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狙擊手不能通過射擊孔,擊中碉堡裡的士兵?

2021-01-09 網易

2020-12-14 12:10:20 來源: 城哥說歷史

舉報

  曾經在大別山老區近距離參觀過一個日軍碉堡,射擊孔的設計很有講究,是一個外面大內部小的喇叭孔,射擊孔外面看有籃球那麼大越往裡面越小最裡面只有一個蘋果這麼大,就算子彈打到射擊孔也很難打入裡面去。

  從外面用槍打中碉堡裡面的機槍手概率極底,狙擊手更沒可能,你能打中的地方都是他機槍火力覆蓋的位置,你要先祈禱不被他幹掉。

  

  最關鍵是射擊孔並不是一個正方形或長方形的孔,由於牆體很厚他們會把射擊孔設計成外大內小類似喇叭口形狀,角度很刁鑽 ,外面的人看很大的孔,實際裡面的囗比槍管大不了多少,設計人員設計的射擊口角度很刁鑽,狙擊手很難找到角度射進去。

  精貴的狙擊手冒著暴露位置的風險去打成功率非常低,而且一般不具有狙擊價值的碉堡射擊孔裡的普通士兵?

  小概率事件而已,狙擊手打碉堡基本沒戲的。碉堡一般在高處,視野開闊,由於彈道的原因,狙擊手瞄準目標,著彈點卻在牆壁上。

  

  根本沒有條件,碉堡選址最主要的一點就是地形平坦開闊,狙擊手呢,簡單理解就是打黑槍,試問在地形平坦開闊地狙擊手如何隱蔽偽裝?

  都沒說到點子上,狙擊手的作用是什麼?城市反暴,精準打擊,特種作戰,斬首。碉堡的作用是什麼?陣地攻防戰,大規模步兵軍團作戰。我軍的狙擊手序列主要是配備偵查部隊,特種作戰部隊跟特警部隊。在陣地攻堅戰中,壓根不會配備狙擊手,火力傾瀉比精準打擊在攻堅戰中更有效。所以不管影視劇或現實,基本看不到狙擊手出現在陣地上打碉堡。

  

  碉堡其實是一個強大堅固的固定火力陣地,配套其他環繞工事,步兵陣地,交叉火力,狙擊手很難找到一個正面點從容瞄準射擊,不是說狙擊手打不進子彈,只是這種環境下狙擊手很難找到滿足狙擊射擊諸元的環境。最粗暴的爆破就是最有效而且傷亡最小的。爆破筒就是。有錢有裝備就飛機炸,大炮直瞄,火箭筒轟,直接把建築轟掉就沒事了。

  在雙方的最佳射程內,基於子彈的基本運行軌跡是兩點一線原則,假如你是攻堡方槍手,可以觀察到守堡方機槍手同時對方也能看到你,你能打到對方的直線範圍對方也能打到你,而此時對方機槍在射擊中,你覺得是你被擊中機率大還是對方被擊中機率大?你會冒著被大概率擊中的風險去點射麼?

  

  對著射擊孔射擊肯定可以壓制碉堡。壓制和擊斃機槍射手是兩個概念,按題中意思,阻擊手不能射中有幾個原因,碉堡都是建在視野開闊、射界好,機槍射擊距離遠,阻擊手根本沒有機會接近碉堡,那個時候阻擊槍有效射程沒法完成狙擊,這才是核心,如果現在,那就不一樣了,現在狙擊槍可以精確狙擊兩公裡遠,一槍不行就兩槍,絕對可以打進射擊孔。另外根本不用瞄準裡面人,只要打進射擊孔就贏了。

  

  以前赤峰市南山上有一座日本人修的碉堡,現在已經拆除了。上學時我們進去過,入口到碉堡裡走了好一段,碉堡分兩層,下層在地下,兩層中間有鐵梯子,上層很寬大,裡面站十來個人沒問題,有三個機槍眼,控制了大約二百多度的範圍,沒有死角。碉堡本身在山包最高處,外面很陡峭,所以射界很好,讓我對這碉堡建設的很佩服。

