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的陪伴才能讓孩子更有專注力?

2020-12-16 酷扯兒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說說咱家娃,ID:mykidsstory】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現代父母都知道陪伴對孩子的重要性,於是總是儘可能的花時間陪孩子玩,如果家裡人手比較多,孩子甚至會從小享受到全方位立體化24/7無死角的陪玩服務。

但是隨著孩子在綿密的陪伴下漸漸長大,父母們會沮喪的發現:我家的孩子不會自己玩!

無論看上去多麼新奇有趣的玩具,孩子的熱情不會超過2分鐘,摔打兩下就扔到一旁,轉而來抱大腿:媽媽陪我玩!如果被拒絕,就會哭鬧不止。

這樣無時無刻的陪伴需求,讓「陪玩」從溫馨的親子時間,變成了沉重的負擔,不單讓陪玩的大人感到疲憊和窒息,也剝奪了孩子形成自己獨自玩耍的能力,影響專注力的發展。

如果孩子連自己獨自靜靜的玩耍都做不到,那你要如何指望他以後能獨自靜靜的看書或學習呢?

一歲多的孩子精細動作還不足,總是需要大人還算正常,但是如果孩子長到兩歲半,甚至三歲多,還對任何玩具都不感興趣,沒有能力獨自玩耍超過10分鐘,那就說明你的陪伴出現了問題。

很久以前我寫過一篇主要講的是一歲以內的小寶寶要如何訓練自己玩的能力。

今天我主要來講,一歲以後的孩子,需要怎樣的陪伴,才能讓他走向獨立,而不是越來越依賴。

我們總是倡導高質量的陪玩,但是事實上,真正以孩子為中心的高質量陪玩時間不需要太多,每天一個小時足矣,餘下的時間,孩子應該以大人為中心展開活動,讓孩子體會到家庭生活的真實面貌。

所以,健康的陪伴,應該分成兩個部分

一部分是「大人陪孩子的時間」,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高質量陪伴」,大人放下所有事情,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主動去和孩子做各種互動和遊戲。

另一部分則是「孩子陪大人的時間」,可以理解為傳統意義上的「帶孩子」,大人儘量去做自己該做的事情:各種家務,購物,甚至休息小憩,孩子則需要跟隨配合大人。大人只需要拿出剩餘的精力回應或幫助一下孩子即可。

要培養孩子專注自己玩的能力,這兩部分時間,缺一不可。

專注的陪孩子玩的時候,很多父母會應孩子要求,沒完沒了的陪他玩高互動的遊戲:騎大馬,舉高高,躲貓貓,互相追逐等等。

當然,這些遊戲很歡樂,很增進親子感情,也應該陪孩子玩,但是,你不能將所有的高質量陪玩時間全都花在這些事情上,因為這些遊戲都是沒辦法一個人玩的遊戲,對於孩子增長「獨自玩」的能力,是沒有幫助的。

所以,你專注陪孩子的時候,也要花些時間,引導他去「玩玩具」。

固然有些孩子看到玩具就無師自通玩起來,還有很多創意,但是對於很多比較小,能力不足的孩子,你不教他,他根本就不會玩,玩具對他來說,就只是用來破壞的物體而已。

所以,你要在陪伴的過程中去滲透「如何自己玩」的內容

舉個例子,拿搭積木來說,你就要教他,如何完成這個「搭高高」的過程:首先示範他如何一個一個的摞起來,儘量不倒,然後覺得不能再高的時候,自己推到,歡樂的喊「倒啦!我們再來搭一個!」。

這樣「搭好——推到」的過程就形成了一個「玩耍閉環」,如果寶寶學會了,他沒人幫助的時候,自己也可以做到。

你示範過幾次「搭好——推到」的過程後,就可以鼓勵寶寶自己來搭,每完成一個步驟,就要為他歡呼鼓掌加油:「哇!搭了四個了,寶寶你搭得真高啊!」,「譁啦!倒啦!你真棒,擊個掌!」「來!我們再搭一次!」

