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專注力很差?看看你家是否犯了下面幾個養育禁忌?

2020-12-22 阿瓜阿果

有一次,我到一朋友家做客,我留意到了一個這樣的細節:

朋友家2歲多的小女兒在客廳的地板上玩芭比娃娃,給芭比穿衣服、梳頭髮時,孩子的奶奶總是不停地「照顧」。

老太太在旁邊一會給孩子喝水,一會給孩子遞蘋果,一會又要給孩子擦汗……僅僅10分鐘,孩子已經數次被打斷……沒多久,小女孩丟下了玩具,跑去開電視。

朋友在一旁抱怨女兒「是一隻丟了芝麻也丟了西瓜的猴子,做什麼事情都不能待上一會兒。」

當老太太走開時,我悄悄地問朋友:「當你在工作時,如果有人一會餵你喝水,一會叫你吃東西,一會幫你擦汗……你會不會感覺被打攪?時間長了,你或許就會習慣了不專注了。」朋友看著我,一副恍然大悟的樣子。

事實上,很多家庭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習慣,會讓孩子的專注力變得糟糕。

不良習慣1,父母對孩子頻繁「關心」。

瑪利亞.蒙臺梭利說,當成人粗暴地打斷兒童的思維或企圖分他的心時,就可能阻礙這種內部的艱苦工作。常見得,當孩子專注地玩耍時,大人總是打斷他們,或許教他們怎麼玩,或許讓他們做別的事情,或許與孩子分享什麼有趣的事,或許讓孩子喝水吃東西……總之,他們不能讓孩子一個人待著。

小孩子的專注力本來就短,如果孩子在專注地做某一件事情時,父母總是在旁邊打擾,頻繁地打斷孩子,孩子就會習慣更短的專注力,所以便出現了很多軀幹發育得很好的孩子,專注力卻比同齡孩子差很多。

「一個時間只做一件事」,父母需要幫助孩子養成專一的做事習慣,至少也要給他們提供這樣的環境。相反,大人經常打斷,不僅讓孩子變得「粘人」,還會給孩子造成錯誤的認識:我自己玩不行,需要大人在一旁陪。

不良習慣2,父母總給孩子施加壓力。

韓國學習心理治療師樸民根在一部叫《沒有不會學習的孩子》EBS紀錄片裡提到,孩子大腦部位有個系統叫「網狀激活系統」,能使孩子集中精力。但當孩子在學習時被父母強迫過多,孩子感受到較大的壓力,這個網狀激活系統的功能便下降,孩子的專注力容易分散。

另外,如果一個孩子的父母常常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即使父母沒有把壓力施加在孩子身上,孩子也能感受到父母身上的壓力,從而導致他們大腦的前額葉皮質的發育受阻。而前額葉皮質發育不夠成熟,是孩子專注力差的生理原因。

所以,孩子感受到的壓力大,無論是來自學習的壓力還是被老師、父母施加的壓力,都可能會導致孩子的專注力變差。

不良習慣3,父母愛爭吵。

父母相互吵架,也會給孩子帶來壓力。美國西奈山醫學院的John Morrison與同事在研究中發現,長期經受父母吵架的孩子,由於感受到較多壓力,他們的大腦前額葉神經元的樹突會停止生長;雖然前額葉神經元的樹突會有再生能力,但如果孩子感受到的壓力持續不能消失甚至加大,時間長了,會導致這種再生能力消失。前額葉是理智腦的重要部位,孩子專注力的出處。

所以說,父母愛吵架、家庭不和,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壓力,這個孩子的專注力可能會很差。

不良習慣4,父母愛玩手機。

比利時根特大學的教授特奧·康普諾利和其他學者曾經有過一項對15萬手機用戶的調查,他們發現這些為人父母的手機每天平均解鎖110次,最高峰時平均1小時看手機9次,即平均每隔7分鐘,這些人就要中斷工作或中斷陪伴孩子看一次手機。

在孩子們面前,父母被手機「綁架」似乎是常態,無數爸爸或媽媽會在親子陪伴時玩手機。一方面,這些手機控父母會讓孩子感覺到了忽視,這種情況會導致親子關係生疏;另外,手機控父母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來的專注力不集中,也會嚴重影響到孩子。這些父母在孩子面前是「榜樣」,孩子終究也會學習到父母的不專注。

