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聽音樂和玩遊戲是未成年人最主要的網上娛樂活動

2020-12-22 金融界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5月13日訊13日,共青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CNNIC)聯合發布《2019年全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使用情況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基於對全國31個省(區、市)的小學、初中、高中及中等職業學校34661名學生抽樣調查,從未成年人網際網路接入環境、網際網路使用、網絡素養教育、網絡安全與防護等方面,展示了當前我國未成年人的網際網路使用特點和網上生活狀態。

我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使用已相當普及

《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為1.75億,未成年人網際網路普及率達到93.1%。城鄉未成年人的數字差距進一步彌合,城鎮未成年人網際網路普及率達到93.9%,農村未成年人達到90.3%,兩群體的差異較2018年的5.4個百分點下降至3.6個百分點。

未成年人學齡前觸網比例顯著提升

《報告》顯示,網際網路對於低齡群體的滲透能力持續增強,32.9%的小學生網民在學齡前就開始使用網際網路。這一趨勢對家庭的上網技能教育、網絡內容監督管理、網際網路企業針對性保護機制提出更高要求。

未成年人對網際網路的認知正向積極

調查發現,未成年人認為網際網路主要是:認識世界的窗口(67.1%)、日常學習的助手(66.1%)、娛樂放鬆的途徑(59.3%)、便利生活的工具(53.1%)、認識朋友的渠道(36.5%)、自我表達的空間(18.8%)。可見未成年人對網際網路有自己的認知和態度。

手機是未成年人使用最多的上網工具

調查發現,未成年網民使用各類上網設備的比例,依次是手機(93.9%)、電視(56.7%)、桌上型電腦(45.0%)、筆記本電腦(31.5%)、平板電腦(28.9%)。未成年網民中,擁有屬於自己的上網設備達到74.0%,其中自己有上網手機的為63.6%。

學習、聽音樂、玩遊戲位列上網活動的前三位

調查發現,未成年網民上網經常從事的各類活動中,排在前三位的是網上學習(89.6%)、聽音樂(65.9%)、玩遊戲(61.0%)。其他還包括:上網聊天(58.0%)、看短視頻(46.2%)、搜索信息(44.9%)、看視頻(37.5%)、看動畫或漫畫(33.2%)、使用社交網站(32.0%)等。

未成年人網上學習與學校課堂教育深度融合

調查發現,未成年人的網上學習,依次是:做作業(45.5%)、複習學過的知識(44.4%)、在線答疑(40.7%)、背單詞(39.1%)、學習課外知識(33.4%)、在線教育輔導(18.3%)。在網上學習領域,成年人主要是搜索、獲取信息,未成年人則更多表現為課堂教育的延伸。

未成年人網上娛樂和社交活動呈現新的特點

調查發現,聽音樂和玩遊戲仍然是未成年人最主要的網上娛樂活動。玩遊戲方面,手機遊戲佔56.3%,電腦遊戲佔24.6%。看短視頻和網絡直播的比例,分別比2018年提升5.7和6.4個百分點。上網聊天是未成年人最主要的網上溝通社交方式,佔58.0%。

初中是未成年人網絡社會屬性形成的關鍵期

調查發現,小學生在網上從事聊天、使用社交網站、逛微博、逛論壇、看新聞、購物等各類社會化活動的比例,均明顯低於其他學歷段,初中開始則出現顯著增長。如初中生上網聊天、使用社交網站查看或回復好友狀態的比例,分別比小學生增長31.5和29.8個百分點。

未成年人網絡素養教育體系需要進一步完善

《報告》顯示,65.6%的未成年網民主要通過自己摸索來學習上網技能,通過學校學習獲得上網技能的為25.7%。目前的網絡素養教育尚未形成統一、標準的教學體系,網絡操作技能、網絡防沉迷知識、自護意識和能力需要得到加強。

《報告》在總結我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使用情況的基礎上,提出了具體建議。一是重視學齡前兒童的上網管理和教育,幫助孩子從觸網之初就養成良好的網絡使用習慣。二是從家庭、學校、政府、企業、社會等多個層面採取措施,有效降低未成年人過度使用網際網路的危害。三是構建系統的網絡素養教育體系,重點將上網技能、防止沉迷、自我保護、信息甄別等能力作為必修課。四是完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機制,嚴厲打擊利用網絡侵害未成年人安全和權益的違法犯罪行為。