孩子會在這樣的愉快的的陪伴中,慢慢學會這個過程,當大人不能陪的時候,他就會開始模仿記憶中大人的樣子,玩起「搭好——推到」的遊戲來啦。

這裡我只是舉個例子,你也可以自己發明一些你家孩子喜歡的「玩耍閉環」

在教孩子玩玩具的時候要注意,儘量玩一些適合他能力的遊戲,不要太複雜,假如孩子只有一兩歲,如果你和他搭積木總是示範他如何「搭個漂亮房子」,孩子肯定沒能力自己做到,那必然要依賴「媽媽給我搭個漂亮房子」了,沒辦法學會獨自玩耍了。

所以大人要在陪孩子玩的過程中,觀察孩子的能力水平,設計一些適合孩子能力的「玩法」,引導他自己做出來並給予讚嘆和鼓勵。慢慢的,孩子就自然而然學會了「自己玩」,並且在獨自玩耍的時候,也能獲得很大的樂趣。

在「高質量陪伴時間」裡,教會了孩子如何自己玩,也要在日常生活裡,給予孩子"實戰演練"的機會。

當你想要去做飯、洗碗、打掃衛生、或者回郵件的時候,可以先把要孩子喜歡玩的玩具給他擺好,並且引導他玩一陣,看他玩得情緒不錯了,就溜到旁邊默默做你自己的事情,孩子可能玩了幾分鐘遇到了困難,或者覺得無聊了會叫你,你就需要中斷自己做的事情,過來回應他,幫助他解決困難,或者給他換個好玩的事情。

你也可以做什麼事情,就給孩子玩一些相關的東西,孩子有了氛圍,也會自己玩的很來勁,譬如說,如果你在做飯,就可以給孩子一些鍋碗瓢盆在廚房玩,或者給他一個玩具小廚房,讓他和你一起"做飯",大一點的孩子你甚至可以讓他「幫忙」做飯,摘菜啊,剝蒜啊,揉麵團啊之類的。

有的時候孩子需要你的幫助,你這邊撒不開手的時候,也可以要求他等一等:好,媽媽很快就過來幫你,你可以先去把XX事做了。

如果孩子實在不願意在你做事的時候自己玩耍,你也可以讓孩子「圍觀」你做事,譬如說我有一陣做飯的時候,就把毛頭放在高椅子上,讓他看我切菜炒菜,然後手上一邊做,一邊和他聊天,嘮嘮叨叨和他說媽媽正在切菜,切什麼菜,要切成什麼樣,為什麼要切,切完了要幹嘛……

讓毛頭強勢圍觀一陣之後,我發現他開始酷愛玩「廚房遊戲」,沒事就在小廚房忙活,裝模作樣的洗菜切菜炒菜,一玩玩個十來分鐘。

同理,毛頭也愛玩開車遊戲,超市遊戲,照顧娃娃遊戲,等等,只要經歷過的印象深刻的事情,孩子會喜歡用遊戲的方式來重複它。他經歷的事情多,可以玩的主題也會很多。

「假扮遊戲」的基礎,就是源於孩子對於生活的觀察和模仿,所以你就要放慢生活節奏,給孩子機會去觀察和模仿。如果孩子不去經歷真實的生活,他也就缺乏玩假扮遊戲的能力了。

所以,不要每天專人專門來陪孩子玩,平時讓孩子去跟隨去配合大人做事,也同樣會發展孩子的能力,是孩子成長中學習的一部分。

另外,想要讓孩子自己玩得更多,去發現孩子的興趣點所在很重要,不要一廂情願的讓孩子去玩你自己覺得「益智」,孩子卻不喜歡的東西。

有些孩子不喜歡玩精美的玩具,卻喜歡玩「破爛」,譬如礦泉水瓶子,衛生紙筒,包裝紙盒之類的,那就請準備足夠的「破爛」讓他盡情的玩。

無論是什麼「沒營養」的玩意兒,只要孩子喜歡玩,能自己玩一會兒,它就是很有營養的。

有一些兩三歲的孩子興趣點非常單一,譬如說,有些男孩子對一切都沒興趣,只喜歡玩車,有些女孩子對一切都沒興趣,只喜歡畫畫,那也是很正常的,你可以在高質量陪玩的時間和他探索更多主題,但是在「帶孩子時間」,就不要太多要求,可以提供孩子最感興趣的玩耍材料,讓他可以儘量專注。譬如說,你要去上個廁所,就把家裡所有的車都擺出來,讓孩子可以儘量自己玩更長時間。

