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38:氣合而有形,因變以正名

2020-12-14 網聞博報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38:氣合而有形,因變以正名

身在紅塵觀塵世,方寸淨土難尋覓。螞蟻緣槐誇大國,狂犬吠日聲悽厲。鷸蚌相爭大潮落,龍遊淺水遭蝦戲。一場悲喜一場夢,光怪陸離似相識。

心門頓開見天道,一元復始有元氣。三生萬物化萬象,數起陰陽推偶奇。天人相合守本心,神遊四方通八極。五運六氣風水轉,空色虛實零變一。

草木五色生五味,五穀精華養人體。五味調和潤五臟,氣色洋溢顯神氣。肝臟藏魂養筋脈,五行屬木應春季。青色氣象生酸味,陽中少陽主耐力。

心臟藏神養血脈,五行屬火應夏季。赤色氣象生苦味,陽中太陽主神志。脾臟屬土應長夏,儲藏水谷化飲食。陰中至陰養肌肉,甘甜滋味黃土氣。

肺臟藏魄養皮毛,五行屬金應秋季。白色氣象辛辣味,陽中太陰主氣機。腎臟固精養骨骼,五行屬水應冬季。外顯黑色生鹹味,陰中少陰守元氣。

肝膽相照通經絡,養神強魂增魄力。五情五志相呼應,膽略果決顯膽識。五臟六腑十二經,意念波動調血氣。天地化物氣無形,五穀養人長身體。

內外表裡氣循環,進出平衡人歡喜。精神貧乏失魂魄,物質世界拜貨幣。先富後富爭輸贏,術業專攻高科技。叢林法則割韭菜,物慾橫流銅臭氣。

風雲變幻難預料,抑鬱恐慌亂神志。貨幣度量人間情,得失算計失大義。利慾薰心結仇怨,血氣淤滯身生疾。藥物依賴後遺症,惡性循環必自斃。

五行木火土金水,相生相剋周復始。能量守恆氣循環,天道公平有綱紀。損有餘以補不足,抑強扶弱天同力。損不足以奉有餘,弱肉強食天人逆。

偶然因素求必然,盛極必衰得必失。四時八節看流年,生長收藏會有期。取象比類識天文,形聲會意解漢字。陰陽平衡法自然,天時地利合人事。

所謂「惶惶不可終日」,就是人們對未來不確定性因素變化的恐慌感。整天處在恐慌不安中,即便是大富大貴的成功人士,也沒有生活幸福快樂可言。世人皆惶恐不安,抑鬱症、自閉症、偏執症、強迫症、焦慮症、恐慌症和狂躁症等精神病變就會層出不窮。處在這種亞健康狀態的人們,又爭名奪利互相猜疑,心理疾病就會逐漸異變為生理疾病瘟疫災難。

因此,偶發性的疾病,都是源自人們對於不確定性的恐慌感。社會生態系統,也會有偶發性的病變,諸如供給側與需求端結構失衡的國際金融危機等等。那麼,高科技的計算機大數據概率統計運算,為何不能提前預知這些不確定性變化呢?所謂「萬變不離其宗」,不確定性的異常變化,都是有一定的偶然性。人們只是用科技創新手段應對偶然性,新疫苗特效藥就永遠趕不上疾病轉基因的變異速度。只有把握住「其宗」,才能找到確定性的必然規律,也才能以不變應萬變。這個永恆不變的必然規律,就是自然法則的天道。

世間萬事萬物,永遠處在動態平衡的變化中。只有相對平衡的靜止,沒有絕對平衡的安定。我們就是保持靜坐狀態,自身也存在著呼吸循環和思維活動。而且,每個人又都隨著地球圍繞太陽進行周轉運動。宇宙自然生態系統的循環運動,有整體陰陽平衡的季節變化規律,也有局部陰陽失衡的氣候異常變化。人們只有遵循正常季節變化規律的常道,才能找到確定性的必然規律,也才能應對偶然不確定的非常道。

道法自然「損有餘而補不足」,就能夠實現「天人相合」的內外循環陰陽平衡。能夠以不變應萬變,哪裡還會有惶恐不安的困頓迷惘和精神痛苦呢?

正本清源,返樸歸真。傳道受業解惑問大道,炎黃子孫還是必須重讀「黃老學說」大道文化經典。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繼續研讀《黃帝內經·素問·六節藏象論》原文片段:

帝曰:善!餘聞氣合而有形,因變以正名。天地之運,陰陽之化,其於萬物孰少孰多,可得聞乎?

