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萬人打出9.4的高分,解讀《這個殺手不太冷》背後的深意

2020-12-22 電影三把刀

世間一切紛爭,皆是因為左與右。

94年前後,法國導演呂克貝松去往美國好萊塢,拍攝了他的第一部好萊塢電影《這個殺手不太冷》,花了1600萬美金成本,最後獲得了4500萬票房,按照電影圈,常用的3倍投資回報率來看,這部電影,滿打滿算只能說不賠錢。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殺手不太冷》逐漸成為了很多人心中的經典,豆瓣評分9.4,超過300萬人打分,排名第4,僅次於《肖申克的救贖》、《霸王別姬》和《阿甘正傳》,而國外的IMDB上也排名26,可是說口碑爆棚,有口皆碑。

每個年齡段的人,都能從《這個殺手不太冷》中看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十幾歲的孩子看到的一個酷炫的殺手故事,二十歲的人看到的一個"小蘿莉和怪蜀黍的悽美愛情故事"……每個人都能找到一份溫情和感動。

《這個殺手不太冷》為什麼這麼感人?

我今天不談愛情,想從"左派和右派"的角度來聊聊。

這個世界上的人,大致可以分個左中右。

導演呂克貝松是法國人,"左派和右派"的概念最早也是來自於法國大革命時期,在國民議會上,因為各派人士的座位位置而形成的派別。

左派的一方希望變革,往往主張社會平等、發現社會問題,推動變革,他們有博愛之心,俗稱聖母之心,希望限制資本家,幫忙弱勢群體,"路見不平一聲吼"、"鋤強扶弱";

右派的一方則相對保守,希望保持社會傳統,維護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大家"各掃門前雪,哪管別人瓦上霜",對於別人家的事情保持冷漠,你也別管我,我也別管你,任何事都可以用一句話來應對"關我屁事,關你屁事"。

(當然,今天所謂的左派和右派已經變得非常複雜了,因為不同國家、不同歷史等原因,往往很難定義和劃分了,我這裡僅遵從最原始和簡單的定義。)

我們回到《這個殺手不太冷》的故事:

整個故事的緣起,都是因為女主角馬婷達的父親私藏毒品,被變態警察追上門,一家遭遇"滅門"的那天,殺手裡昂打開門收留了女孩馬婷達。

這是整個故事的緣起和關鍵開端,裡昂為什麼會收留馬婷達?

從標準意義上看,殺手裡昂並不是一個好人,往酷了說叫殺手,從法律意義上講,叫未被抓捕的殺人犯。

而且這傢伙不認字,沒什麼文化,雖然身懷絕技。

他的世界觀是弱肉強食,以殺害別人來獲得自己的生存資源。

從派別上看,裡昂表面是個"右派"。

在女孩馬婷達她們家遭遇"滅門"的那天,裡昂實際上並不"關心""別人家的事",雖然他一早就發現了問題,但是心裡想的是——關我屁事。

實際上,每個人天生都是"右派",都是自私的,這是無可厚非。

在馬婷達一家遭遇殺戮時,乒桌球乓槍聲不斷,但是鄰居們都充耳不聞,無人問津,只有一個老太太出來"說幾句好話"。

別人家的事兒,要你關心嗎?為什麼僅有一個老太太跑出來了?為什麼沒有一個硬漢跑出來?

這裡,導演讓一個老太太出來是有原因的,因為老人活了大半輩子,世事洞明,知道人間疾苦,有憐愛之心,都有"左派"傾向。

有能力制止的"硬漢"躲在門後,殺手裡昂本來並不想參與到這個破事,但是馬婷達來敲門了。

看著馬婷達楚楚可憐的樣子,那一瞬間,裡昂這個右派生出了惻隱之心,悲憫之情,左派思維佔了上風,在遲疑了幾秒後,他打開了門,收留了女孩馬婷達。

雖然殺手裡昂在那個瞬間,被馬婷達感動了,但是很快,他體內的右派思想又復活了,我自己都自身難保了,還管你這破事?

