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線城市房價那麼貴,該在一線城市買房?還是回去買房?

2020-12-15 橋梁abc也懂生活

為什麼超一線城市房價那麼貴?

為什麼大部分城市房地產市場陷入停滯?

為什麼一些78線小城市房價乾脆躺屍?

在超一線城市打拼的你到底要不要掏空6個錢包擠上車還是乾脆回23線舒舒服服享受生活品質?

要搞清房地產的邏輯,最基本其實就是人始終是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

村裡的想進城定居,三線居民想買二線的房,二線的想買一線的,這就造成城市的人口波動。

在不考慮嚴重通脹的,情況下人口下降的城市,長遠看房價一定跌,人口增長的城市,長遠看房價一定漲這是根本的邏輯。

第三土地賣地,有兩個大的方向,買工業用地不準賣住宅用地發達城市地少。很多坐擁大量企業不乏大城市地多人少企業屈指可數。

對發達城市來說:

第一早已逼近耕地紅線,能用的地極少;

第二土地本就少賣地又能賣幾個錢呢?

第三賣工業用地比賣住宅用地更划算,這個划算背後有極其複雜的震驚邏輯。

最後再去對不發達城市來說土地大量閒置,距離耕地紅線與產業稀少。

賣工業用地搞工業園區也吸引不了幾個企業,那麼你說怎麼發展不如通過房地產調動居民儲蓄或者槓桿的能量,提升城市資金周轉速度當然這種就是一錘子買賣並不利於城市長遠發展。

但是有的城市就相當高明了。

我掏自己居民的腰包,不如掏外地人的腰包,掏外地人的腰包就不是一錘子買賣。

每個城市有每個城市獨特的行情走勢,但大體上可以劃分為四類。

一進氣始終高漲的超一線;

二平穩崛起的新一線;

三掉隊的二線

四房屋供給飽和的345678線

你的家鄉是哪一類呢?

那房價是如何決定的?

我們要搞明白房地產的全流程,第一步是政府出讓土地土地出讓方式有四種:

招標拍賣掛牌協議不管是哪一種都會有個底價。

而這個底價決定了這塊地皮的最低價格,從而在根本上決定了這塊地皮上蓋的房子的價格。

這個底價由誰決定的呢?

由地方政府決定。

更準確點說這個底價由市國土資源局和房屋管理局聯合組建土地出讓小組商議決定的。

商議也不是幾個人拍腦門就決定了土地價格,而是根據土地出讓年限用途地產市場行情,政府產業政策,居民收入,開發商利潤估算等等一系列因素,還要聘請專業的資產評估師以便對土地進行公正的估價。

有了底價之後會通過招標拍賣掛牌協議四種方式之一出讓。

然後開發商就交錢買地,接下來苦逼的事情就交給開發商就好了。

開發商,立項做環評,找設計院。

施工方全程還得辦幾百項手續,一兩年的時間給弄了出來。

交付給業主。

經過一系列的操作最終到了你的手上。

搞房地產開發的老闆跟我說,質量最好的住宅每平米的建築成本其實最多也1500。

那麼1500的房子為什麼賣到你的手裡變成了一萬五甚至15萬?

顯然是地皮價格決定了。

越少經濟越差為了發展城市管理者就越得靠賣地,蓋房取得土地財政收入去大力搞建設,而房地產越蓋越多。

剛開始居民踴躍買房,房價上漲。

等到房子越蓋越多居民消費能力,已經沒了房價也就很難再繼續上漲嗎?

那怎麼辦,跌?

跌是不現實的,跌價受損的不僅僅只有買房子還有開發商,還有開發商欠著錢的銀行。

最重要的新房價格下跌會直接拉低後續城市賣地的價格。

地皮就很難再拍出高價,所以一手房很難跌,而二手房卻可以泡沫破裂,最極端的城市是山東威海乳山市海景房新房還8100平米,而二手房已經暴跌至2100平來。

所以判斷你所在的城市房價有沒有泡沫?