岐伯曰:悉哉問也!天至廣,不可度,地至大,不可量。大神靈問,請陳其方。

草生五色,五色之變,不可勝視,草生五味,五味之美不可勝極,嗜欲不同,各有所通。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五氣入鼻,藏於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聲能彰;五味入口,藏於腸胃,味有所藏,以養五氣。氣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帝曰:髒象何如?

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變也;其華在面,其充在血脈,為陽中之太陽,通於夏氣。

肺者,氣之本,魄之處也;其華在毛,其充在皮,為陽中之太陰,通於秋氣。

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其華在發,其充在骨,為陰中之少陰,通於冬氣。

肝者,罷極之本,魂之居也;其華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氣,其味酸,其色蒼,此為陽中之少陽,通於春氣。

脾、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者,倉廩之本,營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轉味而入出者也,其華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黃,此至陰之類,通於土氣。

凡十一髒,取決於膽也。故人迎一盛病在少陽、二盛病在太陽、三盛病在陽明、四盛已上為格陽。寸口一盛病在厥陰、二盛病在少陰、三盛病在太陰、四盛已上為關陰。

人迎與寸口俱盛四倍以上為關格。關格之脈,贏不能極於天地之精氣,則死矣!

這段話大意就是:

黃帝說:明白了!我聽說天氣地氣相合,就會生成萬物的形體。因其變化多端形態各異,才正式確定了不同的名稱。天氣地氣運動陰陽造化,對於萬物的生成作用,究竟那個多那個少,先生可以給我講講嗎?

岐伯回答說:你的詢問太詳細了!蒼天廣闊至極,無法測度計算。大地廣博至極,也很難準確度量。既然是偉大神明的智者發問,那就讓我來陳述一下這個問題吧。

草木呈現五色,五色變化卻難以盡閱。草木會產生五味,五味香美也難以盡述。人們對美色美味的嗜欲喜好不同,五味又分別與人體五臟相通。蒼天給人們供養五氣,大地給人們供養五味。五氣由鼻吸入,貯藏於心臟和肺臟。心肺內氣上升會使人面部顯露五色,也能夠對外發出聲音。五味入口,貯藏於腸道和胃臟,經消化吸收又給五臟供養精氣。五臟精氣五味調和,才能在體內產生津液,精神氣色也就自然對外彰顯了。

黃帝追問:怎樣觀察人體五臟的精神氣象?

岐伯回答說:心臟是人體生命的根本,主宰著人的精神變化。心臟氣象榮華表現在面部,其精氣給人體血脈補充營養。心臟生苦味,外顯赤色,是人體的陽中之太陽,與夏季氣息相通。

肺臟是人體精氣的根本,為魄氣集居之處。肺臟氣象榮華表現在毫毛,其精氣給體表皮膚補充營養。肺臟生辛辣味,外顯白色,是人體的陽中之太陰,與秋季氣息相通。

腎臟主蟄伏,是封藏人體元氣的根本,為精氣集居之處。腎臟氣象榮華表現在頭髮,其精氣給人體骨骼補充營養。腎臟生鹹味,外顯黑色,是人體的陰中之少陰,與冬季氣息相通。

肝臟是人體耐受疲勞的根本,為魂氣集居之處。肝臟氣血榮華表現在爪甲,其精氣給筋脈補充營養以生血氣。肝臟生酸味,外顯蒼青色,是人體的陽中之少陽,與春季氣息相通。

脾臟、胃臟、大腸、小腸、三焦和膀胱,都是儲藏飲食水谷的根本,為營養精氣營氣集居之處。脾臟和胃臟被稱為人體的容器,功能就吸收水谷五味精華,同時將轉化過濾的糟粕廢液排出體外。脾臟氣象榮華表現在口唇四周的白肉,其精氣給人體肌肉補充營養。脾臟生甘甜味,外顯黃色,為至陰類,與長夏季節的土氣相通。

以上十一個內臟功能的發揮,都取決於膽氣的升發。因此,如果患者的人迎穴脈象大於平時一倍,就可斷定其病在少陽經脈。大兩倍,則病在太陽心臟。大三倍,則病在陽明經脈。大四倍以上,則是陽氣太過陰氣不通,稱為格陽。如果患者的寸口穴脈象大於平時一倍,則病在厥陰經脈。大兩倍,則病在少陰經脈。大三倍,則病在太陰經脈。大四倍以上,則是陰氣太過而陽氣不交合,稱為關陰。

如果人迎穴脈象與寸口穴脈象均大於平時四倍以上,則是陰陽氣俱盛而不得相隨共榮,稱為關格。如果患者關格脈象盈盛太過,則標誌著陰陽亢奮至極,這就不能吸收天地的精氣了,到此地步則必死無疑!