在收留的女孩馬婷達的晚上,裡昂拿出了槍,想把女孩給結果了,一了百了,但是又下不了手,因為雖然他表面是一個右派,但是他思想中又有左派的"溫情"之處:

不殺婦女和兒童。

裡昂的殺手信條,是他的左派思維的體現,後來裡昂又想把女孩馬婷達攆走,但是沒有成功,裡昂和女孩馬婷達度過了一段愉快的時光,最後兩人產生了感情。

而裡昂最終也因為收留馬婷達而招致殺身之禍。

裡昂其實本可以不死,如果他一直右派下去,不接收女孩馬婷達,不趟這灘渾水,還可以多活幾年,繼續做一個牛氣的殺手。

我覺得《這個殺手不太冷》感人和溫情之處,並不是愛情,而是在於裡昂這個右派被女孩策反了,最後為了別人無私地付出了自己的生命,所謂"殺身成仁"。

對於很多右派人士來看,裡昂太虧了,也太蠢了,你說你,這麼厲害一殺手,怎麼就不能潔身自好,好好做一個殺手,別人家那點破事,管你屁事!

裡昂錯就錯在看著家門前女孩馬婷達那個楚楚可憐的樣子,他動了惻隱之心,悲憫之情,雖然他是一個右派,他本該保持冷漠,但是心中有左派的博愛之心。

就好像歐洲難民危機,6000多萬難民流離失所,很多歐洲國家,一開始對於難民是接收還是不接收?是沒有統一意見的。

後來越來越多的難民照片被發出來,看著這些難民的悲慘照片,很多右派也動搖了,於是有了接收的計劃。

但是接收難民後,給本國帶來的威脅和安全隱患層出不窮,讓很多國家都開始限制難民湧入自己的國家。

所以接收不接收難民這個事情,左派與右派之間很難達成共識。

左派和右派有著截然不同的觀點,很多左派看到受苦受難的人,有惻隱之心,覺得該收留;而右派則覺得關我屁事,會給我帶來危險,右派覺得:

聖母主義就是慢性自殺政策。

從《這個殺手不太冷》的故事,也可以看出,女孩馬婷達本身就是一個問題少女,逃學,抽菸,撒謊,然後一家被殺,就是一個難民的縮影,收留馬婷達的裡昂就是慢性自殺,最後也真的招來殺身之禍。

右派們會想:

殺手裡昂要不要收留女孩馬婷達?馬婷達,一個問題少女,你為什麼要收留她!她父母被殺,是因為她倒黴。其他國家要不要收容難民?難民,有各種各樣的危險因素,你為什麼要收留他們!他們流離失所,是因為他們倒黴,誰讓他們出生在那些個國家!

一句"關我屁事"能夠解決95%的問題,除了綠帽子問題。

今天,在網上可以看到大量類似的"右派"言論,幾乎是一邊倒的形勢,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大家都沒有博愛之心了?

我想大概與世界的變化和風向有關,當今社會,很多人都開始"右"了,當大右派川普上臺後,一邊口中喊著"讓美國再次偉大起來",一邊在美墨邊境築起了高牆,跟墨西哥人說,你們這幫窮鬼都不要過來哦。

我哪管你們死活,我自己活得好就行。

這種極右的思潮,在整個網絡上都散布著……

你窮是你自己不努力啊;你出身不好,是你倒黴唄;點背不能怪社會,你買不起房?你為什麼不好好賺錢!你沒有工作,活該你餓肚子啊,你為什麼不好好讀書啊!

(至於為什麼今天很多人都變"右"了?這個話題很深,我也講不清楚,就不展開了)

"左派"好還是"右派"好?

歷史上,左派和右派都犯過各種錯,但是我想今天,如果你是一個普通人,應該感謝"左派"們對社會的幫助,就像感動於電影《這個殺手不太冷》一樣,感動於殺手裡昂一樣,這群人有一顆博愛之心,願意幫助弱勢群體。

