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瀕危物種中賊鷗現身劍湖溼地

2020-12-17 瀟湘晨報

經專家鑑定,這種鳥為雲南省鳥類新紀錄

中賊鷗掠過湖面

中賊鷗自由自在地浮在水面

□通訊員 張望星 段海成

12月7日,劍川縣劍湖溼地省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工作人員在日常巡護過程中監測到中賊鷗的身影。經專家鑑定,這種鳥為雲南省鳥類新紀錄。

中賊鷗:世界瀕危物種

專家介紹,中賊鷗為鷗形目大賊鷗屬下的一種遊禽,無亞種分化,屬於大型海鳥,常在飛行中搶劫鷗和其他海鳥捕獲的食物,善飛行,喜遊泳,在陸上行走靈活,主要分布於世界各大洋。中賊鷗繁殖期主要棲息於靠近海岸的苔原河流與湖泊地帶,非繁殖期主要棲息於開闊的海洋和近海岸洋面上,遷徙期間有時亦出現於大的內陸河流與湖泊,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專家分析:可能是迷鳥

中賊鷗在中國的數量稀少,主要棲息於沿海陸地,極少見於淡水湖泊中。專家分析,此次在我國內陸地區雲南劍湖溼地省級自然保護區監測到中賊鷗,可能是中賊鷗在遷徙過程中,因為一些惡劣的天氣等原因偏離自身遷徙路線,才來到這裡,也就是所謂的迷鳥。下一步,保護區工作人員將加大監測力度,確保中賊鷗在劍湖溼地安全越冬。

劍湖溼地:候鳥的樂園

劍湖溼地是雲南高原溼地中的典型溼地,也是滇西北高原最具代表性的溼地類型之一,位於我國西部候鳥遷徙的重要通道上,既是候鳥遷徙過境的重要集結點和停歇地,也是雲貴高原極其重要的水鳥越冬棲息地,每年到劍湖溼地越冬的各類候鳥近3萬隻,其中珍稀保護鳥類有黑鸛、銅翅水雉、灰鶴、彩䴉、白琵鷺、鉗嘴鸛等。

2020年初,劍湖紫水雞數量達1678隻,佔雲南省同步調查總數2563隻的65%,為全國最大的種群,是劍湖明星鳥種。

2020年夏,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彩䴉在劍湖溼地自然繁殖成功,罕見鳥類印度池鷺現身劍湖溼地,省內外觀鳥人員紛至沓來。

