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山東農民挖出一把7.5米巨劍,專家:這才是天下第一劍

2021-01-08 趣觀歷史

引言

在我國,關於鑄劍的歷史文化可謂源遠流長,但要論起「天下第一劍」的稱號,恐怕還是要數在山東省煙兗州博物館中,那邊長達7.5米,重達1.5噸的大鐵劍。一直以來都被兗州博物館當作鎮館之寶。但其實無論是劍的尺寸還是劍的重量,「天下第一劍」都不像是戰爭中使用的普通兵器。那麼,這把劍到底是用來幹什麼的呢?

其實在這把劍的歷史故事背後,也蘊藏了當地一個的地方父母官「愛民如子」的故事。正如《素書》所言:「守職而不廢,處義而不回」。一方父母官,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並不難,難的是能夠始終如一盡心盡力。那麼這位官員是誰呢?

▲「天下第一劍」照片

01

1988年的一天,山東兗州一群農民正在泗河的河道上挖沙。幹得正起勁的時候,其中有一個農民在鐵鍬突然碰到了一個非常堅硬的物體。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農民不斷挖掘這個堅硬的東西,卻沒想到這個東西非常龐大,最後在農民叫來了一起挖沙的同伴們,在共同努力之下,終於把它從河沙裡挖了出來。

原來那東西是一把巨大無比的古代鐵劍。大家一時間議論紛紛,最後決定把此事上報給當地的文物部門。當工作人員趕到現場之後,對於這件珍貴的文物也十分重視,立即與當地政府協商,並調來了一臺卡車,將這把巨劍運回兗州博物館,進行進一步的檢測和研究。

▲泗河舊照

02

後來,據文物專家介紹,這把劍是至今我國出土的現存所有的劍器文物裡,無論在重量還是在長度都是第一,可以稱之為真正意義上的「天下第一劍」。通過後續研究,專家們還發現了關於這把劍更多的信息,從巨劍上的劍柄文字來看,有「康熙丁酉二月知兗州府事山陰金一鳳置」記載,大約是康熙年間的文物。

據《滋陽縣誌》記載:「康熙五十一年夏,泗河洪水暴漲,衝決大橋中間的三個橋洞,郡守金一鳳捐資修整加固此橋,並鑄三丈鐵劍以鎮之。」據此可知,每當到了夏季,泗河水都會格外洶湧。洪水汛期來臨時更是難以阻止,那些漫過堤壩的洪水,淹沒了田地裡的莊稼,導致百姓顆粒無收,並且還有衝毀石橋的危險。

▲劍柄上的銘文

所以當時的郡守金一鳳,為了解除民憂,於是自掏腰包捐款請人,鑄造了這把三丈長的鐵劍放在橋洞中,作為支撐橋梁以及測量水位的作用。

03

這位愛民如子的郡守金一鳳,為了徹底震住水患,不讓泗河的洪水衝垮橋梁,於是想到了鑄造巨劍來抵禦洪水的衝擊。只是奈鐵劍終究不敵歲月漫長,在一次次洪水的衝刷中,最終還是沉入了泗河裡,在三百年後才重見天日。

▲「天下第一劍」登上報刊

從這把巨劍的重量以及長度上來看,要鍛造出來很難。就算以如今的技術,要鍛造出這樣一把巨劍都絕非易事,也不知道在當時那個年代花費了多少財力物力。而且金一鳳鍛造「天下第一劍」時,無論修繕橋梁或者加固橋梁的費用,還是鍛造這把鐵劍的費用都是自己所出。這個行為也可以看出金一鳳的確是一心為民。

現如今,「天下第一劍」經過專業的文物鑑定部門鑑定之後,已經升為了國家的一級文物,保存在兗州博物館內,與越王勾踐的青銅劍享有同等地位。這把「天下第一劍」除了本身的文物價值外,還蘊藏著一位普通的官員對百姓的真心和真情,正如《過秦論》中所言:「使秦復愛六國,則遞三世至萬世為君」,假如每位統治者都像這位官員一樣愛民如子,恪盡職守。那麼,曾經動蕩不安的天下,又怎麼會經歷如此多的血雨腥風的歷史呢?

▲兗州博物館

結語

這把「天下第一劍」,由於是為了抗洪所鑄,並不是分鑄焊接而成。而倘若是一次性鑄造而成,那麼所要耗費的人力物力財力更多,且對鑄造工藝的要求也會更高,其鑄造過程實屬不易。可見古代人民的智慧,很值得如今的我們借鑑和學習。

參考資料:

