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養富養不如教養,「沒教養」的孩子有5個特點,家長心裡要有數

2020-12-17 嚯媽說育兒

在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各種類型的孩子,有的古靈精怪招人喜歡,而有的則讓人望而生畏,只希望不要再遇到;而後者在大多數人的嘴裡都是「沒教養」的孩子,而這些話只有大家背地裡才會說,不會當著家長的面說。

沒教養的孩子有5個特點,家長心裡要有數

1.不分場合撒潑

很多寶寶並不知道什麼場合應該做什麼,他們的情緒表達也非常直接,基本上不會委屈自己,看起來孩子天真活潑,但實際上某些場合真不是應該亂鬧,尤其是一些正式的公開場合。

孩子不懂得約束自己,都依靠父母去管教;因為當孩子行為不當時,別人只會認為父母沒教好孩子,才導致孩子如此沒教養。

2.不尊重別人

中國是禮儀大國,尊重人是禮儀的基礎,現在很多孩子在家裡都是「土地主」,做什麼事都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不考慮別人的感受。

口無遮攔是沒教養的主要特點之一,很多孩子經常會出口傷人、火上澆油,完全不給別人留情面;很多人認為是童言無忌,但是話語的傷害卻也是真實存在。

3.做事隨性,不顧及規則

在不同的場合,都有不同的規則,及時是孩子也應該遵守;而很多孩子在做事時,完全不顧及外界的看法,只顧著自己開心就行。比如在圖書館追逐打鬧的小孩,這都是經常看到的。

規則是生存之本,不論是在家裡還是外面,想要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都要樹立孩子的規則意識,只有這樣孩子才不會長歪。

4.隨意罵人,出口成髒

罵人這件事反而在孩子中似乎更加常見,孩子從大人的嘴裡學來了一些髒話,即使他們不懂其中的含義,但是他們卻知道這些話並不好聽。

當他們在氣憤時,就會用用這些語言來表達自己的不滿與憤怒,而很多人在聽到孩子說髒話的時候,都會覺得孩子沒有教養。

5.動手打人

動手打人在孩子的某個年齡段都會出現,但是如果父母不加以管教,孩子就會形成打人的習慣。尤其在面對家人的時候,他們經常會動手動腳。

孩子有這些行為時,父母應該如何管教?

1.及時制止孩子的錯誤行為

孩子犯錯時,如果父母不及時制止,他們就會認為父母支持他們的行為,要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父母一定要制止孩子的錯誤行為,讓孩子意識到自己對他們的行為是不對的,這樣才能讓孩子從心理上接受父母的管教。

2.給孩子做正確的示範

孩子的很多行為都是和身邊的人學習的,而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最深,那麼不想讓孩子沒教養,首先父母就不能去做這些沒教養的事。

父母在孩子面前遵守規則,尊重他人,規範自己的語言和行為,孩子自然會向父母學習,也會越來越優秀。

3.幫助孩子建立規則意識

規則在教養孩子時是非常重要的,有了規則之後管教孩子才會更加輕鬆,在建立規則時,父母要和孩子共同制定,讓孩子參與進去,這樣孩子才會更加有榮譽感,願意主動去遵守。

其次,制定的規則父母和孩子要共同遵守,不能雙標;這樣孩子才會對父母的懲罰心服口服,不然很容易激起孩子的叛逆心。

都說「窮養富養不如教養」,身外之物只能是孩子的加分項,想讓孩子更受歡迎、更優秀,首先就要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好性格。同時父母需要注意,在管教孩子的過程中,孩子一定會出現反覆的情況,父母要多一點耐心,才能幫助孩子度過反覆期。