問道啟示:

所謂「捨本逐末」,就是只抓結果不求原因的邏輯荒謬。失之毫釐謬以千裡,便是根本性的邏輯錯誤。道為術之本,術為道之用,法術萬變道不變。「天人相合」的陰陽相對論系統宇宙觀,就是中國大道的自然邏輯。「陰陽五行說」的易變方法論,就是守正用術的工具手段。由此形成的治學治身治世工具,就是物質文化創造的器物文明成果。

「天人分離分科治學」的西方科學主義市場神教知識精英,總是認為中國傳統文化沒有邏輯性。此所謂盜亦有道非常道,就是忘記根本喪失自然邏輯的邪道。「正復為奇善復為妖」,邪道妖法魔術的法術萬變,就是不確定性精神思維的陰陽失衡偏執症。

按照天道自然邏輯來講,宇宙世界四方上下六合間,萬事萬物千變萬化,都是動態陰陽平衡的因果還報。常人所說的「眼見為實」,皆是自然生態系統循環運動的結果。只有透過現象看本質,才能發現物質現象背後的精神動因。四時八節清濁升降,陽氣上升聚合為天,陰氣沉降凝結為地。天地陰陽交合生萬物,就有了神形相合的人體生命系統。精神陽氣生發,物質陰濁凝斂。人們內心物慾泛濫,就會喪失精神陽氣,也就只懂得在物質世界追求物質財富。自身血氣循環陰陽失衡,就會形成社會生態系統供給側與需求端結構失衡的惡性循環。兵戰武器和貿易戰爭的貨幣工具,皆是追求個人私利最大化的科技創新法術萬變。

所謂「道不同不相與謀」,就看是追求陰陽平衡的自然法則正道,還是製造陰陽失衡的叢林法則邪道。在公有制計劃經濟初級階段的原始共產主義大同社會,華夏先民們道法自然以正治國,就曾經實現了全民健康自均自衡的生態文明高質量發展。這種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的社會化大生產發展道路,就是「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人間正道。因此,就形成了「天人合一全科治學」的大道文化知識體系,也給後世留下了「陰陽五行說」大道醫術非物質文化遺產。

所謂「大道廢有仁義」,自從「堯舜禹之變」的「夏禹傳子家天下」開始,奴隸制小康社會「天子分封建藩」的等級禮法教化,就形成了私有制「天人分離分科治學」的非常道。特別是從「百家爭鳴」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科舉科考知識精英以智治國的「傳道受業解惑」,就形成了文化轉基因的封閉僵化思維陰陽失衡偏執症。當年孔子「刪詩書繩春秋」的「克己復禮」,就是為了給奴隸制小康社會統治秩序「正名」。今天,知識精英「術業有專攻」的「儒釋道文化復興論」,同樣是為了給私有制社會的天下治理體系「正名」,而蓄意模糊上古大同社會與奴隸制小康社會的「道不同」。

環顧當下,「天人分離分科治學」的西方科學主義市場神教知識精英,不僅製造了「錢吃人」的社會老齡化和人口負增長末日危機,而且釀成了西方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的全球化新冠瘟疫人道災難。「世界五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就是西方科學主義市場神教非常道知識體系的土崩瓦解之時。「西學東漸」知識精英的「儒釋道文化復興論」,則是假借中國大道文化復興的渾水摸魚摸石頭。

個人的力量,無法抵禦氣候異常的天災,也無法抗禦社會生態系統陰陽失衡的人禍。然而,從「伏羲氏教民推演易八卦」和「女媧教民鍊石補天」,直至黃帝「修德振兵治五氣」的「移精變氣」,卻都是中華民族尊道用術守正創新的文化自覺薪火傳承。只要我們不忘中國大道文化傳統的根本,就能夠首先實現個人血氣循環陰陽平衡自我調養的身心健康,也能夠增強抵禦邪道精神病毒侵害的自我免疫力。

正本清源,返樸歸真。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正氣內存,邪不可幹。扶正祛邪,道不外求。消除個人命運的挫折和苦難,走出自然天性與世俗習性矛盾衝突的精神困惑,激活內心深處的自然天性靈氣,自我康療兼濟天下。問道大課堂,讓我們通過學習《黃帝內經》共同獲得健康生活的幸福和快樂。

