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5傳習工坊」正式揭牌!本市歷史建築修繕技藝將這樣傳承→

2020-12-22 澎湃新聞

「345傳習工坊」正式揭牌!本市歷史建築修繕技藝將這樣傳承→

2020-12-18 16: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昨天(12月17日)上午,「徐房集團實訓基地·345傳習工坊」正式揭牌。市建設交通工作黨委書記王醇晨,市住建委副主任、市房管局局長王楨,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二級巡視員黃明傑,徐匯區副區長畢桂平,同濟大學副校長顧祥林,市房管局副局長冷玉英等領導出席揭牌儀式。

根據《上海市住宅修繕技能提升匠心行動計劃(2020-2022)》,為進一步加強本市住宅修繕行業人才隊伍建設,加快推進高技能人才培養,在市房管局指導、協調下,市房屋修建行業協會分別依託上海徐房(集團)有限公司、上海西部企業(集團)有限公司、上海維方建築裝飾工程有限公司建設三個「上海市住宅修繕行業技能人才培訓基地」。經與市人社局對接,目前徐房集團實訓基地已經完成建設,另兩個尚在實施中。

上海徐房(集團)有限公司下屬上海徐房建築實業公司承建的實訓基地(345傳習工坊),位於徐匯區石龍路345弄19號,建築面積1394.35㎡,設有外牆粉刷操作工位9個,屋面及細部操作工位5個。

實訓基地設置展示廳、培訓室、技師工作室、多個實操區等功能空間,通過運作標準展示、修繕實訓、工藝研究、文化體驗及數字檔案管理的五個內容,來實現歷史建築文化的挖掘與保護、匠人精神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建築修繕工藝的繼承與豐富的三大功能。

下一步,實訓基地將呈現集「授」「學」「操」「考」為一體的運作模式。計劃通過修建協會整合行業內優質師資、輔以多媒體教學、工藝及構件的長期展示等方式創造良好的「授」學條件;通過查閱數字檔案、參觀現場模擬實景及展廳陳列的工藝工法,營造立體的「學」習環境;通過提供拉毛、壓毛、水刷石、水磨石等九種牆面工藝和平瓦、中瓦等多種屋面及細部工藝的實操場地,營造可模擬複製的「操」練環境;通過工藝工法研究和展示、技術研討、舉辦技能比武、申請核發專業類培訓證書等的形式,以「考」的形式公平公正地檢驗授學成果。真正做到將成熟人才輸送到行業需要的崗位,為培養修繕行業專業技術人才發揮出實訓基地奠基石的作用。

位於徐匯區石龍路345弄的

實訓基地

就像一本

緩緩打開的上海歷史建築修繕教科書

其內部究竟長啥樣

快讓住建君

帶您先睹為快↓

走進實訓基地,首先就會步入一條「匠心路」。

路面材料跟隨年代不斷切換,從磕磕絆絆的彈格路,到滿滿年代感的小青磚,再到現在最常見的混凝土、透水磚。最後,就來到如今海綿城市建設不可或缺的彩色瀝青。

↑近距離了解小青磚的構成

百米匠心路,講述了上海百年道路修築工藝的演變歷史。

在匠心路的對面,6座風格各異的石庫門門頭一字排開,有的仿歐式,有的則偏徽派。其實,它們的樣式都有著名出處,你認得出來嗎?

△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舊址門頭式樣

△新青年編輯部舊址門頭式樣

△團中央機關舊址門頭式樣

△中共一大會址門頭式樣

所有的花崗巖門框都是從各區的舊房拆遷基地搜集而來,幾乎是百分百原貌還原。

整面牆總共展示了6種外牆工藝,亂中有序的魚鱗拉毛,復古摩登的水磨石……

在石庫門展示牆的背面,兩名水泥工正在進行拉毛牆面的練習。這裡共有14個操作工位,包括拉毛、壓毛、水刷石、水磨石等九種牆面工藝和平瓦、中瓦等多種屋面及細部工藝。

截至目前,上海已認定五批共計1058處、3300餘幢優秀歷史保護建築。「十三五」期間,上海累計實施了近75萬平方米居住類優秀歷史建築修繕,推進了近110萬平方米風貌區內居住類歷史建築,以及250萬平方米裡弄房屋的修繕改造工作。