  想要狙擊機槍碉堡也沒那麼容易,畢竟看不到射擊口裡面的情況,再說重機槍的有效射程不比狙擊槍差甚至更遠 狙擊手萬一暴露 只有死路一條風險太大 不值當,解決碉堡有很多更好的方法比如 迫擊炮,榴彈炮,反坦克飛彈等,為啥要拿金貴的狙擊手性命去冒險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為何狙擊手不能通過射擊孔擊中碉堡裡的士兵?
    當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人在海島上修下一些地堡,通常會選擇在開闊的地域修築,那麼等敵兵靠近,地堡的機槍就對其一覽無遺,快速的掃射反擊,而進攻方一般因為沒有大多掩體而造成大量傷亡,這一點對狙擊手同樣奏效,故此想對付碉堡裡的士兵難度異常之大。
  • 狙擊手為什麼不通過射擊孔,狙殺碉堡裡的士兵?
    要是碉堡能被狙擊手克制,那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相反,碉堡對於所有狙擊手來說堪稱噩夢,裡面的敵人幾乎打不著,狙擊手總不能盯著幾個孔盲打吧,這樣沒打幾槍自己的位置都給暴露了。狙擊手很難通過碉堡孔道射擊的原因1:難度太大且容易暴露如果碉堡能被狙擊手隨隨便便克制,那就壓根不需要建造。我們都很清楚,狙擊手要擊斃目標,首先就得需要佔據視野優勢,而碉堡屬於防禦建築,這點沒有異議吧。
  • 狙擊手槍法精準,為何不打掉碉堡中的士兵?事實上他們不敢!
    導語:狙擊手槍法精準,為何不打掉碉堡中的士兵?事實上他們不敢!狙擊手對大家來說是一個很神秘的職業,但是狙擊手在二戰期間就已經開始出現了。狙擊手在戰場上的作用就是用最小的價值去贏得最大的勝利。他們一般隱蔽性都非常強,是戰爭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狙擊手有時候對戰爭能否勝利起著很關鍵的作用。因為他們一般都會以少勝多,也就是說他們狙擊的敵方人數越多,他們就越容易取得勝利。那麼竟然狙擊手那麼厲害,為何不給碉堡中的士兵來一槍呢?事實上他們不敢,碉堡的作用其實是非常多的。碉堡可以拿來當作保護人員的地方場所,這樣人們可以免受戰爭的傷害,也可以當作駐軍處使用。
  • 全球第1款智能狙擊步槍,可擊中一千米外目標,你也能當狙擊手
    眾所周知,在目前的軍事對抗中,陸軍依然是各個國家的主要兵種,而作為陸軍中最精銳的狙擊手,他們是軍隊中的精英,狙擊手精通偽裝技巧和潛伏技能,能夠在特定環境下潛伏三天或者一周以上的時間,一旦發現目標一擊斃命,他們受過良好的軍事訓練,能夠擊中1200米外的軍事目標,甚至有的狙擊手可以擊中2千米以外,但這也是概率問題,並非100%的狙擊手可以做到這一點
  • 狙擊手在執行任務前,為何會退掉第一發子彈?
    狙擊槍不論是在殺傷力方面還是射程方面,都遠遠超過了普通步槍,並且它對士兵的操作技巧也有著更高的要求。可以說一名優秀的狙擊手,基本上都是軍隊中的佼佼者。狙擊手是軍隊中最神秘的存在,就算是上戰場他們也都是獨行俠,並且你很難在戰場上發現他們的蹤跡。不過狙擊手在執行執行任務之前,都會將子彈放在陽光下暴曬,第一發子彈還要退掉不能用,這是為什麼呢?
  • 狙擊手開槍前,為何先退掉一發子彈?不是自信過度,是保命的關鍵