不良習慣5,孩子看了太多的電視。

著名神經科學家約翰·梅迪納曾經這樣警告過父母:3歲以下兒童每天多看1小時電視,他們在7歲前出現注意力問題的可能性就會上升10%。

「二手」電視呢?所謂「二手」電視,是家人在客廳看電視,卻希望孩子專心在房間學習的情形。幼兒專注力研究者Amy Bleakley說過這樣的數據:家裡的大人每看電視一個小時,就會引導這個家庭的孩子增加23分鐘的電視觀看時間。

家裡看電視的氛圍,電視裡快速變換的畫面和吸引孩子注意力的高低起伏的聲音會讓孩子分神。當孩子看了太多的電視,他們的大腦接受了過多的被動信息,大腦會變得懶惰。未來,當這些孩子進行較難的思考或需要完成不輕鬆的作業時,他們懶惰的大腦會趨向於尋找更輕鬆的事情來做,例如看向窗外。那麼注意力差便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多年前,我遇見一個孩子,這個小男孩上小學。他的媽媽告訴我,孩子在上課時,眼神四處「飄」。這個孩子有一次頗為誇張的經歷:犯錯後,小男孩被老師叫到辦公室教育,老師說了半小時,小男孩雖然一直「嗯嗯」地應答,到結束訓話時,老師隱約覺得不妥,便問孩子「老師剛才跟你說了啥?」這個孩子支支吾吾,最後竟然說「不知道」。除此之外,這個孩子學習差,考試也常常交白卷,老師父母批評也沒用,讓人非常頭痛。

後來經過溝通才知道,這個孩子幾乎涉及了上面提過的幾個因素。從小,奶奶喜歡事事包辦,還愛把孩子照顧得很「周全」;稍大後,由於父母經營小餐館,為了照顧生意,也擔心孩子亂跑,他們便把電視當孩子的「保姆」;晚上回家後,父母還痴迷手機……

所以,如果你家孩子的專注力很差,看看是否犯了上面幾個養育禁忌?

關鍵字:專注力、幼兒心理、育兒方法、親子互動、早期教育幼兒說,作者為幼兒心理科普作家黃杏貞,已出版書籍《心理諮詢師媽媽的科學育兒法》(獲國家部級優秀出版物獎)。學習幼兒心理研究和知識,分享科學、實用、有價值的育兒心得。