就看一手房價和二手房房價差距拉得大不大。

一手房遠超二手房,說明地賣多了房子蓋多了。

另一個怪圈是越是產業發達的城市稅收越多,賣住宅用地的那點錢,城市都看不上。

城市收入的大頭是產業,就會更想通過廉價賣工業用地而不是居住用地的方式去吸引更多公司企業入駐該城市。

而工業用地賣的越多,居住用地能拿到的份額就越少,而企業越多就業人口又越多,人們就會爭先恐後地買房導致更多的人對應著更少的地。

因此造成發達城市房價高,比如深圳地政府收入的主要大同就是幾大巨頭和數以萬計的中小企業貢獻的。

當然會拿出更多的土地被用於給工業用地,自然居住用地就算了

換句話說你作為打工人,你是選擇去就業機會的城市還是選擇去住宅供應多的?

城市前者機會多待遇高房價貴,後者機會少待遇差房價低.

大部分人都會選擇前者去就業機會多的城市.

肯定有抬槓的。

讓咱們舉點例子,比如北京和天津的關係,上海和嘉興的關係,深圳和惠州的關係,說極端點鶴崗2萬塊錢一套房,咋沒見畢業生去鶴崗呢?

有一些超大城市啊,比如首爾/東京更需要的是憤怒的年輕人.

如果住宅用地不年輕人更容易定居教育資源就會緊張,就得輸更多的學校.

