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五十,真正想開的人都有這三種本事,學會了,也就從容了

2020-12-22 一勺文章

作者:一勺美文

年輕時,未來可以有很多種可能,比如,一次機遇、一個嘗試,就會徹底改變命運,但到了五十歲,不管你承不承認,你的人生已經基本可以確定下來了。只要不發生重大的突變,今天的你是什麼模樣,未來,也基本會是這樣。

想明白了這點的人,是件悲哀的事,但同時,也是值得慶幸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活著的最大樂趣就在於未知的未來,我們總是懷著一顆嚮往美好的心去嚮往以後的生活,為此不惜一切地去努力,因而在努力中獲得我們想要得到的東西。如果,今天能夠看到明天,這樣的生活過於平淡了些,也就失去了對未知生活的嚮往。

不過,換一個角度來看,五十歲的人生需要這種嚮往嗎?大部分的人應該是不需要的,到了這個年齡,所擁有的一切都是過去努力的成果。年齡漸大,考慮的不再是怎麼去獲得更多,更多的是考慮如何去守護已有的。

年輕的時候,我們總覺得自己是與眾不同的,隨著年齡的增加,就會發現自己其實跟別人沒什麼區別,認識了自己真實的能力,就會對那些不可能得到的東西失去興趣。很多五十歲的人都活得平平淡淡的,除了自己的家庭,無欲無求。從根子上來說,這並不是不求上進,而是想開了。

人到五十,想開了,是順理成章的,是對過去的一個總結,同時,也是對生活、自我等認識的一個提升。人到五十,真正想開的人都有這三種本事,學會了,也就從容了。

第一、不急不躁,淡定一笑。

人之所以會衝動、激動,大多是因為想得到的東西太多,比如面子、尊嚴,還有利益等,但想開了的人,因為知道一個道理:這世上有些東西並不是你想得到就能得到的,在努力之後,仍然得不到的,就一笑而過吧。

人生幾十年,會發生無以數計的事,但仔細想想,其實大部分都是一些瑣碎的事,但正是那些事後想起來覺得很微不足道的事,會左右著我們一生大部分時間的情緒。若都是好事還好,至少生活充滿了歡樂,但若是煩心事,那一輩子都會被煩惱纏繞。想開了,就會發現不值得。

第二、不會跟人走得很近,但也不會刻意避開。

人心難測,在任何時候都不要低估人的複雜性,利益面前,再深的交情往往也會消失,但若因此而刻意避免社交,那就得不償失了,很多麻煩雖然是別人帶來的,但有很多快樂也是別人帶給你的。

所以,關係再好,有些話也要閉嘴,有些事也不要去做。心裡再嫌棄某人,也不要背後議論,更不要當面指責。人終究都是為自己而活的,把自己的生活經營得好了,比什麼都重要。對我們普通人來說,家人的重要性應該是高於任何人,甚至一切的。

第三、通常比較樂觀。

有的人走上絕路,也稱自己想開了,其實這是一個誤區,真正想開了,也就會釋然了。同樣,一些越來越沉默、孤僻的人,也並非真是想開了,而是鑽進了牛角尖裡出不來了。人之所以有各種情緒的存在,大部分都是因為得與失的關係,得到了,喜笑顏開,失去了,悲上心頭。

問題是,儘管我們嚮往得到,但事實上,我們總是在失去,所以生活似乎都沉浸在陰鬱之中。而真正想開的人,往往都會比較樂觀。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得之坦然,失之淡然。

