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東遊記」|風物簡史

2021-01-08 地道風物

丨西瓜,夏天的紅寶石丨

▲ 勺子舀瓜,激情一夏。圖/網絡

-風物君語-

夏天,當然要吃瓜

中國,是世界第一吃瓜大國。

中國的西瓜產量佔據了世界的七成。在今天,中國人每年要吃掉超過五千萬噸的西瓜。

▲來,吃瓜。圖/圖蟲·創意

西瓜西瓜,顧名思義,是一種來自西方的外來物種。那麼西瓜從哪裡來?它又是如何來到我大吃貨國,安家落戶,發揚光大?

今天,風物君推出了一期風物簡史的夏日特輯,帶你漂洋過海,吃一個關於西瓜本身的「瓜」。

西瓜:來自非洲的流浪者

西瓜起源於古老的非洲大地,本是一種葫蘆科的野生植物。直到今天,在埃及,蘇丹等國的沙漠裡,依然能找到原始的野生西瓜,它們形態和今天的瓜非常相似,但是果肉發苦,無法食用。

原始的瓜是生長在沙漠地帶的「遊牧民族」,果實身材玲瓏圓潤,能夠藉助風力在沙漠中滾動,尋找水源。一遇到水,它就會停下來,瓜皮裂開放出種子,並生根發芽,接續後代。

▲直到現在,原始西瓜這種耐旱不耐溼的特性依然讓西瓜在農業種植時,需選擇乾燥的砂田,每次澆水也不能過多。圖/視覺中國

早在五千年前的利比亞墓葬中,已經有西瓜種子出土。古埃及人最早對西瓜進行人工培育,逐步改良了野生西瓜白色發苦的果肉,讓它開始變得香甜多汁,成為乾燥炎熱的沙漠地區中的「水罐」。

▲對於最早培育西瓜的埃及人來說,喝水比吃瓜重要。圖/soogif

埃及人十分喜歡西瓜,不但在墓葬的壁畫裡描繪西瓜的枝蔓與果實,還親自把西瓜送入金字塔,讓它們成為了法老的墓葬品。

古埃及獨有的死亡觀念認為,人死之後在到達陰間之前,還要進行一段漫長的旅程,西瓜作為一種含水豐富,口味清甜的水果,正好在路上消渴。

高原上的「東遊記」

那麼西瓜是如何傳入中國的呢?

西瓜西瓜,從西而來,自然是一個不遠萬裡,一路東遊的客人。

按照明代科學家徐光啟《農政全書》記載,「西瓜」這個名稱,指一種從「西域」來的外國瓜種。

傳說正是漢武帝時期張騫通西域時,見到了西瓜,並把相關的見聞帶回漢朝。東漢班固在《前漢書·地理志》中,也有相應的記載,他寫瓜州(今甘肅瓜州縣)出產的瓜非常龐大且甜美,就連狐狸鑽進去吃,都不會露出尾巴。

▲漢代羌中道,由此可以看到當時去往西域的兩條路線。製圖/Paprika

漢代時期的「西域」,是一個非常寬泛的概念。廣義上看,從甘肅玉門關以西,到穿越蔥嶺(今帕米爾高原),向西到達的中亞、西亞等廣闊地區,都可以看作西域。由此大概可以描繪出一條西瓜從原產地東非向東方傳播的模糊路線。

在史書上,最早出現的關於「西瓜」的直接記載也印證了這條路線。在《新五代史·四夷附錄》中,寫有一位五代時期的同州郃陽(今陝西大荔縣)縣令胡嶠。他被迫留在契丹時,在遼上京(今內蒙古赤峰市)一帶的平原見到了一種被稱為「西瓜」的瓜。

▲ 豐收的西瓜。圖/視覺中國

根據他的記載,契丹人向回紇人發動戰爭時搶到了西瓜瓜種,並且改良了種植方法:「以牛糞覆棚而種」。種出的瓜則味道可口:「大如中國冬瓜而味甘」。

被搶走寶貴西瓜的「回紇」民族,也就是今天維吾爾族的祖先,他們就生活在今天的新疆地區。

這說明雖然西瓜在「西域」地帶的流傳時間不詳,但它傳入的路徑之一,正是經由原產地東非,沿西亞波斯(伊朗),傳向中亞地區,翻越帕米爾高原,向新疆地區流入,並隨著戰爭推動的民族交流與融合,在今天的中原北方地區安家落戶。