等孩子長大到四五歲左右,他的興趣點會轉移並且越來越廣泛的。

總而言之,不惜一切代價讓孩子多多自己獨處,學會打發無聊時間,他的玩耍能力就越來越強,專注力也會越來越好,也會越來越走向獨立。

最後回答一個靈魂拷問:孩子就是無論如何不願意自己玩,不陪就狂哭怎麼辦?

可以有一點談判技巧嘛!

先讓孩子哭一陣,等他情緒發洩差不多了,再去抱抱哄哄,然後退個一小步:

你只要自己玩5分鐘,看看鐘的指針之到這裡的時候,媽媽就過來和你玩了,好嗎?

我可以你玩5分鐘,接下來就要自己玩了好吧?

如果你不答應這個條件,那就不陪了哦!

如果依然不答應呢……那就讓他抱著大腿哭到你做完事情吧,讓他知道」有那麼一些時候,媽媽就是沒辦法陪你玩」也是有好處的。下一次遇到這種衝突,他會更傾向於自己玩一會兒的。

無條件的愛,不等於無窮無盡的陪,有的時候你陪得太多,反而是害了孩子。如果你自己陪的心慌氣短,脾氣暴躁,而孩子越陪越黏人,就要檢討一下自己的陪伴方式了。那種無時不刻有求必應的陪伴,其實是用一種戰術上的勤奮,來彌補養育戰略上的懶惰。