【來源:大理州人民政府】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中賊鷗現身大理劍湖溼地,雲南鳥類又添新紀錄
    專家介紹,中賊鷗為鷗形目大賊鷗屬下的一種遊禽,無亞種分化,屬於大型海鳥,常在飛行中搶劫鷗和其他海鳥捕獲的食物,善飛行,喜遊泳,在陸上行走靈活,主要分布於世界各大洋。
  • 迷鳥中賊鷗現身
    12月7日,大理劍湖溼地省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工作人員在日常巡護過程中監測到了中賊鷗的身影,經專家鑑定,該鳥為雲南省鳥類新紀錄。專家介紹,中賊鷗為鷗形目大賊鷗屬下的一種遊禽,無亞種分化,屬於大型海鳥,常在飛行中搶劫鷗和其他海鳥捕獲的食物,善飛行,喜遊泳,在陸上行走靈活,主要分布於世界各大洋。中賊鷗繁殖期主要棲息於靠近海岸的苔原河流與湖泊地帶,非繁殖期主要棲息於開闊的海洋和近海岸洋面上,遷徙期間有時亦出現於大的內陸河流與湖泊,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 中賊鷗現身大理劍湖溼地
    12月7日,雲南大理劍湖溼地省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工作人員在日常巡護過程中監測到了中賊鷗的身影,經專家鑑定,該鳥確實是中賊鷗,是雲南省鳥類的新紀錄。專家介紹,中賊鷗為鷗形目大賊鷗屬下的一種遊禽,無亞種分化,屬於大型海鳥,常在飛行中搶劫鷗和其他海鳥捕獲的食物,善飛行,喜遊泳,在陸上行走靈活,主要分布於世界各大洋。中賊鷗繁殖期主要棲息於靠近海岸的苔原河流與湖泊地帶,非繁殖期主要棲息於開闊的海洋和近海岸洋面上,遷徙期間有時亦出現於大的內陸河流與湖泊,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 中賊鷗現身大理劍湖溼地
    近日,雲南大理劍湖溼地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工作人員,在日常巡護過程中監測到了中賊鷗的身影,經專家鑑定,該鳥為雲南省鳥類新紀錄。專家介紹,中賊鷗為鷗形目大賊鷗屬下的一種遊禽,無亞種分化。為大型海鳥,常在飛行中搶劫鷗和其他海鳥捕獲的食物,善飛行,喜遊泳,在陸上行走靈活,主要分布於世界各大洋。中賊鷗繁殖期主要棲息於靠近海岸的苔原河流與湖泊地帶,非繁殖期主要棲息於開闊的海洋和近海岸洋面上,遷徙期間有時亦出現於大的內陸河流與湖泊,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 中賊鷗現身大理劍湖溼地
    中賊鷗現身大理劍湖溼地  12月7日,雲南大理劍湖溼地省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工作人員在日常巡護過程中監測到了中賊鷗的身影,經專家鑑定,該鳥為雲南省鳥類新紀錄。  中賊鷗現身大理劍湖溼地  專家介紹,中賊鷗為鷗形目大賊鷗屬下的一種遊禽,無亞種分化,屬於大型海鳥,常在飛行中搶劫鷗和其他海鳥捕獲的食物,善飛行,喜遊泳,在陸上行走靈活,主要分布於世界各大洋。
  • 巴西:大火「蠶食」世界最大溼地,,瀕危物種「懸了」
    巴西:大火「蠶食」世界最大溼地,,瀕危物種「懸了」 2020-11-21 10:22
  • 珠海記錄全球瀕危物種黑臉琵鷺多達106隻
    5000畝的雷蛛墾區新二圍,記錄到全球瀕危物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鳥類——黑臉琵鷺多達106隻。圖/張福慶黑臉琵鷺因長嘴像中國樂器中的琵琶而得名,是僅次於朱䴉的第二種最瀕危的水禽,國際自然資源物種保護聯盟和國際鳥類保護委員會都將其列入瀕危物種紅皮書中。黑臉琵鷺對生境及食物的要求比較苛刻,主要棲息在亞洲東部沿潮間帶灘涂,偶爾出現在其他類型的溼地上。
  • 【關注】「十三五」珍稀瀕危物種恢復性增長
    【關注】「十三五」珍稀瀕危物種恢復性增長 2021-01-05 17: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萬州周邊首次發現全球瀕危物種!你見過沒?
    受北方寒冷天氣影響,越來越多候鳥落戶開州漢豐湖溼地過冬,並且物種和數量連續5年保持穩定。 在公園內,三百多隻頭部呈棕紅色、腹部呈黑色的紅頭潛鴨結伴潛水覓食,成群追逐打鬧。
  • 世界極度瀕危物種青頭潛鴨4年後再現西安 全球數量不足500隻
    1月11日上午,西安市兩位鳥類攝影愛好者在渭河西安段,無意間發現了4對世界極度瀕危鳥類——青頭潛鴨。這是陝西有記錄以來的第七次,也是西安自2016年灞渭橋車遊溼地記錄後的第三次記錄。據發現者於學和、郭陸和介紹,1月11日他們在溼地裡看到幾大群白眼潛鴨,數量有上百隻,躲藏在蘆葦中,待仔細觀察後發現有幾隻疑似青頭潛鴨,最終通過照片放大對比,確定了青頭潛鴨的真身,應該有4對。據了解,100多年前,青頭潛鴨曾廣泛分布在中國、俄羅斯、印度、緬甸、泰國等地。
  • 青海化隆:瀕危物種火烈鳥現身黃河庫區
    這隻火烈鳥時而展翅高飛,時而在灘涂間覓食,修長的身體和豔麗的羽毛讓它在大天鵝和野鴨群中十分顯眼。專家介紹,火烈鳥是一種比較大的涉禽,主要棲息在溫熱帶鹽水湖泊、沼澤及礁湖的淺水地帶,食物以水中的藻類、小蝦等為主。