相關焦點

  •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27:陰陽者,天地之道也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27:陰陽者,天地之道也冰火相激閃雷電,彗星隕石化塵煙。銀河明滅逝流光,清濁升降氣聚散。十二地支十二曲,五調合拍十天幹。雲舞霓裳四季歌,日月周轉道不變。大象無形有玄機,盲人摸象似曾諳。天地過客留不住,鷸蚌相爭重開戰。
  •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48:標本不得,邪氣不服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48:標本不得,邪氣不服仰觀天文書無字,俯察地理合人事。取象比類見大同,形聲會意通玄機。地球公轉繞太陽,寒來暑往知節氣。夏至陽極必生陰,陰極生陽又冬至。春分秋分往復還,四時節令自然立。地球自轉赤道面,月球繞地見潮汐。
  •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43:聖人雜合以治,各得其所宜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43:聖人雜合以治,各得其所宜大象無形大音稀,心有宇宙通玄機。大極無外小無內,太空虛極生兩儀。四維周旋有綱常,明暗虛實陰陽極。三生萬物氣循環,取象比類似人體。五星木火土金水,繞日運轉生五氣。天覆地載月相伴,循環往復有經紀。
  •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33:謹熟陰陽,無與眾謀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33:謹熟陰陽,無與眾謀太空不空陰陽變,紅塵滾滾化雲煙。日月周轉有本心,何須凡夫定方圓?內外表裡氣相通,天人相應大循環。損有餘以補不足,陰陽平衡自周全。五行木火土金水,相生相剋道不變。陰陽交合育萬物,五味養生食為天。
  •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26:五臟應四時,各有收受乎?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26:五臟應四時,各有收受乎?萬物生滅氣聚散,清濁升降陰陽變。五運六氣觀時位,相生相剋有節點。隕石飛落化塵土,金光閃耀生紫煙。上善若水天上來,淺吟低唱回雲端。火氣生土木克土,土氣生金水氣寒。水氣克火木生火,相生相剋雙循環。
  •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45:此上帝之所貴,以合於神明也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45:此上帝之所貴,以合於神明也仰望蒼穹觀天象,星河明滅逝流光。上下四方六合間,能量守恆大磁場。神機莫測有太極,正極負極分陰陽。黑洞白洞引力波,時空交錯生萬象。時間空間交相變,動態平衡天度量。一世一界一塵粒,世間風雲霧茫茫。
  •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56:因而喜,大虛則腎氣乘矣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56:因而喜,大虛則腎氣乘矣太虛無極道生一,陰陽易變藏玄機。三生萬物數不盡,雲聚雲散周復始。冰火相激隕石雨,煙塵飄散漫天際。大氣環流四季風,五行生剋自更替。萬物生滅似無常,能量守恆有綱紀。十二時辰五色譜,天幹循環配地支。五行木火土金水,相生相剋得復失。脈衝長波換短波,脈動頻率分高低。
  • 從文本角度看《黃帝內經》表達特點
    就文本而言,《黃帝內經》的表達方式顯然不是分析型的,因為其運用的方法不是形式邏輯,而是辯證邏輯。不僅《黃帝內經》,《論語》和《道德經》也基本存在這樣的表達特點。在一次會議上,俄羅斯學者克魯申斯基曾經這樣闡述:《論語》的篇和篇、段和段,甚至句子和句子之間這種看起來好像無關聯的表達方式,是受到《易經》裡卦和卦、爻和爻排列的影響。
  • 學養生還是得看《黃帝內經》
    作者普及內經已經有大半年了,在這段時間裡發現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學習者都是從現代中醫的角度去理解《黃帝內經》的。現代中醫的特點就是物論,或者也可以說現代中醫就是以物論為基礎展開的原理。而內經的原理則是虛無生出實有,實有指的就是物體了,虛無就是道德。
  • 陸文榮: 以《黃帝內經》挖掘中華傳統醫學智慧
    常合即吉,去則兇。……常和即為一,可以長存也。」[25]晉代道醫家葛洪說:「形神相衛,莫能傷也。」[26]以此不難看出,在「形神合一」的生命觀和健康觀上,醫、道兩家也是同認共識的。四、 「形神並調」的治療觀道醫學強調形神並調,形神兼治。
  • 《黃帝內經》:百病生於氣,止於音。五行音樂對五臟的療愈
