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人人都想成為強者,成為強者才能實現自己的目標,爭取到自己想要的一切。然而,成為強者之前,應該先了解一下,哪些人才屬於真正的強者。真正的強者,往往是這三種人。
01了解自己的人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能了解他人的是聰明人,能了解自己的人是有智慧的人。俗話說,人貴有自知之明。只有自己了解自己,才能進一步了解別人。所以,古人還說:要想善於觀察別人,首先要善於觀察自己;要想善於觀察自己,首先要善於觀察自己的內心。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一個人只有先要了解自己的優勢和不足,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正如小米科技創始人雷軍所說:「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只有了解自己,才能在做長遠打算的時候保持清醒,避免出現方向性的錯誤。
「田忌賽馬」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詳:他用自己的下等馬取對別人的上等馬,用自己的上等馬去對別人的中等馬,用自己的中等馬取對別人的下等馬,贏得了最後勝利。這個故事使我們明白:要想在打敗競爭對手,就要善於發揮自己的長處。前提是要了解自己。
沒有十全十美的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不足。但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只有了解自己,才能發揮自身優勢,彌補自身不足,成為真正的強者。古往今來,很多事例都說明了這一點。
漢高祖劉邦知道自己才能不如別人,曾經說過這樣的話:運籌幃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我不如張良;定國安邦、安撫百姓、供應軍需、保證糧道暢通,我不如蕭何;統領百萬大軍,戰必勝,攻必克,我不如韓信。這三個人的才能我都沒有,但是我會使用他們,這就是我能成就霸業的原因。
因此,一個人只有先了解自己,然後才能發揮自己的長處,做到揚長避短,最終成為真正的強者。
02嚴於律己的人
只做到了解自己,但不去付諸實踐,也難以實現自己的目標。外國有句名言:自我控制是最強者的本能。比如說,你知道喝酒不好,但總是戒不了酒;你知道閱讀很好,但總不能安靜下來讀完一本書;你知道健身很好,但總是堅持不下來;你知道時光一去不復返,但總是浪費時間,玩遊戲,聊天等等。不能做到嚴於律己,精神會越來越渙散,人生就不會有長進。
俗話說:「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嚴於律的人生就會是另一番景象。認定的事,每天堅持去做,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寧願改變自身的毛病,克服自己的惰性,日積月累,慢慢地你就會發現自己越來越優秀,境界一天比一天高,實現自己的目標也越來越近。
三國時蜀國丞相諸葛亮,於公元228年發動了攻擊曹魏的北伐戰爭。他沒有把劉備囑其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委以重任的忠告放在心上,認為馬謖很有軍事才能,便任命馬謖為先鋒官。由於馬謖輕敵麻痺,違背諸葛亮的部署,竟然在街亭紮營,而且聽不進參軍王平的勸告,結果,魏軍抓住這一薄弱環節圍困、燒山,使蜀軍不戰自亂。街亭失守,諸葛亮揮淚痛斬馬謖後,後悔自己沒有記取劉備的遺言,重用馬謖才鑄成大錯,立即給後主劉禪寫了一封信,檢討自己應負主要責任,用人不當,治軍不嚴,懇請後主將自己連降三級,以示處罰,並要求將自己的嚴重錯誤向大臣們通報。諸葛亮這種執法嚴明、嚴於律己的作風一直被人們所稱道。
一個人做到嚴於律己,他才能克服身上的種種不良習氣,克服自身的缺點,彌補自身的不足,才能成為真正的強者。
03奮發圖強的人
《易經》中講:「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天的運動剛強勁健,相應地,君子處世,也應像天一樣,自我力求進步,剛毅堅卓,發奮發圖強,永不停息。奮發圖強的人總是能克服種種困難,積極適應艱苦環境,忍常人所不能忍,行常人所不能行。
宋朝宰相範仲淹,幼年喪父,四歲時隨繼父遷至長山 ,勵志苦讀於醴泉寺。因家境貧寒,便用兩升小米煮粥,隔夜粥凝固後,用刀切為四塊,早晚各食兩塊,再切一些醃菜佐食。成年後,範仲淹又到應天書院刻苦攻讀,冬天讀書疲倦發困時,就用冷水洗臉,沒有東西吃時,就喝稀粥度日。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困苦生活,範仲淹卻從不叫苦。經過苦讀,範仲淹終於在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進士及第,官至參知政事。
《道德經》中講:「勝人者有力,勝己者強」,能戰勝別人的人是有力量的人,能戰勝自己的人才是更加強大的人。所以說,奮發圖強的人能夠主動克服自身缺點、積極彌補自身不足,這種人往往是真正的強者。
真正的強者,往往是這三種人,你屬於哪一種呢?
國學經典智慧——專注國學經典,探求人生智慧。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文章,請關注帳號,我們將每天為您送上優質好文!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版權屬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 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