不僅如此幾十年後這波年輕人也會老齡化。

到時候東京和首爾不僅稅收不行,還得花錢修更多的醫院來服務的老年人。

但如果大量低價供應產業用地,少量供應住宅用地,就能讓自己始終是一個就業創業,城市只吸引年輕人過來工作,但是限制住宅用地供給。

35歲依然上不了車的,自然就會離開。

用房價控制人口年齡比例,使得城市始終保持年輕化。

總之,你要根據自己的需要去哪裡。

相關焦點

  • 是在老家買房悠閒度日?還是在一線城市拼命紮根
    未來的人生規劃,是回到縣城當個知足常樂的悠閒人,還是奮戰在一線城市拼命紮根呢?朋友小喬也是這樣的情況,他說:「老家的父母讓我回縣城發展,一則能在他們身邊;二則縣城的房價不貴,父母建議趕快買一套;三則小喬到了結婚生子的年齡,父母催著回去相親。」小喬開始不願意。
  • 剛需族,在一線城市買房和在二線城市買房,是有本質上區別的
    對於剛需族來說,在一線城市買房和在二線城市買房是有本質上區別的。在二線城市買房,最多算是改變了個人命運。而在一線買房,基本算是實現了階層的跨越。這一意義不光在於完成買房這一動作本身,更在於,你從根本上完成了對你父輩這一代的超越,並為你的下一代造就了非一線城市無可比擬的資源。這些資源包括可見的:城市資源,教育資源,工作資源,更包括不可見的資源:人脈,視野,成長環境,氛圍…可見的容易模仿複製和習得,不可見的卻是難上加難,極為稀缺!
  • 女方要求農村小夥給16萬8的彩禮,必須在一線城市買房,該分手嗎
    有人說他跟他女朋友都是農村的,他們現在正在商量結婚,他女朋友就提了一個要求,彩禮至少要16萬8,還有就是要結婚可以,至少要在一線城市有套房,他不知道怎麼辦了,是不是應該放棄這段感情?你確定你女朋友不是想跟你分手,才提出來這種要求嗎?
  • 6成年輕人買房買在二三線城市,但專家建議買一線,真是搞笑!
    這些年很多農村人都進入了城市務工,特別是新一代的年輕人,大學一畢業就去往一線城市工作了,因為一線城市有更高的收入以及更寬廣的就業崗位,讓他們有更大的未來想像空間,雖然大城市收入高,可想要在大城市裡長期定居下來卻很難,隨著人口的大量湧入,大城市的房價水平水漲船高,現在房價已經漲至幾萬元每平米
  • 投資買房為什麼建議選擇二三線城市?聽聽業內人士怎麼說
    摘要:近年來,許多城市的房價都得到了比較大幅度的上漲,對許多人而言,把錢放在銀行就等於在不斷貶值,於是他們會選擇把錢拿來投資買房,因為買房可以讓他們的自己財富保值升值增值。那麼,如果是投資性購房,應該到一線城市還是二三線城市呢?
  • 這個環一線城市最佳的買房窗口期來了!
    大鬍子看深圳灣區的兩個一線城市,最近的房價都有點瘋狂。本月最新的70城房價數據中,廣州二手房環比上漲幅度是70城中最高。上漲幅度達到0.8%。而在中國房價行情網的數據中,深圳的二手房房價已經升到了8萬/㎡。一線城市上車門檻越來越高,不少人開始轉向環一線城市,尋找真正有價值的窪地。而環深的城市,基本都跟著深圳的上漲一起喝了口湯。
  • 一線城市:北上廣深買房,這些一線城市買在哪裡好?
    與你相見恨晚的買房導師,曾叔沒有千篇一律的自媒體,沒有遮遮掩掩的讓你摸不清頭腦!曾叔屬於實戰派只說對你最有用的操作和建議。關注曾叔談房 ,帶你成為最會買房的人。以下內容來自「曾叔談房 」微信公眾號,粉絲提問提問:曾叔,你好,純投資,首房首貸,請問曾叔1. 一線城市的城市化進程到了末期,買一線只能保值而不能繼續升值了吧?
  • 「房天下」四線城市衢州,房價排名全國第31,還有這麼多人買房?
    近期,新一線城市研究所發布了2020版的新一線城市排名。這份榜單的評估樣本包括337個城市(不含港澳臺),評估指標包括商業資源集聚度、城市樞紐性、城市人活躍度、生活方式多樣性和未來可塑性五大維度,也算是觀察中國城市格局的一個重要角度。
  • 三四線城市的房子還值得買嗎?剛需買房的不用考慮了
    買房,可能是每個人一生中,總會要經歷的事情。但很多人也會比較糾結,買便宜的小縣城,還是高昂的一二線城市,或者是旅居城市?但話說回來了,一線城市高昂的房價光是首付就足以掏空整個家庭,加上以後每月要還的高額月供,生活壓力自然大了不少。
  • 北上廣深房價較高為何大家還是前僕後繼,誘惑力在哪?
    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的房價都很高,面對高房價不少人都是望房興嘆。為什麼房價如此高的城市還有那麼多人前赴後繼的去買房呢? 關於買房誰都想要買到一套合適又便宜的房子。但是在一線城市的大環境當中房價就是那麼高,誰又能對房價怎麼樣呢?