相關焦點

  • 提升孩子的專注力?勸你守住錢包,不要輕易踩坑
    如果您已經被誤導,正在為培養專注力而焦慮,請記住:孩子天生需具有專注力,根本不需要培養,只要你不輕易打擾孩子,不把他的專注力破壞掉,就是對孩子最好的保護。提升專注力這件事兒,從某種意義上講,是一種營銷騙局,孩子的專注力不需要去提升,就像沒有生病的人不需要吃藥一樣。
  • 7分鐘玩耍實驗,檢驗出孩子專注力是否高於同齡人,通過的人很少
    而如果是一個孩子專注力差,就算是念再好的學校、由最好的老師培養也起不到太大的作用,因為孩子靜不下心。下面這個7分鐘的專注力小測驗,則能直觀的測驗出孩子的專注力強弱,一起來看看吧。7分鐘玩耍實驗,檢驗出孩子專注力是否高於同齡人,通過的人很少一位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那就是給孩子們7分鐘的玩耍時間,選取了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進行專注力的檢測。
  • 如何提升娃的專注力?家長每天陪寶寶半小時,孩子專注力大不同
    之前去小學兼職帶班的時候,遇到一個讓我很頭疼的孩子,平時大家在安靜上課寫作業的時候,他做了幾分鐘後就會開始分神,一會看看窗外一會扣扣橡皮擦,提醒過後不出五分鐘,又發一次呆,一節課下來去檢查他的內容就真就只有寥寥幾個字。
  • 日本腦神經專家:10歲前的3個階段,是孩子專注力培養的黃金時期
    「文/萌主媽咪育兒經(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看看你家孩子是否有以下幾種表現:寫著寫著作業就開始玩鉛筆了,只要媽媽不提醒,能玩得越來越歡;
  • 想讓孩子專注力像吸了磁鐵?悅寶園:從小陪玩四種親子小遊戲吧!
    很多父母抱怨孩子專注力差。一位寶媽就曾私信問悅寶園的小編:「我家孩子經常三心兩意,我看很多小孩到了上學的年齡,專注力還很差,上課東張西望,閱讀一本只有幾頁的繪本也看不完。有什麼辦法,可以從小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有沒有不會太複雜的方法?」
  • 孩子專注力差怎麼辦?教你幫孩子維持專注力
    專注力是一種重要且複雜的心智功能,兒童成功學習的必備能力包括:投入並與人產生互動,專注於某件事物以及充滿好奇心。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專注力的持續有困難,對學習的成效往往有很大的影響。幼兒的專注力發展1 歲左右嬰幼兒的專注力很有限,只能維持幾秒鐘左右,但隨著幼兒發展,這種能力會穩定提高,不集中的情況則會下降。到了 3 歲,只要活動能完全抓住幼兒的注意力,幼兒已經可以專注地投入其中。
  • 專注力不是天生而來,學會三招,讓孩子能夠從容的集中注意力
    周末,我和幾個當媽的朋友聚在一起,朋友們的孩子多數已上小學,說起孩子的學習,媽媽們都打開了話匣子。有些人說他們的孩子做事拖拉,經常不能按時完成作業。有人說他們的孩子太粗心,寫作業不是多寫一筆就是少寫一筆,明明是加法,卻當成減法來做。還有人說自己的孩子好像有多動症,坐不住,容易分心,容易被罵。
  • 它們正在毀掉孩子的專注力(附專注力培養方法)
    自從有了這些電子設備,大家都做低頭族,果真方便你我他,只要有電有網屏幕能播放,孩子真聽話讓人省心。 針對性的訓練孩子的專注力 當孩子出現注意力不集中、走神、做作業拖拉、抱著手機不撒手、做作業時不時就想看一下手機,說明孩子的專注力已經被破壞了。
  • 三個簡單的心理學方法,測一測孩子的專注力
    測試一孩子是否存在以下描述的情況?測試說明對以上問題,若有一半以上符合孩子的情況,則表明孩子存在較大的專注力問題。存在的情況越多,則專注力問題越嚴重。3測試三下面的數字每一項中都有一些兩兩相鄰、其和等於10的成對的數,集中注意力找出這些數,並在每對的下面劃上線。
  • 寶寶一個人玩得出神,少於這個時間,請不要打斷,以免影響專注力
    但是在打擾孩子之前,我們卻並沒有問過孩子的意見:你的孩子真的需要幫助嗎?前段時間我家大豬蹄子就犯了這個毛病,二寶正在堆積木堆得開心,娃爸屁顛顛地跑去告訴孩子:「你這樣疊積木不對,很容易倒的!」嬰兒的注意力一般都比較差,僅能維持5分鐘左右,因此,如果你的孩子能夠專注地玩耍5分鐘以上,千萬不要急著去叫他,這是孩子專注力在發展和進步的信號。
