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40年|見證蛇口的春天

2020-12-05 南方新聞網

一個「我和我的祖國」的故事在黨員群眾中熱傳,故事講述中交廣州航道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航局)設研院退休返聘、奉獻餘熱已9年的老職工方志強在改革開放初期參與深圳建設的艱苦奮鬥歷史。

出生於1950年4月份的方志強,在父母熱情高漲投身社會主義建設的家庭環境下長大。1968年11月,他以廣州知識青年身份趕赴海南軍墾農場,連續六年披星戴月、披荊斬棘、沐雨櫛風的墾荒錘鍊,練就他刻苦耐勞、勇於開拓的品格和超強的適應能力。

1979年7月,方志強隨交通部第四航務工程局施工「先頭部隊」進駐廣東省改革開放試驗區——深圳蛇口,參加被稱為深圳特區全面開發建設「第一爆」的招商局蛇口特區五灣、六灣和赤灣萬噸級碼頭工程建設,有幸見證了蛇口工業區的「春天」。

圖為現今的蛇口。南方日報記者 魯力 攝

1

根據方志強回憶,當年蛇口地區人煙稀少,工程隊所在地野草過膝缺淡水、沒有電力沒房屋、條件異常艱苦。他是首批開著履帶裝載機進入赤灣施工現場的幾個人之一。

當時的赤灣村只有一條山路、農舍稀落、工人稀缺、田地茫茫……他們因地制宜,在荒山禿嶺上用瀝青布竹笪搭起可供住宿和辦公的棚屋,就這樣開始了擔當起特區 「開荒牛」的重任。

海堤工程需趁低潮位時段快速完成碼頭胸牆混凝土澆築,常常凌晨3點就要開始施工,每次項目部的幾十名黨員幹部與工人群眾都是集體上陣,現場搬運綁紮鋼筋、安裝模板混凝土攪拌機、推雙輪車運送混凝土,爭分奪秒在漲潮前完成混凝土澆築。

(方志強與同事工作合影)

蛇口工業區工期緊,方志強與同事每天奔走勞碌時間都在12小時以上。那時,當地的農民工人都很驚訝方志強居然能在泥濘的田野中、在灘涂地上健步如飛,有時施工作業過程遇到測算、排水等問題,只要大聲呼喊「方工」,他總能最快趕到現場協調解決。

他跟工人們說,這「輕功」,可是以前在海南墾荒跟著耕牛、追著野獸跑練成的!大家聽了都笑了起來,繼續投入到火熱的施工作業中。

方志強說,那段時期出差或回廣州,交通工具是工地上的解放牌大卡車。在車上每人一個小板凳就是座位了,公路大部分是沒鋪路面的土路,不少「排骨路」的路面坑坑窪窪,坐一程大約要顛簸4個小時,常常都要腰酸背痛又屁股疼好幾天呢。方志強與全體工友就這樣不畏艱辛、以苦勵志、夜以繼日、日復一日戰鬥在施工一線。

2

令方志強記憶深刻的是改革開放初期的工資制度改革。

他說,蛇口建設初期,職工薪酬分配還是沿用計劃經濟時期的固定月薪與固定獎金制度,工程效益與職工收人脫鉤,工作幹好幹壞幹多幹少一個樣。不改革不行。

方志強所在的碼頭項目被蛇口工業區指揮部列為定額超產獎勵制度工資改革試點,在嘗試實施「超產獎」的第一個月裡,大部分人就拿到108元獎金。108元現在看來也許並不起眼,但在當年卻是大部分職工兩個月的收入之和了。

「108元月度獎」成為一個爆炸性新聞,在交通部第四航務工程局上下引起強烈轟動,實行了30多年的固定工資制度被打破,從那時開始,職工的收入逐步提高。

在深圳蛇口,方志強一幹就是6年,直到1986年6月,蛇口新建萬噸級深水航道及港池全面竣工後才返回廣州,並調到廣航局從事水運工程概預算和總承包項目管理工作。

3

參與深圳特區建設,使方志強對「理論聯繫實際」「改革創新發展」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切的體會;積累了碼頭混凝土施工、土石方工程施工經驗,培養了目測判斷砂土與碎石建築材料質量、混凝土含水量、和易性與可泵性等方面的能力。90年代,方志強還參加了深圳機場導標工程等項目的建設。

