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義:傳統建築技藝見真章

2020-12-07 浙江在線

  浙江在線-武義新聞網訊(浙江在線記者 張麗紅 通訊員 管艾穎)11月28-29日,「萬佛塔杯」金華市第一屆傳統建築工匠技能比武在市建校舉行。來自全市11支代表隊,114名選手同場競技。武義縣建設局精心挑選,組建了一支10人次的「紅色築夢」隊,經過激烈角逐,榮獲團體組三等獎。其中葉昌平獲手工木工組二等獎、王舍安獲木雕組三等獎、李建良獲泥瓦工組三等獎。

  據悉,本次比武大賽分為手工木工組、泥瓦工組和木雕組。參賽選手需參與理論知識和手工實操兩項比賽。賽前,我縣參賽選手積極備戰,利用休息時間複習資料,查看比武現場,討論研究建築營造技術問題。比賽期間,大家遵守秩序,團結互助。手工木工組鋸齒、刨子咯吱作響,木雕組咚咚捶打木板的聲音震耳欲聾,泥瓦工組攪拌泥漿、磚瓦堆砌熱火朝天,師傅們在賽場上用高超的傳統營造技藝見真章,以兢兢業業的工匠精神展風採。

  本次比賽是我市首屆傳統建築工匠技能比武,匯集金華各縣市傳統建築工匠高手。賽場上,我縣76歲的參賽選手傅舍秋格外受到關注。他以精湛的木工技藝,還原了圖紙樣式上坐鬥模型,當同期的其他選手還在鋸木,他已在修整訛角。1945年出生的老傅從17歲便從事手工木工行業至今,幾十年來一直專心木工、木雕事業,參加古建修繕建設大小工程無數,一心致力於傳統建築建造業發展。業餘時間,他還愛寫寫書法,做些手工木工小物件。「現在的年輕人很少會接觸這些老物件、純手工的傳統技藝了,我想在有生之年能繼續將祖師爺傳授的技藝發揚光大。」傅舍秋說。

  王舍安是泥水畫省級非遺傳承人,也是我縣小有名氣的民間草根藝人。他自幼喜愛藝術,家庭條件的限制並未磨滅他對傳統技藝的追求,從十六歲開始,學習泥水畫、木雕、根雕技藝,多年的堅持使得王舍安獲得了不少成就。「我自小就喜歡畫畫,喜歡藝術,我打算一直做根雕,直到我做不動為止。」這是他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傳統建築是延續歷史文化的不可再生遺產,隨著城鄉建設現代化發展,傳統建造技術需求持續萎縮,傳統建築工匠隊伍消失迅速,大量的傳統建築修復面臨困境,此次大比武意在將我縣傳統建築技藝發揚光大,延續婺派建築發展。

