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創新湖泊溼地管理呵護候鳥越冬

2021-01-08 中國日報網

12月24日,記者在參加南昌市林業局組織的2020年度溼地生態建設成果媒體採風暨2020年度最美護林員系列宣傳活動中了解到,近年來,南昌市林業局加強越冬候鳥日常巡護監測,做到措施不松、力度不減,確保候鳥安全棲息,「常來常往」。據介紹,南昌市依託創建國際溼地城市這一平臺,加快推進溼地保護修復,大力開展小微溼地建設,高標準打造五星、天香園、象山森林公園和南磯溼地等溼地候鳥觀光體驗點。2019年,南昌市立足溼地資源優勢,率先在全省開展國際溼地城市申報創建工作,並於2020年2月成功入選「國際溼地城市」中國推薦城市名單。

江西鄱陽湖南磯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鄱陽湖主湖區的南部,處在贛江北支、中支和南支匯入鄱陽湖衝積形成的三角洲前緣,保護區總面積333平方公裡,處六縣三市交接處,主要保護對象是贛江口—鄱陽湖複合溼地生態系統以及賴之生存的野生動物資源。10月24日上午,記者隨採風團來到江西鄱陽湖南磯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記者了解到,保護區於2008年1月晉升為國家級保護區,於2020年2月被指定為國際重要溼地,同時也是長江中下遊溼地保護網絡和東亞——澳大利西亞水鳥遷飛區網絡(EAAFP)成員單位。

南磯溼地保護區管理局南山站站長萬松賢介紹溼地保護情況(王健攝影)

在鄱陽湖越冬的不同鳥類物種對棲息地水深有著特定的要求,水位過高或者無水的湖泊都不適宜棲息。今年以來,南昌市林業局創新推出「協議管湖」新舉措,聯合鄱陽湖南昌周邊部分社區,對子湖泊水位進行人工幹預,為候鳥營造適宜的棲息生態環境。南磯溼地保護區管理局南山站站長萬松賢介紹說,「鄱陽湖的子湖泊都是淺水碟型湖,如果中間深,岸邊淺,坡度很小,就不適宜候鳥覓食棲息。比如小天鵝和野鴨子通常活動在水深一點兒的地方,鸛需要潛水,藍鷸類則只有一點點水的地方,雁類需要在草洲上吃草。所以在水位合適時,鳥的種類和數量都會很多。現在一個努力的方向就是和社區合作,把子湖泊管好!」

保護區是典型的河口三角洲溼地生態系統,主要以越冬候鳥及其棲息地為主要保護對象。保護區內自然生態系統較好,保護對象相對穩定。根據2019-2020年度南磯溼地保護區越冬期鳥類同步調查與監測統計與分析,共記錄到鳥類11-12萬餘羽,屬13目26科86種,其中雀形目鳥類9科13種,佔種數的15.12%。鴴形目有4科25種、佔種數29.07%,鶴形目2科7種、佔種數的9.30%,鵜形目2科11種、佔種數的12.79%,雁行目1科17種、佔種數的19.77%,其他如鰹鳥目等種類較少,溼地鳥類群落組成呈現多樣性。保護區的旗艦物種是白鶴和東方白鸛,數量在全鄱陽湖佔據較高比例。

據了解,為確保越冬候鳥順利越冬和溼地保護工作順利推進,江西鄱陽湖南磯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管理局成立了越冬候鳥保護領導小組,制定了保護工作方案,與各管理站籤訂了鄱陽湖越冬候鳥和溼地保護工作責任狀,明確了責任人、責任範圍、工作任務和責任追究。在鄉鎮公布了舉報電話,並對危害越冬候鳥資源和破壞溼地資源的行為設立了舉報獎勵辦法公告。

南磯溼地保護區工作人員用望遠鏡觀察候鳥(王健攝影)

為及時發現和處理保護區及周邊存在的安全隱患,確保越冬候鳥在南磯溼地能夠安全地棲息過冬,管理局採取了一項新舉措即陣地前移推進越冬候鳥保護。所謂陣地前移就是管理局在偏遠湖區保護力量不足甚至空缺之地建設5個越冬候鳥檢查哨,聘請當地或周邊鄉村農閒人員加入保護隊伍;在餘干等與保護區邊界毗鄰區域,聘請當地漁民建立了巡護協作,24小時全天候多方位為越冬候鳥嚴防死守,有效的威懾了犯罪分子。

南磯溼地保護區工作人員在溼地進行巡護(萬松賢攝影)