《過秦論》

《滋陽縣誌》

《素書》

相關焦點

  • 古代三大鎮水劍:一把純金造,一把7.5米三千餘斤,天下第一巨劍
    鎮水劍,指的是投入水中之劍。古人認為,劍是兵中之君,可以鎮妖。唐李綽《尚書故實》引《古今刀劍錄》云:「自古好刀劍多投伊水中,以禳膝人之妖」。在古代文獻《古今刀劍錄》中,就記載了兩把鎮水劍。清朝以前,各地常有水患。人們認為發大水是蛟在作亂,於是鑄劍鎮水,以斬蛟。
  • 農民挖井挖出一個武士頭,這一挖不要緊,居然震驚了全世界
    據說,秦始皇從成為泰國君主之時起,便計劃著為自己修建一座浩大、奢華的陵墓,這座陵墓由李斯主持規劃、設計,由大將章邯負責具體修建工作。除此之外,他在統一六國後,還遣送70多萬人前去為他修建陵墓。雖然為秦始皇修建陵墓的人很多,可是陵墓仍修築了38年之久,直到秦始皇死後一年,他的陵墓才算正式完工,由此可見,秦始皇陵墓工程有多麼浩大,氣勢有多麼宏偉,裡面所埋藏的寶藏有多麼多了。
  • 農民在河邊挖出千年黑木 專家鑑定為東方神木(圖)
    家住東部某省小縣城的當地農民梁先生在自己村子邊的溪河內挖沙的時候,竟然挖出了一段巨大的樹木。很快,村莊裡的村民們紛紛聞訊前來圍觀,由於大家從沒見過如此巨大的樹木,一時間議論紛紛。這一重磅消息很快就在當地傳開了,以致於驚動了當地的政府部門。當地政府聽聞此事後,立即派遣專家前來勘察。這段樹木十分巨大,圍觀的村民們可以很平穩地在樹幹上站立、行走。
  • 重慶農民挖出「青龍劍」,被當菜刀使用,專家批評後100元買走
    在前些年,位於重慶市的城口縣,有一位名叫易守祥的農民。有一天,他下地幹活的時候,在田地裡挖出一件青銅物體,取出來後才發現這是寶劍。經過簡單的清理,寶劍表面的土跡被清理掉,但是劍身上面的鏽跡無法清理乾淨。農民在劍身上發現了隱隱約約的幾個字,但是由於腐蝕太嚴重,無法辨認。
  • 山東一小山包,挖出2顆考古界的勞斯萊斯,專家:乾隆才1顆!
    山東的文化可是十足豐富,不僅有蓬萊這樣的仙境,還有著八仙過海的神秘傳說。神話在山東文化中佔了舉重若輕的位置,而在山東的淄博,也有著從清代就大放異彩的一項歷史悠久的文化,那就是元宵燈會。即便是現在,山東這元宵燈會仍然吸引著外地人前去觀賞。更不要說最早之前的山東大汶口文化了,堪稱中國的文化起始地。
  • 農民在河邊挖出千年黑木 專家:烏木藝術品極具有收藏價值
    農民在河邊挖出千年黑木 專家:烏木藝術品極具有收藏價值時間:2016-11-15 19:20   來源:鳳凰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農民在河邊挖出千年黑木 專家:烏木藝術品極具有收藏價值 家住東部某省小縣城的當地農民梁先生在自己村子邊的溪河內挖沙的時候,竟然挖出了一段巨大的樹木。
  • 世界五大長劍:德國劍最短1米4,中國劍最長,劉禪所鑄將近3米
    第五名:德國巨劍  德國雙手劍是中世紀末和文藝復興時期僱傭兵所使用的最著名的劍,也是最笨重的武器之一。它凝聚了德國工匠高超的技藝。和技術流的自慰漢不同,斬劍是以大開大合地揮砍作為主要攻擊方式,在戰場中發揮一斬多地作用,當然,距離的控制和步伐移動非常重要,但總的來說,作為一種力量型戰場武器,並沒有如同決鬥武術般的豐富技巧。
  • 看著比人還高的歐洲雙手巨劍,普通人能駕馭得了嗎?
    這把巨劍的重量尺寸是5英尺長(152釐米)7.9磅(3.5公斤),為典型的實戰用劍。匈牙利布達佩斯歷史博物館所藏實戰德國雙手巨劍為180釐米長重3.6公斤,有刃劍身長度135釐米,劍柄長30釐米,十字護手長50釐米,無刃劍身長15釐米,錨爪護手5釐米,劍身厚度0.75釐米截面呈菱形,整劍的重心在靠近護手的30釐米處配重非常科學。
  • 越王勾踐劍,為什麼被譽為天下第一劍?
    前言:人們所熟知的臥薪嘗膽的成語,講述的就是春秋末期的最後一任霸主越王勾踐,是怎樣一步步打敗強大的吳國的。而被考古發現的越王勾踐劍,其千年不鏽的特性,優美的造型,其蘊含的文化底蘊,讓他被稱為天下第一劍。越國是一個怎樣的國家?為何越王勾踐劍會出土在湖北?
  • 世界啥劍最毒辣?不是歐洲巨劍、美洲敢死劍,而是中國一種骨頭劍
    劍是人們很熟悉的一種冷兵器,從全世界的角度來說,劍的形狀有長有短,有直有彎,有單刃有雙刃,少數的還有多刃劍。從材質來說,有青銅劍,有鐵劍,有鋼劍,還有石劍、木劍、骨劍。在這些劍之中,啥劍最毒辣呢?我們說,不是非洲行刑劍、歐洲巨劍,也不是美洲敢死劍,而是中國一種骨頭劍。