可以看到,這條路線與著名的絲綢之路有很多重合的地方。

西瓜「貴族」漂洋過海

胡嶠見到西瓜,返回北宋是公元953年,這也就是西瓜進入中國,留下記錄的最早時點。不過近代歷史考古中不斷有新的發現,說明西瓜的傳入途徑更為歷史悠久。

1991年8月,在西安東郊出土了一個唐三彩「西瓜」。這說明西瓜早在唐代就已經出現在了長安城,還受到人們的喜愛,就像三千年前的埃及人一樣,以它為模型製作陪葬用的冥器。

▲ 憨態可掬的唐三彩「西瓜」。圖/圖蟲·創意

而早在1976年,廣西貴縣西漢墓槨室淤泥中已經發現西瓜籽;1980年,江蘇省揚州邗江縣漢墓隨葬漆笥中也發現了西瓜籽,經考據,此處墓主卒於漢宣帝本始三年(公元前71年)。

這些考古發現,將西瓜的傳入時間至少前推了一千年。

這不由使人發問,如果西瓜傳入的時間這麼早,為什麼自兩漢到隋唐歷史上從未見過對西瓜的記載呢?

▲ 想來一牙嗎?圖/soogif

其實早在數百年前,明代醫學家李時珍就在《本草綱目》中,對這個問題提出了一個解釋。他在《本草經集注》中,引用了南朝醫學家、道學名家陶弘景的記錄:「永嘉(晉懷帝年號,公元307-312年)有寒瓜甚大,可藏至春。」

李時珍認為,這種能夠長期儲存的大型「寒瓜」,可能就是「西瓜」早期在中國南方的稱呼。他據此進一步推論,估計西瓜早在五代之前六百多年的永嘉時期,就在浙江東部有種植,只是名字叫做「寒瓜」,種植也沒有廣泛展開,所以在五代前缺乏相關對「西瓜」的記載。

▲ 在沒有製冷設備的以前,水井就是最好的「冰箱」。圖/視覺中國

再反觀寒瓜這個詞,則是一個從魏晉到隋唐的歷史與文學記錄中的常客。

在《南史·滕曇恭傳》中,滕曇恭為母親尋求能夠清熱解暑的寒瓜卻處處碰壁,只能依靠「高僧贈瓜」的奇遇;南朝詩人沈約也有「寒瓜方臥壠,秋蒲正滿陂」的詩句,所寫的「寒瓜」正與西瓜時令相符。

這些記載最早到公元五百年左右,既說明了寒瓜的時令、功效與西瓜相似,也說明在當時寒瓜是珍稀的事物,是對李時珍「寒瓜=西瓜」觀點的有力補充。

▲ 「寒瓜方臥壠,秋蒲正滿陂」圖/圖蟲·創意

如果將「西瓜」與「寒瓜」等同,再比照早期西瓜籽主要在南方沿海地區出土的現象。便可以發現另外一條西瓜傳入中國的可能路徑——水路。

這條水路,也就是赫赫有名的「海上絲綢之路。」按《漢書·地理志》記載,漢武帝曾經派使者和商隊乘船向西到達過「已程不國」後返回,開闢了這條商路。

這個非常神秘的「已程不國」,今天一般認為是印度以南的斯裡蘭卡,但也有觀點認為是衣索比亞等位於非洲的地區。

▲ 宋元時期海外交通線路,這條跨越海洋的繁華商道被稱為「海上絲綢之路」,它形成於秦漢時期,東漢時期的商人已能穿越印度洋,與羅馬、波斯等帝國進行貿易。製圖/Paprika

無論如何,根據歷史記載,此地正是中國、波斯(今伊朗高原)與印度的商船交匯的地點,是一個交通要地,貿易樞紐。

考慮到其周邊波斯與東非地區的緊密連接與頻繁交流,西瓜很有可能便是藉由各國使節、商人的交流,以貢品或奢侈品的高貴身份,從原產地東非出發,沿著新開闢不久的「海上絲綢之路」,搶先在中國南方登陸,並在數百年的漫長時光後,與從北方南下的同族相會,借著大規模種植推廣的東風,「飛入尋常百姓家」。