如今蛇口港已擁有多個10萬噸級的深水碼頭泊位,是中國最大的轉運中心之一,是華南地區重要的糧食、建材集散中心和內貿貨櫃中轉口岸,也是深圳地區最大的客運碼頭。赤灣港也建成6萬噸多功能散雜貨碼頭,成為內河船舶和遠洋水深巨輪均能靠泊的河口良港。深圳機場也成為中國境內集海、陸、空聯運為一體的現代化國際空港,是第一個採用過境運輸方式的國際機場。

2010年退休的方志強,因工作需要又回到工作崗位奉獻餘熱,繼續為廣航局取得水運行業設計甲級、港航施工特級環保工程施工、環保施工等資質做出重要貢獻。

4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方志強在假期就和家人親友自駕遊覽祖國名川大山,深入西藏、新疆等地。熱愛攝影的他,通過一個個充滿藝術感與時代感的鏡頭,記錄盛世中華的巨大變化於感受錦秀河山的美麗心情。2019年10月,方志強的作品《油畫般的慕士塔格峰》更榮獲「禮讚新中國 奮進新時代」主題職工攝影比賽一等獎。

方志強作品榮獲「禮讚新中國 奮進新時代」主題職工攝影比賽一等獎。

在頒獎臺上,他深有感觸地對全體同事說道:「我衷心感謝黨與國家、單位給我參與改革開放『先行先試』地區建設、奉獻祖國港航建設事業的機會,給了我幸福美好的生活,我衷心祝願祖國明天更美好!今年是我退休返聘的最後一年了,我相信全體同事,尤其是各位青年才俊們,有能力、有擔當為完成新時代的新使命、為實現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目標、為深圳市打造中國高質量發展高地,貢獻新的更大力量!」

方志強與同事合影,正式結束返聘。

2020年1月,將近70歲高齡的方志強結束返聘,真正退休。他說平時在家裡喜歡靜靜躺在藤椅上、聽這些年收藏的經典聲樂作品。這是言語無法表達的美妙時刻,滿滿的幸福感與安全感!

飲水不忘掘井人,讓我們向方志強等老一輩奮鬥者致敬!