希望陪玩父母們都能每天有一些放鬆時間,小朋友們也都能早日體會到自己玩的無窮樂趣,做自己小小玩耍世界裡的小探險家。

相關焦點

  • 訓練孩子專注力的方法,每天堅持10分鐘,孩子專注力一天一提升
    希望他認真學習一會兒,好好讀書,實在是很困難的事,其實這是孩子專注力缺失的表現。無論是哪個行業,哪個類別的從業人員,都需要高精尖的標準,所以是非常專注力的,孩子的學習也是同樣的道理,有很高專注力的孩子學習成績往往會比較好。
  • 它們正在毀掉孩子的專注力(附專注力培養方法)
    對視力有損是肯定的,但其實更嚴重的是無形中也影響了孩子的言語能力、專注力,孩子將來上課不專心開小差,注意力不集中…… 2 歲以下兒童最好不看電子屏幕 2013年美國兒科學會就發表過聲明:2 歲以下的寶寶不適合看所有電子設備。
  • 改善孩子專注力:智佳貝樂給您支3招
    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短期內會導致孩子的考試成績差和記憶力差(記憶力和注意力密切相關,注意力差的孩子記憶力一定差);長此以往,即使孩子每天都非常努力(每天學習到很晚、課上認真記筆記),但由於孩子的注意力和記憶力都有問題,成績依然很難有所提升,並伴隨厭學情緒、失去學習興趣;我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專注力的終極危害是會影響孩子的性格,導致孩子愛鑽牛角尖、性格變得孤僻,很難與人相處。
  • 專注力比智商更重要,如何培養專注力,三個方法幫助孩子提升
    原來以為孩子是活潑好動,原來是專注力不夠。李玫瑾教授曾說過:所有的「小天才」身上都具備一個共同點,那便是「超強專注力」,80%的孩子不是輸在智商,而是專注力!專注力才是最關鍵的能力!美國作家奧格·曼狄諾有句名言:「一次只做一件事的人,才會領先於這個世界。」大物理學家牛頓經常感慨地說:"心無二用,心無二用!"
  • 睿智燈塔-孩子做事沒有耐心怎麼辦,如何提高孩子的專注力
    有一次,老師打電話給苗苗媽媽,說孩子上課的時候,總是有一些其他小動作,看著好像在聽課,但實際上每次讓苗苗回答問題的時候,她總是答不出來。究其以上原因,其實是孩子缺乏專注力的表現,對什麼事情都沒有耐心,不能夠很好地堅持下去,相信大部分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也都會遇到此類問題。
  • 哈佛大學教授:孩子智商高不一定能成功,專注力是孩子成功的關鍵
    哈佛大學教授:孩子智商高不一定能成功,專注力是孩子成功的關鍵哈佛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埃倫·蘭格,曾經寫過一本書叫做《專注力》,書匯總寫到:專注力是能與歲月對抗的力量,能夠讓人獲得新知、找到差異,從而做出更有利於自己的選擇。
  • 如何提升娃的專注力?家長每天陪寶寶半小時,孩子專注力大不同
    專注力到底對於孩子來說有多重要? 首先,缺少了專注力,那麼孩子的學習之路可謂是困難重重。 家長要這樣想,上課要認真聽課才能夠理解接受老師所講的知識內容吧?掌握了知識之後才能夠完成布置的作業任務吧?
  • 想培養孩子的專注力?練字是個好辦法!
    生活中,家長經常會抱怨孩子寫作業開小差,上課走神,沒辦法集中注意力做完做好一件事。其實,孩子專注力較就差,是一個普遍現象,這和他們生理髮育有關。但及早著手培養專注、認真的習慣,卻是家長不能忽視的。如何提高孩子的專注力?要不要給孩子報培訓班?無數家長每天都因為這些問題感到糾結。其實,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日常就是最好的陣地,而練習書法,是一個非常好的方法。以平時寫字為例,孩子通過正確的引導,在日常練字中就能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注力。
  • 提升孩子的專注力?勸你守住錢包,不要輕易踩坑
    導讀:所有有孩子的人都關注過「專注力」這個詞,無論孩子坐不住、開小差、還是馬虎、不認真聽講,似乎都能跟專注力掛鈎。家長意識的提高,這是好事兒,但是凡事過猶不及,如果過分注重孩子的專注力,對孩子來說或許會是一場災難。
  • 網友說:孩子專注力、堅持不夠,是玩具太多造成?是真的嗎?
    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在玩玩具的時候,從孩子們身上,透露的出那專注的神情?那麼,孩子專注力不強的原因是什麼呢?2、自覺專注這是一種有明確目的的專注,比如上課鈴聲響起後,孩子可以根據需要將自己的專注力轉移到老師上課所講的內容上面。
  • 哈佛大學教授:孩子智商高不一定成功,專注力才是孩子成功的關鍵