千年吃瓜,各顯風騷

這個人人皆可大口吃瓜的好時節,大致從南宋時期開始。

南宋紹興十三年(公元1143年),被金朝扣留十五年的南宋使節洪皓南歸,他對一樣在北方的事物念念不忘,那就是——西瓜。

▲洪皓對西瓜的描述細緻入微而又令人充滿食慾:「西瓜,形如匾蒲而圓,色極青翠,經歲則變黃。其瓞類甜瓜,味甘脆,中有汁,尤冷。」 圖/sohu.com

於是他帶回了西瓜種子,這些種子最初只在皇家苗圃裡栽種,但很快開始向民間傳播。等他在晚年時寫這本記載北方風土人情,山川形勢的個人見聞錄《松漠紀聞》時,則不無自豪地發出「今(西瓜在)禁圃鄉囿皆有」的感慨。

二十七年後,南宋詩人範成大出使金國時,在開封城外看到了西瓜大規模種植的景象,於是他留下了「碧蔓凌霜臥軟沙,年來處處食西瓜。」的詩句,並有「今河南(黃河以南)皆種之(西瓜)」的附註。此後,西瓜屢屢成為文人墨客吟詠的對象,如著名愛國將領文天祥的這一首《西瓜吟》,拔刀斬瓜,慷慨吟誦,非常有一代名將的英雄氣概:

拔出金佩刀,斫破蒼玉瓶。

千點紅櫻桃,一團黃水晶。

下咽頓除煙火氣,入齒便作冰雪聲。

長安清富說邵平,爭如漢朝作公卿。

值得注意的是,這首詩裡寫的西瓜,果肉是黃色的。這種果肉澄黃,晶瑩剔透的西瓜品種,一直延續到今天,比如名字自帶三分俠氣的「特小鳳瓜」,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特小鳳瓜,原產自中國臺灣,特點是早熟、皮薄、果小、味甜。圖/視覺中國

此後,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們走向了花式種瓜,花樣吃瓜的全新道路。

元代時,西瓜品種進一步改良,當時已有重約30斤的巨型西瓜出產。明清時期,北京南部的大興地區,已經有向皇室進貢的專門瓜園。清代康熙皇帝收復臺灣之後,更是挑選出在北方改良過的優質西瓜籽,送往臺灣種植,希望能利用臺灣地區「四季皆春」的氣候條件,在冬季也能夠吃到「反季節」的西瓜。

▲兩張「血盆大口」。圖/視覺中國

慈禧太后更是將「吃瓜」進行到了極致,據說她夏天時每天都要吃掉幾十個瓜。

可別為她恐怖的食量驚呆,其實慈禧太后每次都只吃掉瓜最中心的那一小塊——那又沙又甜的瓜中精華,其他部分要麼賞賜、要麼拋棄,實在是生活奢靡至極。

因為慈禧太后嗜好吃瓜,御廚也挖空心思開發出了名為「西瓜盅」的菜餚。「西瓜盅」以西瓜為容器,以火腿、雞丁、龍眼等食材為主料,輔以杏仁、松仁等堅果,小火慢燉,果香肉香兼備,是有名的御膳菜品。

▲水果西瓜盅,西瓜盅傳入民間後的改良版本。圖/匯圖網

後來,西瓜盅的做法從宮中流出,成為夏令時節的應季名菜,又在上世紀20年代隨著冷凍技術的發展,逐步改良,變成了一種只需要掏空瓜瓢,然後放入時令水果冰鎮的甜品。

這仿佛是西瓜在千年之間遷移流轉的縮影:從非洲傳來的珍稀貢品,到為皇家階級喜愛的上等果品,再到如今,紮根華夏沃土,培育出眾多良種,服務於廣大人民。

西瓜,就這樣海陸並進,「滾」進了吃貨國,「滾」遍了千萬家。

你最喜歡怎麼吃瓜呢?

《松漠紀聞·四庫總目提要》,洪皓(宋),中華書局(2010)

