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唯晨
每個人來到這世上都會經歷酸甜苦辣五味陳雜。
古有「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孟子早就說過:「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說的是,上天若要賦予一個人重大的責任,必然會先讓其經受一番磨練,不僅精神上感受到痛苦,還會在身體上令其疲憊。飽受痛苦和折磨之後才會蛻變,成長。當一個人從苦難中走出來後,性格堅韌,心思警敏。也就具備了可擔大任的才能。
我想這就是為什麼吳承恩在寫《西遊記》的時候,給取經的師徒設定了九九八十一難的原因。沒有一個人可以什麼痛苦都不用經歷,輕而易舉便飛升成佛。
經歷,是生命的意義,也是人生的主旋律。
太多人每天都喊活得太累,渴望榮華富貴,無盡的享受。可當有一天真的令其擁有了榮華富貴,仍舊會因為無聊而崩潰。
要知道,人性的特點是「探索和追求」。糖吃多了會齁,油水大了會膩。在所有的美好中,遺憾總是最美,在所有的疲憊中,習慣往往最累。
生活中,常常感覺活得很累的人身上,往往有這三個特徵,不知道你是哪一種。
優秀,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太多人習慣性地仇富,內心深處有著「打地主分田地」的想法。這種行為表現為道德綁架。
他們對優秀的人要求越來越高,對普通的人要求卻幾乎沒有。
就拿這次新型病毒來說,捐款本是愛心的表現,卻活生生被一群不知所以的人搞成了道德綁架。
別人捐多了罵作秀,捐少了罵摳門,不捐更是會被點名「批鬥」。
社會給人的壓力和累是無形的,環境擺在那裡,再好的心態也難免會受影響。並且這種累是長久的,短暫的時間裡很難調整。
飽受折磨的精神可能會令一個人堅韌,也可能會讓這個人崩潰。
除了社會還有家庭,我常常聽說家庭關係中因為經濟而起矛盾。在矛盾的激化下親情成了綁架,完全沒有感恩之說,有的唯獨「你就該怎樣」「你做的還不夠」等等指責。
所以,這世上,越是優秀的人活的越累。因為他的優秀讓所有人都認定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甚至有時候面對這個觀點,當事人自己都無力反駁。
心軟,過度重情,不懂拒絕
任賢齊有一首《心太軟》在十幾年前非常火爆。小時候不懂裡面的歌詞,只知道DVD裡放著的這首歌深受大人們的喜愛。
常常跟著哼上兩句,到現在還記憶清晰「你總是心太軟,心太軟,獨自一個人流淚到天亮」「你總是心太軟,心太軟,把所有問題都自己扛」。
是呀,心太軟的人活得總是很累。無論面對愛情,友情還是親情。最終受傷的總是心太軟的那一個。
一個人重感情本是優點,倘若太過重情,不懂拒絕。那麼它便成了缺點。
我想很多人都曾遇到過這樣的事情,你曾幫助過一個人很多次,甚至為了對方默默犧牲了很多次。慢慢地對方覺得你做的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他看不到你的付出,也看不到你已經傷痕累累。
直到有一天,迫不得已你拒絕了他一次。結果,猝不及防變成了對方眼中的惡人。
其實很多大道理,我們都明白,只是由於心軟,所以無法說服自己去拒絕對方。心軟讓情感成為負累。
要知道真正在乎你的人,不會因為一次拒絕就離去;而那些被合理拒絕後掉頭就走的人,也完全不必再去追。
餘生不長,讓自己活得灑脫一點吧。學會說「不」也是一種能力。
敏感,攀比心重,自卑感強
攀比這個詞雖然是中性詞,但常常被用作貶義,但若換一種說法呢?我們也可以稱其為「上進心」。這樣聽起來就顯得大氣許多。
讀書的時候同學之間攀比成績,被稱作積極向上,若攀比遊戲,則會被通報批評。別問我是如何得知,有些細節不好講。
踏入社會後更是處處離不開比較,幾乎每個人都在悄悄地同身邊的人暗自較勁。哪個朋友提了車,哪個同事換了房。甚至隔壁不太熟的鄰居家搞一次重裝都會引得內心起伏不定。
這些發生在身邊的事情通過敏感的神經形成了攀比心理,從而生出自卑。越是自卑的人活得越累,只因他們想擁有更好的東西。
可這世上哪有最好,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人生就是一山還比一山高,無人可以真正登頂。
自卑的人總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可,所以他在見到每一個人時都會表現的小心翼翼,如此一來就令自己活得很累。
人活著,完全沒必要事事爭高低。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幸福和痛苦,珍惜當下便是浪漫。
今日話題:生活中,你會特別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嗎?
唯晨說:願你的生活 在遇到我的文字後 更加美好
感謝您的支持,喜歡請關注唯晨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