這不是一句空話。

沒有歷史上的左派們的前赴後繼,推動社會的變革,幫助弱勢群體,可能今天很多婦女還裹著小腳,還無法讀書和工作。

我們今天普通工作者享受的"8小時工作制",就是由"大左派"羅伯特·歐文在1817年提出,並經過了無數左派和工人階層多年的努力爭取而來。

歐文出身貧寒,卻有著極好的商業頭腦,後來成為工廠老闆,卻對資本家剝削的事情,極為不恥,主動提出了縮減工人的工作時長,提高各種工作福利。

歐文真正踐行了"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信條。

在資本主義的初期,普通工人的工作時間在13-14個小時,有的甚至在18個小時,對於資本家們來說,賺錢嘛,把工人當牛馬使喚啊,工作越久越好。

如果這個世界沒有左派們與資本家們去抗衡,今天工人們的待遇和福利會是神馬樣子,很難說。

當然,8小時工作制,今天已經被很多資本家們通過996搞得"名存實亡"了。

如果這個世界沒有左派,只有右派,那麼絕對是普通人的地獄,資本家和既得利益者的天堂。

博主leodard曾舉了一個極端的例子,未來的某一天,人工智慧真的發達了,工廠裡都用機器人來替代了,超市裡都用機器人來收銀了,都搞無人超市了,倉庫裡都用機器人來管理了,快遞都用無人機了,那麼將導致大量的相關崗位的人失業。

那麼,這些人怎麼辦呢?

右派和資本家們覺得,關我屁事,你們自己的問題,沒工作,餓死不就完了嘛。

為什麼自己不好好讀書,找一份高端職位呢?

你們都是渣渣,社會的失敗者,就應該被社會淘汰。

……

如果沒有左派們的主張和推動的社會福利和保障制度,今天你在找工作的時候,遇到的選擇可能就是工作14小時還是15個小時。

實際上,這幾年奧斯卡獲獎的電影,有很多"左派"風格,像韓國電影《寄生蟲》關注貧富差距、美國電影《綠皮書》關注種族隔離、《為奴十二年》黑奴制度等,關注底層人群、解放黑奴、女性獨立等問題。

(當然,任何一種思想一旦極端了,無論左還是右,都會帶來災難。)

如果你是殺手裡昂,你會收留女孩馬婷達嗎?

