遇相當悽慘。有人為了捕獲大海雀,花大價錢購買,在這種利益驅使下,大海雀不滅絕都難。如今專家們正在對大海雀深入的研究,有人認為大海雀並沒有消失,當初它受到人類的捕殺,為了讓自己活下去,只能放棄翅膀,長出企鵝的模樣,通過這種方式將自己的後代延續下去。

這些都只是科學家的猜測,至於企鵝究竟是不是大海雀變化後的模樣,還不得而知,因為人類拿不出直接的證據,只是單純的認為是環境改變了它。科學須有理有據,如果沒有實錘的證據,不可能輕易下定論,看到如今許多動物正在走向滅絕,人類有沒有一絲反省的意識呢?可以留言互動。

相關焦點

  • 企鵝不是南極原著民?發現疑似企鵝祖先化石,企鵝最早或來自北極
    筆者:三體-小遙近幾年,科學家對海鳥的進化過程展開了深入的探索,因為有一部分化石表明,它們中很有可能存在企鵝的祖先,這是一個巨大的突破,不過暫時沒有得到關鍵性證據。在我們的印象裡,企鵝是南極洲特有的動物,它們憨態可掬,並且喜歡群居生活,還會互相照顧彼此的後代。然而有一部分科學家表示,企鵝未必是南極本土的生物,它們的祖先或許來自遙遠的北極。人們很難想像北極和南極之間擁有這樣巧妙的聯繫,畢竟北極還有兇猛的北極熊,它們與企鵝始終無法正面接觸。
  • 根據化石復原古生物一定準確嗎?如果拿企鵝的骨骼你能否還原?
    因為我們對一些古生物的研究只是基於地質層以及化石,而且對某一種動物的習性、形態等數據的分析則完全依靠化石。一旦,一個物種的化石不完整,那麼在還原時就極可能會出錯,比如斑龍。斑龍是一種生存在侏羅紀中期的一種中型食肉恐龍,我們現在搜索斑龍的復原圖大致是這樣的:斑龍的化石樣本大都來自於歐洲的英國、法國以及葡萄牙。
  • 安順市龍宮鎮發現古生物化石群
    8月14日,貴州省自然資源廳組織古生物專家組匯同安順市自然資源局、112隊地質大隊相關人員共同前往現場調查核實。經古生化專家初步鑑定,該化石出露於三疊系中統青巖組地層中,距今約2.4億年,較關嶺新鋪生物群尚早約0.3億年,初步認定為海生龍幻龍化石。
  • 貴州安順市龍宮鎮發現古生物化石群
    8月14日,貴州省自然資源廳組織古生物專家組匯同安順市自然資源局、112隊地質大隊相關人員共同前往現場調查核實。經古生化專家初步鑑定,該化石出露於三疊系中統青巖組地層中,距今約2.4億年,較關嶺新鋪生物群尚早約0.3億年,初步認定為海生龍幻龍化石。
  • 雲探秘|第五站——朝陽古生物化石博物館
    今日,走近我們「雲探秘」中國古生物學會科普教育基地的第五站——朝陽古生物化石博物館。朝陽古生物化石博物館隸屬於遼寧朝陽鳥化石國家地質公園,由朝陽市政府投資建設,是一個集化石展覽、化石收藏、化石和地質知識科普為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具有科學性、知識性、觀賞性和趣味性,是自然科學普及和教育的重要基地。
  • 盤點中國著名的古生物化石群
    地質學家通過幾百年的努力,發現了大量遠古生物留下的蛛絲馬跡——化石,靠著人類豐富的想像力,還原出顯生宙以來5億多年生生不息的過往。那些大量不同物種化石堆積在一起的地方就被稱為古生物化石群。在中國這片古老的土地上,也發現了許多世界著名的古生物化石群。
  • 「四川自貢市民散步發現疑似恐龍化石」續:專家確認是恐龍化石...
    12月21日下午2時許,家住四川自貢的李先生外出散步時,發現疑似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紅星新聞此前報導:四川自貢市民散步發現疑似恐龍化石 當地博物館已派專家赴現場勘查)。12月22日,紅星新聞記者從自貢恐龍博物館了解到,經專家初步查勘後確認,李先生發現的確實為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且為一隻體長約20米的蜥腳類恐龍的小腿骨。目前,相關發掘工作正有序開展。
  • 科學雜誌評出2019年十大古生物化石發現
    喬裡略組的發現為我們了解白堊紀末期大滅絕之前南美洲的生態和動物組成提供了重要的資料。在普林斯巴階-託爾階滅絕事件(Pliensbachian-Toarcian extinction)之後,生態位的空缺為堅尾龍類提供了演化的驅動力。
  • 15件罰沒古生物化石交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收藏
    原標題:15件罰沒古生物化石交大學博物館收藏   日前,省自然資源廳與成都海關、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首次舉行罰沒古生物化石現場鑑定及移交儀式,籤訂了《成都海關罰沒古生物化石移交清單》,由省自然資源廳對成都海關移交的罰沒古生物化石予以接收,並交由具有古生物化石收藏資質的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收藏。
  • 史上最妖孽的古生物,完整化石上千塊,發現60多年但身份仍是謎!
