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來自對世事的洞察,一個人越有本事,越擁有三種處世的智慧

2020-12-22 騰訊網

文/唐若

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

一個人聰明與否,更多來自對世事的洞察。越有本事的人,其實身上都擁有這種洞察世事的功夫,即使他們可能學歷不高,但是對人情世事的審閱與認知,也能幫助我們很好適應社會,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建立自己的一番事業。

懂得忍耐,強大自己

聰明的人其實都有忍耐的功夫。人的成長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需要時間才能成就。

真正聰明的人,大都擁有長遠的眼光,他們會擁有一種極強的忍耐功夫。這種功夫是深刻懂得,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在我們還沒有強大的時候,最關鍵的是要懂得忍耐。忍耐的目的是蟄伏與成長,《易經》有一句話講述,在人還沒有強大的時候,就是要學會潛龍在淵,這個時候, 我們最重要不是表現自己,而是懂得沉潛蓄勢,一點點積累自己。

當你積累到了一個足夠大的階段,往往此時我們就能厚積薄發。聰明的人懂得在前期做好成長的鋪墊,不斷累積自己。

我們常聽說一句話,一個聰明的人永遠都在為機會做最好的準備,你的準備越充分,你抓住機會的勝算越大。

如果我們想要抓住機會,在人生成長的前期,最重要是不斷學習,不斷成長自己,強大自己,當我們不斷強大自己的時候,某個時候,屬於你的機會來臨,你就會自然被他人知道。

擁有忍耐的功夫,不是隨意忍耐,而是懂得去壯大自己,積累自己足夠的勢能,我們才能擁有足夠爆發實力。

學會謀事,成就自己

聰明的人能夠成事的關鍵還在於懂得謀事。 忍耐的功夫從本質上是壯大自己,而懂得謀事是一種我們主動經營與主動創造的過程。

我們常聽說一句話,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一個人如果什麼都不做,並不能幫助我們成就任何事情。

學會謀事,從本質上來說,就是給自己創造機會。當我們積累了足夠的勢能的時候,此時我們還需要學會選擇平臺。

學會謀事就用平臺去成就自己,用平臺去證明自己的價值。舉個例子來說,杜月笙曾經自己獨當一面的時候,是在黃金榮的手下幹了很多年,並且他已經成為黃金榮的左膀右臂,等到他慢慢知道黃金榮不能滿足自己的格局時候,才會重新開拓自己的門戶,建立自己的勢力範圍。

所以我們需要明白,真正有本事的人會通過謀事發揮自己的價值,證明自己的價值,等到自己的價值理念達到爐火純青的時候,他們才會不斷新立門戶,重新發揚壯大。

學會謀事,是成就我們最重要的方式。如果說忍耐是一種積累與成長,那麼謀事是我們主動融入環境,創造環境, 引導環境發展的過程。

一個人成熟的表現不是讓自己一輩子忍耐,他們忍耐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自己長遠的目標和發展,更是為了鍛鍊與豐富自己的羽翼。

懂得跟隨趨勢調整自己

聰明的人,擁有第三種處世智慧是懂得跟隨時代的發展和變化隨時調整好自己。我們或許聽說過一句話。

時代在變,如果你還不懂得變化,說明你已經落伍了。如果我們不懂得了時代趨勢的變化,還是恪守過去,往往我們就會落後。

懂得跟隨趨勢調整好自己,本質上是懂得隨時擁抱時代。擁抱時代的變化,看到發展的變化,我們越懂得主動擁抱,主動調整自己的步伐,我們的生命力就會更為強勁。

還記得吳曉波作家,他曾經是一名傳統的作家,後來他發現自己的讀者不知道哪裡去了,過去能夠收到很多讀者來信的他,發現讀者越來越少了。

他後來潛心研究才發現,新媒體已經成為一個新的主要平臺,後來吳曉波開始建立新媒體矩陣,重新適應新的時代,才會讓他的知識與價值得到不斷傳播。

一個有本事的人,從來不是一招吃遍天下。而是懂得在不同的時代調整自己的戰略,讓自己充分適應時代的發展,當我們適應能力越強的時候,我們越能發展更好。

從某個方面來說,決定我們個人生命力的是我們主動擁抱時代的能力。一個人不懂得擁抱時代,而是固守自己的腳步時候,我們就會越來越落後,自然也就無法綻放自己。

越有本事的人,越會熱愛學習,學習的本質是提升自己的感受能力,也是提升自己對時代的發現能力。

曾國藩被譽為最有智慧的人,他能夠取得巨大的成績也是如此,他的一生是跟隨時代不斷調整自己的過程。

他後來主張洋務運動也是積極融入世界的創舉, 一個人想要變得強大,一定不是自吹自擂的過程,而是懂得走出去,拓展自己的外界和外延,看到外界的機會,然後我們才能真正與時俱進。

