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的生活理念,中國的傳統觀念,讓這代年輕人活得真的很累!

2020-12-12 盲菓說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從最初的追求溫飽到現在的更加在乎精神生活的滿足,時代變遷了,人們的生活理念也在變遷,現在更多的年輕人更加喜歡西方的生活觀念,慢慢的放鬆自己,去享受生活,但是中國的傳統觀念是沒法改變的,這也讓很多現階段的年輕人活得很累!

先說說西方的生活理念吧,西方人從某種角度來說更加的自私,更加的注重自己的生活質量,雖然工作是必不可少的,畢竟唯有錢才能支持正常的生活,但是大多數人工作絕對是適可而止,很少有人像國人這樣加班加點拼命賺錢的,他們會把工作之餘的時間來享受生活,而且很多都是現賺現花,不太為以後的生活考慮,還有的就是西方人在撫養子女方面也就是適可而止,絕不像國人這樣還要幫著孩子結婚,買房等等,因此很多西方人真的是享受生活的活法,絕不為難自己,壓力很小!

但是中國的傳統觀念可就不一樣了,無論是誰都在勸你能多賺就多賺點錢,苦點累點無所謂,對待孩子方面也是,如果是女孩還好,可以稍微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如果是兒子還要為他以後的結婚,有孩子考慮,要給子女攢下一大筆錢,還要照顧孫子,還要給自己養老等等,反正全是壓力!

而現在的年輕人真的更傾向於西方的生活理念,想要為了自己而活,想要享受生活的去活,在結婚之前可能還好,但是結婚之後都會慢慢追尋自己的傳統觀念,即使不願意也沒有辦法,為了生活,為了家,有多人放棄了愛好和理想從事了自己完全不喜歡的行業呢!

很多人會拿現在的年輕人和老一輩人比,說我們缺乏吃苦精神,貪圖享樂,自私,只顧著自己,但是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想法,為自己而活真的有錯嗎?