作者:謝吉祥

來源:廣東百姓故事

相關焦點

  • 大型畫冊《巨變: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記憶》見證深圳特區40年時空奇蹟
    然而這一「轟然鳴響」的前奏,是建港填海的「開山炮」在深圳蛇口炸響,「蛇口模式」誕生了。當時交通部屬下的香港招商局在蛇口創辦了我國第一個外向型工業區,成為經濟特區創立的探路者。建港填海的「開山炮」在深圳蛇口炸響。1979年3月5日,國務院正式批准廣東省寶安縣改設為深圳市。
  • 特區精神:敢為天下先勇當「拓荒牛」
    新華社發   「繼續發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幹的特區精神,激勵幹部群眾勇當新時代的『拓荒牛』」「在新起點上,經濟特區廣大幹部群眾要堅定不移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幹』的作風,努力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催人奮進,更道出了特區精神的真諦。
  • 深圳特區40年|初代打工妹鄭豔萍:幸運搭乘改革開放的高速列車
    作為我國第一個設立的經濟特區、改革開放的窗口,深圳以無數個第一的成績,迎接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五湖四海之人匯聚於此,城與人,共同締造出一個又一個「深圳奇蹟」。「來了就是深圳人」,這句口號遍布大街小巷,給了每一個來到這裡的人以安身立命的機會。站在40年的節點,荔枝新聞採訪了不同時期來到深圳的人,聽尋他們所觀察到的城市發展故事。
  • 特區40年:珠海為什麼能?
    1979年7月,深圳、珠海、汕頭、廈門被批准試辦出口特區。次年5月,這4個出口特區正式改稱為經濟特區。四個特區中,如果說深圳書寫了「當驚世界殊」的發展奇蹟,而珠海,則是以獨特方式奏響了向「海」而興的時代強音。
  • 蛇口學校:敢闖敢試攀高峰
    經過70餘年的奮發圖強,今天的蛇口學校緊跟時代步伐,傳承著經驗和文化,發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特區精神。堅持以德立校、特色強校,追求多元育人、和諧發展,不斷創新教育方式、提升教育質量,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形成了優良的校風、教風和學風,沉澱了鮮明的辦學特色。
  • 微黨課集錦|回顧深圳40年發展歷程 發揚特區勇闖創新精神
    「1979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這是一首貫穿我兒時的歌曲,相信大家也很熟悉,《春天的故事》這首歌將深圳特區當時的蓬勃發展唱響了大江南北,每每聽來,歌詞都令我無比動容。
  • 「獻禮特區40年 致敬品牌40人」榜單出爐,力勁集團劉相尚入選
    來源:力勁集團供稿8月28日,由深圳工業總會、深圳十一區(新區)政府(管委會)共同主辦的第四屆「深圳國際品牌周」開幕大會和「第十屆品牌建設國際高端論壇」兩大主場活動在深圳廣電集團演播大廳舉行,力勁集團劉相尚先生入選「獻禮特區40年 致敬品牌
  • 這個字的40年,是幾代中國人的共同記憶
    40年前 深圳、珠海、汕頭、廈門 四個經濟特區設立 40年後 四個經濟特區的滄桑巨變 舉世矚目 一個建設中的蛇口工業區。新華社記者 楊紹明 攝(1981年10月28日發) 新華社記者 程至善 攝 短短40年 深圳創造了約1000個「第一」 引領中國經濟邁入高速增長期 製造業的迅速擴張 也倒逼深圳「騰籠換鳥」 華為、騰訊等明星企業由此誕生
  • 南山區設立分會場收聽收看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40年春風化雨,40年春華秋實。當年的蛇口開山炮聲猶然在耳,如今的深圳經濟特區生機勃勃,向世界展示了我國改革開放的磅礴偉力,展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光明前景。在特別報導直播中,一幅幅反映深圳特區建立40周年巨變震撼人心的畫面,尤其是央視滾動循環播放的蛇口開山炮、袁庚老人、「時間就是金錢 效率就是生命」標語等蛇口歷史畫面,讓招商蛇口廣大黨員幹部深感驕傲和自豪,激勵大家以更加堅定的信念、更加昂揚的鬥志、更加務實的作風,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幹」的作風,努力續寫「春天的故事」。
  • 騰飛40年,特區精神是什麼?
    (特區40年)騰飛40年,特區精神是什麼?  中新社北京8月31日電 題:騰飛40年,特區精神是什麼?作者 張文暉經過40年發展,經濟特區不僅收穫了巨大的物質財富,更孕育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推動中國形成解放思想、改革開放的時代精神。在前無古人的事業前,以深圳為代表的經濟特區從貧窮落後的漁港小鎮,憑藉敢闖敢試、敢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發展成為中國改革開放最精彩的起筆,最生動的樣板。