    導語:狙擊手開槍前,為何先退掉一發子彈?不是自信過度,是保命的關鍵狙擊手是戰場上的殺星,這些來無影去無蹤的刺客讓戰場上的士兵深深恐懼,因為不知道什麼時候自己就被一顆突如其來的子彈取了性命。狙擊手的強大有目共睹,一個優秀的狙擊手不僅能給敵人帶去巨大的傷亡,更能動搖敵軍軍心,甚至左右一場戰爭的戰局。可是,在一些影視劇中我們常常會看見這樣一幕,狙擊手在射擊前往往都會退掉狙擊槍裡的一發子彈,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 狙擊手偽裝:像狙擊手一樣潛行——狩獵的藝術
    3.背景反差:當選擇隱蔽點的時候必須要使背景儘可能的和狙擊手和裝備相融合,顏色和形狀上的明顯區別會很容易被注意到,狙擊手應該對自己和裝備進行偽裝使顏色儘可能和背景相同並且儘量呆在陰影中.吉利服是一種附加了偽裝網的野外戰鬥制服,製造吉利服可以用那種上下是一整片的常規工作服作為基礎,最好是比實際適合尺寸再大上一號的,在衣服上用縫紉或者粘合的方法固定一個偽裝網,偽裝網從脖子到後背,再延伸到胳膊和腿.偽裝物可以粘合或者捆綁在偽裝網上
  • 同樣是狙擊手,為何軍人喜歡瞄準四肢,特警卻喜歡瞄頭部?
    電影《戰狼Ⅰ》中有一個畫面,埋伏在樹叢裡的外籍僱傭兵狙擊手開槍打中了戰狼中隊的副隊長,但並沒有一槍斃命,而是以副隊長為誘餌,逐個放倒靠近救援的士兵,讓人束手無策。冷鋒(吳京飾)的父親,一位對越自衛反擊戰的老戰士也曾有過這樣的經歷,為了完成任務,他眼睜睜地看著戰友被敵人的狙擊手摺磨致死,最後愧疚一生。在大多數人看來,狙擊手槍法很準,往往可以遠距離狙殺敵人,真實戰場上最遠的射擊命中距離記錄也是2430m。不過,在實際的訓練中,軍隊、武警以及特工隊狙擊手的要求完全不一樣。
  • 同樣是瞄準射擊,久戰沙場的狙擊手,為何靠實力也進不了奧運會?
    我們都知道,每個國家都有特種兵的存在,在這群部隊中,狙擊手被看作是「王者」的存在。國家交給他們的一般都是高難度的任務,他們身上肩負的責任都是很重的。狙擊手的目標不一定只有人,汽車、飛機等移動物體也是他們的重點對象。這就要求狙擊手的綜合能力必須強悍,一槍致命的命中率也是要靠多年訓練才有的結果。
  • 美日太平洋叢林血戰:狙擊手成為「死神的鐮刀」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到1945年戰爭結束,美日雙方在太平洋上進行了殘酷而又血腥的對抗,這其中既有巨艦、飛機和坦克的鋼鐵碰撞,也有普通士兵之間的搏命火拼。在所有的士兵中,有一個群體最神秘,也最令人恐怖,這就是狙擊手,他們手中的狙擊步槍,就像死神的鐮刀,讓對抗雙方的官兵們不寒而慄。
  • 狙擊手給你答案:不一定要打死
    最令士兵恐懼的是,狙擊手在戰場上就像幽靈一樣,只聽得到步槍射擊的聲音,但是絕對找不到對手狙擊手的位置,更無從反擊了。 大部分中彈者其實被命中部分都是身體軀幹被擊中,美軍狙擊手學校更是將「不準打頭」寫入了相應軍事教材。可以說,在戰場上是沒有多少狙擊手專門瞄著對手頭部射擊,更多人還是傾向於打擊對手的軀幹部分,畢竟軀幹佔人體比例最大。
  • 德國警察找射擊運動員當狙擊手,連續20槍未中,恐怖分子狂殺11人
    今天要探討一個很多人都曾有過的疑惑:如果讓軍隊裡的狙擊手去參加奧運射擊比賽,他們能拿到冠軍嗎?
  • 狙擊手喜歡嚼口香糖,射擊前為何要退掉第一顆子彈?不是為了裝酷
    狙擊手在執行任務時喜歡嚼口香糖,在射擊前都會退掉第一顆子彈,這究竟是為什麼呢?「一粒子彈、一條人命」,這是對一名狙擊手的完美詮釋。狙擊手跟普通的軍人不一樣,他們擁有獨特的本領,通常會執行比較特殊的任務,在一場戰爭中發揮著關鍵作用。
