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培養「三創型」現代新工匠 推進傳統技藝保護傳承

2021-01-08 金臺資訊

近日,泉州市出臺工藝製品產業改造提升實施方案。根據方案,泉州將針對部分技藝青黃不接、後繼乏人的現狀,加大品牌建設和保護力度,多層次全方位塑造區域品牌、企業品牌和大師品牌,同時加大扶持力度,吸引更多青年人才加入工藝美術行業,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創意能力和創業素養的「三創型」現代新工匠,不斷壯大優秀人才隊伍,促進傳統技藝得到保護傳承。

泉州市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全市現有石雕、陶瓷等37項技藝品種。其中,德化陶瓷、江加走木偶頭等10項技藝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永春香、楊氏錫雕等27項技藝入選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據泉州市城鎮集體工業聯合社相關負責人介紹,由於傳統帶徒授藝需多年沉澱,其間經濟收入少,社會認同度低,多數年輕人望而卻步,青年手工藝從業者不多,優秀年輕技藝人才緊缺,部分技藝青黃不接,傳承境況堪憂;從業人員中受過正規中專以上教育的偏少,具有創新精神、創意能力和創業素養的複合型藝術人才嚴重不足,人才難以適應產業發展問題日益突出。

為了推進傳統技藝保護傳承,泉州市城鎮集體工業聯合社等部門鼓勵普通高校、職業院校與工藝美術企業、大師工作室之間開展合作育人和崗位互換活動,依託大師工作室和大師創作團隊建立實習實訓基地,積極推行現代學徒制,開設大師講壇,鼓勵支持工藝美術大師進校園、入課堂授課,著力培養一支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藝人才隊伍。今年來已有20多位工藝美術大師與泉州師範學院、泉州工藝美術職業學院、德化職業技術學校等院校開展進校園授課或設立實踐基地等合作。

業內人士認為,開展傳統工藝美術進校園入課堂,支持大中小學校將傳統工藝美術納入教育教學活動,開展傳統工藝展示、體驗和比賽,有利於提高青少年的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加深對傳統工藝美術的認知。相關部門大力鼓勵支持傳統工藝融入各種民俗節慶活動,依託鯉城西街、源和1916、新門文旅街區、五店市、梧林古村落、張坂上塘雕藝街等,開展展演推介、互動體驗、傳習講座、培訓交流等活動,普及推廣傳統工藝美術,提升社會認同。

泉州市城鎮集體工業聯合社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積極推動高校、職業院校、中小學和幼兒園與工藝美術企業、工藝美術大師聯合開展人才培養實習實訓、職業技能培訓等多種模式的校企合作,將培養出更多的「三創型」現代新工匠,並不斷提升服務泉州市工藝美術產業發展能力。(林志偉 林藝芬)