相關焦點

  • 心理學:活得很累的人,往往有這三種特性
    我想這就是為什麼吳承恩在寫《西遊記》的時候,給取經的師徒設定了九九八十一難的原因。沒有一個人可以什麼痛苦都不用經歷,輕而易舉便飛升成佛。經歷,是生命的意義,也是人生的主旋律。太多人每天都喊活得太累,渴望榮華富貴,無盡的享受。
  • 婚姻中,活得很累的男人,妻子通常有這幾個表現
    每個女人都希望自己能有一段浪漫長久的愛情,兩人在談戀愛時是很浪漫的,但真的等到結婚後好像就變成了另外一種樣子,女人就覺得這個男人和之前不一樣了,以前浪漫沒有煩惱的情侶結婚後生活就變成了一地雞毛,甚至是感覺不到當初那份溫柔了。
  • 中國觀念對歐洲藝術的影響和中國思想在西方的滲透
    ▲大夫正在給孩童接種天花歐洲藝術對中國的影響當時向傳統借鑑的那些不同而又新奇的技術,可能會具有出乎預料的豐富性,這類粗淺手段可以顯示出一種特別重要的意義。中國的觀念通過重農派學者們的媒介作用,而成為政治經濟學發展的起源。審美觀本身也受到了中國的影響。大家知道18世紀的歐洲極為時興康熙時代青白色瓷器、中國家具和古董。中國的花園和建築術由於錢伯斯(W.Chambers,1726~1796年)的緣故,而在倫敦附近的丘郡頗為時髦。中國促使人們改變了自然情感,使之趨向於由浪漫潮流發展起來的方向。所有這一切在很久之前就已經為人所熟知了。
  • 第六代導演:獵奇中國,迎合西方?
    這群不知天高地厚的85級的畢業生們認為——第五代導演「散文化美學」的時代結束了,盲目追逐「黃土地"的時代也結束了。潛臺詞:他們的時代來臨了。遺憾的是,以數字為邏輯劃分中國電影發展史的『代』結束了,可「第六代」導演在舞臺上的表演也實在是太短了。
  • 中國民間工藝美術所依存的傳統文化理念及意義
    中國民間工藝的歷史意義 中國傳統工藝門類眾多,涵蓋衣食住行,遍布各族各地。中國各族人民在長期社會生活實踐中共同創造的傳統工藝,蘊含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價值觀念、思想智慧和實踐經驗,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 中國風設計在於理念不在元素——訪廣汽研究院副院長張帆
    那麼,如何做到這一點,一定是傳承和創新並存,所以我們在第二代傳祺GS4外觀上看到了很多經典設計的留存和延續,但進化是必然的,內飾上翻天覆地的變化和工藝品質的進步在第二代傳祺GS4上體現的尤為明顯。關於中國風設計:在於理念不在元素在我們看來,眾多的中國品牌中,傳祺的設計是最具中國風的車型,可以說沒有之一。相比近年來,各大自主品牌聘請的前豪華品牌清一色的西方設計總監,張帆作為本土設計師,對中國文化和中國消費者也有自己更加深刻的理解。
  • 美術研究|藝術史在中國——論中國的藝術觀念
    「藝術史」的概念在中國的發端,是從接受西方藝術史的觀念開始的,但卻以掩蓋中國傳統文化中關於藝術的觀念為代價。今天,我們討論藝術史在中國這個問題,實際上有兩個範疇:其一是研究與西方所不同的、中國的藝術觀念是什麼;其二是討論西方的藝術觀念是如何引入中國而替代中國的藝術觀念的。
  • 論中國書畫語言對西方風景油畫的影響!
    內容摘要:西方人的審美思想在發生著變化,畫家們更是敏銳地察覺到中國書畫語言在繪畫中的作用。以西方人的視角與方式解讀中國文化,形成了有別於傳統西方繪畫的審美思想與實踐方式。對中國書畫語言的運用,表現出西方畫家對中國審美情趣的吸收運用,並逐漸形成新的藝術思想與形式。
  • 中國傳統人文主義與西方人文主義的區別是什麼?
    他用自己的詮釋,和中國古代思想發生碰撞、融合,且可頻出新意。在前三講中,錢新祖分析了中國傳統人文主義和西方人文主義的不同及其原因,並以黑格爾、馬克思·韋伯等人對中國傳統人文主義的曲解作為例子,展現了自我中心式解讀的不合理性。由此他提出,應該儘量跳出自我,彼此進行對話,形成一種「多元中心的相互主觀世界」。
  • 傳統觀念與現實的矛盾
    大家都知道很多傳統觀念都是有固定模式的。小編在這裡舉一個例子。農村城市。怎麼說呢,現在養個兒子都說是建設銀行。養個閨女是招商銀行。老一輩的傳統觀念應該是包括現在,養兒子就是防老。父母辛辛苦苦養兒子,然後教育。然後買房子去媳婦兒這一系列花銷。。而現實情況是現在的年輕人自己都是月光族。
  • 叢文俊|書法新觀念平議
    一般地說來,書法創作除了西方藝術的「抽象衝動」、「移情」等美學特徵之外,中國傳統還有所謂「物化」的內容,而基於正統觀念、實用主義的「法度理念」也一直在潛移默化人們的藝術意志。在表現方面,西方藝術觀和作品旨在向世界證明什麼,而中國傳統則是偏重於強調內心的愉悅或其他,在書法的表象之外,還有超感覺的「道」存在。