– END –

資料:房可圓、話匣子

編輯:周慧怡

原標題:《「345傳習工坊」正式揭牌!本市歷史建築修繕技藝將這樣傳承→》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上海首個歷史建築修復傳習工坊揭牌 打造工匠的搖籃
    12月17日上午,徐房集團實訓基地 345傳習工坊正式揭牌。這裡還原了中共一大會址、毛澤東舊居等歷史保護建築的石庫門頭,宋慶齡故居、哥倫比亞總會的木窗、思南公館、淮海大樓的牆面……建築是凝固的歷史,上海擁有豐富的近代建築遺產,然而,理論實操兼備的修繕人才缺存在大量缺口。傳習工坊的成立,將為修繕人才的培養提供難得的課堂,為「留改拆」提供更多的經驗積累。
  • 上海首個老建築修繕技藝工坊落地,建築版《我在故宮修文物》匠人將...
    在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中,這樣的匠心令人動容。在歷史建築修繕領域,上海正在加快培育大批「同款」匠人。12月17日,上海首個老建築修繕技藝工坊「345傳習工坊」在徐匯區揭牌,計劃從明年起正式招生,並引入系統化展示、教學、培訓和考核機制。
  • 看上海如何修繕歷史建築:花磚、蝴蝶瓦、滴水獸的保護往事
    從華東政法大學(原聖約翰大學舊址)的清水牆磚、徐家匯天主堂的花磚、石雕滴水獸到天后宮的蝴蝶瓦、葉家花園的綠色琉璃筒瓦……展覽通過歷史原件和傳統修繕工藝的展示,既呈現了上海近代優秀建築的歷史剖面,又向公眾傳遞出建築遺產背後的保護和修繕理念。
  • 將技術帶到非洲 馬達加斯加魯班工坊今日揭牌
    12月22日下午,天津在非洲馬達加斯加建設的魯班工坊正式揭牌。該魯班工坊由天津機電職業技術學院與天津市機電工業學校共同建設,今天的雲揭牌儀式在天津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和馬達加斯加塔那那利佛大學同步進行。馬達加斯加魯班工坊,建築面積2000平方米,首期建設開設電氣工程和汽車工程兩個專業,共建設了1個汽車維修實訓基地,高級維修電工、液壓與氣壓等4個專業基礎實訓室,現代電氣控制、自動生產線等4個專業實訓室,填補了馬達加斯加職業教育的空白。
  • 傳習姑蘇美 匠著中國心|非遺文化基地授牌湖西上辰
    9月25日,弘陽地產年度大作·蘇州湖西上辰被正式授予「非遺文化基地」殊榮。並啟幕「傳習姑蘇」為主題的非遺展,讓世人看見非遺與現代交相輝映的時代之美。作為中國傳承千年的建築流派,香山工匠在中國建築史上縱橫千年,留下諸多濃墨重彩的傑作,香山幫技藝已被列入世界非遺名錄。湖西上辰澄懷園無疑問是非遺匠心傳承的時代結晶。有媒體報導,湖西上辰所在地相城,也是「中國最後的人工」香山幫匠人的大本營。
  • 《上海建築遺產保護修繕特展》解密文物保護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
    眼下正在閔行區博物館展出的《百載重光——上海建築遺產保護修繕特展》,通過歷史原件和傳統修繕工藝的展示,為人們做了一次科普。1878年徐家匯天主堂的地磚、跑馬總會舊址樓梯欄板花飾、天后宮的蝴蝶瓦……一件件有年代感的建築構件,既呈現了上海近代優秀建築的歷史剖面,也傳遞出文物保護的重要性、複雜性、專業性以及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和細節。
  • 被列入「歷史建築」名錄老宅牆壁門窗破損嚴重 七旬老人無力修繕
    他迫切希望這座自己住了一輩子的老宅子,能儘快得到有效保護和修繕。去年10月,老宅子被列入《西安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歷史建築」名錄,他告訴記者,老宅子是非常珍貴的民間記憶和歷史文脈,希望能將此保護好,給城市留一點歷史文化的記憶、思念的空間。
  • 「建築界」老城市煥發新活力,廣東多個歷史建築修繕如新
    除了建築立面外,像花園酒店、白雲賓館的入口雨棚,花園酒店的旗杆、店名牌石、白雲賓館的園林就分別作為歷史建築的特色部位、歷史環境要素納入核心價值要素。中國大酒店、東方賓館將修繕立面那歷史建築如何修繕呢?2015年《廣州市歷史建築修繕維護利用規劃指引》(試行)將歷史建築劃分為32項價值要素,在此基礎上,2018年,廣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針對廣州歷史建築的樣式、材料、施工工藝和價值特色進行了系統的整理和總結,以「工藝、修繕、改善」三個篇章編制了《廣州市歷史建築修繕圖則》(下文簡稱《修繕圖則》),為歷史建築的管理、修繕、優化提供示範和參考。
  • 烏幹達魯班工坊「雲揭牌」啟動運營儀式舉行
    新華社坎帕拉12月10日電(記者張改萍)烏幹達魯班工坊「雲揭牌」儀式10日通過網際網路雲端技術在中烏兩國同時舉行,兩國嘉賓在3個分會場共同見證魯班工坊啟動運營。烏幹達科技與創新部長埃利奧達·圖姆韋西傑對魯班工坊正式啟動運營表示祝賀。
  • 蘭州資源環境職業技術學院舉行工藝美術大師工作室籤約揭牌暨拜師...