本次調研還針對留守兒童和流動兒童網際網路使用情況進行調查,並與全國中小學生平均水平進行了對比分析。目前,我國留守和流動兒童的網際網路普及率分別為77.7%和83.6%,存在網絡使用技能偏低、手機遊戲偏好明顯、更易遭遇不法侵害等問題,需要進一步完善網絡素養教育、加強社會關愛幫助、依法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

相關焦點

  • 報告稱學習、聽音樂、玩遊戲位列未成年人上網活動前三位
    《報告》顯示手機是未成年人使用最多的上網工具,學習、聽音樂、玩遊戲位列上網活動的前三位,上網聊天是未成年人最主要的網上溝通社交方式,未成年人網絡素養教育體系需要進一步完善。《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為1.75億,我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使用已相當普及,未成年人學齡前觸網比例顯著提升。
  • 未成年網民1.75億 網上學習多於玩遊戲
    5月13日,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cnnic)發布了《2019年全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使用情況研究報告》。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為1.75億,未成年人網際網路普及率達到93.1%。
  • ...中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運用報告描繪「生存在數位化中的未成年人」
    報告對於中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運用的網絡行為、網絡認知、網絡交往、網絡表達、網絡學習、網絡素養等新情況新問題進行了報告,對網絡流行文化、人工智慧技術、網絡課程、網路遊戲等未成年人網際網路運用熱點話題進行了專題討論。
  • 不玩遊戲無法和大家交流 未成年人社交不能困於網絡
    」,圍繞「如何有效破解未成年人網路遊戲沉迷困局」議題展開討論。與會專家認為,社會各界要共同參與形成合力,切實履行職責,共同築牢未成年人網路遊戲防沉迷屏障。關於沉迷網路遊戲可能對未成年人產生的危害,中國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會會長劉俊彥認為有三個方面:一是損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二是損害未成年人的道德和意志品質;三是暗藏網絡安全隱患,容易誘發網絡犯罪。
  • 華訊投資:遊戲退費用戶假冒成年人,刷臉技術如何甄別未成年人?
    【編者按】華訊投資發現,2020年受疫情影響都被困在家裡寸步難行,唯一能消遣的工具就是電子產品,譬如電視、手機、電腦等,而線上的一切活動以及遊戲側變 華訊投資發現,2020年受疫情影響都被困在家裡寸步難行,唯一能消遣的工具就是電子產品,
  • 美國、日本如何防範未成年人沉溺手機遊戲?
    就在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判定AB1179號法案違憲的2011年,一份來自德國的報告顯示,不是玩遊戲的青少年容易產生過激行為,而是存在激進行為的青少年更容易選擇玩暴力遊戲。  電腦娛樂分級機構的主要業務是對在日本發行的電腦與電視遊戲(機)等進行審查與分級。近年來,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手機遊戲也逐漸被該機構納入審查與分級的對象之中。  在遊戲審查方面,電腦娛樂分級機構一般會派3名審查員進行審查評判。
  • 如何破解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困局?
    日前,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和中國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會聯合舉辦「未成年人網絡安全保護評議會」,圍繞「如何有效破解未成年人網路遊戲沉迷困局」議題展開討論。與會專家認為,社會各界要共同參與形成合力,切實履行職責,共同築牢未成年人網路遊戲防沉迷屏障。
  • 以後,未成年人除了法定節假日,不能去遊戲廳玩遊戲了……
    今後,遊戲廳在向未成年人提供服務時,將被戴上「緊箍咒」。文化和旅遊部近日印發《遊戲遊藝設備管理辦法》。《辦法》明確,除國家法定節假日外,娛樂場所及其他經營場所設置的電子遊戲設備、遊戲機等,不得向未成年人開放或者提供服務。本辦法自2020年1月1號起施行。
  • 京滬未成年人觸網年齡更早,微信漸成未成年人社交第一平臺