今日話題:你認為孩子的哪些行為「沒教養」?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

相關焦點

  • 李玫瑾:窮養富養都不如「教養」,家長應從小給娃立下這4條規矩
    育兒專家李玫瑾說過「窮養富養都不如教養」,那麼教養是什麼?用一種通俗易懂的話說就是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教養不分貴賤,無論是貧窮亦或者是富有,教養是最為可貴的品質,一個有教養的孩子才會明白如何尊重別人,同樣的,有教養的孩子也會因為尊重別人而得到尊重。
  • 孩子「沒教養」的4種表現,外人不好意思說,父母要心裡有數
    無論你的孩子多麼優秀,如果他不是一個有教養的孩子,那麼他將無法立足於社會。假使小孩平時有這四種表現,會讓旁人覺得很沒家教,即使不說,父母也應該心中有數,要及時改正,否則長大後很容易長偏。4個跡象,暗示你的孩子「沒教養」,做父母心裡必須要有數:1、不尊重他人許多孩子都是我行我素,輕視別人的感受,甚至在別人傷心的時候,還說一些更傷人的話。
  • 地鐵上一男孩對奶奶破口大罵,孩子有教養和缺教養,差別有多大?
    文丨禾禾媽媽知乎上有這樣一個提問:缺教養的孩子到底有多討厭?其中有一個回答是這樣的:對一個孩子最不好的評價就是「缺教養」3個字了,因為這不僅是對孩子的評價,還是對其父母的評價!對於男孩的行為,朋友圈的網友紛紛為其點讚,還留言表示為人父母就要養出這麼有教養的孩子。有教養的孩子和缺教養的孩子差別到底有多大?兩個男孩天差地別的表現,給出了我們答案。
  • 「你跟一個6歲孩子較什麼勁?」忽略教養,毀掉的是孩子的一生
    可誰知還沒說兩句,這位母親就破口大罵:「你跟一個6歲孩子較什麼勁?你有多委屈?都這麼大女的了。」甚至愈演愈烈,爆出一連串謾罵和羞辱的語言,直接把女孩罵哭了。很難想像,一個已經生育過孩子的母親,明明應該懂得隱私的重要性才對,同為女性,為什麼反而要對同性進行羞辱?
  • 家長的教養決定孩子的人生高度
    最後,健身房索賠1.5萬。 男孩家長卻只願賠2000元。 更可氣的是,事發時,肇事孩子的家長曾建立微信群鼓動其他會員退費,後來才發現是自家孩子。大寫的尷尬! 真的驗證了那句話: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 怎麼養出有教養的孩子?道德發育的3個時段,父母記得別錯過
    到底有沒有簡單易懂,貼近生活的描述呢?什麼是教養?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教養可以理解為兩個字:德育(學名道德發展)看到「德育」這倆兒字,有些人會說:「一邊教一邊養嘛。不用你說,我也知道是道德教育。」孩子從兒童長到成人的20年裡,隨著身體和大腦的發育,在不同的年齡階段發展出不同的道德水平。父母在這個過程裡,一邊養孩子身體,一邊教孩子道德。如果孩子還沒長到適當的年齡,道德再怎麼教也沒效果。下面,我們就從孩子1歲到20歲左右,道德發展的3個時間段,來看看人是怎麼「長出」教養的?
  • 常見的家庭教養方式分類
    這種類型的家長在孩子心目中有權威,但這是建立在對孩子的尊重和理解上。他們會給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設立適當的目標,並對孩子的行為進行適當的限制。與此同時,他們會表現出對孩子的愛,並認真聽取孩子的想法。這種教養方式的特點雖然嚴格但是民主。在這種教養方式下長大的孩子,有很強的自信和較好的自我控制能力,並且會比較樂觀、積極。2.專制型專制型的特點則是嚴格但不民主。
  • 「沒教養」的孩子,飯桌上會有3個行為,你家孩子有嗎?
    文字/心媽編輯/心媽教養體現了一個人的素養,並且很多人還能從中看到家庭教育方式如果孩子在小的時候沒有教養,那麼父母應該要加以引導,讓其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其實孩子有沒有教養從孩子吃飯就可以看得出來。如果孩子沒教養,那麼他們在吃飯的時候就會有這三個舉動:把愛吃的菜端到自己面前現在的父母都特別寵愛孩子,將孩子當成自己的寶貝疼愛,所以只要孩子想要的東西父母都會傾盡所有幫助滿足。
  • 教養孩子是件緣分越來越淺,責任越來越重的事
    剛業主群裡發了一個視頻,看樣子是個14、5歲的男孩子,偷東西被逮到了,民警都出動了。聽其他業主說,他是在樓下超市偷了一桶牛奶被逮到。老闆讓他給家長打電話,他不打,沒辦法老闆就報了警,視頻是民警在那教育他。就聽說了兩句:東西能偷嗎?老師怎麼教的?那個男孩子低著頭也不吭聲,神情自若,他們說好像是個慣犯。
  • 國慶遭堵車,高速上三個孩子的不同表現差異立現,教養決定孩子的...