保護區通過項目新增無人機二架、氣墊船二艘加強了巡護工作的機動能力和覆蓋能力,成立了專人操作和船舶駕駛隊伍,建立了資源管護巡護保障體系;利用無人機和氣墊船巡護,對保護區基本實行了全覆蓋,精準查找和發現問題,快捷到達現場,及時處理巡護髮現的問題,提升了原來單一靠步行巡護的效率較低的巡護手段。通過布設安裝視頻監控,進一步完善「保護區自然資源一體化監管系統」,使保護區邁向智慧化管理階段。完善的野外視頻監控系統、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使南磯溼地保護區成為「2019年鄱陽湖國際觀鳥周」觀鳥賽的舉辦地,同時也為南昌市申報國際溼地城市增添了濃重的一筆。

南昌五星白鶴保護小區(王健攝影)

12月24日下午,在南昌五星白鶴保護小區,記者了解到,2017年4月,五星白鶴保護小區由南昌市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牽頭,面向社會籌資200萬元,依託南昌市高新區五星墾殖場建設成立。目前五星白鶴保護小區是全省唯一一處專門從事野生白鶴保護、科學研究工作的機構。

白鶴保護志願者周海燕(圖右二)介紹南昌五星白鶴保護小區的情況(王健攝影)

五星白鶴保護小區的負責人周海燕告訴記者,為給白鶴創造更好的越冬覓食環境,2020年初,五星白鶴保護小區將原來的300畝藕田擴大到了1045畝。10月27日,首批7隻白鶴抵達五星白鶴保護小區,較往年提前30天左右。目前,陸續飛抵此地的白鶴已經超過2800隻,數量刷新歷史同期紀錄。

12月24日,在五星白鶴保護小區,白鶴攝影愛好者正在觀察棚內拍攝白鶴覓食(王健攝)

據悉,保護小區成立以來,2017—2018年候鳥越冬期間,監測到白鶴1400餘只(全球僅有白鶴3000餘只,約佔全球總數一半),小天鵝和其它雁鴨等不計其數。省市林業部門高度重視,對保護小區的建設發展給予了大力支持:省林業局近三年共給予小區中央財政溼地生態補償專項經費480萬元,用於解決白鶴小區土地租賃,藕田種植施肥、小區生態環境整治以及一些基礎設施建設的費用。2017年4月,保護小區以市野保協會的名義與五星墾殖場籤訂了300畝的租地合同。2018年4月,市林業局作為業務主管部門批准了「白鶴保護中心」NGO(非政府組織)的成立。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作為全國首個眾籌白鶴保護基地入選了「2017年江西省生態文明建設十件大事」,被評為全省未成年人生態道德教育先進單位。中國綠髮會授予五星白鶴保護小區「中華白鶴保護地」。2019年,全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授予白鶴保護小區為「全國野生動物保護科普教育基地」。2019年12月,五星白鶴保護小區做為「江西首屆國際觀鳥周」六個觀鳥點之一,接待了參加活動的國家林業局副局長李春良、來自美國、俄羅斯、日本等國嘉賓和北京林業大學專家、學者共100餘人。眾多專家盛讚白鶴保護小區為「全世界離白鶴最近的地方」,是南昌最佳觀鳥點之一,對五星白鶴保護小區生態保護工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評價。

通過白鶴保護小區近幾年的宣教工作,五星墾殖場的幹部群眾「愛鳥護鳥」的保護意識不斷增強。2018年4月24日,五星墾殖場農民李增明發現並和省林科院專家及時救助了白鶴「愛愛」。「愛愛」在被救護後放飛自然,20餘天后失去蹤跡,包括江西省委書記劉奇在內的江西人民,非常牽掛其的去向,在失聯7個多月、歷經219天,經多方努力終被找到。2019年1月7日,國際鶴類基金會創始人喬治·阿基博先生率領的訪問團到訪省林業局時,對救助白鶴「愛愛」的各界人士表示高度讚賞,並建議記者將白鶴「愛愛」背後的故事翻譯成英文,推送到國際英語網站,讓全球更多人士加入保護白鶴等候鳥的行列。

(中國日報江西記者站 王健)