相關焦點

  • 泉州普及宣傳閩南傳統民居營造技藝保護與傳承
    中新網福建新聞12月3日電 (陳麗卿 吳楠 丁瑜鴻)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入挖掘閩南傳統民居建築價值內涵,近日,泉州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黎明職業大學閩南傳統民居營造技藝傳承基地等單位聯合舉辦系列活動,普及宣傳閩南傳統民居營造技藝保護與傳承。閩南傳統民居營造技藝保護與傳承普及宣傳活動走進泉州第六中學。
  • 南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
    目前,南安市現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8類79項,其中國家級保護名錄2項,省級保護名錄9項,泉州級保護名錄34項;共有代表性傳承人32人,其中省級傳承人2人、泉州市級傳承人26人;建有英都拔拔燈、蛇脫殼古陣法、南音、高甲戲、木偶雕刻等5個泉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所。  南安非遺傳統技藝共有27項,國家級1個,泉州市級4個,南安市級22個。
  • 海南舉辦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保護工作座談會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1月19日消息(記者 陳望)11月19日上午,作為2020年海南錦·繡世界文化周系列活動之一的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保護工作座談會在海口舉行,圍繞「傳承實踐 創新發展」主題展開了經驗交流。
  • 南少林地術拳入選 教育部傳統技藝大師示範項目
    本報訊 (記者羅劍生)近日,由教育部職業院校文化素質教育指導委員會主辦的第二屆全國職業院校傳統技藝傳承與發展研討會在長沙舉行,共有全國94所院校261人參加。泉州華光職業學院選送的傳承項目「南少林地術拳」榮獲全國二等獎,成為此次傳統武術類唯一獲獎項目。
  • 福州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工作 留住文化根與魂
    為更好地迎接第44屆世界文化遺產大會,近年來,福州鼓樓區在更大範圍、更高層次展開保護和傳承工作,讓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合時代特色,用這些傳統文化基因展示閩都文化、講述鼓樓故事。郭斌說,他於1993年開始拾起冷吸法這項傳統工藝,經過12道工序、36次窨制,讓凝脂吸收花香和活性物質達到飽和狀態,最終製成天然環保的茉莉花膏。  兩年前,茉莉花膏古法製作技藝成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今年正在參評省級非遺項目。
  • 泉州少林地術拳 孫氏祭祖習俗 入選市級非遺項目
    近年來,臺商區遵循「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大力實施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工作,大力推進城鄉文化建設,不斷提高文化的軟實力和影響力。全區現有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5個(其中省級5項,市級4項),各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59人(其中省級7人,市級35人,區級17人)。
  • 海南保亭「非遺」黎錦傳承人黃桂瓊:多形式培養黎錦技藝傳承人 將...
    在300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黎族創造和傳承了豐富、燦爛的民族傳統文化,其中,織錦和服飾是黎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了黎族婦女高超的手工技藝。  據了解,2009年10月,中國有25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海南省申報的「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被列入首批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泉州百變「妝糕人」:老行當的新傳承
    他就是泉州妝糕人製作技藝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張明鐵,他憑著「妝糕人」手藝,走出國門,向全世界展示泉州的特色文化。  泉州「妝糕人」源於古代中原地區的「捏麵人」,是以糧食為主要創作原料的民間傳統藝術。「捏麵人」始出古代禮俗,是增添節慶歡樂氣氛的一種傳統手工藝製品。「『捏麵人 』在中國流傳很廣,因各地製作原料(麥、米)不同,泉州、臺灣等地又叫『妝糕人』『米稞雕』『糯米尬仔』。
  • 洛陽理工學院「三融三創」助力應用型人才培養
    洛陽理工學院黨委書記陳巖說,洛陽理工學院始終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作為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核心,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形成並不斷夯實了「三融三創」模式,在「實現融入、探索融通、走向融合」中構建產教融合、協同育人體系。
