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達森洋行舊址主體建築修繕工程通過驗收

2020-12-19 人民網重慶視窗

  7月21日,重慶日報記者從南岸區文旅委獲悉,安達森洋行舊址主體建築修繕工程已通過驗收。不久後,這裡將打造成故宮文物南遷紀念館,讓故宮博物院與重慶再續文化姻緣。

  依託南濱路安達森洋行舊址打造的故宮文物南遷紀念館,是2020年南岸區在兩江四岸核心區實施的重點項目之一。該項目總建築面積2800餘平方米,現存單體建築8棟,其中文物保護建築4棟、優秀歷史建築1棟、傳統風貌建築3棟。

  安達森洋行由瑞典商人安達森在19世紀末重慶開埠初期時修建。抗戰時期,3694箱來自故宮的文物冒著漫天硝煙來渝,秘密存放在長江南岸江邊的安達森洋行裡。抗戰期間,日軍飛機反覆轟炸重慶,每當天空出現飛機,洋行老闆安達森就會將瑞典國旗掛於屋頂以求安全,最終藏於此地的故宮文物毫髮無損。

  為真實再現歷史記憶,科學保護遺址建築,故宮博物院與重慶市文旅委、南岸區人民政府籤訂合作協議,三方計劃在渝依託安達森洋行舊址建設故宮文物南遷紀念館,展示故宮文物南遷歷史。2018年1月,安達森洋行舊址修繕工程啟動,經過兩年多的修繕,主體建築修繕工程通過驗收。(記者 趙迎昭 通訊員 李詩韻)

(責編:陳易、張禕)

