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羅河女兒》大概是我繼《美少女戰士》之後接觸的第二本少女漫畫。年少時被情節深深吸引,現在回頭去想猛然發現這難道是最早的穿越瑪麗蘇文?
女主凱羅爾穿越到三千年前,從成為奴隸差點沒命,到成為神的女兒,遭遇各國王子的圍追堵截。由於金髮碧眼及白皙的膚色受到各國人士的追捧,視為珍奇異寶(這個設定是我怎麼也沒能理解,難道古羅馬沒有金髮人種??)。而其與埃及法老王誓死不渝的愛情,以及法老王王姐的百般阻撓構成了故事的開端。
說起來這篇漫畫給我最深的印象是女主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逆天屬性,加之各國王子幾乎個個對她一見鍾情,而她完全是真善美的代表,凡是出現的女配都是邪惡的。於是每個女配看到女主都有想掐死她的衝動。試想你若看到一顆純潔無辜的白蓮花,恐怕你也想掐死她,美好得太虛假太蒼白。
事實上,女主不太討我喜歡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她的傻白甜屬性。為什麼非要這麼行事?這樣做百分百會節外生枝呀!為什麼不堅定拒絕?這種欲拒還迎最撩男人的不是?哦,真是受不了……如果是我的話……於是一邊恨鐵不成鋼,一邊看著劇情不肯鬆手,直到最後厭倦了女主被掠走被救走不斷重複的劇情。只能說作者敘事能力很不錯,但價值觀的代溝讓我對這部作品愛恨交加。
作者對古埃及、古巴比倫兩河流域乃至希臘諸邦都有細緻的描繪,無論服飾、戰爭還是傳說都沒有馬虎地應付。這種對細節的認真態度是專業漫畫家的必備素質。正是由於作者的認真,使得年少的我在汲取了這些古文明知識的同時,對古代歷史、古文明神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除了認真外,這部作品的另一個驚人屬性就是超長……一部1976年開始連載,直到近幾年才完結的漫畫,足見作者的耐心(扶額仰嘆,作者真的不是因為賺版稅所以畫這麼長嗎?)。
拋開這些來看作品,尼羅河女兒或者說王家的紋章(正式書名)中表達的女性形象有著深深的歷史痕跡。以現時的獨立女性觀點來看,女主柔弱不堪、腦筋時好時壞(有進水的嫌疑),遇到危險只會喊:曼菲士救我……時常將自己置於被動處境,又無視人心的險惡將自己陷入絕境,堪稱白蓮花典範,以至於男主不斷地為救她,與他國開戰,卻每次都救不回(看起來是昏君無疑)。
回顧作品出生的年代——1976年,那時候的女性遠沒有現在這麼獨立自主,女性意識雖然也在慢慢覺醒,但依附於男權的屬性無法即刻拔除,又或者很難想像一個完全不依附於男人的女性是怎樣的。於是女主的性格就有了這麼一種矛盾的呈現:活潑好動膽大勇敢,遇事卻又習慣性找人庇護。這樣的人設在當時也許是討喜的,但以今天的眼光來看,可能還顯稚嫩。或者說這樣的人設恰恰正是傳統少女漫畫的套路,王子拯救公主,公主需要等待(您的王子正在上線中,請耐心等待)。
在通篇的被掠走去營救,男女主角擦肩而過,持續消化這樣的梗後,我便只有厭倦而已了。雖然設想過如果自己穿越後,是否能面的這樣的困境,自己會如何做?我得到的結論是未必能如女主那樣做的更好,但既然結果都是最差的,那我到底怎麼做還有關係嗎?自然是隨著性格來了。這麼想著就覺得女主更是讓人討厭——懦弱,可似乎有沒其他辦法。
談到《尼羅河女兒》就不得不說到《天是紅河岸》,因為兩者開篇劇情相似,很容易讓人混淆。同樣是穿越作品,同樣被當做神的使者,《天是紅河岸》卻寫出了獨立女性應有的面貌。其實《天是紅河岸》是一本向《尼羅河女兒》致敬的作品,可在我看來它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主要就在於女主的獨立果敢,擺脫了傳統少女漫畫的套路。
《尼羅河女兒》是未成熟少女的夢幻,美好青春的記憶,帶來的是粉色的夢幻。也許我的個性就沒有這麼粉色過,因此對它稍有水土不服,還是《天是紅河岸》對我胃口,下一篇漫畫談就定為《天是紅河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