  • 中國青年觀察:年輕人是否真的不再嚮往愛情了?
    積極追求幸福,但不拘泥於傳統和世俗——  結婚這事,年輕人自己做主(中國青年觀察①)  本報記者 喬 彩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在2020年全民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國青年有擔當、不怕苦,用實際行動展現了昂揚向上的良好風貌,贏得全社會點讚。
  • 海外華人二代如何避免成為「香蕉人」 留住中國根
    在歐洲,有許多中國移民,他們一方面生長於西方社會受其影響,另一方面又是黑眼睛黃皮膚的華人面孔,常常被人形象地比喻為「香蕉人」。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海外華僑華人與中國的聯繫日益頻繁,使得華人二代對中國的了解逐漸增多,認同感也逐漸加深。
  • 第七代伊蘭特廣州試駕,顛覆傳統拒絕中庸這才是年輕人的首選
    在10萬元A級家轎這一細分領域中,北京現代第七代伊蘭特上市僅用了五天的時間,銷量便達到了10100輛,這款車顛覆傳統、拒絕中庸,真正做到了上市即熱銷,深得用戶的青睞。首先,北京現代第七代伊蘭特在外觀造型上通過細節的展示,顛覆了A級轎車傳統形象。
  • 國潮文化普及,大眾消費觀念提升,讓傳統+茶飲理念新生
    隨著疫情影響的不斷減弱,社交活動會逐漸回歸正常化,消費者對健康的關注度也逐漸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安全健康成為主導日常消費選擇的首要訴求。 中國茶文化博大精深,飲茶不僅是一種格調,一門藝術,更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無論是傳統飲茶還是新式茶飲,都離不開「茶」之底蘊。
  • 民國時期的「圖書傳疫」:中國社會衛生觀念的衝突與融合
    「圖書傳疫」觀念在20世紀初傳入中國,且被稱為「異聞」,1940年代以後該觀念逐漸消失。之後,中國20世紀上半葉的這段「圖書傳疫史」與西方「圖書恐慌史」一樣,都逐漸被人們遺忘。由於受傳統觀念影響和西醫本身的缺陷,一些知曉西醫理論的中醫也多有批判西醫之缺點,如中醫樊天徒批判血清療法會減弱人的免疫力;又中國人早有自己預防天花的種痘法,加之傳統觀念的影響,這使得英國人1798年發明的「牛痘法」在晚清傳入中國後一直很難為中國人接受。這種理論衝突導致中國人將基於西醫「細菌」學說的「圖書傳疫」觀念視作異聞。
  • 《這就是生活》打破傳統觀念,挑戰不一樣的煙火
    這部劇~這就是生活其實一開始我聽這個名字我是沒有太大興趣的。因為主角是劉愷威,看過他的《千山暮雪》霸道總裁在我心中印象簡直不要太深刻了!陳都靈是左耳認識的,純潔,可愛,美麗又有一股冷漠的角色深入人心。這兩位的反差未免太大了!是不是又如同馬蘇麗劇情那樣又甜又虐?呃呃…沒有抱太大的希望得去看,結果扎心了老鐵。《這就是生活》中,管一鶴和葉小白兩人從相識、相戀 ,面對管一鶴的告白。 葉小白比普通人更加的清醒,並沒有被愛情衝昏了頭。
  • 拋棄固化觀念 正確認識中國政治
    對於任何一種政體而言,不同的視角都會有不同的看法,但是西方流行的對中國政治的認識卻是冷戰時期形成的一套觀念體系,即以特定的「觀念世界」來對照中國,結果中國政治被認為存在合法性問題。以流行的自由主義民主理論來看,因為中國不是「黨爭民主」,中國的民主就不是民主。
  • 西方那些神奇的傳統文化,了解一下
    最近引進出版的《魔法、節日、動植物——一些奇異文化傳統的歷史淵源》這本書,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西方這些有意思的傳統與歷史淵源。圖:新書實拍若脫離西方傳統去了解西方歷史,則難免有一知半解的感覺。本書作者莫妮卡-瑪麗亞·斯塔佩爾貝裡帶我們追溯了西方國家的文化史,從根源上解讀了西方國家為什麼會特別重視某些節日,宮廷中的紛爭背後有什麼傳統迷思在作祟,古希臘、古羅馬及維京時代的傳統如何深刻地影響了現代西方文化,金羊毛騎士團因何得名等。這本書可以作為世界史愛好者的文化導讀,從某種意義上說,它也是一部世界史讀者和研究者都需要的西方歷史註解集。
  • 讓年輕人愛上中國風
    隨著年輕消費群體的興起,他們開始回歸中國傳統文化,更接受「中國風」、「新中式」,在這裡,中式風格≠「土」。而以年輕人為目標消費群體的定製家居企業,敏銳地抓住了這一變化趨勢,推出了中式風格的定製家居設計,並在年輕人當中引起了廣泛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