相關焦點

  • 故宮學院重慶安達森洋行
    建築由有「中國現代建築之父」的張永和教授親自操刀。 項目是文化建築修繕工程,宗旨是修舊如舊。
  • 重慶南濱路法國水師兵營主體修繕已完工 明年內「復活」
    2015年12月,南岸區文管所發布消息,將對南濱路法國水師兵營啟動修繕,修舊如舊,不會讓公眾失望。2016年3月,該建築的修繕工作正式啟動。昨日,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路過這裡,無意中發現,悄然間,這棟沉睡多年的老建築,已在陽光下逐日恢復生機。
  • 看上海如何修繕歷史建築:花磚、蝴蝶瓦、滴水獸的保護往事
    2020年,正值上海被公布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34周年,也是上海市文物保護工程行業協會成立一周年之際。12月18日,「百載重光——上海市建築遺產保護修繕特展」在閔行博物館開幕。從華東政法大學(原聖約翰大學舊址)的清水牆磚、徐家匯天主堂的花磚、石雕滴水獸到天后宮的蝴蝶瓦、葉家花園的綠色琉璃筒瓦……展覽通過歷史原件和傳統修繕工藝的展示,既呈現了上海近代優秀建築的歷史剖面,又向公眾傳遞出建築遺產背後的保護和修繕理念。
  • 開福區三一小學舊址進行修繕
    近日,長沙市開福區城市人居環境局啟動了大王家巷原水電八局職工宿舍樓和三一小學舊址歷史建築修繕項目設計施工總承包招標。該項目已由長沙市開福區發展和改革局以開發改發〔2020〕325號 文批准建設。三一小學該項目主要建設內容為對水電八局職工宿舍樓和三一小學舊址進行修繕,主要建設內容包括建築屋面、牆體、門窗、地面等,其中水電八局職工宿舍樓修繕面積約912平米,三一小學舊址修繕面積約
  • 煙臺朝陽所城17處院落修繕全面展開
    昨日,記者來到兩大歷史文化街區實地探訪改造進度,寶時造鐘廠、盎司洋行、福順德銀號等沉睡多年的歷史建築,正伴隨著修繕推進,日漸煥發昔日光彩。最大程度保留院落歷史風貌緊挨新中國電影院的寶時造鐘廠舊址,是朝陽街區12處修繕院落進展較快的一處。記者昨日在現場看到,建築一層已經挖好了基層,正在進行鋼筋噴錨。
  • 秦淮海祠及秦氏對照廳完成修繕通過驗收 城中多了一處重量級人文空間
    26日從無錫市名人故居文管中心獲悉,經過三個月的整體修繕,位於崇寧路文淵坊庭院內的市級文保單位秦淮海祠和秦氏對照廳修繕維護工程通過專家驗收,江蘇民盟2020抗疫主題攝影展正在此展出。秦淮海祠是國內最早奉祀北宋著名詞人秦觀的紀念建築之一,經修繕後將注入更多文化元素,使其成為無錫城中一處不可多得的人文空間。秦觀,字少遊,高郵人,學者稱淮海先生。秦淮海祠在國保單位秦邦憲故居的東側,始建於明正德十四年(1519),現存門廳、詠烈堂、享堂和碑廊,均為清同治、光緒年間重建。秦氏對照廳建於明末清初,一廳二廂,面闊五間,進深六架。
  • 興瀘汙水公司二道溪汙水處理廠三期工程主體順利通過竣工驗收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2020年11月27日,瀘州市二道溪汙水處理廠三期工程土建及設備採購安裝施工工程順利通過竣工驗收。興瀘水務旗下興瀘汙水公司作為建設單位,組織勘察、設計、監理及施工等單位組成工程竣工驗收組,通過現場實體查驗、資料查閱,進行綜合評估,各方一致認定瀘州市二道溪汙水處理廠三期工程土建及設備採購安裝標段項目符合設計要求和有關工程建設、施工規範規定,評定合格,同意本工程竣工驗收。瀘州市財政局、瀘州市城管執法局、瀘州市質監站相關負責同志受邀出席監督。
  • 頂著安全帽遊走在腳手架間 看建築遺產如何保護修繕
    上海文物建築遺產修繕保護和活化利用有何秘訣?大家可以從《百載重光——上海建築遺產保護修繕特展》中找到答案。正值上海被公布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34周年,也是上海市文物保護工程行業協會成立一周年之際,「百載重光——上海建築遺產保護修繕特展」將於12月19日在閔行區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展覽將持續4個月。
  • 荔灣鶴洞成交一塊商住用地,競得人負責修繕協和神學院舊址
    12月4日,廣州成交了荔灣區芳村大道東以西、培真路以北廣摩地塊,該地塊規劃為二類居住用地(R2)兼容商業商務設施用地,總用地面積為30936平方米,計算容積率建築面積為117555平方米。成交總價284624萬元,競得人為廣東保利城市發展有限公司。
  • 重慶現「百年小洋樓」 中英聯絡處舊址成新晉文藝打卡地
    中英聯絡處舊址最早為真元堂相關設施建築物,建於1910年,是中外神職人員集中開展宗教活動的重點教堂。抗日戰爭時期,該房屋為英國怡和洋行所有。
  • 南京路步行街東拓背後,藏著哪些不為人知的老建築修繕故事?
    黃浦區房管局歷保科積極推進了部分歷史建築的修繕風貌提升,與歷史牽手,與未來對話,合力奏響南京東路東拓的新樂章!如今,南京東路順利東拓,延伸至中山東一路銜接外灘,值此之際,讓我們一起聽一聽沿線老建築修繕改造的故事吧。
  • 紅軍會寧會師舊址國家級服務標準化試點項目通過驗收
    紅軍會寧會師舊址國家級服務標準化試點項目通過驗收每日甘肅網11月25日訊據白銀日報報導 (特約通訊員常琦彪)日前,紅軍會寧會師舊址紅色旅遊景區國家級服務業標準化試點項目順利通過驗收。自2018年12月紅軍會寧會師舊址旅遊景區被列入國家級服務業標準化試點項目以來,紅軍會寧會師舊址管委會高度重視,精心組織,遵循《服務業組織標準化工作指南》系列國家標準的編制要求,按照高、精、準、特的思路,對現有制度以及景區管理服務等方面的經驗進行了全面梳理和系統提煉。
  • 200年前的太古洋行,曾富甲天下,殘存的記憶匯入長江
    太古洋行宜昌舊址主體建築就在宜昌開埠後不久,來自世界各地的外國公司紛紛湧入宜昌。英、美、日等帝國主義國家來到宜昌奪取土地。太古洋行宜昌舊址1918年,太古洋行設立輪船公司,在今紅星路13號修建辦公樓,也就是今天我們看到的這棟歐式建築。解放後收歸國有,改用作糧庫30多年,後作為宜昌市市委機關樓。
  • 竣工驗收如何順利通過_2020年竣工驗收如何順利通過資料下載_築龍...
    7月26日下午,粵科科技金融大廈項目土方開挖及基坑支護工程(以下簡稱:粵科項目)舉行竣工驗收會議天津T2機場航站 日前,天津濱海國際機場二期擴建工程T2航站樓工程順利通過竣工驗收,為下一步行業驗收和航站樓轉場工作提供了堅實的保證。
  • 留住一磚一瓦裡的老上海……看這些建築遺產是如何保護的
    2020年,正值上海被公布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34周年,也是上海市文物保護工程行業協會成立一周年之際。12月18日,「百載重光——上海市建築遺產保護修繕特展」在閔行博物館開幕。從華東政法大學(原聖約翰大學舊址)的清水牆磚、徐家匯天主堂的花磚、石雕滴水獸到天后宮的蝴蝶瓦、葉家花園的綠色琉璃筒瓦……展覽通過歷史原件和傳統修繕工藝的展示,既呈現了上海近代優秀建築的歷史剖面,又向公眾傳遞出建築遺產背後的保護和修繕理念。蝴蝶瓦展覽現場澎湃新聞在現場看到,展覽分為「昔日芳華」、「技護瑰寶」、「再現榮光」三個部分。
  • 《上海建築遺產保護修繕特展》解密文物保護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
    (上海市文物保護工程行業協會供圖)一部《我在故宮修文物》讓人們對文物修復有了較為深入的了解,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開始對這個專業產生嚮往。而不可移動文物的修復,我們又知道多少?眼下正在閔行區博物館展出的《百載重光——上海建築遺產保護修繕特展》,通過歷史原件和傳統修繕工藝的展示,為人們做了一次科普。
  • 本市歷史建築修繕技藝將這樣傳承→
    、上海維方建築裝飾工程有限公司建設三個「上海市住宅修繕行業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實訓基地設置展示廳、培訓室、技師工作室、多個實操區等功能空間,通過運作標準展示、修繕實訓、工藝研究、文化體驗及數字檔案管理的五個內容,來實現歷史建築文化的挖掘與保護、匠人精神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建築修繕工藝的繼承與豐富的三大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