  • 如果說,蛇口代表著某一種「高度」……
    蛇口,是時代留給中國改革開放的最鮮活的記憶,經過40年時光洗禮,屬於蛇口人的蛇口,自然就積澱下來許多情感與故事。儘管還只是個學生,但那時候的蛇口已經給馬化騰留下了深深的印記,他曾在講話中數次提到當年那句著名口號: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我的心立刻被深深地震動了,這是當年中國整個政治經濟環境下不可能聽到的大膽想法,但又像夜幕中的一道閃電、春天裡的一聲驚雷,時不我待。所有人的內心,熊熊的烈火,創業的烈火,發展的烈火,改革的烈火,就這麼燃起來了。
  • 40名人才,40句祝福,深圳人才同賀特區40歲生快!
    今天是深圳經濟特區40周歲生日。40年城市蝶變,創造世界奇蹟;40年創新不息,書寫壯麗史詩;40年人才驅動,厚植髮展沃土。今天,「人才深圳」特別邀請了各年齡段在深工作的40位人才為深圳送上祝福寄語,衷心祝福特區生日快樂!共同致敬特區成立40周年!
  • 40年,超級變變變!
    40年,超級變變變!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40
  • 【特區40年•徵文】「深」愛你,「華」彩人生
    編者按: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40年開拓奮進,40年滄桑巨變,無數龍華人用心血、智慧和拼搏的汗水澆灌龍華這片熱土,推動中軸新城建設,為深圳特區發展貢獻力量。為講好40年來特別是建區以來龍華發展的故事、龍華人成長的故事,振奮新時代改革開放再出發的精氣神,今年6月,龍華區委宣傳部(融媒體中心)啟動了「我與龍華共成長」徵文活動,面向區內外市民徵稿,共收到應徵作品150篇。
  • 招商蛇口感恩回饋業主,盛冬開啟暖心之旅— 「首席體驗官 招商邀你...
    此次主題活動由招商蛇口華中區域主辦,招商蛇口旗下郵輪事業部、招商文化與蛇口電視臺合作協辦,邀請了來自武漢、十堰、宜昌、襄陽、鄭州、青島、濟南、日照、煙臺九個城市的200餘位業主們飛抵深圳,開啟精彩不斷的旅行新體驗。深圳經濟特區今年迎來40周年華誕,深圳從無到有、從經濟特區到先行示範區的煥新蝶變,創造了世界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發展史上的奇蹟。
  • 鑑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丨特區40年,深圳再出發
    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10月14日上午,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情寄語深圳等經濟特區: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幹」的作風,努力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
  • 「愛戀蛇口,擁抱未來」——「彭慶元詩歌朗誦沙龍」誦響花果山社區!
    中國作協會員、詞作家、詩人彭慶元,詩人、文藝評論人謝湘南,喬翠陽、梁越等朗誦藝術家,國家一級小提琴演奏員張家寧等音樂人以及花果山社區的朗誦愛好者40餘人參加沙龍。這是一個朗誦詩歌的文學沙龍,更是一個傳播文學、教授朗誦技巧的實踐課。活動現場,朗讀、點評、交流、管弦奏樂、輕歌曼舞等各種藝術形式輪番上陣,令人歡愉。
  • 深圳特區40周年「最受尊敬40家上市公司及人物」評選...
    「圳」能量 正青春深圳特區40周年「最受尊敬40家上市公司及人物」價值盛典2020年是深圳特區成立40周年。40年滄桑巨變,40載砥礪前行,深圳在敢想敢幹,敢為人先的改革開放中引領中國經濟騰飛,書寫了一部充滿活力、改革創新的奮進史。
  • 深圳特區40周年慶,這裡憑什麼成為表白必到之地?!
    今年對深圳來說十分特殊,既是深圳經濟特區40周年,也是深圳建設先行示範區1周年。回顧過去40年,深圳特區一路披荊斬棘,留下了幾代人的回憶。1990年的深圳特區,10歲。2000年的深圳特區,20歲。地王大廈是當時的地標;招商銀行由蛇口走向深圳,走向全國;華為以220億銷售額和29億利潤登上全國電子百強首位.....2010年的深圳特區,30歲。京基100是當時的地標;招商銀行App橫空出世,成為最早切入移動端的商業銀行;華為首次入選世界500強......
  • 深圳特區40年踏歌起舞
    ——以深圳命名的《深圳圓舞曲》閃亮推出近日,初夏的深圳碧海藍天、花團錦簇,在花香四溢的街頭,一首歌曲也正悄然起舞,並迅被人們所喜愛並在網絡迅速傳開,為慶祝深圳特區成立40周年而創作的這首《深圳圓舞曲》,像一陣清新的風,洋溢在深圳的流光溢彩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