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若
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
一個人聰明與否,更多來自對世事的洞察。越有本事的人,其實身上都擁有這種洞察世事的功夫,即使他們可能學歷不高,但是對人情世事的審閱與認知,也能幫助我們很好適應社會,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建立自己的一番事業。
懂得忍耐,強大自己
聰明的人其實都有忍耐的功夫。人的成長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需要時間才能成就。
真正聰明的人,大都擁有長遠的眼光,他們會擁有一種極強的忍耐功夫。這種功夫是深刻懂得,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在我們還沒有強大的時候,最關鍵的是要懂得忍耐。忍耐的目的是蟄伏與成長,《易經》有一句話講述,在人還沒有強大的時候,就是要學會潛龍在淵,這個時候, 我們最重要不是表現自己,而是懂得沉潛蓄勢,一點點積累自己。
當你積累到了一個足夠大的階段,往往此時我們就能厚積薄發。聰明的人懂得在前期做好成長的鋪墊,不斷累積自己。
我們常聽說一句話,一個聰明的人永遠都在為機會做最好的準備,你的準備越充分,你抓住機會的勝算越大。
如果我們想要抓住機會,在人生成長的前期,最重要是不斷學習,不斷成長自己,強大自己,當我們不斷強大自己的時候,某個時候,屬於你的機會來臨,你就會自然被他人知道。
擁有忍耐的功夫,不是隨意忍耐,而是懂得去壯大自己,積累自己足夠的勢能,我們才能擁有足夠爆發實力。
學會謀事,成就自己
聰明的人能夠成事的關鍵還在於懂得謀事。 忍耐的功夫從本質上是壯大自己,而懂得謀事是一種我們主動經營與主動創造的過程。
我們常聽說一句話,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一個人如果什麼都不做,並不能幫助我們成就任何事情。
學會謀事,從本質上來說,就是給自己創造機會。當我們積累了足夠的勢能的時候,此時我們還需要學會選擇平臺。
學會謀事就用平臺去成就自己,用平臺去證明自己的價值。舉個例子來說,杜月笙曾經自己獨當一面的時候,是在黃金榮的手下幹了很多年,並且他已經成為黃金榮的左膀右臂,等到他慢慢知道黃金榮不能滿足自己的格局時候,才會重新開拓自己的門戶,建立自己的勢力範圍。
所以我們需要明白,真正有本事的人會通過謀事發揮自己的價值,證明自己的價值,等到自己的價值理念達到爐火純青的時候,他們才會不斷新立門戶,重新發揚壯大。
學會謀事,是成就我們最重要的方式。如果說忍耐是一種積累與成長,那麼謀事是我們主動融入環境,創造環境, 引導環境發展的過程。
一個人成熟的表現不是讓自己一輩子忍耐,他們忍耐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自己長遠的目標和發展,更是為了鍛鍊與豐富自己的羽翼。
懂得跟隨趨勢調整自己
聰明的人,擁有第三種處世智慧是懂得跟隨時代的發展和變化隨時調整好自己。我們或許聽說過一句話。
時代在變,如果你還不懂得變化,說明你已經落伍了。如果我們不懂得了時代趨勢的變化,還是恪守過去,往往我們就會落後。
懂得跟隨趨勢調整好自己,本質上是懂得隨時擁抱時代。擁抱時代的變化,看到發展的變化,我們越懂得主動擁抱,主動調整自己的步伐,我們的生命力就會更為強勁。
還記得吳曉波作家,他曾經是一名傳統的作家,後來他發現自己的讀者不知道哪裡去了,過去能夠收到很多讀者來信的他,發現讀者越來越少了。
他後來潛心研究才發現,新媒體已經成為一個新的主要平臺,後來吳曉波開始建立新媒體矩陣,重新適應新的時代,才會讓他的知識與價值得到不斷傳播。
一個有本事的人,從來不是一招吃遍天下。而是懂得在不同的時代調整自己的戰略,讓自己充分適應時代的發展,當我們適應能力越強的時候,我們越能發展更好。
從某個方面來說,決定我們個人生命力的是我們主動擁抱時代的能力。一個人不懂得擁抱時代,而是固守自己的腳步時候,我們就會越來越落後,自然也就無法綻放自己。
越有本事的人,越會熱愛學習,學習的本質是提升自己的感受能力,也是提升自己對時代的發現能力。
曾國藩被譽為最有智慧的人,他能夠取得巨大的成績也是如此,他的一生是跟隨時代不斷調整自己的過程。
他後來主張洋務運動也是積極融入世界的創舉, 一個人想要變得強大,一定不是自吹自擂的過程,而是懂得走出去,拓展自己的外界和外延,看到外界的機會,然後我們才能真正與時俱進。
一個人如果想要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好,一定要記得三個處世智慧,這三種處世的能力決定了我們後半生的發展能力,更決定我們是否能夠超越自我,持續成長的關鍵。
今日話題:你認為聰明的人擁有哪些處世的智慧,歡迎探討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