從想不開,到想開了,對生活也就有了另一種理解,因而,也就重啟了人生。

相關焦點

  • 真正有本事的人,忍得下這三種不「如意」
    很多人到中年感嘆說,自己的人生大戲本來開局很好,結果恢弘磅薄的《漢武大帝》硬是演繹成了《馬大帥》,而有些人則是悲劇演繹成了偶像勵志劇。這裡面的差別就在於對待生活的態度是否能忍。 在漫長無比的人生劇本裡,我們需要明白,若想人生恢弘磅礴除了必須要做一個沉穩、低調有城府之人,能忍下這三種"不如意",才能一路開掛擁有燦爛輝煌的人生。
  • 人到五十,我們要學會和這四個人「和解」,往後餘生,歲月靜好
    怎麼剛剛學會懂事就老了?怎麼剛剛學會包容就老了?怎麼剛剛懂得路該往哪走,怎麼還沒走到就老了?怎麼剛剛開始成熟就老了?怎麼剛剛開始明白就老了……」是啊,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時間過得真快,轉眼,我也已經是人到五十的人了。靜坐書房,思緒萬千,突然想到:人到五十,我們要學會和這四個人「和解」,往後餘生,才能歲月靜好啊。
  • 真正有本事的人,大多有這三種隱藏「強能力」,難怪越混越好
    毫無疑問,一般大家都會說這個人事業有成,或者說這個人家庭幸福,或者一些初出茅廬的人他們也是實力過硬的。這些人能夠從眾多的人當中脫穎而出自然是有一些能力的,有些甚至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是人中翹楚的。優秀的人身上都有自己的特徵,有一些是特有的,而有一些則是這類人所共有的,真正有本事的人,大多有這三種隱藏「強能力」,難怪越混越好。
  • 王陽明:「人到五十,人生過半」,學會對這3件事心狠
    孔子: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古人說,「人到五十,人生過半」,這就是歲月帶給五十歲人的內心感悟。人到五十,應該對這3件事狠心,也許年輕人看不懂,但是慢慢品一品,其實這是另一種大愛。
  • 為什麼真正有本事的人,往往看起來低調又老實?
    01有本事的人,都是張揚的?錯,真正有本事的人,都是低調又老實最近網上有一個觀點是真正有本事的人,張揚又喧譁。很多人認為有本事的人有資本的張揚,這是正常的。實際上不是這樣的,反而那些真正有本事的人,往往看起來低調又老實。
  • 真正有本事的男人,都是這樣愛一個人
    選擇另一半時,女人總是希望自己,可以找到那個最適合自己的人。這個人,不僅僅是三觀相似,最好就是,可以更有能力一些,有本事一點。女人都渴望著,可以嫁給一個有本事的男人,因為一個有本事的男人,他不僅僅在是在事業上可以有一番作為,更重要的是,他懂得怎麼去經營家庭,怎麼去愛。
  • 人到五十,始終抱有這四種思想的人,此生怕是真的「廢了」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人生到了五十歲,似乎就應該順天應命,對自己的命運學會接受釋然,而不再去強求抗爭,學會做一個達觀的人,把一切都看淡。五十歲的人,雖然肩上挑著生活最重的擔子,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讓我們覺得疲累不堪,但一定要有一顆年輕的心,有朝氣蓬勃的思想,人生才會有美好的前景,人到五十歲,始終有這四種思想的人,此生怕是真的「廢了」,不可不慎啊!一、混日子的思想。
  • 人這一輩子,想開了,福氣就來了
    我想,人這一輩子,是由命運、家庭、感情、金錢、地位、年齡等要素構成的,看似複雜多變,其實你學會了剝繭抽絲,你會發現越來越簡單。當你懂得了「去繁存簡」的道理,想開了,心胸就豁然開朗了,福氣就來了。02命運:「命裡有一尺,難求一丈」,要學會變通。每個人都要學會認命,不能夠追求命運之外的東西。有些東西,你就是費盡九牛二虎之力,也是沒有辦法得到的,也不能去改變。
  • 人與人的不同在頭腦,真正厲害的人,都有這三個共同點
    其實從一個人的發展軌跡上來看,真正拉開人與人差距的是人的內在認知水平的差距。頭腦認知不同的人,他們眼中的世界都會千差萬別。 一個人的頭腦認知,決定了他的眼界所能達到的高度,決定了他的心胸所能達到的寬度,最終也決定了他的人生。人與人的不同在頭腦,真正厲害的人,都有這三個共同點。
  • 真正有本事的人是怎樣的?能力是其次,主要看這3點
    真正有本事的人是怎樣的? 當然,這多半是安慰人的話語,畢竟一個有本事的人,大多數情況下,都是能夠讓別人一眼就能分辨的,因為他們的一些言行舉止,還有一些待人處事上,都是可以了解到這個人是不簡單的。從做事的態度上,就更能夠看出來了。 對此,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真正有本身的人是怎麼樣的呢?小編就來告訴你,能力是其次,主要還是看這3點。
