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訓練:思維決定層次,層次越高的人,越擁有這四個思維習慣

2020-12-18 唐若心學

文/唐若

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維,王陽明曾講述,心外無物,我們每個人所看到的世界是由於我們所處的層次不同。

站在十九樓看風景一定和站在一樓看風景是不一樣的,你所處的層次不一樣,你就會看到不一樣的世界。

層次越高的人,看世界的眼光和處世習慣也全然不同,他們大都理性感性兼具,更擁有良好的思維習慣,這些思維習慣來自他們深刻懂得一個道理,心外無物,我們所看到的世界來自我們內心的投射,我們想要擁有什麼,我們就要播種什麼。

01抱怨,而是積極地面對

王陽明大儒曾說,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懂得事上磨。什麼是事上磨,意思是我們的心性是通過做事磨練出來的。

不抱怨,而是積極面對能解決我們絕大多數人的困擾和困惑。 學會事上磨,是告訴我們, 要想練就一顆強大的內心,根本上是遇到問題就解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決定了我們幸福的能力,更決定了我們和現實融合的問題。

許多人都習慣抱怨,比如明明自己 不努力,怪自己的原生家庭。還有的人不夠刻苦,就認為別人有天賦。更有甚者,自己工作渾水摸魚, 別人升遷,就認為對方有背景等等。

抱怨讓我們看不到現實,更不懂得真正的遊戲規則是什麼。任何環境都是能者上,一個人即使有天大的關係,沒有本事也無法駕馭一個位置。

當我們懂得這點,就需要明白,我們最需要是提升自己的能力,不怕事, 把每件事當作自我成長的法寶,更當作自我躍遷的機會,那麼我們就能視每件事為成長最好的禮物,自然你也會用心對待每件事,我們的能力也會在錘鍊中變得越來越堅強。

02第凡事懂得精進自己

一個人層次越高,越懂得凡事精進自己。精進自己從本質上來說,就是保持每天進步一點點的想法。

當我們每天做事的時候,你能思考復盤,如何讓自己比昨天更進步一點點,每天進步一點點,能讓我們看到自己的成長和進步。

我一直非常喜歡楊瀾老師所說的一句話,成長必成功更重要,成長是終生面對自己, 而成功是成長的副產品。

如果我們每天都在成長,那一定意味著我們每天都在保持持續精進自己的狀態,精進就是一種看到自我的成長, 也是看到自我在不斷突破,每天擁有這樣的狀態,我們自然會變得越來越好。

精進來自每天對自己成長的復盤和思考,如果我們想要讓日子不要過得渾渾噩噩,那麼我們就明白,過好自己的每天,我們就能變得越來越好。

精進來自內心對自己所做事情的投入和思考,我們需要深刻的理解明白,你越用心投入做一件事,結果也會越來越好,我們內心也會沒有多少遺憾。

真正的人生成長來自我們內在的態度,更來自我們用心投入。精進從本質上來說,是不斷提升我們對生命的感受程度和創造程度,我們越能從生命的本質創造自己的人生,我們就越能實現自己人生夢想。

03專注自己的人生目標

一個人層次越高,越會專注自己的人生目標。我們需要明白,專注自我的人生目標,你才能調動自己全身心的能量,實現自己內心的夢想和夙願。

層次低的人很喜歡抱怨問題,層次高的人會積極成為自己的人生主人。當他不再把能量消耗在沒有用的事情上,而是懂得積極創造自己的人生,那麼他就會迸發無限的勇氣和動力,這種勇氣也會激發自己人生潛能,讓我們變得越來越好。

學會專注自己的人生目標,從本質上來說就是懂得以終為始的目標去對待自己的人生。

何謂以終為始,就是從自己想要的人生終極目標去創造自己想要的人生。想像下自己最想要的人生是什麼樣子,然後把這個想像用於自我生活的現實和創造。

拿我個人來說,我的人生追求的是無愧於心的人生,那麼我每次思考自己的人生時候,我就會去思考我要如何無愧於心,然後無愧於心要求我如何面對自己的每件事,我發現原來就是全情的投入。

當我持續這樣做的時候,我的狀態就會變得很好。而我所做的每件事都會呈現出最好的效果來,自然我的人生每天都會擁有良好的結果。

以終為始的目標感,能讓我們的人生充滿著智慧和力量。層次越高的人,本質上不會迷惘也是如此,因為他們深刻以自己的人生終極目標來對待自己的人生,我們的人生就會越充滿高質量的狀態。