相關焦點

  • 《這個殺手不太冷》冷知識:導演因缺錢才寫劇本,卻成為經典
    作為一部豆瓣評分高達9.4的「神作」,《這個殺手不太冷》多年來一直都是影迷們的必觀之作。這部由呂克·貝松執導的作品本身也非常有意思,講述了一個殺手大叔和小蘿莉之間發生的故事,最終殺手為了救女孩而身亡,兩個人之間的濃濃情愫卻讓觀眾們動容。
  • 9.4分經典電影,《這個殺手不太冷》溫暖而至,蘿莉與大叔的救贖
    《這個殺手不太冷》是一部經典的動作電影,堪稱九十年代電影的典範,主要講述了一位職業是殺手的酷大叔與一名無依無靠的乖張蘿莉的故事,影片片頭就向大家展示一場充滿驚險刺激的暗殺活動,從側面表達了殺手大叔的職業操守冷酷無情。
  • 《這個殺手不太冷》曾經的蘿莉女主,如今怎樣了?
    說起《這個殺手不太冷》這部豆瓣評分9.4的高分電影,除了那超越世俗的愛情,和兩個孤獨靈魂的相互慰藉,那個完美詮釋了蘿莉為何物的女主角也是這部電影成功的一大原因。如今26年過去了,那位風靡全球的小蘿莉娜塔莉·波特曼如今怎麼樣了?
  • 這個殺手不太冷|精華解讀
    《這個殺手不太冷》,呂克·貝松導演,1994年上映。披著復仇的外衣,它其實是個愛情故事。高手裡昂看似殺人無數,冷酷無情,但那不過是多年的殺手經歷所訓練出來的技能。他殺過那麼多人,但他並不了解生命。那些被他執行掉的生命,也不過是些枯燥的目標。瑪婷達卻正好相反。她沒有足夠的技能,在危險面前,她只有逃命或者乖乖受死的份。但她擁有年輕,年輕就有激情。要麼愛,要麼死。這是年輕時才會脫口而出的話。
  • 高分必看:《這個殺手不太冷》(1994)
    導演: 呂克·貝松 主演: 讓·雷諾 / 娜塔莉·波特曼 / 加裡·奧德曼 上映日期: 1994-09講述孤獨的職業殺手裡昂和鄰家小女孩瑪蒂爾德之間的溫情故事。裡昂外表呆萌內心溫暖,被喻為世上最溫情的殺手。加裡·奧德曼飾演的反派惡警。
  • 憑什麼二十多年了《這個殺手不太冷》還這麼受歡迎?
    1994年,電影世界中的經典作品如井噴般爆發,在多年後的今天《肖申克的救贖》、《阿甘正傳》、《這個殺手不太冷》仍是觀眾心中的」三座大山「,特別是《這個殺手不太冷》廣受男女老少歡迎,那麼豆瓣分高達9.4分的電影《這個殺手不太冷》好在哪裡呢?
  • 豆瓣169萬人評9.4高分,《這個殺手不太冷》看到淚飆
    再看《這個殺手不太冷》時,我忽然明白了導演呂克·貝松說的那句話:「這是關於兩個小孩的故事,一個女孩和一個男孩,在他們心裡,他們都是12歲,他們都感到失落而深愛彼此。」你有能力,有利可圖的時候,沒有人不是你的朋友,你的話每一句都是金科玉律,你笑沒人敢哭,你哭沒人不哭;但是,在你從雲端跌落的那一刻,那一瞬間,你就可以瞬間看清他們所有人面具下的真面目。這就是現實,這就是人性的背面,所有的這些人組成了這個世界,或好或壞,亦正亦邪!
  • 《這個殺手不太冷》: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是殺手萊昂
    這一年佳片雲集,除了誕生有《肖申克的救贖》《阿甘正傳》《低俗小說》等經典之作外,還有奧斯卡影后娜塔莉·波特曼的處女之作——《這個殺手不太冷》。《這個殺手不太冷》由呂克·貝松導演,講述了一個復仇的故事。娜塔莉·波特曼在影片中,飾演了一位名叫瑪蒂爾達的不良少女,父親因貪汙了警察史丹的一包毒品,慘遭滅門,而瑪蒂爾達被讓·雷諾飾演的殺手萊昂所救,並產生了深厚的感情。
  • 豆瓣9.2分,《這個殺手不太冷》:西方語境下的江湖夢
    如果評選最富有意境的外國電影名字翻譯,《這個殺手不太冷》絕對可以佔據一席之地。這部上映於1994年的電影,英文名非常簡單,就是片中男主人公讓雷諾飾演的職業殺手的名字Leon。這是個在英語世界很常見的男用名字,一般用在強壯而又溫和的男人身上。
  • 豆瓣評分9.4,這部電影憑什麼?講講《這個殺手不太冷》的故事
    1994年上映的《這個殺手不太冷》比很多讀者的年紀都大,但它卻能夠在豆瓣獲得近一百五十萬個滿分評價,並且在豆瓣電影排行榜中穩居第四,僅次於《阿甘正傳》《霸王別姬》和《肖申克的救贖》。它究竟有什麼樣的魔力能被萬千影迷如此喜愛?讓我們來一探究竟!
  • 韓影票房:《清白》奪冠《這個殺手不太冷》重映
    《瘋狂的麥克斯4:狂暴之路》 2020/05/13 1.6% 9,267 3,910,3118[4]《逃離普利托利亞》 2020/05/06 1.1% 7,542 213,7319[新]《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2018/03/22 1.5% 7,448 212,93410[新]《這個殺手不太冷
