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1 16: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10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幹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年輕幹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調查研究能力、科學決策能力、改革攻堅能力、應急處突能力、群眾工作能力、抓落實能力,勇於直面問題,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不斷解決問題、破解難題。
為深入推動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落地生根,11月5日,恩施公安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提高年輕幹部七種能力」交流座談會為契機,組織年輕民警積極學習並展開熱烈討論。
學習感悟
群眾利益無小事,腳踏實地見真章
龍穩(州公安局駐欄馬山扶貧尖刀班民警)
習總書記在中央黨校2020年秋季中青年幹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為年輕幹部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作為駐村扶貧的青年民警,我將苦練「七種能力」,在脫貧攻堅道路上踐行「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的理念,便民、惠民、服務並造福於民。
一、群眾利益無小事,深入一線問計於民,在「為民」中樹立「想幹事」的初心。
「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年輕幹部提高政治能力,首要前提是站穩政治立場,牢記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黨的根本工作路線,是黨的生命線,也是公安工作的根本路線。人民警察來自於人民,就要胸懷人民群眾,有「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的為民情懷,如果不深入基層、深入實際、深入群眾,不了解群眾在想什麼、盼什麼,就不能明確我們需要幹什麼。在涉及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切身利益、身邊利益的實際問題上,我將虛心向群眾學習,做好調查研究,傾聽群眾呼聲,汲取群眾智慧,努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最「急難愁盼」的現實問題,同心同情,同理同為。
二、發揚釘釘子精神,腳踏實地真抓實幹,在「繡花」中練就「能幹事」的作風。
「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吃、穿、住、醫療、教育是群眾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兩不愁三保障基本問題沒有落實,再好的政策都只是紙上談兵,再美的藍圖都將是鏡花水月。但「人有各不同」,涉及群眾利益的問題千頭萬緒,矛盾錯綜複雜,落實便民惠民政策,不能大水漫灌,大到工程項目,小到柴米油鹽,都需要逐戶遍訪,逐人核實,逐項梳理,逐條銷號。「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一錘接著一錘敲才能砸穿砸透,一步一個腳印走才能行穩致遠,問題一條一條解決,政策一項一項落實,逐戶擺脫貧困才能促成全民小康。
「抓鐵留痕,踏石留印」,作為年輕幹部我們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決心,不拈輕怕重、不選顯避潛、不急功近利,拿出「啃骨頭」的韌勁和「釘釘子」的鑽勁,做足「繡花功夫」,持續用力、久久為功,幫助群眾實現從絕對貧困到脫貧致富再到全面小康的蝶變。
三、堅持問題導向,找準差距補齊短板,在「解題」中練就「幹成事」的本領。
「天下之患,最不可為者,名為治平無事,而其實有不測之憂」,要堅持問題導向,常懷憂患意識,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直面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在自查整改中不斷提升,推動惠民政策落實。要有「不畏浮雲遮望眼」大局觀和善於撥雲見日的眼力,靶向對準痛點難點,聚焦找準癥結、開好藥方,從群眾最關心的事情做起,從群眾最不滿意的地方改起,敢於較真碰硬,勇於破難題、闖難關,練就看問題的眼力,謀事情的腦力,抓落實的執行力,不斷形成解決問題的新思維,持續積累解決問題的新經驗。
原標題:《【學習專欄】群眾利益無小事,腳踏實地見真章》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