來源:中國日報網

相關焦點

  • 雲南霑益海峰溼地萬餘只候鳥來栖~
    與你相遇,在12月靜謐的海峰溼地。在水光茫茫的時空裡,與上萬隻陸續飛抵棲息的候鳥邂逅,看高原鶴舞翩翩,嬉水棲息。近年來,雲南霑益海峰溼地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保護,每年迎來大批候鳥前來溼地越冬。2002年5月,經雲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保護區,海峰溼地屬湖泊溼地類中的永久性淡水湖,它以蘭石坡海子溼地(海峰溼地)為核心,加上附近的幹海子、背海子、黑灘河水庫等溼地而構成,分布在14平方公裡範圍內。按天然和人工劃分,天然溼地為634.6公頃,人工溼地為88.9公頃,溼地的沼澤地和水體面積有723.5公頃。
  • 雲南霑益海峰溼地萬餘只候鳥來栖
    與你相遇,在12月靜謐的海峰溼地。在水光茫茫的時空裡,與上萬隻陸續飛抵棲息的候鳥邂逅,看高原鶴舞翩翩,嬉水棲息。近年來,雲南霑益海峰溼地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保護,每年迎來大批候鳥前來溼地越冬。2002年5月,經雲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保護區,海峰溼地屬湖泊溼地類中的永久性淡水湖,它以蘭石坡海子溼地(海峰溼地)為核心,加上附近的幹海子、背海子、黑灘河水庫等溼地而構成,分布在14平方公裡範圍內。按天然和人工劃分,天然溼地為634.6公頃,人工溼地為88.9公頃,溼地的沼澤地和水體面積有723.5公頃。
  • 冬日候鳥樂園
    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12月21日,白鶴等候鳥在南昌五星白鶴保護小區的溼地中覓食。 冬日,江西南昌五星白鶴保護小區成為白鶴等候鳥的越冬樂園。鳥兒在保護小區飛翔、覓食,讓保護小區熱鬧起來,成為鄱陽湖區一道特別的風景。 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12月21日,候鳥在南昌五星白鶴保護小區的溼地中棲息覓食。
  • 野生動植物丨冬日候鳥樂園
    冬日,江西南昌五星白鶴保護小區成為白鶴等候鳥的越冬樂園。鳥兒在保護小區飛翔、覓食,讓保護小區熱鬧起來,成為鄱陽湖區一道特別的風景。12月21日,白鶴等候鳥在南昌五星白鶴保護小區的溼地中覓食 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
  • 生態環境改善大量候鳥來開過冬 漢豐湖成候鳥棲息天堂
    它們多選擇在沿海或較大湖泊越冬。令監測人員驚訝的是,全球僅存不到500隻的極危鳥類青頭潛鴨首次在我區出現。「青頭潛鴨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評定為極危物種。本次記錄到的青頭潛鴨,是我區首次記錄,也是重慶市歷史上的第二次記錄。上一次是2016年,在重慶主城區發現1隻。」
  • 中賊鷗現身大理劍湖溼地
    近日,雲南大理劍湖溼地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工作人員,在日常巡護過程中監測到了中賊鷗的身影,經專家鑑定,該鳥為雲南省鳥類新紀錄。專家介紹,中賊鷗為鷗形目大賊鷗屬下的一種遊禽,無亞種分化。中賊鷗繁殖期主要棲息於靠近海岸的苔原河流與湖泊地帶,非繁殖期主要棲息於開闊的海洋和近海岸洋面上,遷徙期間有時亦出現於大的內陸河流與湖泊,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 世界瀕危物種中賊鷗現身劍湖溼地
    中賊鷗繁殖期主要棲息於靠近海岸的苔原河流與湖泊地帶,非繁殖期主要棲息於開闊的海洋和近海岸洋面上,遷徙期間有時亦出現於大的內陸河流與湖泊,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專家分析:可能是迷鳥中賊鷗在中國的數量稀少,主要棲息於沿海陸地,極少見於淡水湖泊中。專家分析,此次在我國內陸地區雲南劍湖溼地省級自然保護區監測到中賊鷗,可能是中賊鷗在遷徙過程中,因為一些惡劣的天氣等原因偏離自身遷徙路線,才來到這裡,也就是所謂的迷鳥。
  • 中賊鷗現身大理劍湖溼地,雲南鳥類又添新紀錄
    中賊鷗繁殖期主要棲息於靠近海岸的苔原河流與湖泊地帶,非繁殖期主要棲息於開闊的海洋和近海岸洋面上,遷徙期間有時亦出現於大的內陸河流與湖泊,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 50餘萬隻候鳥飛臨北大港溼地,誰在守護候鳥天堂?
    北大港溼地自然保護區,是世界八大重要候鳥遷徙通道之一,每年春秋兩季,大量候鳥把這裡當做驛站,覓食、棲息,補充能量後繼續遷飛。現在,正是候鳥南遷的時候,據最新數據,北大港溼地已迎來候鳥50餘萬隻,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700餘只,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疣鼻天鵝、大天鵝、小天鵝總共約2500餘只,白琵鷺500餘只。