  • DNF:天帝劍T0獨一檔?沒有大幽魂啥也不是,鈍器和巨劍才是首選
    太極天帝劍自從登場開始,就成了眾多鬼劍士職業的首選,這把武器之所以如此受歡迎,還是得益於二次技攻加成,詞條乘算後的強度,直接甩了其它武器一條街,但天帝劍真就是T0獨一檔,沒有一個競爭對手了?即便是紅眼這類職業,在開陽劍後加奶媽的buff,也很難達到90%以上的移速和攻速,實戰環境下,其實也只有太陽的加持才能保證有足夠的速度,這時候選擇開陽劍才不會丟失太多傷害。很顯然,從實戰角度來看,天帝劍的特點是爆發強度高,但不適合用於持續輸出,所以天帝劍到底跟哪種搭配比較符合,就要從爆發的角度來看了。
  • 河南老頭修房挖出「血棺」,嫌晦氣用火燒掉,專家:燒了5個億
    曾經在河南有一老頭,他在修建房子時挖出了一具「血棺」,因為嫌晦氣,一把火燒掉了,專家說道,可能燒掉了價值5個億的文物。古代人重視風水,人死後要選擇一塊風水寶地下葬,得以安息,很多大家族也有專門的一塊地用於放置死去的族人。每年的清明節也是專門用來祭拜死去親人的節日。
  • 看見文物|天下第一劍:越王勾踐劍
    越王勾踐劍,1965年12月出土於湖北江陵望山一號楚墓。劍長55.6釐米,寬5釐米,劍首向外翻卷呈圓盤形,內鑄11道精細的同心圓,劍身滿飾神秘的黑色菱形花紋,劍格的正面和反面分別用藍色琉璃和綠松石鑲嵌成美麗的紋飾,整個造型顯得高貴、典雅。在劍身正面靠近劍格處還寫有兩行鳥篆銘文,分別是「越王鳩淺 自作用劍」,經專家考證,鳩淺就是勾踐,這八字銘文向我們表明了這把劍的身份和地位。這把劍在出土時插在漆木劍鞘裡,出鞘時仍然寒光閃閃,耀人眼目。
  • 中亞一農民挖出千年石頭,底座發現41個漢字,專家:唐代疆域真大
    吉爾吉斯斯坦發現一文物,發現碎葉城位置因此現在的歷史學家也只能根據僅有的發現來進行猜測,比如在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有一位吉爾吉斯斯坦的農民在無意間發現了一個文物,而專家們也根據這個文物才最終確定了碎葉城的位置。
  • 全球4大「鎮山劍」:安徽這把稱 「天下第一劍」,至今沒人能拔出
    導語:全球4大「鎮山劍」:安徽這把稱 「天下第一劍」,至今沒人能拔出眾所周知,在冷兵器繁多的古代,劍是一款運用非常廣泛的兵器。除了被士兵作為作戰的主力武器之外,在武林中也是江湖人士自衛防禦和強身健體的主要兵器之一。
  • 冷兵器中的天下第一劍——越王勾踐劍
    在公元前494年,吳越兩國再次發動殊死搏鬥的戰爭,越國大敗。越王勾踐,降服於吳王夫差,在夫差身邊忍辱負重三年,夫差看他是真心歸降便放他回越國。越王勾踐回國之後,時刻都不忘記在吳國受的各種屈辱,就在屋裡掛一個苦膽,每次吃飯的時候都會嘗一嘗這個苦膽,以此警醒自己。
  • 農民挖出國寶文物,拒絕上交,專家向當地的公安部門求助強制收回
    在我國的安徽省宣城市的博物館中,收藏這一件非常珍貴的文物,每天前來欣賞它的人絡繹不絕,但是說起這件文物的回收過程,也是非常曲折的。1999年,安徽省宣城市州區養賢鄉有一個叫陳忠的農民,有一天他正在村外挖泥塘,挖著挖著就挖到了一個堅硬的物體,他本以為是泥塘中的破石頭,可是當他艱難地將這個物體挖出來後,滿滿的淤泥讓他看不清是什麼東西,於是就拿到附近的小河邊進行了清洗。
  • DNF:被公認的5把巨劍T0,顏值屬性一流,刷圖站街手感十足
    巨劍武器一直是比較特殊的存在,喜歡使用巨劍的玩家並不多,一開始我們一直認為巨劍是狂戰士的專屬,然而狂戰士卻把太刀武器發揚光大,畢竟固傷職業不太需要面板,劍魂、劍豪、劍宗反而更適合巨劍,被人公認的T0巨劍只有5把,武器顏值屬性一流,每一個版本都是勇士們的畢業追求。
  • 武則天墓前有61個無頭石人,專家研究多年未解,直到出現兩個農民
    並且是唐十八陵墓中唯一沒有被盜墓賊光顧過後的陵墓,1961年3月份,乾陵被我國列為第一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史料記載。公元878年時,在這一年黃巢起義的時候,他曾經發動了四十萬大軍對乾陵進行挖掘。但是四十萬人挖了數月四五十米深都沒有挖出什麼東西。後來唐滅,到了五代十國時期,後梁的崇州節度使也發動了軍隊對乾陵進行探索,同樣無法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