    01 「塔利怪物」的誕生1958年,一位名叫弗朗西斯·塔利(Francis Tully)的管線工人(兼職業餘化石收藏家),美國伊利諾州的馬榮溪化石群(Mazon Creek fossil beds)的一個煤礦廢堆中找到了一塊化石,裡面就有一個謎一樣的生物。
  • 北極圈曾出現過「企鵝」,受到人類行為幹涉,僅300年便已滅絕!
    企鵝進化歷程曾經在紐西蘭發現了一種巨型企鵝化石,它們的身高竟然能達到1.6米左右,如果不說它是企鵝,大家認為它是一個成年人,它們最早出現在6500年到5500萬年期間,伴隨著環境的變化讓它們體型越來越好,進化出不同品種的企鵝,然而科學家的言論更讓大家一驚,他們還表示早期的企鵝不僅僅只在冰川上生活,還有一對翅膀。
  • 鱷魚的近親找到了?這隻1.55億年前的恐龍,鱗片竟是感覺器官
    鱷魚的祖先是誰? 鱷魚,可以說是和恐龍同期生活在地球上的,在6600萬年前,恐龍從地球上滅絕,但是鱷魚卻絲毫沒有受到影響,反而繼續在地球上一路演化,一直到今天,很多鱷魚物種的數量仍然很多。 鱷魚的祖先是誰?
  • 西媒:靠化石還原恐龍不靠譜 恐龍模樣或顛覆傳統觀念
    奈什指出,複製一個已經滅絕的動物並非一件可以自由發揮的藝術作品,在提起畫筆之前需要參考大量研究資料。將一具骨架連接起來,並在正確的位置添上肌肉,最終使其具有科學價值,絕不是一件憑感覺就能完成的任務。專家雖然在滅絕動物的體型和某些肌肉特徵等方面會有不同意見,但在這方面的觀點基本上是一致的。例如,現在霸王龍等食肉恐龍的大腿比過去要粗得多。
  • 一個古生物化石,距今至少有3億年歷史,卻無人知道它是誰?
    沒錯,我們無法穿越時空回到過去,想要研究探索地球生命史,我們能夠依靠的只有兩個法寶,一個是地質勘測研究,一個則是生物的化石。雖然過去的歲月我們無法親眼看到,但是歲月留下的痕跡卻會保存在巖石中。我們通過地質勘測,能夠在不同的地質層找到一些地球歷史的痕跡,而古生物化石更是我們研究探索地球生命史的重要利器。
  • 採集標本的專家驚呆了:挖出來的這些古生物化石,每件都有數億年歷史
    近日,貴州旅遊地學研究院的一群地質專家和工程師,在為貴州省地質博物館採集館藏巖石和化石標本時,在省內發現大批古生物化石,每一件都有數億年的歷史。花溪青巖野外有古生物化石群近日,一群地質專家和工程師,首先來到貴陽附近著名的花溪青巖古生物群化石點,進行化石標本採集。
  • 深入了解《動森》的博物館:從《動森》中學習古生物
    這一時間段從「寒武紀生命大爆發」開始,到二疊紀末生物大滅絕結束,時間跨度從5.4億年前至2.5億年前。  從寒武紀開始,地球歷史進入了「顯生宙」,生物爆發式發展。古生代最具代表性的古生物非三葉蟲莫屬,博物館館長傅達也介紹說,三葉蟲是確定地層年代的標準。  這裡需要提到一個概念,就是「標準化石」,它是指那些演化快,特徵強,分布廣的生物,因此可以用來對比劃分地層的年代。
  • 展覽|在博物館讀懂柳州,生命之旅——古生物化石館
    生命之旅——古生物化石館遠古時代的柳州地處亞熱帶,有豐富的生物種群,「柳江人」、白蓮洞、柳城巨猿洞、大龍潭鯉魚嘴等遺址聞名世界,而第四紀很多古生物伴隨著古人類在柳州這片廣袤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生命之旅——古生物化石館》是採用全場景的陳列方式。場館設置在一樓,洞穴造型的展館讓人仿佛穿越到遠古時代。展示區域以古生代、中生代和晚生代三大地質時期作為劃分依據。陳列的化石種類豐富,門類齊全,千姿百態,栩栩如生,生動地記錄生命進化的歷程和各個地質時期演變的情景。
  • 加拿大出土神秘恐龍化石,疑似霸王龍家族成員,專家取名死神龍
    中科院專家認為,若無意外的話,預計5月份,這顆小行星將會與地球擦肩而過,屆時天空可能會出現異象。對此,網友依然表示十分擔憂:這顆小行星會不會撞上地球?眾所周知,地球雖然處於宜居帶,近有月球、遠有木星保駕護航,但是依然會有個別小行星狡猾地穿過重重保護,直衝地球而來。2018年中秋節夜晚,就在大家吃完月餅、賞完月球、享受天倫之樂之後,都回房沉沉入睡。
  • 如果被證實,恐龍算不算是滅絕動物?
    對於恐龍的滅絕,人們始終很遺憾。作為最受歡迎的古生物,恐龍一直都被人們關注,大家都希望能夠看到真實的恐龍。哪怕看不到恐龍,也想知道知道恐龍的「親戚」們都是什麼模樣。那麼,恐龍是否還留有後代存活在世界上呢?根據科學家現有的研究成果,恐龍可能真的還有留存於世的後裔,那就是鳥。
  • 北半球曾有「企鵝」出現?科學家:3700萬年前一種巨鳥在這裡漫步
    不過事實上,企鵝的種類很多,其中不乏一些大個頭,比方說企鵝家族中個體最大的物種——帝企鵝,它們最高可以達到1.2米,看到這裡,你是不是覺得很驚人了,而科學家們通過化石分析發現,在遠古時期,企鵝的個頭,甚至要比帝企鵝還要大。曾經的企鵝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