  • 內蒙錫盟「三帶三創」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
    原標題:錫盟「三帶三創」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 為提升各級黨組織的學習能力、服務能力和創新能力,加快富民強盟步伐,錫林郭勒盟以「三帶三創」為抓手,不斷豐富載體,創新形式,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
  • 湖裡區「非遺保護,傳承創新」主題展館精彩亮相文博會
    「網際網路+」助力 讓傳統技藝活起來湖裡區「非遺保護,傳承創新」主題展館精彩亮相文博會作為市民遊客喜愛的半開放結構展區,今年,湖裡區館從傳統的古厝風轉變為六面體花瓣的傳統+科技風格,將創新+科技因子注入其中,鼓勵非遺文化項目與文化旅遊相結合,讓傳統技藝真正「活起來」。這不僅是對湖裡區全年非遺傳承保護工作的「集中展示」,也是全區文化產業發展蓬勃向上的縮影。
  • 弘揚傳統文化,傳承非遺精神,開啟拾遺之旅,體驗眉山糖畫技藝
    作者:張昊,郭旭為響應國家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優秀中華文化的號召,7月13日四川農業大學機電學院拾遺團隊再次出發,與外教Dr.Hassan(漢森博士)一起來到眉山市東坡區修文鎮探究糖畫製作的奧秘,跟隨傳承人孫世龍一起體驗了糖畫的製作技藝。
  • 民族地區傳統手工技藝的現代轉型:一個土家族老木匠的心裡話
    像我們這樣的老木匠,必須藉助傳統工具才能進行一些精細木工活路的操作,而且我們手工製作出來的活計,絕對比現代機器製作的要堅固耐用。但是傳統木匠的工具也有缺點,用起來比較費體力,效率也不如機械。現代年輕的木工,工具比我們少多了,幹活時以電力驅動的複合化工具為主,效率是比我們高,但傳統技藝的傳承成了個大問題。我給你們舉個例子。
  • 太極拳劃時代保護傳承的激情「碰撞」!太極拳研究專家、七大社區...
    如何利用好非遺這一金字招牌,更好地保護、傳承、發展太極拳這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其為全人類造福,引發許多有識之士的深刻思考。12月19日15時,一場有關太極拳傳承發展的文化盛宴在溫縣陳家溝陳正雷太極書院正式開啟。
  • 一枚小小的鋼筆筆尖承載著萬寶龍110多年的匠心技藝
    萬寶龍品牌代表著高雅恆久的生活精品,是許多文化精英和企業領袖的身份象徵;它反映著今日社會對文化、品質、設計、傳統和優秀工藝的追求和禮讚,而優雅的六角白星標誌已成為卓越品質與完美工藝的代表。1924年,萬寶龍推出的殿堂級書寫工具--大班系列由萬寶龍制筆大師手工精心雕琢而成,擁有它是自我品位的表達。
  • 專研竹扎技藝數十年,只為傳承不朽民族技藝!
    生命因傳承而精彩,在「時代記憶·非遺地圖」上,來自全國各地的非遺傳承人、時代匠人們用自己獨特的技藝展示著非遺文化的魅力,踐行著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本期非遺傳承匠人:經金山,為「時代記憶·非遺地圖」平臺合作匠人——經金山,男,76歲,非物質文化遺產民間竹扎技藝項目西安市傳承人,經氏第十六代傳人,民間竹扎第三代傳人。
  • 「指尖上的非遺」揚州搓背:名師帶徒技藝傳承後繼有人
    「指尖上的非遺」揚州搓背:名師帶徒技藝傳承後繼有人 2021-01-15 16:12:02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蘇亦瑜 責任編輯:蘇亦瑜
  • 非遺走進校園,培養小小傳承人 弘揚傳統文化從娃娃抓起
    作為新時代少年,我們應該將粵劇這一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下去。如果以後有機會,我還想試試表演粵劇裡面的旦角。」新民小學學生張雨彤則表示:「粵劇大師的表演,讓我們感受到了這種傳統文化的魅力。作為學校粵曲社的一員,我以後要更加認真學好粵劇表演。」
  • 泉州古城英文講解學員向外國友人宣傳推介泉州
    昨日,泉州市古城辦、泉州市文旅局組織開展了「海絲泉州 粽情古城」泉州古城文化旅遊資源宣傳推介活動,由第五屆泉州古城英文講解學員帶領外國友人遊覽古城,全程英文講解,並體驗泉州傳統美食製作技藝。活動中,近20名外國友人在南音會所觀賞並體驗了南音曲目《阿娘聽公式》、提線木偶戲《馴猴》等非遺技藝,參觀了潤物無聲文創商店,在小城故事會和蟳埔女一起體驗泉州粽子、潤餅菜、石花膏製作技藝……主辦方向外國友人贈送了潤物無聲文創T恤、泉州狀元燈以及泉州城市中英文宣傳資料。
  • 中共泉州市委關於制定泉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
    「十三五」時期,面對大變局大變革大事件的深刻影響,市委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團結帶領全市人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秉承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的創新理念、重大實踐和優良作風,奮力作答再創「晉江經驗」新輝煌、踢好轉型升級「後半場」、勇當高質量超越主力軍三個時代命題,全面推進「五個泉州」建設,取得重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