一個人如果想要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好,一定要記得三個處世智慧,這三種處世的能力決定了我們後半生的發展能力,更決定我們是否能夠超越自我,持續成長的關鍵。

今日話題:你認為聰明的人擁有哪些處世的智慧,歡迎探討與交流。

相關焦點

  • 9種處世智慧:越看不見的越重要
    一個人能走多快,是能力決定的;一個人能走多遠,是人品決定的。做人,就是那個「一」。 越看不見的越重要 世界是由看不見但確實存在的力量悄悄運行並控制著的。 以上五種智慧,來自《道德經》。
  • 越有智慧的人,越懂得裝「傻」
    他深藏不露,身上有很多秘密,可以說在他的統籌全局下,魏無羨才得以重生,揭穿金光瑤的陰謀和野心,洗刷自己前世的惡名,也讓藍忘機16年的「悔」有一個圓滿的結果。 不得不說聶懷桑是整部劇中最智慧的人,看似不入世卻在世中行走自如,並能全身而退。
  • 爺爺告訴我:在這四個人面前越「窩囊」,就越有本事,長見識了
    爺爺指著二牛的身影,笑著說道:你看,這二牛看起來很怕媳婦,他在媳婦面前表現得很「窩囊」,其實,他卻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二牛啊,他不但有一手種菜的好技能,而且還懂得很多農活,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在生活中,有些人看似「窩囊」,其實,卻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我們見到了,可是要多學習啊。那麼,我爺爺所說的這些看似「窩囊」,其實卻很有本事的人,究竟是指哪些人呢?
  • 一個人有本事前,會出現這三種徵兆,你身上有嗎
    萬物都有因果,彼此之間會存在各種聯繫。所以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會有一些基本的徵兆,只不過很多時候我們沒能仔細去發現而已。比如一個人倒黴之前,肯定做了一些讓事態走向負面的事情。相反,一個人走運之前,肯定也是因為在正確的方向上做出了努力。
  • 心理學:一個人越有出息,越有三大品質
    從視覺可以感受、行動上可以洞察的綜合體現,看出一個人的內心想法,從而推斷出他的為人處世方法、行事作風。通常的行為,幾乎就可以看出一個人的人品和思想意識,有價值的人體現的往往是令人肯定、讚譽的正面印象。而一個人如果招致的都是今人討厭、反感的回應,也說明這個人的行為舉止存在極大的缺陷。
  • 越是聰明、有智慧的人,在社交時越喜歡「偷懶」
    因為工作的關係,這些年我接觸了很多人,也深刻地感觸到,越是聰明、有智慧的人,在社交時越喜歡偷懶!「懶」得生氣,「懶」得計較,是一種灑脫的人生智慧。「人生像一首曲子,離不開靈動的音符;不必討好所有的人,正如不必銘記所有的昨天。」
  • 巴菲特的告誡:一個人越有錢,越要學會「裝窮」,否則成不了大事
    巴菲特有兩個極端相反的事件,一是將自己身家的85%捐了出去,另一方面卻是有著天價午餐,但實際上的巴菲特過得非常樸素。他說:一個人越有錢,越要學會「裝窮」,天天擺闊的人,成不了大事。做人要懂得示弱正所謂樹大招風,天天向別人炫耀的人,會引起別人心裡的不滿,懂得示弱才是為人處世中一種高超的智慧。
  • 老人言:一個人再有本事,不懂得向2種人「示弱」,註定一事無成
    而在生活中真正聰明的人,懂得低頭,生活才會越來越好。老祖宗大智慧:一個人再厲害,不懂得向2種人「示弱」,註定一事無成。1.向卑鄙的小人低頭雨果說過:「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向別人低頭是一種寬容,原諒別人的過錯。而向卑鄙的小人低頭更是避免了衝突,也減少了自己的麻煩。
  • 讀《道德經》:越有本事的人,越沒脾氣
    謙卑和傲慢,不僅是一個人的態度,還建立在這個人的認知基礎之上。越有見識的人,越知道自己無知;而越是見識匱乏的人,越會覺得自己什麼都知道。曾經的上海灘教父杜月笙,善長洞悉人性,他晚年教訓兒子時說:頭等人,有本事,沒脾氣;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氣;末等人,沒本事,大脾氣。如果你因自己的不如意,動輒遷怒他人,這與末等人有何異?
  • 曾國藩:一個人越是沒什麼本事,越會表現出這四種特徵,值得一看
    我們身邊存在著形形色色人,有的人非常有能力、有本事,他們一般能做成大事,而有的人,他們自己沒什麼本事,很難做成大事。那麼如何識別出那些沒什麼本事的人呢?清末名臣曾國藩曾經在家書中提到過這類人身上都會有這幾個特徵。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曾國藩關於這方面的智慧。
