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網友問:手裡有30萬,國企上班,月薪6000-7000,想辭職,本科學歷29歲,想做點生意,做什麼好?
疫情期間,我建議你謹慎辭職,理性分析以後再做決定不遲。
這次疫情,讓大家看到了大公司和「鐵飯碗」的好處。大公司的抗擊打能力強,而「鐵飯碗」國企儘管不如以前那麼「鐵」,但畢竟其國有的性質,危機時候更有保障一些。
普通小企業或者創業公司,一旦業務停了或者資金鍊斷了,基本就很難存活。
我這樣說,並不代表出去做生意或創業一定不可取,而是希望你不要只看到目前平臺的壞處,而對做生意這件事期待過高。
下面,就這個話題,我說幾點自己的看法,僅供各位參考。
一、30萬存款,並不是一個能有安全感的數字
從這個話題來說,30萬的存款意味著你還有一定的投資能力,可是這個數字不僅絕對數量不高,且放到大城市根本談不上有生存保障。
比如在我們杭州,30萬的存款,可能只夠買10個平米的房子,要投資開個店鋪都有困難(除了高昂的租金還有裝修、人工等費用)。
所以要說用這30萬的資金去做生意,恐怕範圍只有局限在一些輕資產的項目上,比如與人合夥搞個店面之類的,想要投資辦工廠難度很大。
而且,這30萬投資去做生意,前期很可能難以回本,一旦生意失敗了,就有血本無歸的風險,更加談不上從這個生意要賺到多少。
二、做生意之前,需要對項目本身和市場前景充分評估
做生意成功的也有不少,比如我家樓上一個鄰居,就是做國內貿易的,他自己辦了個小工廠,做服裝內銷,年入也能賺好幾十萬。
然而他能做成功,也是具備了很多條件的。
第一,他以前就在服裝廠工作過多年,熟悉這個行業的生產、研發、銷售,再單獨做生意成功的概率更大。
第二,他家裡人都非常支持他的生意,前期投資的資金上給予了很多支持。
第三,業務開展以前,他就拓展了許多銷售渠道,有了一定的把握才敢出來幹。
我們可以設想,要是沒有這些準備的基礎,他貿然去做服裝生意,很可能會碰壁受到挫折,即便做出成績,也需要付出更大的代價。
回到這個話題,擁有30萬的存款,只能說有了一定的資金準備,但仍然需要在市場開發、業務模式探索上做更多功課。
三、直接從國企出來,不如先幹點副業嘗試
疫情當下,整個經濟都受到很大的影響,無論是實體企業,還是個體戶,都需要一定的時間來恢復。
此時直接裸辭從國企出來做生意,我相信這個開局也許不會特別順利。
因此,我的建議是不妨先繼續在國企幹著,然後一邊做點合適的副業,為將來條件成熟了做準備。
至於幹什麼副業,最好和你將來打算做生意的領域比較關聯的,那麼什麼方向可以考慮呢?
第一,自己熟悉或擅長的,比如有些人懂服裝,那麼做服裝生意就比較貼近;有些人家裡種水果多,那麼做水果生意就比較貼近。
第二,找當地有業務前景的領域,比如你所在的小區附近缺少蛋糕店,而居民也都有消費需求,那麼開蛋糕店就可以考慮。
第三,找賺錢多的行業,比如某些產品出口到國外利潤較高,有賺錢效應,那就可以考慮。
四、二十九歲,正是職業黃金年齡,不要浪費了最好的年紀
從這個話題來看,很可能你是因為覺得在國企沒有什麼發展前途,所以才考慮出來。
我自己也在國企待過,國企的特點有幾個方面:
第一,升職加薪需要熬資歷,不會很快見效,只要有耐性,能堅持,年輕人到了35-40歲就很有機會。
第二,對普通員工這層來說,收入提升不會很快,只有做到了中層以上的崗位,才會有不錯的待遇。
第三,國企除了薪資福利外,實際上還有許多隱形的收益,例如較高的社會地位、更優質的人脈資源等。
可能你對比自己的同齡人,覺得29歲才6000-7000的收入並不高,但我覺得你更需要從一個長期的職業生涯來評估目前的工作。
比如你工資不高,但公積金等福利卻很高,這就比別人有了優勢;又比如你是幹越久收入待遇可能越好的單位,人家是吃青春飯,你拿自己最普通的職業生涯期去對比別人最好的職業生涯期,當然要有落差。
寫在最後
聊了這麼多,綜合來看,我認為裸辭做生意還是多一份謹慎,少一點衝動。真要出去幹,也得做好完全的準備,想清楚思路再行動。
#發現美好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