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級別騎手在比賽中往往會有很好的感覺,人們習慣於說:「他有天分。」
其實哪裡有什麼天分?就是這個騎手想對了路子。腦子想對了,加上身體下盤配合,最終就會擁有正確的技術定型。用正確的技術定型訓練,進步飛快。當然,由於有馬,騎手的這種需要動腦的工作,一部分是對自己,還有很大的另一部分是對馬的。第二部分是模糊學科,太過複雜、多變,所以在這裡,我們只談前一部分。
這裡介紹兩種不需要花什麼錢、但要花足時間的促進技術定型的思維訓練。
思維訓練的第一個方法——看視頻
練書法必須臨貼,臨帖分三個階段:對臨、背臨、意臨。要臨摹經典作者的經典作品,古人云:「取法乎上,僅得其中。」所以入手就要臨摹最好的帖,一開始取法就要取好,這是學書法避免走彎路的很重要的前提。
我們馬術愛好者要用大量時間看視頻。視頻就是我們成人習馬的貼。初學者切記,別看那些感覺差的人騎馬,看就要看最好的。但不要看太多騎手的視頻,也不必看某個騎手的太多視頻,選準了人,要盯住他最精彩的那麼一段,反覆看。
視頻訓練可以幫助搞清人馬的運動形式,馬的、人的、兩者互相的。比如初學者先集中觀察馬(用餘光看騎手),看你模仿的騎手的那匹最代表性馬的比賽全程,看這匹馬的跑步、轉彎、跳躍的態勢,然後試著在訓練中讓自己的馬也出那個態勢;第二步再集中觀察騎手(用餘光看馬),把自己想像著「換」到馬上去,練控制、練平衡、練全程。在反覆的訓練過程中,找到越來越多的感覺,累積到一定,腦子裡就有了較好、較正確的技術定型,這就是視頻訓練的實質。
一段視頻看到某種程度,讀不出新東西了,我通常是邀高手來一起看,引起討論,聽他們一講,感覺上會突破,然後在下一個高度上接著讀。
除了看高手的視頻,也要看自己的視頻。初學者要凡騎(馬)必錄(像),騎的是匹馬,回家邊看、邊「回味」,等於「空騎」了第二遍馬。尤其是在馬上有「感覺」的那段,反覆體會,掌握固化。
看自己的視頻.無論訓練視頻還是比賽視頻,也是要看「好」的、「滿意」的那段;除非和教練、高手在一起分析,初學者忌看不好的、出事故的本人視頻,那裡面有負面記憶。這和成人的現代生活處事方式恰好相反,所以說,馬術帶來美好的精神世界。
思維訓練的第二個方法——想像
想像的第一步,是把弄出來的新感覺,還原到自己身上。
比如,「小腿向後,腳跟向下」——這是所有教科書和教練強調的名句。多數成人練了幾年,也做不到這一條,馬跑動中有個晃閃,就會變成「小腿向前」,下盤失去了。初學者應當先從視頻中讀出了那種下盤「摟著」馬、「鑲進」馬側面的「凹槽裡」的感覺後,想像著那種感覺上圈程,在那匹「真正」的馬上,找到上述的感覺;下馬後,儘快把自己置於靜處,鞏固和清晰那個感覺,然後上樁,加上想像,使下盤、思維兩種訓練結合在一起。感覺是一遍又一遍的想出來的,最後很清晰的那麼個東西,是用腦子練出來的,這是騎術中最寶貴的東西。
想像的第二步,是把上欄、起跳、著陸、節奏、測距…等等各種感覺,具體還原到自己和相應的那匹馬上。
先從單欄跳躍開始,每一個跑步上,人的各個部位馬的各個部位整體的那個態勢,細細的想,拆開了想。開始是很難的,初學者不能把那許多東西串起來,腦子根本不夠用。但如果你堅持,就會很快見到效果;然後練一個一分鐘的全程路線,初學者帶著感覺在腦子裡想像,開始是斷斷續續的,可能要七八分鐘才串下來,但越練越連續;然後還是在樁上練,最出效果。
其實在馬下想像的感覺對了(下盤的功夫也到位的同時),一上馬你就會發現,馬會順著這個感覺「走」,即使馬的身體一時還做不到,但非常明顯他能朝著這個方向配合,有的馬幾次就學會了,這就從根本上脫離人馬「打架」那個所謂的「訓練」層次了。
利用這種「空騎」訓練,又安全又出效果。騎術訓練中,想像訓練可以變化很大,特別是我們的傳統文化,裡面有各種思想利器,我們幾乎可以直接取用,這是成人習馬者的優勢。海闊天空的去想吧,去組合,成人有足夠的想像力。(文章來源《馬術》雜誌 編輯/馬術在線 圖片源自網際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