  • 真正有本事的人,大多有這三種隱藏「強能力」,難怪越混越好
    要是說一個人很優秀我們大概會如何的形容他呢?毫無疑問,一般大家都會說這個人事業有成,或者說這個人家庭幸福,或者一些初出茅廬的人他們也是實力過硬的。這些人能夠從眾多的人當中脫穎而出自然是有一些能力的,有些甚至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是人中翹楚的。
  • 「傷敵一千,自損八百」:做人再有本事,也別和這四人鬥,是智慧
    所以,老人家常常告誡我們:「傷敵一千,自損八百」,做人再有本事,也別和這四人鬥,是智慧啊。當然,這裡的「敵」,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敵人」,而是一個我們在某些方面針鋒相對的人而已。02◆首先,做人再有本事,也別和勾心鬥角的小人鬥。
  • 「越乾淨的女人,越高貴」:真正「乾淨」的人,會有4個明顯特徵
    真正「乾淨」的女人,她會擁有這四個特徵。一.善良的內心善良是對生命的感恩,是一種真善美的修為。俗話說「人之初,性本善」,有一顆善良的心 的人,生活就會處處充滿陽光,在善良的土地上,種滿鮮花和小草,陽光給她,愛給她。
  • 真正有本事的人,忍得下這三種不「如意」
    在漫長無比的人生劇本裡,我們需要明白,若想人生恢弘磅礴除了必須要做一個沉穩、低調有城府之人,能忍下這三種"不如意",才能一路開掛擁有燦爛輝煌的人生。 吃得了虧之人往往懂得謙遜、豁達,他們在吃虧中積累也在吃虧中爆發,真正有本事之人都知曉人生這個簡單的道理,努力和收穫往往不成正比,而一直努力則是積累,中途放棄則是半途而廢。實際上人生起起伏伏就是一個得中有失,始終有得循環往復的過程。俗人不知曉這個道理往往善於半途而廢淺嘗輒止,有本事之人則智慧通達,真正領會其中含義。
  • 越是沒本事的人,越喜歡「炫耀」這三樣東西,卻不知被人看不起
    對於生活,我們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理解,每個人對待生活,也會有屬於自己不同的態度,但是生活是自己的,其實和他人無關,往往是那些越是沒本事的人,反而越喜歡炫耀自己的生活。
  • 智庫:真正聰明的人有三不說,越不說,越能積累美德和幸福
    在生活中,福澤人越淺,他對待別人的態度就越刻薄,所以他的祝福只會越淺;福澤人越深刻,他對待別人就越慷慨,他的祝福也就越深刻。所以古人云:「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則福益薄矣。厚福者必寬厚,寬厚則福亦厚矣。」僅此而已!因此在生活中,如果我們想讓福澤變得深刻,我們應該善良誠實,慷慨和道德,避免對他人刻薄。
  • 心力訓練:思維決定層次,層次越高的人,越擁有這四個思維習慣
    層次越高的人,看世界的眼光和處世習慣也全然不同,他們大都理性感性兼具,更擁有良好的思維習慣,這些思維習慣來自他們深刻懂得一個道理,心外無物,我們所看到的世界來自我們內心的投射,我們想要擁有什麼,我們就要播種什麼。
  • 馮侖提醒:真正厲害的人,在這2件事情上很能忍,越能忍越了不起
    世事如井水,如何探得其中深淺,最終達到如魚得水的境地,這是一個深奧的處世哲理。朱熹在《論語集注》中說:「小不忍,如婦人之仁、匹夫之勇皆是」,「匹夫之勇,不能忍於忿,皆能亂大謀。」簡而言之一個追求極致和絕對的人,由於做任何事情都特別較真兒,這樣就很容易因小失大,成為一個一事無成的人。
  • 厚黑學:一個人,牢記七條處世天規,福氣不請自來,人生少有災禍
    厚黑學:一個人,牢記七條處世天規,福氣不請自來,人生少有災禍一、做人,儘量不要耍小聰明厚黑學指出,為人處世,喜歡耍小聰明的人至少會有兩種災禍,一個是容易引人猜忌相反,做人,真正的厚黑高手,不僅不會鋒芒畢露,反而會適時地「裝傻」,既有效地保護自我,又能從容地觀察形勢,這才是有大智慧的表現。
  • 97歲老人說:這三種人,越老越有福氣,看看有你嗎?
    鄰居家住著一位老人,老人97歲,是一位在家居士,我喜歡跟老人聊天,因為老人的話,總是充滿了智慧和正能量,每次聽了老人的話,都會受益匪淺。雖然大多數人越老越沒有福氣,但還是有一部分人,越老越有福氣。97歲老人對我說:這三種人,越老越有福氣,看看有你嗎?第一種人:惜福之人。年輕時懂得惜福之人,老了以後就會有福可享,越懂得珍惜福報的人,越老越有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