相關焦點

  • 看過《西遊記》,你知道《東遊記》《南遊記》《北遊記》嗎?
    今天就帶大家了解一下除《西遊記》之外最優秀的《東遊記》!其實古典神魔小說還有《東遊記》《南遊記》《北遊記》。就似既有東郭先生,也有南郭先生、北郭先生、西郭先生一樣。這就像是一個「十景病」一類的現象,歷史太長,人太多,可是出彩的想法並非和人的數量那麼可觀,故而有一個奇思妙想大家都想進一步開發。
  • 《東遊記》《西遊記》《南遊記》《北遊記》《中遊記》一個都不少,全都有!
    來源:江湖/編輯:古風江湖《西遊記》所有人都知道,《東遊記》當年也拍了一部電視劇,應該也有不少人知道。那麼問題來了,「還有沒有《南遊記》、《北遊記》、《中遊記》呢?」答案是:有!東、西、南、北、中,一個都不少,全都有!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這五部「遊記」。這本書的名氣太大,可說是家喻戶曉,電視裡年年都播,不論老人小孩都看過。所以小編就不多做介紹了。在這裡只強調一點,現在人們通常認為《西遊記》的作者是吳承恩。但是,這個說法其實一直被質疑。目前關於《西遊記》作者是誰已有約10種說法,包括李春芳說、陳元之說、全真道士說等等。對此有學者專門長篇大論進行考證。
  • 東遊記、西遊記、南遊記、北遊記,這四部神魔小說都講了些什麼?
    從我國通俗小說的續書創作來看,確實存在這樣的心理原因,最明顯的莫過於《東遊記》《南遊記》《北遊記》等一批續書的出現。百回本《西遊記》問世之後,很快風行一時,因為這種「駕虛遊刃」「向壁虛構」的創作方法,獲得了讀者的極大認同。接下來,便出現不少《西遊記》的續書。
  • 《體育人間》 20150413 繞桶馬術東遊記
    (《體育人間》 20150413 繞桶馬術東遊記) 《體育人間》 20150413 繞桶馬術東遊記 本期節目主要內容: 在中國人的印象裡,馬術是一種讓人有距離感的奢侈運動,但有一種馬術也許會在某種程度上改變這個印象。
  • 《東遊記》精彩大亂鬥 媲美經典動作片
    國內首款3D畫面+全程聲優配音+支持手柄震動的橫版格鬥網遊《東遊記》中精彩的PK亂鬥系統,讓你親身體驗格鬥的爽快,身臨其境感覺動作片的激烈震撼。 《東遊記》中有3大經典PK模式供玩家選擇,分為團隊競賽、團隊死鬥和生存模式。玩家在角色等級到達3級以後,即可以進入演武場,直接點擊觀看房間列表按鍵,即可選擇想要查看的PK模式,如選擇「所有」則與模式無關,顯示所有房間。
  • 「東遊記」開始翻拍,楊冪與「好姐妹」一起出演,網友:廢片了!
    「東遊記」開始翻拍,楊冪與「好姐妹」一起出演,網友:廢片了!最近華策要翻拍經典影視劇《東遊記》的事,相信大家都知道了。說來《東遊記》其實是來自於中國傳統神話故事八仙過海,但最經典的《東遊記》的版本卻不完全是中國人拍攝的。
  • 《東遊記》何仙姑引回憶潮,八仙題材影視劇真的銷聲匿跡了?
    在《東遊記》中飾演何仙姑的演員鄭秀珍宣布離婚,消息一出,不僅讓新加坡四美上了熱搜,還讓網友們想起當年她在《東遊記》中扮演的何仙姑,與牡丹仙子兩人成為觀眾們割捨不下的紅玫瑰與白玫瑰,對男主呂洞賓到底喜歡誰這一問題爭執不休。
  • 劇場版布袋戲《東離劍遊記:西幽玹歌》首曝正式預告
    劇場版布袋戲《東離劍遊記:西幽玹歌》首曝正式預告 時間:2019-09-25 17:13:31 來源:Youtube
  • 《東離劍遊記》:臺日合作,風靡臺灣的偶戲登上世界舞臺
    並在二零一七年十二月上映了電影版《Thunderbolt Fantasy生死一劍》,除了為《東離劍遊記》第二部炒熱氣氛,還補足裡面人氣角色殺無生的前傳故事。電影《Thunderbolt Fantasy生死一劍》則是一部以《東離劍遊記》粉絲導向相當成功,但作為獨立電影不及格的電影偶戲,如果沒有接觸《東離劍遊記》的人在觀看電影無法感受到其樂趣。
  • 《東離劍遊記》:人生的意義在於做自己
    知道《東離劍遊記》的人,可以算是資深漫迷了。因為這是一部很小眾的作品,雖然在國內有播出,但反響實在是太小,一部分原因在於其布袋戲的形式。說「布袋戲」可能比較陌生,說「木偶戲」可能就熟悉了。布袋戲是一種中國傳統戲劇表演形式,從中國現代開始式微,現大部分流傳於臺灣。