    9月21日,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了《青少年藍皮書:中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運用報告(2020)》。未成年人首次觸網年齡不斷降低,10歲及以下開始接觸網際網路的人數比例達到78%,首次觸網的主要年齡段集中在6歲至10歲。對比2017年和2020年的數據發現,8歲前開始接觸網際網路的未成年人增多,表明未成年人網絡「原住民」的特徵越發明顯。伴隨網絡接入手段的日益普及和網絡運用便捷程度的不斷提升,城鄉之間未成年人的網絡普及率已幾乎沒有差別,「全民上網」已經成為未成年人的顯著標籤。
  • 關注|保護遊戲中的未成年人,家長該做些什麼?
    而要做好這個執戟人,家長們或許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嘗試:1制定規則,讓青少年形成正確的遊戲觀在人手一機的今天,遊戲已經是一種相當普遍的娛樂方式,玩遊戲,是和看電影、打球、戶外活動類似的娛樂方式,甚至是很多人的社交渠道。
  • 未成年人與網際網路:禁止、擦邊球與開放
    其中,城鎮未成年人網際網路普及率達到93.9%,農村未成年人達到90.3%,兩群體的差異較2018年的5.4個百分點下降至3.6個百分點。在網際網路的「起跑線上」,城鄉的兒童似乎站在了一起,他們共同完成了未成年網民上網經常從事的各類活動,前三名為網上學習、聽音樂和玩遊戲。
  • 國內要禁止一些帶有結婚玩法的遊戲 未成年人不能玩
    國內要禁止一些帶有結婚玩法的遊戲 未成年人不能玩 時間:2020-02-05 10:03:26 來源:gamerant
  • ...想當明星、張口「cp」閉口「skr」……中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運用...
    報告對於中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運用的網絡行為、網絡認知、網絡交往、網絡表達、網絡學習、網絡素養等新情況新問題進行了報告,對網絡流行文化、人工智慧技術、網絡課程、網路遊戲等未成年人網際網路運用熱點話題進行了專題討論。
  • 兼職刷單、紅包返利、遊戲詐騙網絡陷阱正在盯上未成年人
    由於缺少社會經驗,接觸網絡又極為方便,小徐這樣的未成年人成為了不少騙子最容易誘騙的對象,兼職刷單、套路返利、遊戲代充等詐騙套路成為了容易讓未成年人上當的「陷阱」。也就是說,34%的未成年人半年內遭遇了網絡安全事件。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在各類網絡安全事件中,返利騙局、刷單騙局以及遊戲相關騙局是未成年人最容易「中招」的三類騙局,這類「簡單粗暴」容易識別的騙局卻往往容易讓未成年人上鉤,不少黑產從業者通過租號、買號、偽造付款截圖、發送木馬等方式設局詐騙。
  • 孩子沉迷網路遊戲、上網課貪玩怎麼辦?聽聽代表委員怎麼說 | 兩會@...
    一方面網際網路已成為青少年學習、交友的重要載體學習、聽音樂、玩遊戲位列未成年網民上網經常從事的各類活動中的前三位。調查顯示,初中生網民利用在線教育平臺學習的為22.2%,這一比例在高中生網民中為20.1%,小學生網民中為16.8%。網際網路已成為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有力幫手。
  • 未成年人電玩城激戰正酣
    調查 電玩城裡玩遊戲,未成年人還不少 其實,這些年關於限制未成年人沉迷遊戲的各種手段和規定並不少,但一些場所的實際執行效果卻差強人意。 近日,記者走訪調查海口部分遊藝娛樂場所發現,電玩城裡玩遊戲的未成年不在少數。
  • 如何破解未成年人沉迷網遊困局?有專家建議分類管理
    如何破解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困局 專家認為  落實各方責任線上線下齊發力  □ 本報記者 朱磊  12月10日,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和中國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會聯合舉辦「未成年人網絡安全保護評議會」,圍繞「如何有效破解未成年人網路遊戲沉迷困局」議題展開討論。
  • 《網路遊戲適齡提示》團體標準試行,遊戲產業聚焦未成年人保護
    新京報訊(記者 吳蘋蘋)今後,未成年人玩網路遊戲前或將能在遊戲頁面等醒目位置看到適齡提示標識。12月16日,「2020中國遊戲產業年會未成年人守護分論壇暨未成年人守護生態共建發布會」在廣州舉行,當日,一份《網路遊戲適齡提示》團體標準試行稿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