相關焦點

  • 思維模式決定了一個人的層次:層次越高,活得越簡單
    簡單就是幸福,幸福就是簡單,那些思維縝密多愁善感之人,往往會一不小心就陷在自己的情緒漩渦中無法脫身。複雜是萬物叢生,簡單是一枝獨秀。很多人從心底認定越複雜越耗時的事物越貴重,其實事情的真相卻與之相反,簡單才是正確答案。豐子愷說:「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大了;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小了。」
  • 一個人,層次越低,身上的這幾個弱者思維越明顯,越早改掉越好!
    我見過很多人努力工作,但我並不認為,他們可以擺脫困境。原因是,決定一個人上坡還是下坡通常不取決於努力的態度和程度,而是取決於努力的姿勢。所謂的努力姿勢實際上就是一個人的思維方式。思維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結果。在管理和心理學領域,有許多眾所周知的影響和理論,多年來一直指導和影響著許多人。這些理論和效果都可以歸為「思維模型」類別。
  • 層次越高的人,越有這三個好習慣
    答案:點擊上邊藍色字體關注《每天學財商》 生活能過成什麼樣子,完全取決於我們自己,你是什麼層次的人,就有什麼樣的生活與之匹配,所以,一個人的層次,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的生活層次。 如果你想過上更好的生活,就要努力提升自己的層次。那麼,一個人,該如何提高自己的層次?
  • 層次越高的人,這幾個行為就越明顯
    真正層次高的人,都會有像水一樣,有善於便利萬物的行為。層次越高的人,這幾個行為就越明顯。1層次越高的人,越喜歡獨處。曾國藩說,凡人為一事,以專而精,以紛而散。意思很顯而易見,要想做成且做好一件事,就必須專心致志,心無旁騖,全身心地投入進去,三心二意往往都是做不好的。
  • 投資中研究的四個層次:信息、經驗、邏輯、思維
    作者:肖志剛來源:雪球研究從低到高可分四個層次,分別是信息、經驗、邏輯、思維。2、經驗層面:經驗是一些偶發性的規律,是全部規律中的一部分,被偶然發現了,屬於局部的規律,利用這些經驗進行的預測,在部分情形下可能會有效果,有時也無效,但預測的人是不知道為什麼對了,即使錯了,預測者也不知道為什麼錯了。
  • 層次越高的人,越喜歡把時間浪費在這四件事上,願你全佔
    所以,一定要要記住,能夠決定一個人的層次的從來都不是你的出身,社會階層,而是跟你的眼界、修養、格局有關。越是層次高的人,越是喜歡把時間浪費在這四件事上,願你全佔。越是層次高的人,越是喜歡讀書。就像楊絳先生一樣,讀書對她來說就是一種信仰,她從小與書為伴,三天不讀書就覺得生活寡淡,若是一周不讀書,她便覺得虛度光陰。楊絳先生對讀書的的熱愛,讓她在93歲高齡之時還寫下了《我們仨》。每次提到楊絳先生,腦海裡總是能浮現歲月靜好這四個字,因為你在她的文字裡,感受到的不是痛失雙親、晚年生活的悲涼,而是對生活的珍視以及對世界的包容。
  • 層次越高的人,越不會做這3件事,拉低自己的檔次
    有些人,雖然取得了暫時的成功,可是如果人品不好,也很容易掉入深淵。層次越高的人,品格也越高,他們在生活裡,通常不會做以下這3件事情,來拉低自己的檔次。挖苦別人個體心理學認為,優越感,是每個人在生命裡共同追求的一件事情。而健康的優越感,是通過一種社會化的方式去獲得的。
  • 認知四層次模型
    《思辨與立場》的作者理察保羅,曾經提出過人的認知四層次理論,他將人們的認知劃分出了四個等級,分別為:一、不知不知即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處在這個層次的人最為可怕,因為自以為是,所以做事盲目自信,會把過錯推脫給環境,經常半途而廢,他的進步非常緩慢,經常不懂裝懂,感覺什麼事都很簡單,還總幻想著上天的眷顧,幻想著自己總有一天能幹出一番大事業。
  • 層次越高的人,越喜歡和這些人交朋友,希望有你
    因為這些朋友才能幫助到他,跟他們待在一起才會讓他變得更優秀,他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不會浪費自己的時間到一些無所謂的人身上,如果你覺得你身邊高層次的人都很喜歡跟你來往,那就說明你身上一定具備這幾個品質,說明你也是一個層次高的人。
