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當前的形勢,教育部下發延遲開學通知,並且所有的線下培訓班全部停課。
這可是愁壞了很多家長,說孩子在家呆著不是看電視就是玩手機,孩子上初中了,自己已經輔導不了,畢竟很多知識放下很多年了。
其實,家長不需發愁,孩子在家一樣可以自己學習,不落下任何一門課程,尤其是可以做好英語課程的預習。
說到預習,在很多學生和家長的觀念裡,一直都認為數理化課程預習最重要,覺得英語的預習沒有多大必要,所以他們大多會選擇複習型的課程。
而事實上,預習課程在某些時候,比複習課程更有效。
因為今年的特殊情況,我們只能呆在家裡,那麼自己在家應該怎樣做好英語的預習呢?
根據多年的英語教學經驗,我總結了英語課程預習的3個步驟,只要做到這3點,在家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一、拼讀單詞,跟讀錄音
預習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學習新單詞。新單詞的學習要先自己根據音標拼讀,然後再跟讀錄音,最後是背單詞和中文意思。
為什麼是先根據音標拼讀,而不是直接跟讀錄音學習?我以前帶預習班的時候,都是習慣先帶讀新單詞,然後發現帶讀了很多遍,學生都記不住讀音,浪費很多寶貴的課堂時間。
後來我改成了,由學生單獨拼讀,然後我糾正讀音。他們不但可以把讀音記得牢,而且在拼讀的過程中會慢慢發現發音和字母間的關係,有助於單詞的拼寫記憶。前提是,學生的基本音標拼讀要過關,這是我一直向家長強調音標的重要性的原因。
自己在家裡沒有老師糾正,沒有關係,我們可以播放錄音跟讀,糾正自己發音不正確的地方。
二、弄懂意思,把課文翻譯出來
預習階段,我們不要求所有的單詞都能默寫出來,但是所有的單詞一定要會讀,而且記住中文意思。
在課文中劃出新單詞,翻譯課文。
我們把課文中的新單詞,用橫線劃出來,然後嘗試著把整句話翻譯出來,最後聯繫上下文,把整篇課文翻譯出來。
對課文的翻譯,最好拿一個本子,把自己的翻譯寫出來,然後再對照訂正,效果會更好。
很多同學會覺得用本子將翻譯寫出來太麻煩,直接看資料書的翻譯更輕鬆,而且更節省時間。
但是,在《認知天性》一書中,多位著名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只有當頭腦被迫工作時,才會將所學的東西記得更牢靠。學習越輕鬆,效果越不好。
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高考兩次失敗,第三次高考憑藉英語95分(滿分100分)的高分,考上了北京大學。
俞敏洪老師多次提到他英語考高分的秘訣:
有一次我就自己根據老師講解的內容,挑選出來了300個句子,這300個句子包含了各個語法特點和經典句型的句子。我做的一件事情並不是把這300句給背出來,而是把300句全部翻譯成中文。在對300句的英文原句不熟悉的情況之下,我看著那個中文把每一句都翻回去翻成英文。
所以,對課文的翻譯是很重要的。
雖然我們沒有必要把課文的中文翻譯成英文,但是把英文翻譯成中文是必要的。因為我們的中高考中,閱讀主要就是考查英文翻譯成中文的能力,再結合理解做題。
三、短語固定搭配,基本語法過一遍。
在學英語時,我們經常會遇到一種情況,單個單詞都知道意思,放在一起就不知道什麼意思了。
舉個例子,
put中文意思是"放,移動,出發";out是"向外,離開";但是,put out卻是"熄滅,出版,伸出"。這種就是短語的固定搭配,翻譯過來的中文意思,往往和單個單詞的意思出入比較大。這種動詞+介詞的固定短語,是需要熟悉和掌握運用的,考試也會經常考到。
所以,預習的時候,我們要把課文中出現的短語固定搭配標註出來,寫上中文意思,最好把文中的這句話背下來。當我們把例句記住了,就能更好的記住它的中文意思,下次在閱讀中見到自然也就會了。
每個單元或者模塊都會有基本語法,比如時態、從句、被動語態等,我們需要把語法知識點過一遍,不懂的地方做好標註,開學後可以請教老師。
預習我們不能做到百分之一百地搞明白所有知識點,但是我們可以把單詞記熟,課文翻譯好,這樣正式上課時,我們可以集中精力解決那些不懂的知識點,還可以再次鞏固單詞和課文。
在這個特殊的寒假裡,雖然我們不能按時去上學,也不能去參加任何線下補習班,但是按照上面的3個步驟預習英語,好好呆在家裡,不但為國家做了貢獻,還可以提高英語成績,一舉兩得。
本文由@英語學習方法原創,歡迎轉發,但未經允許,不得轉載。用高效的學習方法,帶你輕鬆學英語,快樂聊教育,喜歡我記得關注哦!
更多精彩好文:
資深英語老師:寒假高效背詞,不要強度要頻度,還要注意這2點
師從李叔同,29歲皈依,53歲學俄語,18月後譯小說:靠1個笨法子
語言學家許國璋:學英語要眼尖、耳聰、嘴勤和手快,具體在3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