    《黃帝內經》提出了「五音療疾」的理論。(後面我們會提供五種音樂古曲參考。)《黃帝內經·素問·舉痛論》:百病生於氣……而止於音。意思是,疾病是由臟腑之氣和情緒之氣導致的,可以通過音樂的方式進行調理,直至療愈。《左傳》說,音樂像藥物一樣有味道,可以使人百病不生,健康長壽。
  • 《黃帝內經》中暗藏的修行方法,有啟發!
    作者:陳全林某女士,是北大樓宇烈先生的學生,她很推崇《黃帝內經》,認為當代真正懂這部經典的人還沒有。她想舉辦一個《黃帝內經》、《黃帝陰符經》的講課、培訓,想找人講課,想請我推薦講課老師。我推薦了兩位。我談到了《黃帝內經》與修道的道理,好比《西遊記》的回目就是丹訣,而故事文本裡隱藏者很多丹道口訣。
  • 「味歸形,形歸氣,氣歸精,精歸化」黃帝內經經典條文詳細解析
    學習過黃帝內經的朋友應該都看過這樣一句話,在《素問· 陰陽應象大論篇》中講到「水為陰,火為陽;陽為氣,陰為味。味歸形,形歸氣,氣歸精,精歸化,精食氣,形食味,化生精,氣生形。味傷形,氣傷精;精化為氣,氣傷於味。」
  • 《黃帝內經》:五運六氣,什麼是「主氣、客氣、司天、在泉」?
    《黃帝內經》:五運六氣,什麼是「主氣、客氣、司天、在泉」?作為中醫理論的基石,《黃帝內經》不僅包含有我們比較熟悉的基礎理論部分,如陰陽五行,藏象經絡等學說,「運氣學說」也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素問》81篇裡,關於「運氣學說」的就佔了6篇之多。
  • 《黃帝內經》對真人、聖賢人的定義是什麼?似乎又是修仙的定義!
    真人 《黃帝內經》有曰,餘聞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大致意思就是,真人已經掌握了天地陰陽變化的規律,能夠吐故納新,吸收天地間的精純清氣,掌握自然規律,借氣養生,超自然獨處,以保精神內守,使身體與精神達到高低的協調統一,所以能與天地同壽,這個倒是和我們傳說當中的那些修仙之人有著幾分相似。
  • 《黃帝內經》:醫院總是人滿為患,是因為人忘了老祖宗的攝生之道!
    《黃帝內經》對人的養生,有詳細的解讀和教誨。醫院總是人滿為患,是因為人們忘了老祖宗的3條攝生之道。以下三條攝生之道,提煉自《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
  • 自我康療30:解讀《黃帝內經·素問·陽明脈解論》
    自我康療30:解讀《黃帝內經·素問·陽明脈解論》《黃帝內經》裡記載著這樣一段對話:黃帝問曰:足陽明之脈病,惡人與火,聞木音則惕然而驚,鐘鼓不為動,聞木音而驚何也?願聞其故。炎黃子孫「傳道受業解惑」,也必須從學習《黃帝內經》開始問道。下面,我們就一起來靜心解讀和感悟《黃帝內經·素問·陽明脈解論》。《黃帝內經·素問·陽明脈解論》原文黃帝問曰:足陽明之脈病,惡人與火,聞木音則惕然而驚,鐘鼓不為動,聞木音而驚何也?願聞其故。
  • 黃帝內經:春、夏丶秋冬,養生依時而行是「正解」
    《黃帝內經》應該很多人了解,它是我國醫學寶庫中現存成書最早的一部醫學典籍。其權威性不言而喻。其中《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就以春、夏、秋、冬四季氣候變化為背景,詳細闡述養生之道應依時而行。此時陰明之氣平衡,人應該早起多戶外活動,以吐故納新。才有益身心健康。《黃帝內經》中說,此春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意思是如果違背了這些方法,就會損傷肝臟,使得供給夏季長養之氣的能力減弱,這樣的話夏季會出現寒變。
  • 藏在《黃帝內經》裡的健康飲食密碼,你知道嗎
    吃貨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扒一扒《黃帝內經》裡的健康飲食密碼,你都知道嗎?三大原則送給你——儘量吃「熟食」「熱食」,少吃「生食」「冷食」中醫認為,火可以化熱,熱可以化氣,所化之氣就是陽氣。「飲食有節」出自《黃帝內經》開始第一篇「上古天真論」。黃帝向岐伯求教「餘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是什麼原因呢?岐伯回答了黃帝很多能夠「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的原因,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上古之人做到了「飲食有節」。現在來理解「飲食有節」的「節」字,很多人認為是「節制」的意思,就是說無論吃什麼東西都要有節制,不能過度。
  • 看您經常誦讀黃帝內經,對您打坐有什麼幫助嗎?
    因為我有氣可煉。打坐本身是不會產生「氣」的。「氣」只有在激活之後。才可以慢慢練。雙盤打坐是鍊氣的最佳姿勢,更有利於氣沉丹田,任督二脈暢通程度可以達到最佳狀態。同時,在入靜以後,不會摔倒。黃帝內經裡有鍊氣的理論基礎。我打通任督二脈的理論基礎,就來源於黃帝內經,也是我自己運行經氣的理論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