  • 這個殺手不太冷電影劇情解析,這個殺手不太冷中英文超甜經典臺詞
    這個殺手不太冷-嗨Go這個殺手不太冷-嗨Go電影是一個另類的愛情故事片,開始時是殺手保護著小女孩,後來兩人成為了雙向的依靠與安慰;讓他單調的平淡的生活,增加了一絲溫暖。而電影的結局。這個殺手不太冷-嗨Go殺手裡昂是一個冷酷無情不擇手段完成老闆交予他的殺人任務,他有著極其簡單的感情以及規律的生活節奏。
  • 《這個殺手不太冷》:驚悚刺激的鏡頭背後,折射出的是人性本善論
    《這個殺手不太冷》這部影片於1994年9月在法國正式上映,距今大約有25年之久,該片由導演呂克貝松自編自導。儘管這是一部非常老的影片,但是毫不影響觀眾對它的喜愛程度,時至今日豆瓣評分依舊高達9.4分,那麼為什麼這部影片歷經歲月洗滌仍魅力不減呢?
  • 《這個殺手不太冷》有望國內上映
    繼《海上鋼琴師》之後,法國經典電影《這個殺手不太冷》也有望在國內公映,這無疑是眾多影迷們樂之所見,冷血殺手裡昂遇上機智聰明又處事不驚小姑娘馬蒂爾達,一場驚心動魄的逃亡之旅開啟了。對於這部影片,它被評為歷史上百佳電影之一,現在就讓我來談談在我心目中它為何在電影界有如此高的地位。
  • 真愛不分年齡,教會你怎樣去愛的10句《這個殺手不太冷》經典臺詞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這部於94年法國上映的經典高分電影《這個殺手不太冷》,想必看過這部電影的小夥伴不在少數,大家驚嘆於影片中飾演殺手的裡昂冷酷又有溫度的同時肯定對飾演馬蒂爾達的小蘿莉也是印象十分深刻的。影片中小蘿莉馬蒂爾達與大叔殺手裡昂的愛情故事劇情也帶給我們非常多的對愛情的思考,原來真愛真的是不分年齡的。
  • 這個「殺手之王」是來搞笑的——李連杰:我這個殺手不太冷
    我這個殺手不太冷本期筆者帶大家一起來看李連杰早期的一部經典電影《殺手之王》。該電影是一一1998年發行的動作喜劇類電影,於1998年4月3日在中國香港上映。由董瑋執導,李連杰、曾志偉、任達華、梁詠琪等主演。
  • 邪惡與童真的混合體——這個殺手不太冷
    電影《這個殺手不太冷》的女主娜塔莉·波特曼,本來導演不打算要她的,因為她年齡實在是太小了當時只有11歲,而且在當時還包括麗芙泰勒和克裡斯蒂娜兩個非常厲害的對手,但她並沒有放棄,在自己的努力爭取下,她打敗了2000個競爭者,導演最終決定要她來演這個角色,於是,就這樣波特曼得到了瑪蒂爾達這個角色,但有意思的是後來,這大美女長大後演了漫威的雷神女主
  • 《這個殺手不太冷》解說
    大家也許都看過1994年法國上映的經典電影《這個殺手不太冷》吧,今天我就給大家講一講這個電影。影片中裡昂(讓·雷諾飾)是名孤獨的職業殺手,受人僱傭。一天,鄰居家小姑娘馬蒂爾達(納塔麗·波特曼飾)敲開他的房門,要求在他那裡暫避殺身之禍。
  • 殺手也有溫情——評《這個殺手不太冷》
    《這個殺手不太冷》是著名導演呂克.貝松的一部優秀作品。影片講述了一個殺手和一個小女孩的故事,通過一個殺手的世界,和一個殺手的生活,來給我們講述了一個殺手的溫情和人本性善良的一面。整部影片讓我們看到了殺手在生活中溫情的一面,在我們的印象中或者是小說中殺手往往是沒有人性沒有情感的人物, 他們可能習慣了孤獨一人,因為他們不能有感情,一旦有了就會耽誤他們。所以感情這個東西對於他們可能是遙不可及,殺手更多的是躲在黑暗的角落裡,很少可以光明正大的,他們要避免真實姓名,有時候這是代號而已。殺手沒有親情,愛情,友情,因為有了這些他就有了牽掛,這也是作為殺手忌諱的。
  • 《這個殺手不太冷》部影片無論從外觀還是內容上都堪稱佳作
    上世紀90年代,一部影片無論從外觀還是內容上都堪稱佳作,在豆瓣上獲得了9.4分的高分。旺盛的色彩,豐富的人物的內涵,構建震撼了細膩的影像的特點是,這個犯罪電影「朦朧之美」,實現與觀眾的感情上的共鳴。細心的注意的觀眾都發現,這部電影從一開始到最後,人物的服裝是相對固定的,另一方面,劇中的男女主角的「殺手」的身份來歷,拘謹而不顯眼,另一方面需要,作為劇中人物的情緒和性格的突出。萊昂具有殺手的冷酷、理性和果敢。在他的造型中,除了黑色外套之外,還有墨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