    中國甘肅網6月30日訊為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教學傳承與應用型人才和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緊密結合,推動學生傳承傳統技藝,樹立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6月29日,蘭州資源環境職業技術學院舉行工藝美術大師工作室籤約揭牌暨拜師儀式。
  • 頂著安全帽遊走在腳手架間 看建築遺產如何保護修繕
    上海文物建築遺產修繕保護和活化利用有何秘訣?大家可以從《百載重光——上海建築遺產保護修繕特展》中找到答案。正值上海被公布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34周年,也是上海市文物保護工程行業協會成立一周年之際,「百載重光——上海建築遺產保護修繕特展」將於12月19日在閔行區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展覽將持續4個月。
  • 武義:傳統建築技藝見真章
    浙江在線-武義新聞網訊(浙江在線記者 張麗紅 通訊員 管艾穎)11月28-29日,「萬佛塔杯」金華市第一屆傳統建築工匠技能比武在市建校舉行。來自全市11支代表隊,114名選手同場競技。武義縣建設局精心挑選,組建了一支10人次的「紅色築夢」隊,經過激烈角逐,榮獲團體組三等獎。
  • 烏幹達魯班工坊「雲揭牌」,為非洲近期第五家新建魯班工坊
    烏幹達魯班工坊12月10日「雲揭牌」。項目將以天津工業職業學院的特色專業黑色冶金技術和重點專業機電一體化技術為重點,在埃爾貢烏幹達技術學院建設電氣自動化技術實訓中心等設施,為中烏技術轉移和為當地創造就業發揮重要作用。
  • 武義工匠:傳統建築技藝見真章
    賽前,武義縣參賽選手積極備戰,利用休息時間複習資料,查看比武現場,討論研究建築營造技術問題。比賽期間,大家遵守秩序,團結互助。手工木工組鋸齒、刨子咯吱作響,木雕組咚咚捶打木板的聲音震耳欲聾,泥瓦工組攪拌泥漿、磚瓦堆砌熱火朝天,師傅們在賽場上用高超的傳統營造技藝見真章,以兢兢業業的工匠精神展風採。
  • 專研竹扎技藝數十年,只為傳承不朽民族技藝!
    生命因傳承而精彩,在「時代記憶·非遺地圖」上,來自全國各地的非遺傳承人、時代匠人們用自己獨特的技藝展示著非遺文化的魅力,踐行著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本期非遺傳承匠人:經金山,為「時代記憶·非遺地圖」平臺合作匠人——經金山,男,76歲,非物質文化遺產民間竹扎技藝項目西安市傳承人,經氏第十六代傳人,民間竹扎第三代傳人。
  • 「城事」浦東7所中小學獲評市「非遺進校園優秀傳習基地」!看看...
    小布最近了解到,浦東共有7所中小學(含中職校)分批被命名為上海市「非遺進校園優秀傳習基地」。它們都是誰?傳承的是哪些非遺項目?學校不僅多次邀請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林嘉慶到校開講座,還編寫了《玉盤切切海上情——「浦東派琵琶」傳習讀本》等民樂校本讀本。去年,校琵琶團隊受邀登上上海教博會的展臺,赴東方綠舟參加「非遺技藝大巡遊」,還前往上海大世界為公眾開設非遺課程。
  • 泉州:培養「三創型」現代新工匠 推進傳統技藝保護傳承
    根據方案,泉州將針對部分技藝青黃不接、後繼乏人的現狀,加大品牌建設和保護力度,多層次全方位塑造區域品牌、企業品牌和大師品牌,同時加大扶持力度,吸引更多青年人才加入工藝美術行業,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創意能力和創業素養的「三創型」現代新工匠,不斷壯大優秀人才隊伍,促進傳統技藝得到保護傳承。泉州市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全市現有石雕、陶瓷等37項技藝品種。
  • 上海市建築遺產保護修繕特展開幕
    原標題:上海市建築遺產保護修繕特展開幕 2020年12月19日,《百載重光——上海市建築遺產保護修繕特展》在上海閔行區博物館展出。展覽共有展品86件,歷史原物48件,90%以上的展品為第一次對外展出。
  • 聽主持上生·新所保護修繕的宿新寶「再讀鄔達克建築」
    昨天下午,第六屆鄔達克建築遺產文化月系列講座「再讀鄔達克建築」的第四場在鄔達克紀念館開講,講座嘉賓正是主持上生·新所城市更新設計的宿新寶。圖說:宿新寶 官方圖甘做配角,拒絕平庸講座首先從歷史建築修繕建築師的工作特性說起。
  • 在這裡,你將穿越回上海百年建築的施工現場
    建築是凝固的音樂,而歷史建築就是時間譜上的音符。即將於12月19日在閔行博物館正式向公眾開放的「百載重光——上海建築遺產保護修繕特展」上,一個個歷史建築構件的展示與剖析,將會帶領參觀者以一個「文物修復者」的身份,進入百餘年前的建築工地,地磚、牌科(鬥拱)、壁爐、樓梯欄杆、蝴蝶瓦……有意思的是,參觀者將每人得到一頂貨真價實的安全帽,而且,現場還用腳手架的元素串起了每一個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