  • 美國說中國用基因技術培養超級士兵,視力超群就能當狙擊手?
    「超級士兵」!西方媒體出現一種新的陰謀論,說中國正在「用基因的方法」培養超級狙擊手,這些士兵的「視距是普通人的兩倍」,能狙殺超遠距離目標。我們有超級士兵嗎?當然有!只要你留意新聞,就能發現最近一些年的國際特種兵比武、狙擊手大賽,只要有中國士兵參加,摘金奪銀是家常便飯,甚至數次大包大攬,令外軍羨慕嫉妒恨。再將日曆往前翻70年,抗美援朝戰場上那些以劣勢裝備將美軍趕回三八線以南的志願軍戰士,他們個個都是超級士兵;手握一支莫辛·納甘步槍,32天以436發子彈擊斃214名敵人的張桃芳,他難道不是超級士兵?
  • 步槍有效射程400米,站在401米會被擊中嗎?答案很簡單
    一戰的時候,大部分士兵用的都是單發的步槍。這種步槍槍身比較長,攜帶不是很方便,但是它的射擊準度很高,而且火力很大,因此在一戰的戰場上十分受歡迎。到了二戰,戰況比一戰要激烈很多。很多戰爭中,雙方都僵持在了近距離作戰中。步槍在近距離作戰中優勢並不大,由於只能單發,火力十分有限。為了滿足近距離作戰的需要,人們將笨重的機槍改良成可以帶著滿世界跑的衝鋒鎗。
  • 二戰中戰期最長、作戰最瘋狂的日本,怎麼沒產生著名的狙擊手?
    二戰及後來的戰爭中產生了很多著名的狙擊手,如狙擊女王-蘇聯的柳德米拉帕夫利琴科,狙擊之王-德國的科寧斯,冷血殺手-美國的查克馬威尼,德軍狙擊王-蘇聯的西裡扎伊採夫,白色死神-芬蘭的西蒙海亞……我最敬佩的是中國的張桃芳,他在朝鮮戰場上32天裡用442顆子彈消滅了214名敵人,令敵人聞風喪膽
  • 狙擊手執行斬首是真的嗎?優先射擊胸部,別再被電影騙了
    前幾天三刷了黃景瑜的《紅海行動》,他在裡面扮演的狙擊手真的帥到掉渣。沉著冷靜的面對敵人,然後一槍就將其致命。其中有個片段筆者印象十分深刻,在一次狙擊任務失敗後,我方狙擊位置被敵方狙擊手發現,經過了好幾個回合後才分出了勝負。這個片段就告訴我們,一槍致命四個字對於狙擊手來說非常關鍵。
  • 美稱中方打造超級士兵,狙擊手視力是常人兩倍,一公裡外擊中硬幣
    根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2月15日的報導稱,美國微軟全國廣播公司的記者肯·迪拉尼安此前報導了所謂「大陸培養超級士兵」的消息。此事被報導之後,立刻引起了各方的關注,多國媒體也對迪拉尼安報導的消息進行了查證,但是在查證過程中迪拉尼安與中情局合作的情況也被調查人員發現。
  • 士兵掛在身上的手榴彈,被子彈擊中後會爆炸嗎?說了你可能不信
    在二戰時期,手榴彈被士兵各種掛在身上,這樣很方便攜帶。很多人好奇,如此一來不就成了靶子嗎?這樣被子彈擊中會不會產生爆炸,聽聽專家怎麼說。手榴彈是由彈體、引信兩部分組成。按用途,可分為防禦(破片)型和進攻(爆破)型兩種。
  • 二戰最糊弄的國家,步槍加瞄準鏡叫狙擊槍,趴在樹上射擊叫狙擊手
    這款狙擊槍絕對是二戰最糊弄的狙擊槍,連他的狙擊手都相當糊弄。我們看看最不重視狙擊戰術的日本有多糊弄。說到狙擊戰,是歐洲用血與淚總結出來的教訓。一戰中,歐洲大規模使用塹壕戰。而狙擊手利用狙擊槍將對方火力點狙殺掉,成為了最節省成本的戰術。但是日本地處東亞,唯一打的一場一戰,就是攻佔守軍極少的青島。對於狙擊戰沒有那麼深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