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黨建網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辨明我們所處的歷史方位,提出我國即將進入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新發展階段。新發展階段要求我們既要不斷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又要「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紮實推動共同富裕,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就需要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深刻揭示教育、文化、衛生、體育事業發展的重要作用和意義,不斷探索其發展新路,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注入不竭動力。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一部人類社會的歷史,就是世代更替、新人輩出的發展史,每個時代都有自身的時代使命和培養時代新人的標準和規格。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了「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新要求,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人才培養以及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應當具有愛國情懷、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而教育、文化、衛生、體育四項工作與上述素質與能力的培養密切相關。教育承擔著教書育人、立德樹人的重任,它不僅要把全人類創造的全部知識、全部經驗和技能傳遞給受教育者,還要給他們以理論武裝並指引其思想道德發展方向;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要堅持以文化人、立德樹人,培養出彩時代新人;衛生事業關係到人民的生命安全與健康福祉,形塑著時代新人的身心特質與健康;體育事業則扮演著「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蠻其體魄;苟野蠻其體魄矣,則文明之精神隨之」的角色,是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嚮往、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四項事業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協力培育時代新人。
做好四項工作,既要堅持成功經驗,更要不斷探索新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黨高度重視教育、文化、衛生、體育四項工作,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取得了顯著成效。一是黨委領導、政府落實、社會協同、群眾參與,形成了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二是全國一盤棋、集中力量辦教育、文化、衛生、體育四項事業的舉國體制在較短的時間大幅縮短了我國同世界發達國家間的差距,彰顯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三是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產業化發展激發出四項工作的內生動力。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中,我們要不斷探索四項事業發展新路,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探索教育事業改革創新新路,培養時代新人的愛國情懷、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一要深化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要堅持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一、建設性和批判性相統一、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統一性和多樣性相統一、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一、灌輸性和啟發性相統一、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不斷深化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二要加強和改進學校體育、美育工作。開齊開足體育課,幫助學生在體育鍛鍊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鍊意志;加強學校美育課程建設,堅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三要廣泛開展勞動教育。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長大後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只有不斷探索教育事業改革創新新路,才能保質保量地完成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時代使命。
探索文化事業改革創新新路,堅定時代新人的文化自信。文化承擔著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一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不斷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增強中華文化影響力,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二要深入研究中華文明、中華文化的起源和特質,形成較為完整的中國文化基因的理念體系,築牢培養和堅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文化自信的「根」和「魂」。三要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讓時代新人在領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靈之美。只有不斷探索文化事業改革創新新路,才能形成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業的時代新人的良好育人氛圍。
探索衛生事業改革創新新路,增強時代新人的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意識。人類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共同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是人類立足當前戰勝新冠肺炎疫情、著眼長遠應對各種重大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根本大計。要注重培養時代新人的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意識,聚焦影響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和主要問題,加快實施健康中國行動;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完善國民健康促進政策;創新社會動員機制,健全健康教育制度,強化重點人群和重大疾病綜合防控;從源頭上預防和控制重大疾病,實現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的轉變。進入後疫情時代,只有從娃娃抓起,通過家庭、學校、政府、社會和媒體的有機配合,協同形成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教育氛圍,才能增強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意識。
探索體育事業改革創新新路,強健時代新人體魄。生命在於運動,體育運動能夠磨礪意志、增強體魄,有利於培養時代新人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離不開健康強壯的體魄。一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加強學校體育工作,推動青少年文化學習和體育鍛鍊協調發展。二要推動健康關口前移,建立體育和衛生健康等部門協同、全社會共同參與的運動促進健康新模式,助力時代新人強身健體,使他們變得更加睿智、更加堅強,在面對各種風險挑戰的時候更加堅定自信、從容不迫,幫助他們更好擔當起民族復興大業的使命與重任。
國際競爭是綜合國力的較量。綜合國力不僅只看整體總量,也要看單項實力,既要看經濟、軍事等「硬實力」指標,也要看教文衛體等「軟實力」水平,它們事關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的速度、規模、質量與水平。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這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在今後一個時期,我們將面對更多逆風逆水的外部環境。只有不斷探索四項事業發展新路,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保持戰略定力,辦好自己的事,善於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才能應對未來前進道路上的一系列新的風險與挑戰,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
(作者系四川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西南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本文系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和教學改革重點項目「全員全過程全方位深度融合的思想政治工作協同育人新機制的研究和實踐」階段性成果)
編輯:張葦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