  • 人到五十才明白,朋友只有三種,第一種很罕見,看看你有沒有
    當時不回,過些時間再回,通常,這是我們應付不想聊天、但又不失禮節的一種方法,意思是,我不是沒搭理你,只是回得晚了些。我覺得他不會回話了,畢竟一個多小時過去了,但他很快就回復了,說沒什麼,就是想找人說說話,可是突然發現找不到合適的人了。他又問:你身邊還有可以暢談心事的朋友嗎?需要說明的是,這位朋友交際很活絡,三教九流都有朋友,平日裡大多在飯店酒樓吃飯,很少回家。
  • 聰明來自對世事的洞察,一個人越有本事,越擁有三種處世的智慧
    越有本事的人,其實身上都擁有這種洞察世事的功夫,即使他們可能學歷不高,但是對人情世事的審閱與認知,也能幫助我們很好適應社會,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建立自己的一番事業。 真正聰明的人,大都擁有長遠的眼光,他們會擁有一種極強的忍耐功夫。這種功夫是深刻懂得,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在我們還沒有強大的時候,最關鍵的是要懂得忍耐。忍耐的目的是蟄伏與成長,《易經》有一句話講述,在人還沒有強大的時候,就是要學會潛龍在淵,這個時候, 我們最重要不是表現自己,而是懂得沉潛蓄勢,一點點積累自己。
  • 人到五十歲,這四個心路歷程,是人生的必經之路,你有嗎?
    如果你到了五十歲,還能夠豪氣幹雲,躊躇滿志,就是自不量力,甚至就是自己的一個笑話,五十歲的人大多數都已經有自知之明,變得成熟沉穩,也會對自己的人生能夠有更現實的認知和打算。人到五十歲,更多的是對生活的一份責任和擔當,人到五十歲,正在經歷人生中最重要的四個心路歷程,原因很尷尬,很扎心,很無奈。
  • 人到了五十歲,還擁有這三個特徵,晚年註定慘澹
    一個人的年齡如果到了四十歲之後,就應該對生活的得失不再感到困惑了,年齡到了五十之後就要學會乖乖認命。人生中有很多的東西,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也不可以強求了,到了五十歲,要學會順其自然,晚年生活也會幸福美滿。
  • 人過五十,學會給自己留後路,晚年生活才會有備無患
    導語:人過五十天過午,人生過了半,已經在歲月塵封裡被抹去了稜角,已然學會了坦然面對。人這一生裡,總是充滿著各種變化與意外,讓人感到措手不及。幸福和成功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所以說我們要學會未雨綢繆,提前給自己的未來留條後路。
  • 老祖宗忠告:人到五十,這三種「親人」不要來往了,躲得越遠越好
    人活一世,身邊總是有那麼一群親戚朋友,而哪些人值得深交,哪些人不值得一定能要擦亮眼睛。而特別是到了50歲這個年紀,算是年過半百的人,更應該注意身邊哪些人值得交往。畢竟五十歲這個年紀,已經算是該經歷的也都經歷了,理應比別人過得更成熟。
  • 人到五十,這2件損耗陰德的事,不要再做了
    孔子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人到五十,一定要知天命,有些人可以去做,有些事情千萬別再做了,容易損耗你的陰德,使你晚景悽涼。人到五十,人生已過半,千萬別再像個孩子一樣,經常做出一些幼稚的事,也不要經常去損耗自己的陰德福報了。
  • 為什麼越沒本事的人脾氣越大?心理學家:這幾點原因很現實
    1、越沒本事,越渴望得到關注一個有本事有能力的人,從來是不缺乏存在感的。在事業當中,說話有分量,做事有準則,被人尊重,被人矚目,他們不需要過多尋找自己的存在感。但一個沒本事的人,卻總是被人忽略,甚至在家庭當中還要受到親人的抱怨。
  • 人到中年,特別是上了五十歲的男人,就不要再「折騰」這3件事了
    這不是歧視年紀大的人,而是強調人該順應規律,在適當的年紀做適當的事。在我看來,上了五十歲的人,就不要「瞎折騰」事業了,守住一份安穩的工作,踏踏實實努力,不要幻想通過創業一夜暴富,也不要以為只要敢於折騰,就能擁有美好的明天。
  • 人過五十歲,不要對以下三種人大氣,「小氣」一些才不會晚年悽涼
    提到大氣兩個字,很多人聯想到的是為人豪爽、做事痛快,這樣的人往往很受大家喜愛,覺得與這樣的人為伍有前途。反之,提到小氣兩個字,在我們腦海中產生的畫面是一個人做事摳摳索索,對誰都是以利益為先權衡利弊之間的關係,與這樣的人相處讓人心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