    此時此刻,這種場景讓周先生感到欣慰不已,因為周先生根本沒想到,還有孩子能夠有這樣的覺悟,實在是難得。 而案例中的小女孩所表現出來的行為,也彰顯出了她父母的教養,才會讓周先生欣賞,同時在心裡留下深刻的印象。 當然,這樣的孩子也是比較受大家歡迎的,讓人印象深刻的,而且今後走到哪都會成為人人眼中的焦點。
  • 藏在細節裡的教養,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也許家長日常給予孩子的教養能說明一切。1有個周末我陪著同事去鞋店買鞋,同事試鞋的時候,她的兒子就在鞋店裡拿著新鞋跑來跑去玩,可能小傢伙看見店員總是跟著他,於是不跑了,索性就把他身高能夠夠得著的貨架上的新鞋全部扔到地上,店員和我連忙去撿。
  • 教養是一個人生命的層次,更是一個人靈魂的模樣
    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在人類心靈的花園中,最質樸、最美麗和平凡的花朵就是人的教養。教養是每個人從小到大必備的品德,是每個人內在素養的體現,無論是平時的言談舉止或是穿著打扮,我們的一舉一動無不是教養的體現。教養跟一個人的身份地位無關,跟是否窮養富養有關,跟從小接觸的教育、父母的教養有關。
  • 4種父母教養方式決定孩子的性格,如果是第二類父母,孩子有福
    面對同樣的育兒問題,不同父母就會有不同的態度和反應,給孩子自然也不盡相同,也就養出了不同性格的孩子。上世紀60年代,著名的心理學家鮑姆萊德研究幾千個家庭發現,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主要分為三大類。直到三十年後,麥克畢和馬丁在他的研究基礎上,提出來第四種教養方式。
  • 一本書47個教養工具幫你培養孩子社會情商
    近日,一本後疫情時代的硬核家教書《培養孩子的社會情商——47個教養工具提升孩子的社會競爭力》出版。上市兩個月,持續保持當當網家教新書榜前五名,單日銷售榜第一名的佳績。長期以來,她專注於「青少年社會化」領域的研究,以母親的細膩覺察和記者的敏銳視角,採寫數十篇熱點稿件(全網閱讀量1000多萬),引發數百萬家長的共鳴。
  • 如果你沒辦法給孩子高貴的出身,請給他高貴的教養
    怎樣去教育孩子才能算是高貴的教養,他是幫助你的孩子,鍛鍊他的品性,開闊他的認知,塑造他的靈魂。我們要通過教養,讓我們的孩子在性格尊重自己和尊重他人,在穿著上衣著得體,端莊大方,在品行上不卑不亢,做事有分寸,有度量。通過教養,讓我們的孩子在與他人生活中如同一股溫泉一樣默默滋潤他人的心靈,相處起來只覺得這個人值得交往。
  • 面對孩子3個叛逆期,高智商父母教養孩子,從不說一個「不」字
    一說到叛逆期,很多家長都會認為只有年齡大的孩子才會有。其實,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三個叛逆期,第一個叛逆期就發生在孩子兩歲半到三歲的時候。每每看到孩子頂嘴、不聽話的時候,很多父母不是語言威脅,就是棍棒教育。父母這樣做,頂多只會讓孩子口服心不服,甚至還有可能讓孩子變得更叛逆。
  • 你沒教養的樣子,真醜
    有教養的人,總會設身處地的為別人著想,同樣地,他也會得到別人發自內心的尊重。這種教養的高貴是根植在內心的東西,是經年累月一點一滴積累形成的品性,是靠外在的優越感所裝不出來的。就像郭德綱所說的:「有好些個高雅的人,噴著香水我都能聞出人渣的味兒。」
  • 孚科思家長課堂|識別父母教養類型,促進良好親子關係!
    其主題是:「識別父母教養類型,促進良好親子關係」,旨在讓家長了解自己是哪一種教養型父母,發揮各個類型的優勢,更好地陪伴孩子。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天賦和使命。但是有的家長在孩子出生前,就已經想好了將來要讓他們做什麼,想打造什麼樣的孩子。在捏陶泥過程中,有的家長感悟出來自己的溺愛型,有的說自己是控制性,也有家長說自己是民主型。
  • 釋放孩子的天性,是對孩子的一種「放養」,將導致孩子缺少教養
    那麼,大部分人認為釋放孩子們的天性,對他們的教育是否真的有用呢,而這樣的教育真的對孩子好嗎?釋放孩子的天性,會讓他們缺失自律的意識對於現在的家長來說,孩子的教育是當前最大的事情,應該要從小抓起孩子的學習成績與學習習慣,而有些家長則不這麼認為。
  • 教養教養,養育嬰兒需要學習嗎?是母性本能還是要後天教育?
    教養,教養,人們一直都在關注著怎麼教的問題,突然間來了一個事情,讓人們對養也不得不費一些頭腦來想了。也是這幾天的事,網上流傳一個新手媽媽依著培訓機構訓練3個月,嬰兒在趴睡過程中啼哭不止,2小時後不幸身亡,全程目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