  • 內蒙古額爾古納發現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沙狐
    圖為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沙狐。 張淵 攝中新網呼倫貝爾12月2日電 (李愛平 秦緒偉 秦亞傑)2日晚間,記者從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額爾古納市政府獲悉,該市發現一隻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沙狐。圖為攝影師鏡頭中的沙狐。 張淵 攝據介紹,最早發現這隻沙狐蹤跡的是該市攝影家協會會員張淵,他在當地黑山頭鎮草原上近距離拍攝到沙狐的照片。圖為出現在額爾古納地區的沙狐。 張淵 攝「照片中的沙狐憨態可掬,十分招人喜愛。」
  • 世界瀕危物種河麂首次現身吉林
    世界瀕危物種河麂獲救 張彤宇 攝據了解,林業工人率先發現了該河麂。紅石林業局貯木場場長王軍介紹,這隻河麂在場區生活了三天。最初,工人們通過觀察,把它當做野生狍子對待,每天餵食一些玉米。河麂別名獐、牙獐,屬於鹿科,分布於中國長江沿岸以及朝鮮,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世界瀕危物種河麂獲救 張彤宇 攝紅石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部門負責人介紹,隨著國家天然林保護工程的推進,紅石林區生態環境得到持續改善。
  • IUCN更新《瀕危物種紅色名錄》:31種動植物物種已經滅絕
    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更新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隨著小灰豚最新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進入瀕危類別,目前世界上所有的淡水海豚物種都被列為瀕危物種。根據該保護組織的數據,截至12月,在周四發布的最新名單中包括的128918個物種中,有35765個物種面臨滅絕的威脅。而31種動植物已經滅絕,包括主要在菲律賓拉瑙湖及其出海口發現的全部17種淡水魚。本周的報告中至少有一些積極的消息。歐洲最大的原生食草動物--歐洲野牛,已經從易危物種轉為近危物種。
  • 世界瀕危珍稀鳥類黑臉琵鷺現身東寨港 - 海口日報數字報·海口網
    本報8月6日訊(記者龍易強)「全球瀕危珍稀鳥類——黑臉琵鷺來到海口東寨港!」日前,這個消息刷爆了海口觀鳥圈。黑臉琵鷺號稱「鳥類中的大熊貓」。8月6日上午,本報記者在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林業工程師馮爾輝的引導下,在海口下塘溼地保護區看到了2隻黑臉琵鷺。
  • 銀杏樹滿大街都是,為何還是瀕危物種?
    網上的資料顯示,銀杏樹是《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目錄》的一員,保護級別是瀕危。然而現如今,我們在大街小巷上就能看到銀杏樹,尤其在一些景點的街道兩邊,幾乎都是銀杏樹的身影!既然銀杏樹這麼多,為什麼它還是瀕危物種呢?銀杏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恐龍時代以前的二疊紀,當時銀杏樹非常普遍,幾乎遍布盤古大陸。
  • 夏威夷已新生18隻瀕危物種僧海豹 | 滅絕與希望:綠會瀕危物種觀察
    夏威夷已新生18隻瀕危物種僧海豹 | 滅絕與希望:綠會瀕危物種觀察 2020-07-07 12: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保護】瀕危物種水鹿現身我市
    近日,廣東樂昌楊東山十二度水省級自然保護區通過一紅外線攝像頭拍攝到了一瀕危物種在我市境內現身。 據專家介紹,水鹿是我國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2008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市森林公安部門提醒廣大市民群眾,水鹿是一種瀕危的野生動物,是禁止狩獵和食用的。
  • 世界地球日 百度攜手IFAW推出全球首個「瀕危物種AI守護官」
    4月22日是第51個世界地球日,一則消息刷爆動物保護者們的朋友圈,全球首個「瀕危物種AI守護官」來了!在這個呼籲愛護地球的特殊時刻,百度與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簡稱IFAW)聯合發布全球首個利用人工智慧技術打擊野生動物製品非法貿易的平臺——「瀕危物種AI守護官」。
  • 額爾古納發現瀕危物種沙狐
    本報記者就額爾古納這次如何發現瀕危物種沙狐展開了採訪。近日,額爾古納市攝影家協會會員張淵在該市的黑山頭鎮草原上近距離拍攝到一組小沙狐的照片,照片中小沙狐憨態可掬,十分招人喜愛。12月2日下午,額爾古納市融媒體記者秦續偉、李豐勝、秦亞傑3位記者跟隨張淵來到小沙狐所在的草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