  • 層次越高的人,越懂得樸素的力量
    這是莊子的哲學智慧。當欲望難平,一味索取時,人生反受其累。層次越高的人,越懂得樸素的力量。人到中年,才開始明白,朋友不用太多,有三兩知己足以。所以,給通訊錄減減負,有些人該刪就刪了吧,有些群該退就退了吧;少參加無聊的飯局,少認識一些不必要的人,多陪陪家人。生命,本該浪費在值得的人和事上。
  • 學習馬術,成人愛好者的思維訓練
    腦子想對了,加上身體下盤配合,最終就會擁有正確的技術定型。用正確的技術定型訓練,進步飛快。當然,由於有馬,騎手的這種需要動腦的工作,一部分是對自己,還有很大的另一部分是對馬的。第二部分是模糊學科,太過複雜、多變,所以在這裡,我們只談前一部分。這裡介紹兩種不需要花什麼錢、但要花足時間的促進技術定型的思維訓練。
  • 哲思|層次越高的人,越懂得樸素的力量
    這是莊子的哲學智慧。當欲望難平,一味索取時,人生反受其累。層次越高的人,越懂得樸素的力量。人到中年,才開始明白,朋友不用太多,有三兩知己足以。所以,給通訊錄減減負,有些人該刪就刪了吧,有些群該退就退了吧;少參加無聊的飯局,少認識一些不必要的人,多陪陪家人。生命,本該浪費在值得的人和事上。
  • lollapalooza效應:懂了,能讓你的思維提升一個層次
    這就是lollapalooza效應。 好像有那麼點意思,但是,這就能讓思維提升一個層次?怎麼個提升法? 嗯,這就要到了具體應用環節了,咱們繼續。
  • 認知的六個層次,決定一個人的未來
    不論是這種離職問題,還是企業中的管理問題或是人生中的難題,對有些人而言能迎刃而解,但對有些人來說則無法逾越。一個人認知的層次決定了他的思維方式,也決定了他所採取的措施,方法不同,結果也會大相逕庭。下面用六級認知加以說明。
  • 層次低的人,都有這5種特徵和3種喜好!
    一、層次越低的人,越有這5種思維特徵來源:進擊的阿秀,內容有刪減01思考惰性:不斷強化偏見認知而且他會因為反覆的使用這種思維模式,不斷強化自己的偏見認知,越走越深。越是層次低的人就越容易跳進思維的舒適區裡,開腦洞、頭腦風暴這種事情對他們來講根本就是天方夜譚,他們寧可用自己最熟悉的方式開啟無腦噴模式,也不願意嘗試去創造任何與眾不同的東西。
  • 領導力的五個層次:從職位到人格魅力,你在哪個層次決定你的高度
    真正的領導力不在於擁有一個職位或頭銜。事實上,被授予領導職位只是五級領導中的第一級。如果你想成為超越老闆級別的領導者,如果你想讓你的員工追隨你,而不是因為他們必須聽你的話,那麼你必須掌握投資和激勵員工的能力。
  • 破局,捅破思維的窗戶紙
    破局,捅破思維的窗戶紙覺者看世界(恒生資管集團 副總裁 何伏)隨著時代的變化和變遷直接影響到的就是人的思想、思維;隨著思想思維的變化變遷,直接影響的就是人的行為習慣;隨著行為習慣的變化變遷,直接影響這個時代社會
  • 模型思維,其實也是複雜思維
    需要智慧,也可以說,需要模型思維。學者斯科特·佩奇在《模型思維》一書中指出,人類的智慧層次可以分為四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數據。所謂數據,就是沒有編碼的萬事萬物,即虛擬世界中的0和1的代碼,各種網頁連結,你手機閃過的一個個屏幕,也可以是現實生活的事件,比如生老病死,陰晴圓缺。
  • 打破思維壁壘,從解決問題邁向發現問題,3個方法帶你提升思維
    在數字時代,每個人都渴望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目前,知識服務和培訓機構將思維轉變為在網際網路上流動的「知識商品」。然而,思考是一種行為,也是一種非常個性化的行為。如果只有一些共同的思維內容作為知識產品傳播,就必然會忽略思維中最關鍵的部分。
  • 層次越低的人,越是愛「抬槓」
    有人不禁會問:這都是些什麼樣的人呢?在我看來,層次越低的人,往往越是喜歡與人抬槓。換句話說,愛抬槓的人,所處的層次通常比較低。至於原因,且聽我說道說道。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別人說這件衣服挺好看的,喜歡抬槓的人首先會習慣性地反駁:這衣服好看在哪裡啊?你竟然覺得這衣服好看?繼而再進行一番人身攻擊:你眼光真有問題,你這審美也太差了,就算好看穿在你身上也很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