  • 狗狗為何越叫越走,是因為你犯了這4個禁忌!
    如果你也遇到過這樣的情況的話,可能是因為你犯了下面的幾個禁忌哦。禁忌一、一邊喊一邊追它如果你平時喊狗狗的時候,總是一邊喊一邊追的,狗狗當然會越走越走了,因為你這種行為,狗狗會以為你是在跟它玩。它們喜歡追逐型的打鬧,你越追狗狗就會越跑哦~禁忌二、喊它名字是懲罰它如果你平時在生氣的時候,總是喊狗狗的名字,然後當狗狗過來時你是要懲罰它的,慢慢地狗狗就會認為你叫它又要懲罰它了,所以再也不想靠近你了。
  • 30款專注力小遊戲訓練,操作簡單隨時玩都有效果,總有一款適合你家...
    家長都很關心自己的孩子專注力好不好,但是,我們寶寶的專注力其實自身就具有,只是我們在養育的過程中,一些「愛」的舉動破壞了這一點。因此當孩子沉浸在他自己的思維空間的時候,父母應該給孩子留白,給他思考和沉澱的自由空氣,不要急於灌輸知識,不要強行闖入他的精神世界。
  • 飼養博美犬,鏟屎官最常犯的6個禁忌,你有過嗎?
    飼養博美犬,有的鏟屎官不懂就可能會做出一些「傷害」到狗狗的事情,下面的幾個就是鏟屎官最犯的幾個禁忌哦,不知道你有沒有做過呢?禁忌2、洗澡先洗頭從預防和衛生的角度來看,沐浴是照顧狗的自然程序之一,建議給博美犬洗澡一定要按照時間段來,不能太過於頻繁,給博美犬洗澡的時候頭部一定要在最後清洗,因為在這一階段的洗滌過程中狗會開始顫抖,先洗頭是錯誤的!
  • 避雷:關於飼養英國短毛貓的禁忌,你犯哪個
    其實現在很多人都會養一隻英國短毛貓,常常都會被它的外表而吸引住了,但是鏟屎官養之前有沒有真正的了解英國短毛貓叻,下面小編告訴你一定要避雷:關於飼養英國短毛貓的禁忌,看看你犯哪個。四、無視它主人再怎麼生氣也不要無視英國短毛貓,因為貓咪的內心非常脆弱的,有時候還接受不了主人這樣對待它,而導致貓咪會容易患上抑鬱症的,有時候到了主人想理它的時候,貓咪也不想理你了,不管主人給它最愛的貓零食吃也沒用。
  • 讓孩子「玩」出專注力,原來可以這樣做
    也就是外界的任何信息,都被傳遞給大腦,如果孩子不能從日常生活中正確選取注意目標,那麼,他的大腦將時刻被外界所幹擾,一直處於忙碌,興奮狀態,導致精神不集中,總是坐不住!這也是孩子感統失調的原因,關於感統失調與專注力的聯繫,在上一篇文章做了介紹,大家可以搜索下。
  • 常跟孩子玩這幾個小遊戲,訓練反應速度更能提升孩子專注力
    大人說「早」,孩子說「晚」,新——舊,大——小,多——少,左——右,上——下,長——短等等。這個遊戲是隨時隨地都可以練習的,做家務的時候,出門走在路上的時候,給寶寶洗澡的時候,各種碎片時間都可以跟孩子一起互動。不但能提高專注力,還能豐富寶寶的詞彙量哦!
  • 網友說:孩子專注力、堅持不夠,是玩具太多造成?是真的嗎?
    那麼,孩子專注力不強的原因是什麼呢?一、專注力的分類從心理學角度上,一種情況是將專注力分為無意專注和有意專注,同時還有一種情況是將專注力的衡量品質分為四種:專注力的廣度、專注力穩定性、專注力的分配和專注力的轉移度。這四個品質是衡量一個人專注力好壞的標誌。
  • 想要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最好是從嬰幼兒開始,從小遊戲開始
    我們朋友幾個連線視頻,聊天最多的也是這種感慨,尤其是孩子們,在家中憋得無所事事,過去可以盡情的跑一跑,如今滿腹的精力不知該要如何淋漓盡致的發洩出來,心情自然是有些急躁的。但是閨蜜家的大寶卻成功地吸引了我們幾個注意力。
  • 「提升孩子專注力,爸爸媽媽應該這樣做
    內心咆哮完不禁想到自己家的女兒,女兒快三歲了,做什麼事都沒有耐心,看書的時候明明給她讀《小雞球球》,她卻自己跑去翻《小睡鼠波波》,就連她最喜愛的看動畫片,也常常是看一會兒這個又馬上調到別的頻道。她這樣沒有專注力,做事沒耐心,讓我很犯愁她以後上學會不會也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 如何養育一個安全感滿滿的孩子?
    如何養育一個安全感滿滿的孩子,這是很多父母的心願。很多媽媽生怕自己的一些舉動會傷害到孩子的安全感。也許是我們80後、90後父母普遍對「安全感」這三個詞比較敏感,太多的父母自己童年成長經歷中有些難以消磨掉的記憶都跟自己的安全感未受到保護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