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上官青曼
關注我的文字,溫暖你的心靈。
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曾說: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在生活中許多人受著自卑的困擾,不能夠勇敢地去做自己,非常在意他人的評價,過得沒有底氣。
說實話,我就是一個從小就非常自卑的人。平時在公眾場合說話常不自在,在意別人的眼光,這一切都跟我的童年經歷息息相關。
小時候我們家裡的兄弟姐妹多,父母又是農民,一年下來都是入不敷出。對於我們姐妹而言,能夠上學已經是一種難得的奢侈。
每個學期開學的時候,別人家的孩子都歡歡喜喜,而我卻開心不起來。因為家裡太窮,所以交不起學費。
每個學期都是老師一再催促,當著全班學生的面數落我,父母才會去把學費交上。那種心酸的滋味,在我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陰影。
因為家裡窮,總是被家裡的親戚嫌棄,從來都是對我們家冷眼相待。所以,很小的時候,我就看懂了人情冷暖,世態炎涼。但是整個童年帶給我更深的是深深地自卑感。
不管你信不信,一個人的童年如果過得不快樂,即使成年之後也很難產生自信心。心理學:一個人之所以自卑,往往是因為有時候有過這樣的經歷,別不相信。
童年家境清貧,常常被小夥伴看不起。
貧窮,從小沒體驗過的人,根本不懂得其中滋味。
童年時期,原生家庭的貧窮真的可以影響一個人,直到今天,我都感覺做什麼都沒有自信,很想擺脫自卑的陰影。
一個人的原生家庭條件不佳,總是發現別人有的東西自己沒有,時間久了,就會滋生自卑的情緒。它會讓「我沒資格」「我不配」這樣的字眼深深紮根在孩子的心中。
貧窮對孩子帶來的負面影響是根深蒂固的,這樣的孩子長大後雖然有能力過上好的生活,但是那種自卑感會一直隱隱地存留於骨子裡。
童年時經常被父母斥責和貶低。
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父母對孩子的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
童年時如果父母能夠給予孩子足夠的鼓勵和支持,孩子就會自信陽光地成長,成年後即便遇到挫折,也能從溫暖的童年中汲取力量,但有些父母卻是做不到這一點。
父母在常常鼓勵孩子的情況下,孩子大多數性格都是活潑開朗。相反,若是父母經常說一些貶低孩子的話,就會讓孩子越來越自卑,越來越沒有自信。
父母才是孩子最親的人,自己的父母都斥看不起自己,那麼孩子自己又怎麼會相信自己呢?
心理學:一個人之所以自卑,往往是因為有時候有過這樣的經歷。因為父母經常貶低孩子,對孩子缺少讚美和,會導致孩子認為自己是一個「差勁」的人,從而變得更加自卑。
青曼寄語:克服掉內心的自卑,你的人生會更加精彩。
高爾基說:「只有樂觀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懷有自信地沉浸在生活裡,並實現自己的意志。」
在個人成長的道路上,具備自信的心態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因此,遠離自卑、擁有自信,是每個人都應該培養的一種良好品質。
自卑是一種消極情緒,需要走出來,而不是去逃避。一個人之所以自卑,多半是因為童年時有過這樣的經歷,別不承認。
自卑的人,總是在意他人的看法和評價,不敢表達自己,不好意思拒絕別人。因此,在與人交往中總是吃虧的那一個。他們覺得自己事事不如人,在人前自慚形穢,從而喪失自信。
阿德勒曾說,每個人都有自卑,自卑並不可怕,可怕是我們被自卑的情緒所阻擋,唯有認識自卑的真相,我們才會變得越來越自信。
克服自卑,才是是最好的成長方式。強者越強,弱者越弱,越是自信的人,越能擁有強大的人生!扔掉內心的自卑,你會遇到一個全新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