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8 16: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昨天(12月17日)上午,「徐房集團實訓基地·345傳習工坊」正式揭牌。市建設交通工作黨委書記王醇晨,市住建委副主任、市房管局局長王楨,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二級巡視員黃明傑,徐匯區副區長畢桂平,同濟大學副校長顧祥林,市房管局副局長冷玉英等領導出席揭牌儀式。
根據《上海市住宅修繕技能提升匠心行動計劃(2020-2022)》,為進一步加強本市住宅修繕行業人才隊伍建設,加快推進高技能人才培養,在市房管局指導、協調下,市房屋修建行業協會分別依託上海徐房(集團)有限公司、上海西部企業(集團)有限公司、上海維方建築裝飾工程有限公司建設三個「上海市住宅修繕行業技能人才培訓基地」。經與市人社局對接,目前徐房集團實訓基地已經完成建設,另兩個尚在實施中。
上海徐房(集團)有限公司下屬上海徐房建築實業公司承建的實訓基地(345傳習工坊),位於徐匯區石龍路345弄19號,建築面積1394.35㎡,設有外牆粉刷操作工位9個,屋面及細部操作工位5個。
實訓基地設置展示廳、培訓室、技師工作室、多個實操區等功能空間,通過運作標準展示、修繕實訓、工藝研究、文化體驗及數字檔案管理的五個內容,來實現歷史建築文化的挖掘與保護、匠人精神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建築修繕工藝的繼承與豐富的三大功能。
下一步,實訓基地將呈現集「授」「學」「操」「考」為一體的運作模式。計劃通過修建協會整合行業內優質師資、輔以多媒體教學、工藝及構件的長期展示等方式創造良好的「授」學條件;通過查閱數字檔案、參觀現場模擬實景及展廳陳列的工藝工法,營造立體的「學」習環境;通過提供拉毛、壓毛、水刷石、水磨石等九種牆面工藝和平瓦、中瓦等多種屋面及細部工藝的實操場地,營造可模擬複製的「操」練環境;通過工藝工法研究和展示、技術研討、舉辦技能比武、申請核發專業類培訓證書等的形式,以「考」的形式公平公正地檢驗授學成果。真正做到將成熟人才輸送到行業需要的崗位,為培養修繕行業專業技術人才發揮出實訓基地奠基石的作用。
位於徐匯區石龍路345弄的
實訓基地
就像一本
緩緩打開的上海歷史建築修繕教科書
其內部究竟長啥樣
快讓住建君
帶您先睹為快↓
走進實訓基地,首先就會步入一條「匠心路」。
路面材料跟隨年代不斷切換,從磕磕絆絆的彈格路,到滿滿年代感的小青磚,再到現在最常見的混凝土、透水磚。最後,就來到如今海綿城市建設不可或缺的彩色瀝青。
↑近距離了解小青磚的構成
百米匠心路,講述了上海百年道路修築工藝的演變歷史。
在匠心路的對面,6座風格各異的石庫門門頭一字排開,有的仿歐式,有的則偏徽派。其實,它們的樣式都有著名出處,你認得出來嗎?
△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舊址門頭式樣
△新青年編輯部舊址門頭式樣
△團中央機關舊址門頭式樣
△中共一大會址門頭式樣
所有的花崗巖門框都是從各區的舊房拆遷基地搜集而來,幾乎是百分百原貌還原。
整面牆總共展示了6種外牆工藝,亂中有序的魚鱗拉毛,復古摩登的水磨石……
在石庫門展示牆的背面,兩名水泥工正在進行拉毛牆面的練習。這裡共有14個操作工位,包括拉毛、壓毛、水刷石、水磨石等九種牆面工藝和平瓦、中瓦等多種屋面及細部工藝。
截至目前,上海已認定五批共計1058處、3300餘幢優秀歷史保護建築。「十三五」期間,上海累計實施了近75萬平方米居住類優秀歷史建築修繕,推進了近110萬平方米風貌區內居住類歷史建築,以及250萬平方米裡弄房屋的修繕改造工作。
– END –
資料:房可圓、話匣子
編輯:周慧怡
原標題:《「345傳習工坊」正式揭牌!本市歷史建築修繕技藝將這樣傳承→》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