相關焦點

  • 武義工匠:傳統建築技藝見真章
    賽前,武義縣參賽選手積極備戰,利用休息時間複習資料,查看比武現場,討論研究建築營造技術問題。比賽期間,大家遵守秩序,團結互助。手工木工組鋸齒、刨子咯吱作響,木雕組咚咚捶打木板的聲音震耳欲聾,泥瓦工組攪拌泥漿、磚瓦堆砌熱火朝天,師傅們在賽場上用高超的傳統營造技藝見真章,以兢兢業業的工匠精神展風採。
  • 木工能手比拼絕活技藝見真章
    來自全縣18個鄉鎮及9個建築企業的83名參賽選手一決高下。比賽現場,來自新橋鎮的90後「新木工」黃水榮吸引了大家的目光,識圖、畫線、鋸、鑿、鑽、磨……只見他熟練運用各個工序,贏得現場一片掌聲。今年26歲的黃水榮告訴筆者,因為喜歡木工活,在2017年的時候就開始拜師,學習客家傳統手工木工技藝。由剛開始家人的反對到現在的全力支持,給了他很大的信心。
  • 細節之中見真章
    細微之處見真章,任何事物,都經不起細節的推敲。 《舌尖上的中國》自開播以來,就受到了大家的喜愛與追捧,我們不僅垂涎於各地的菜餚,更是被背後的故事和製作工藝所打動,從而明白「偉大來自平凡」「細節之中見真章」的道理。
  • 南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
    南安非遺傳統技藝共有27項,國家級1個,泉州市級4個,南安市級22個。  國家級:閩南傳統民居營造技藝(南安蔡氏古民居營造技藝)  蔡氏古民居建築群不僅規模宏大為閩南罕見,單體設計和施工亦為閩南上乘。閩南「皇宮起」大厝是我國古民居建築的奇葩。歷經幾百年發展臻於成熟,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 於細微處見真章
    因為他有一雙慧眼,於細微處見真章,搶得一次次寶貴的治療時機。他也是個「熱心腸」,愛管「閒事」,因此救回了無數條生命。他就是北侖區人民醫院超聲科主任醫師顧世明。 今年58歲的顧世明從業已有38年,長期深耕基層一線,鑄就了高超的技術。 曾有一名患者,就醫時經顧世明超聲檢查,被診斷為乳腺癌。
  • 泉州普及宣傳閩南傳統民居營造技藝保護與傳承
    中新網福建新聞12月3日電 (陳麗卿 吳楠 丁瑜鴻)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入挖掘閩南傳統民居建築價值內涵,近日,泉州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黎明職業大學閩南傳統民居營造技藝傳承基地等單位聯合舉辦系列活動,普及宣傳閩南傳統民居營造技藝保護與傳承。閩南傳統民居營造技藝保護與傳承普及宣傳活動走進泉州第六中學。
  • 日本「工匠技藝」成功申遺 含榻榻米製作傳統工藝
    來源:海外網日本傳統的榻榻米製作工藝(朝日新聞)海外網12月18日電當地時間17日,日本的「傳統建築工匠技藝」成功申遺,主要包括榻榻米製作等17項傳統工藝,這也是日本的第22項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日本傳統的建築技藝(共同社)據日本共同社17日報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政府間委員會當天舉行線上會議,通過了將日本「傳統建築工匠技藝」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申請。
  • 細微之處見真章,數據創新關鍵的再思索
    這個傳統已經延續了16年,與16年前相比,如今的中國數據與存儲峰會已經成為亞太地區規模最大的數據存儲專業領域的盛會!為什麼一個數據存儲,我們連續講了16年呢?原因也很簡單,隨著時間的流逝,用戶的任務和需求都在發生變化,數據存儲技術也隨之發生變化。今年中國數據與存儲峰會的主題是:新數智,新未來。
  • 優秀保安隊員靠的是細微之處見真章
    從事保安多年,長期處於一線保安的管理工作,我認為,在日常工作中,要勤於思考,善於發現問題,處理問題, 優秀的保安員都是在細微之處見真章。想要做得有所成績,那還是得細微之處見真章。作者 朱振東編輯:王少雄、花軍
  • 武川潮|武義草昆:傳唱百年的崑曲遺脈
    「翕如」取自著名戲劇家李漁《閒情偶寄》中「欲以翕如見好」,即希望「翕如堂」也能「見好」。為了壯大班社,徐鳳鰲鼓勵自己的三個兒子徐三連(徐振東)、徐四連(徐振南)、徐五連(徐振庭)棄醫從藝,並將自家僱傭的長工何增土也叫上,白天勞動,晚上學戲,他們也不負眾望,都成長為臺柱。陶雲芳的兒子陶振通也加入了班社,成了正吹好手。
  • 閩南建築中的古老技藝——堆剪
    近日,筆者在曾坑社區蓉園的一處寺廟和古厝的修繕中見到了師傅們堆剪技藝的整個過程。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感受這個傳統技藝的藝術魅力和師傅們的精湛技術。 筆者見到三位師傅盤腿坐在地上,手拿剪刀咔嚓咔嚓地剪著那些五顏六色的瓷碗,原來他們正在剪一些魚的鱗片。
  • 差一步入圍十大考古的石佛寺遺址:於細微處見真章
    於細微處見真章 從條石表面看宋代「匠心」 「招提高聳與天鄰,夕梵晨鐘遠近聞。」這是明代工部尚書江淵對家鄉石佛寺的描繪。這座曾位被列為「江津八景」之一的古剎,歷經千年風雨,被湮沒於地下,曾一度無人知其蹤跡。
  • 張後武,筆耕十餘載,於平凡處見真章!
    先進個人 張後武:筆耕十餘載,於平凡處見真章 小崗位也有大作為,於平凡處見真章。他把確保辦文辦會質量作為關係單位形象和工作成敗的大事來抓,立足當好黨組「堅強前哨」和「鞏固後院」,堅持吃透上情與掌握下情、統籌協調與重點帶動結合,保障重大決策部署落地落實。
  • 【學習專欄】群眾利益無小事,腳踏實地見真章
    【學習專欄】群眾利益無小事,腳踏實地見真章 2020-12-01 16: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黑馬」李凱文:拳頭底下見真章!
    「黑馬」李凱文:拳頭底下見真章!在許多中國搏擊格鬥運動員中,有一位滿身紋身酷似「社會大哥」的小夥,讓人過目不忘,不僅是他蔓延到臉上的紋身,更是因為他臺上的黑馬表現和「囂張」的言論。
  • 金德管件裝飾蓋|於尋常處見功力,於細微處見真章!
    不斷開拓創新,於細微之處見真章!為實現「打造安全健康飲用水環境」的目標奮鬥一生!
  • 【工作動態】多方合作促調解 司法擁軍見真章
    【工作動態】多方合作促調解 司法擁軍見真章 2020-01-22 17: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非遺|傳統技藝·河套糖畫
    非遺糖畫糖畫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民間手工技藝。糖畫,就是以糖做成的畫,它亦糖亦畫,可觀可食。這一頗具民間特色的工藝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糖畫給人們留下了豐富和美好的想像,無論在廟會、集市還是普通的街巷中,它都是最受歡迎的民間技藝之一。
  • 傳統中醫藥-中藥炮製技藝
    中藥炮製技藝-向傳模 是中藥在使用或在製成各種劑型前,根據臨床需要,進行必要的加工處理過程,是一項傳統製藥技術。 中藥炮製歷史悠久。宋陸遊《夢有餉地黃者味甘如蜜戲作數語記之》詩記載「有客餉珍草,發奩驚絕奇。正爾取嚼齕,炮製不暇施。」《元典章·吏部六·儒吏》中記載「其性大熱有毒,依方炮製可以入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