  • 《東遊記》主演現狀,呂洞賓混最好,何仙姑破產,穿山甲出家
    電視劇《東遊記》是根據神話小說《東遊記》改編,講述了鐵拐李、漢鍾離、呂洞賓、張果老、藍採和、何仙姑、韓湘子、曹國舅八仙歸位、除魔衛道的故事。1998年神話劇《東遊記》播出,成為了當年火熱一時的熱播劇。如今回想起來真是滿滿的回憶呢!而距離這部劇播出已經過去19年了,劇中主演現狀又如何了呢?
  • 強力推薦《東離劍遊記》為你打開新天地
    今天最後一篇為大家推薦一部布袋戲《東離劍遊記》,這是能夠帶你進入新天地的番劇,進入一個名叫霹靂/金光布袋戲的世界。《東離劍遊記》是一部由愛的戰士虛淵玄推出,日本動畫界知名劇本家虛淵玄執導,霹靂國際多媒體股份有限公司攝影製作的布袋劇,於2016年夏季開播。2018年10月1日,電視動畫《東離劍遊記》第2季播出。
  • 第三屆「非遺青春攻略·東遊記」在瀋陽啟動
    人民網瀋陽12月13日電 (劉珺)12月12日,在瀋陽玖伍文化城,由和平區人民政府主辦,和平區文化旅遊和廣播電視局、和平區文化旅遊體育事業發展中心、玖伍文化城承辦的第三屆「非遺青春攻略·東遊記
  • 東離劍遊記已經看了,,兩個字,很棒!
    東離今天看的,本來想用完美兩字來形容的,但是這世間沒有絕對的完美,所以用很棒來形容,說實話和現在的古原比的話,確實完美!
  • 十九大主題手遊《東遊記》,誰拿到了「科學號」船票?
    非閃電新聞客戶端推出的《東遊記》莫屬。據了解,山東第一資訊類APP「閃電新聞」客戶端10月16日隆重推出「迎接黨的十九大」主題手機遊戲《東遊記——砥礪奮進新山東》,遊戲設置了19個題目,以手繪街景圖模式,一步一問答,一景一故事,網友通過在線闖關答題,跟著遊戲全面了解山東這五年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奮力走在前列,在新舊動能轉換、打贏脫貧攻堅戰、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增進民生福祉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變化和矚目成就,還能贏取跟隨國家「
  • 虛淵玄新企畫《東離劍遊記》 老虛進軍霹靂布袋戲?!
    虛淵玄新企畫:《東離劍遊記》老虛要拍霹靂布袋戲?!近日虛淵玄新企畫,霹靂布袋戲《東離劍遊記》正式公布!對於霹靂布袋戲內地網友可能不是很熟悉,這部木偶布袋戲在臺灣和沿海可謂紅透半邊天,這次竟然是愛的戰士虛淵玄企劃,還有中原麻衣、諏訪部順一等一大波實力大牌聲優加盟,絕對值得期待!
  • 東遊記"何仙姑"宣布離婚:快樂從不建立在別人身上
    東遊記"何仙姑"宣布離婚:快樂從不建立在別人身上 時間:2018.11.19 來源:新浪娛樂 分享到:
  • 東楚晚報記者專訪《黃石文化簡史》第二章《先秦時期的黃石文化...
    東楚網黃石新聞網(東楚晚報記者 肖婷)  相隔32年  先後兩次參與黃石地方史編撰  在劉法綏家的書櫃裡,有一本已經發黃的舊書,名為《黃石史話》,一直被他珍藏著。  這本書的主編為朱開化、李龍,由湖北師範學院於1982年正式出版。
  • 《東遊記》最美何仙姑變化大,網友:神似傑克遜
    《東遊記》最美何仙姑變化大,網友:神似傑克遜 原標題:《東遊記》最美何仙姑變化大,網友:神似傑克遜看過《東遊記》的孩子們肯定都記得裡面有個很美的仙子叫何仙姑,看這部電視的時候一直被何仙姑的美貌驚呆
  • 《東遊記》除了咆哮的馬景濤可看,裡面的美女也非常驚豔
    轉眼間,馬景濤版《東遊記》已經播出22年了。當初看這部劇的觀眾,少說也奔三十了。《東遊記》和《西遊記》一樣是根據古典小說改編,因為沒有四大名著的光環,講八仙的《東遊記》知名度弱了許多。即便如此,中國導演熱衷於翻拍,導致八仙IP還是有諸多影視版本,1985年播出的《八仙過海》,2009年上映的《八仙全傳》,還有黃維德主演的《蓬萊八仙》至今未上映,陳浩民主演的電影《東遊傳》正在熱拍,八仙IP依舊生機勃勃。不管怎樣,馬景濤版《東遊記》始終在80後、90後心中存有較高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