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雙11」之後又開始流行「雙12」了,很多經常網購的朋友表示,這兩個優惠日的活動側重點都不太一樣,不能在雙11「買大發」了,要留點錢放在雙12才行。今年的淘寶雙11又刷新了歷史記錄,彰顯出中國老百姓強悍的購買能力,而雙12即將到來,也讓很多「剁手黨」們期待不已,希望能再「薅」一波羊毛。
據了解,今年因為受到疫情的影響,讓老百姓們更加注重理財了,但是雙11的「戰績」依舊高達23.21億單,刷新了記錄,而且不管是淘寶、天貓還是京東、拼多多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這就讓各大快遞公司老闆喜笑顏開了,立馬通知快遞員加班加點將貨品送往消費者手中。
不過電商平臺的「狂歡節」卻是快遞員們的「抓狂節」,很多網點的快遞包裹堆積如山,而快遞員就這麼多,工作量突然增加了幾十倍,自然是壓力山大了。配送時間稍微慢了一點不僅會受到客戶的投訴,甚至還會被老闆罵,最終忙完了活動一看,工資被扣了一大半。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多網點在雙11、雙12前,快遞員出現了「辭職潮」,都想要在「抓狂節」之前就立馬逃離這個行業。在這樣的情況下就很容易出現消費者收不到快遞,快遞全部堆積在網點的情況。
原本對於快遞行業來講,有快遞單量多自然是好的,但是卻沒想到出現了快遞嚴重積壓、快遞員罷工的情況,在短時間內找不到人來送快遞,引起了消費者的不斷投訴。為什麼很多網點明明給快遞員的待遇不錯,但是快遞員還是不願意幹了呢?
現在很多快遞網點為了拉用戶,都會採用「價格戰」的模式,誰家價格低客戶就多,這是不變的定律。但是「低價」最後承擔人都是快遞員。現在小區門口有了快遞的各種「驛站」,如果快遞員直接把快遞送到消費者家大概可以賺1.2元左右,放在快遞驛站一般賺6毛錢,但是可以節省時間。很多在上海送快遞的小哥表示,自己每月的工資8000、10000元很正常,但是也經常被扣錢。
因為相較於將快遞直接交給消費者,放在驛站顯然會存在一定的風險,經常出現快遞被「誤拿」,快遞在驛站擠壓損壞的情況,消費者自然會向平臺投訴了,最終倒黴的依舊是快遞員,不得不接受扣費的懲罰了。很多快遞員表示,自己辛苦了一天,誰知道就因為幾次投訴讓一天的辛苦白費了,還是很無奈的。之前就有一位快遞員因為罰款過高導致崩潰,因為消費者給了快遞員4星評價就直接被老闆罰了500元,一天雙11的時候甚至當月被罰了2萬,自己付出努力卻沒有賺到錢,只能無奈辭職了。
雖然快遞公司依舊在大批量的招人,福利待遇和工資水平越來越高,但是這行並不是那麼好做的,很多網點接不到單,快遞量又少,出現大面積虧損之後老闆跑路了,最終快遞員們是最「悽慘」的,拿不到工資,甚至面對各種投訴甚至跳槽都難。
種種情況下,快遞員才出現了「辭職潮」,月薪1萬都沒人願意來了,因為很難拿到手。大家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