  • 越冬天鵝成新化琅塘鎮新風景,兩個月來增至65隻
    水塘隔壁就是龍灣國家溼地公園。「這批天鵝是國慶之後來的。有時大家在水塘這邊做事,它就飛到一路之隔的溼地湖泊去了,到了下午它們又飛過來過夜覓食。」一位周姓村民說。除了離天鵝最近的村民,天鵝還引起了當地管理部門的注意。記者採訪得知,新化縣琅塘鎮人民政府、新化縣林業局、新化縣龍灣國家溼地公園管理處與婁底市民間河長新化大隊每天都會有安排工作人員前來巡護。「工作人員每天早晚都會去巡邏查看一下,細數天鵝數量的變化,看有沒有人偷捕天鵝。」
  • 雲南納帕海國際重要溼地成黑鸛國內最大越冬停歇地
    新華社昆明12月11日電(記者楊靜)記者從雲南納帕海省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獲悉,根據納帕海管護局和西南林業大學專家團隊監測記錄結果,今年已有400餘只黑鸛在香格裡拉市納帕海國際重要溼地越冬停歇,該溼地已成黑鸛種群在國內最大的越冬停歇地。
  • 走進雲南香格裡拉的候鳥天堂
    1月17日,納帕海溼地棲息的候鳥。近年來,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為保護好納帕海溼地,通過生態補償爭取當地民眾支持,積極整治周邊水環境,使溼地生態環境得到修復,冬季候鳥種群與數量逐年增加,成為候鳥越冬天堂。
  • 大群冬候鳥飛臨邵伯湖 護鳥「天眼」記錄下這些身影
    來到邵伯湖越冬的候鳥昨日早上,邵伯湖面有薄霧。一上班,揚州市自然資源與規劃局野保站工作人員就查看「天眼」,兩大群野鴨比較清晰地出現在屏幕上,數量多達兩千多隻。近期,邵伯湖的「天眼」已多次記錄成群的野鴨、小天鵝等。
  • 寒冬,他們在鄱陽湖守護越冬候鳥
    【寒冬,他們在鄱陽湖守護越冬候鳥】江西鄱陽湖是是世界上最大的鳥類保護區,每年到鄱陽湖越冬棲息的候鳥數量多達60-70萬隻。到鄱陽湖越冬白鶴最高數量達4000餘只,佔全球98%以上,是世界上最大的白鶴棲息地,被譽為「候鳥天堂」。
  • 大群冬候鳥飛臨邵伯湖 「天眼」記錄下這些身影
    護鳥「天眼」上崗冬天記錄大群越冬候鳥「邵伯湖的『天眼』去年建成後,已記錄多種鳥類。」野保站負責人曹兆陽介紹,去年夏天,「天眼」就記錄了火斑鳩、大杓鷸等珍稀鳥類。這個冬季是「天眼」啟動以來的第一個冬天,這一系統也正在發揮它的護鳥價值。「近段時間以來,我們幾乎每天都能從『天眼』上發現大群越冬候鳥。」曹兆陽說,其中既有野鴨,也有鷗鳥、小天鵝等。
  • 東亞候鳥星級「加油站」
    2019年,在亞塞拜然巴庫舉行的第43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我國第54處世界遺產,填補了我國濱海溼地類型世界自然遺產空白。  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飛樞紐  鹽城黃海溼地位於黃海生態區南側,是太平洋西岸和亞洲大陸邊緣面積最大的海岸型溼地,也是黃海生態區內面積最大的連續分布泥質潮間帶溼地。
  • 實拍南昌艾溪湖溼地公園,巧遇天鵝給遊客帶路,遊客:帶團的感覺
    在南昌好玩的地方不止只有摩天輪和秋水廣場,還有一個艾溪湖森林溼地公園,這個森林溼地公園位於高新開發區愛徐湖的東岸,在這裡擁有很多天然的溼地,它北起城東路,西至艾溪湖東堤,總長度大約有4.5平方公裡,總體上來說,這個地方是集溼地公園和自然風景為一體的自然觀賞地。
  • 貴州最大淡水湖治汙還水成效喜人 草海化身「候鳥天堂」
    經過治理後的草海,如今成為「候鳥天堂」。具有完整的、典型的高原溼地生態系統的草海,是中國特有的高原鶴類黑頸鶴的主要越冬地之一。每年到草海越冬的黑頸鶴等候鳥有246種10餘萬隻,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黑頸鶴常年數量2000隻左右。草海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貴州最大的天然淡水湖,因其生物資源豐富,水草豐茂而得名,素有「高原明珠」之稱。
  • 生態環境優良 海口留鳥、越冬候鳥種類和數量不斷增加
    近年來,隨著生態環境的改善和人們愛鳥護鳥意識的增強,在海口的留鳥和越冬的候鳥種類及數量都在不斷增加。不久前,東寨港更是迎來3隻號稱「鳥類中的大熊貓」黑臉琵鷺,反嘴鷸數量也超過了20隻,均創下新高。《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提出,深入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海南)建設。
  • 溼地公園成「美麗深圳」新名片
    溼地與森林、海洋是地球三大生態系統。昨日是第51個世界地球日,記者走訪了深圳溼地公園,感受深圳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理念,見證深圳通過生態環境修復、質量提升、社會力量參與等多措並舉,將以溼地保護為抓手,將生態之美、人文之蘊、創新之魂打造為「美麗深圳」閃亮名片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