    哈佛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埃倫·蘭格曾有一本著名的書叫做《專注力》,她曾在書中說道:專注力是能與歲月對抗的力量,能夠讓人獲得新知、找到差異,從而做出更有利於自己的選擇。 而教育家蒙特梭利也曾說過:「給孩子最好的學習方法,就是讓孩子聚精會神的去學習。」
  • 孩子玩得開心,學習才會專心,有遊戲提升孩子專注力輕鬆又省心
    1.先天的性格和氣質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性格,有的內向,有的外向,有的可以在那裡安靜坐上一整天讀書,但有的孩子卻一刻都閒不住;如果說孩子本身性格就屬於注意力相對較低,同時堅持度也很低的情況,那麼,他有可能做事就不會太過於專注。
  • 孩子專注力差怎麼辦?教你幫孩子維持專注力
    專注力是一種重要且複雜的心智功能,兒童成功學習的必備能力包括:投入並與人產生互動,專注於某件事物以及充滿好奇心。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專注力的持續有困難,對學習的成效往往有很大的影響。幼兒的專注力發展1 歲左右嬰幼兒的專注力很有限,只能維持幾秒鐘左右,但隨著幼兒發展,這種能力會穩定提高,不集中的情況則會下降。到了 3 歲,只要活動能完全抓住幼兒的注意力,幼兒已經可以專注地投入其中。
  • 李玫瑾:影響孩子成績的不是「智力」,而是專注力!要從小培養
    面對孩子專注力差,無法集中注意力學習、寫作業,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改變孩子專注力差的現象呢?如果是14歲以下的孩子我建議家長通過遊戲的方式訓練孩子專注力。 因為這個遊戲需要孩子注意力集中,才能做出答案來,孩子初玩這個遊戲可以選擇「四宮數獨」,逐漸增大難度、六宮數獨、九宮數獨,在玩這個遊戲的時候孩子的專注力就能得到很好的訓練。
  • 「孩子上課總走神」,不要慌,4種數學方法訓練孩子專注力
    隨著年齡階段的不同,孩子專注力的時間也不同,就比如現在的一年級孩子,專注力大概都能保持在10-15分鐘,一節課45分鐘,剩下的半小時大腦都處在遊走的狀態,所以在學習上還是要以孩子的興趣為主要培養點,孩子興趣有了,專注力自然也跟著提高了。
  • 玩具還能培養孩子專注力?前提是要這樣玩!
    今天跟各位聊一聊,如何在玩玩具的過程中培養寶寶專注力。不要打擾孩子很多家長在寶寶玩玩具的時間過長時總是去制止寶寶,或者在寶寶注意力都在玩具上的時候給寶寶送一些吃的。其實這樣已經打擾到寶寶了。不管寶寶玩什麼,他都對那個東西有一定的興趣,只要寶寶喜歡,哪怕撕小紙片都要讓寶寶自己去探索,等孩子玩不明白來請教你的時候,再和寶寶互動會更好。
  • 孩子的專注力很差?看看你家是否犯了下面幾個養育禁忌?
    常見得,當孩子專注地玩耍時,大人總是打斷他們,或許教他們怎麼玩,或許讓他們做別的事情,或許與孩子分享什麼有趣的事,或許讓孩子喝水吃東西……總之,他們不能讓孩子一個人待著。小孩子的專注力本來就短,如果孩子在專注地做某一件事情時,父母總是在旁邊打擾,頻繁地打斷孩子,孩子就會習慣更短的專注力,所以便出現了很多軀幹發育得很好的孩子,專注力卻比同齡孩子差很多。
  • 怎樣才能做到高質量陪伴寶寶呢?雪印奶粉來支招
    本網11月24日訊 自從有了娃,陪娃成了「必修課」,面對陪玩這項費心又耗體力的活兒,「只想原地消失」想必成了不少寶爸寶媽的心聲。上班還能摸個魚,陪娃可沒法晃神。其實在和寶寶的互動中,陪伴時間只是一個方面,高質量的陪伴才是更為關鍵的。那麼怎樣才能做到高質量的陪伴呢?
  • 益智遊戲,鍛鍊孩子的耐心和專注力
    相信很多父母都害怕孩子玩遊戲,不能用心學習、看書,但其實有很多遊戲是非常有益的。孩子的天性就是喜歡玩,如果在這個時候不玩,那以後可以玩的時間會越來越短,而且很多益智遊戲,不但能鍛鍊孩子的耐心,還能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比如玩魔方等。
  • 孩子看動畫片很專注,看書卻坐不住?過度強化超聚焦會弱化專注力
    每個孩子的性格不同,他們的專注力也不同,但是毫無疑問的專注力的強弱代表著孩子是否可以快速的投入到一件事物中來,專注力強的孩子確實在學習方面更有優勢一些,但是許多家長總是將「專注力」的各種行為相混淆。我在當老師的時候,有一次我的學生上課總是坐不住,看書的時候也總是東看看、西看看,還打擾別人學習,我就把孩子的家長請來了,想著專門的跟家長說一下孩子的專注力弱、坐不住板凳的問題。沒想到家長卻跟我說:孩子專注力挺強的啊,他平時看電視的時候可認真了,別人叫他,他都不答應,十分專心的看電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