  • 移民澳大利亞後,在當地買房需要多少錢?這個城市房價感人!
    去年6月,受澳大利亞聯邦大選結果、澳大利亞儲備銀行降息,以及銀行監管機構放鬆貸款標準等綜合因素的影響,雪梨、墨爾本等大城市的房價都有小幅上漲。但是,受火災影響的原因,澳大利亞一些城市的房價又出現了小幅降價的情況。
  • 房產 請置換到一線城市去!
    先給大家看一下最新的胡潤百富榜單,統計了頂級富豪們當前的所在城市,北京,深圳,上海,杭州,廣州,蘇州,香港,佛山,成都,寧波,這十個城市位列前十。換句話說,你如果想要從概率上成為中國最有錢的那幫人,至少在城市選擇上要優先選擇一線城市和強二線。為什麼?
  • 年底將至,剛需一族是咬牙買房還是再等等?內行人說出四個字
    從王石的這些話不難看出,他並不看好過早買房成為「房奴」。而另一房地產「大佬」潘石屹也曾表示租房是共享經濟的一部分,而且這些年房子做得也比較多了,房價也基本上不會大幅度上漲了,所以他認為,年輕人還是租房比較划算,因為不管租金漲多少,還是高不過房價。但其實該咬牙買房還是繼續租房,還是和你所生活的地方離不開關係。
  • 鄭州房價連跌三年,是抄底買房的機會?
    盤點今年樓市,廣州、杭州等熱點城市房價上漲勢頭依然強勁;而天津、青島等城市房價卻開始出現下跌。此外,數據顯示,全國已有17個城市均價低於2018年水平,甚至部分城市房價回到2016年時代。如此看來,近三年時間鄭州房價漲幅不高,相比東莞、佛山等南方城市差距較大。單純看房價平均數據,鄭州房價似乎沒有下跌!然而,不少媒體報導「鄭州房價連跌三年」!那麼,鄭州房價是真的下跌了?還是只是房價漲幅較小?當地網友表示,鄭州樓市分化明顯,部分樓盤房價上漲,部分樓盤卻是下跌。
  • 大城市房價還會漲?小縣城不要買房?淨忽悠人!
    (二)大多數小縣城房價沒有泡沫,絕大多數大城市房價泡沫嚴重雖然說國內的平均房價接近10000每平米,我們也經常看到哪個小縣城房價過萬的這種消息,但我們不可否認,大多數小縣城的樓市起步都比較晚,房價也都還是挺合理的,很多小縣城的房價也就4000每平左右,除去地價和建房成本,開發商的利潤其實也沒有多少
  • 過去三年,有城市房價跌了近一半,能買房的城市越來越少了
    三四線城市房價最高點則出現在2018年,隨後下跌,這主要是因為貨幣化棚改在2018年逐漸結束,這部分主要影響三四線城市,沒有了棚改的支撐,需求跟不上供應,房價隨即下跌。現如今,樓市調整已經三年左右,房價只漲不跌的時代的確過去了,有的城市還在漲,有的城市則繼續下跌,它們中有些城市已經坐不住了。
  • 2021要到了,你是買房還是賣房呢?曹德旺等企業家都是這麼說的!
    隨著12月的到來,今年的時間是飛速的流逝,距離2021年也就剩下幾天的功夫了,很多人都開始諮詢明年是否買房或者是賣房的話題討論了,於是在很多網友對於「買房」還是「賣房」進行了各種各樣的討論。那麼明年到底是咬牙買房還是將手裡的房子賣掉呢?
  • 杏林橋頭超大盤,買房五年也不賺,廈門近島區域房價持續回落
    杏林橋頭有個典型項目叫做禹州中央海岸,這個樓盤就在杏林大橋南側,有著一線海景,屬於離島最近的地方之一。這是個超級大盤,因此二手成交不會很少,從貝殼找房上今年該小區的二手房交易案例來看,成交單價跌破3萬的房源已並不罕見。那麼,如今該小區的二手房價相當於以往哪個時期的房價水平呢?
  • 2020年,該「狠心買房」還是「持幣觀望」?馬雲、李嘉誠給出看法
    根據貝殼的數據顯示,3月有121個城市二手房價格下跌,其中四大一線城市全部下跌,上海跌幅最大5.85%。而且二手房掛牌數量激增,全國新增掛牌房源量環比上漲192.2%。不過對於這個數據,筆者還是認為比較失真了,畢竟貝殼作為中介方來說,肯定不敢把市場說的那麼不堪。不像58同城,在數據方面,比較真實權威。
  • 老家在湖北,工作城市在上海,定居城市是選擇蘇州和還是杭州?
    洋洋灑灑說了那麼多,就是為了接下來這個標題:老家在湖北,工作城市在上海,定居城市是選擇蘇州還是杭州?戶口遷至大城市,擔心很難買房,如何給自己留後路?從文章中,你可以看出,如果真的在未來5-7年,很難在大城市買房,那麼在周邊的發達衛星城市買房未必不可,這也是曲線救國,所以小王選擇在蘇州和杭州,都是發達的新一線城市,眼光不錯,但做選擇,肯定是優中選優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