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這個殺手不太冷》時,我忽然明白了導演呂克·貝松說的那句話:「這是關於兩個小孩的故事,一個女孩和一個男孩,在他們心裡,他們都是12歲,他們都感到失落而深愛彼此。」
很長一段時間內,我一直想不通為什麼一部色彩略顯灰暗,甚至帶著很重暴力元素的商業電影,可以在電影史上獲得如此高的地位,也不明白為什麼包括我自己在內的很多人會一遍一遍地重刷這部電影,看裡面的對白,被細節一次次感動。
你有能力,有利可圖的時候,沒有人不是你的朋友,你的話每一句都是金科玉律,你笑沒人敢哭,你哭沒人不哭;
但是,在你從雲端跌落的那一刻,那一瞬間,你就可以瞬間看清他們所有人面具下的真面目。
這就是現實,這就是人性的背面,所有的這些人組成了這個世界,或好或壞,亦正亦邪!
就如《這個殺手不太冷》裡面的萊昂,多少人敬他只是因為恐懼;多少人恨他只是因為嫉妒!而只有那個小女孩瑪蒂爾達真正的走進了他孤寂的靈魂深處。
《這個殺手不太冷》由呂克·貝松編劇並執導,讓·雷諾和娜塔麗·波特曼主演,豆瓣評分一直高居9.4,並且獲得了1995年法國凱撒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以及最佳男演員提名。
電影講述了一名孤獨的職業殺手裡昂一直獨居,而有一天,鄰居家的小姑娘瑪蒂爾達為暫避殺人之禍,敲開了他的房門。兩人開始了奇妙的同居生活並且相處融洽。瑪蒂爾達為了報仇,再次被仇家盯上,裡昂一次次救她並最終付出了生命……
裡昂被瑪蒂爾達說服,開始教她成為一名殺手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識,瑪蒂爾達在一次偶然發現裡昂不識字之後,開始教他認字。兩人每天一起鍛鍊,吃飯,像家人一樣相處。瑪蒂爾達從裡昂身上得到了強烈的安全感,她覺得自己愛上了裡昂。
小蘿莉瑪蒂爾達大膽地向裡昂表白,裡昂雖然嘴上不肯承認,但是心裡已經認定瑪蒂爾達是自己最重要的人,他和自己的好友兼上司說,如果自己有事,就要把自己的錢全部給了瑪蒂爾達。
他在和瑪蒂爾達相處時終於不再是一個孤獨的人,一個孤獨的殺手,而是一個有了人陪伴,有人說愛他的人。
飽滿的色彩構建,豐富的人物內涵,震撼精細的影像特徵,都為這一部犯罪片籠罩了一層「朦朧之美」,和觀眾達成了情感上的共鳴。
這是一部劇情感人,演技滿滿,時時讓人感動的電影,孤獨的人會看到孤獨的影子而自憐,有過愛的人會看到愛的本真而時而快樂時而悲傷,成年人會想起自己童年的那些憂傷的記憶。現實生活又何曾不是呢?我的耳邊仿佛又想起了瑪蒂達和裡昂那句令人無比感觸的一問一答。
很早很經典的一部電影,我是前幾天才第一次看,被深深地打動,導致我這幾天反覆看。剛開始我以為這部電影會充滿廝殺與血腥,然而卻是充滿了溫情。在這部影片裡,我絲毫沒有覺得裡昂與瑪蒂達的年齡差,相反我覺得他們是一樣的年齡,他們來自同一個世界,他們在一起開始去一起學習生活並感受生活的樂趣。裡昂外表粗礦,有勇有謀,做事乾淨利落,有原則,但他內心單純,甚至說及其簡單。而瑪蒂達因為家庭原因,她早熟,獨立,大膽,有一顆御姐心。他們在一起毫無違和感。我被裡昂與瑪蒂達那個懸空擁抱而打動,真的覺得很浪漫,我被裡昂充滿激情的生死表白而震撼……我太愛這部電影
影片的開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搖鏡頭,它掠過湖水、茂密的樹林,同時向上搖至遠端的都市,而緊接其後的第二個鏡頭便以一個連續性剪輯切入本片敘事的主體——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在鏡頭由湖水、森林慢慢搖至城市的時候,原本清脆帶點空靈的音樂變得沉悶、轟隆,從側面展現了城市帶給人的那令人畏懼的壓迫力量。
同時作為拍攝使用的城市街道,也很少呈現一種明亮開闊的感覺,它總是在狹長逼仄的馬路上,被四周的高樓大廈緊緊包圍著,給人以陰沉難受的感官體驗。
而林立的高樓則成為了工業時代冷漠人性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