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葉檀財經
文/檀少
最近一段時間我去了趟深圳,感慨頗深。
在這個中國創業熱情,買房熱情最洋溢的土地上,我跟很多朋友都聊了聊,他們中的一些人十年前、七年前剛來深圳時,只是窮光蛋。
想像那樣的場景,每天夥食費不能超過20元,全身上下的衣服不能超過100塊,不然扣掉房租和各種費用後,就入不敷出。說月光族是客氣的,根本是日光族。
但是現在,他們開著豪車,在深圳至少擁有兩套房產,過上了富足的中高階層的生活。
他們之所以能夠從千萬打工者中間突圍出來,有一個共同點:思維模式主動進行重大改變或調整。
不斷升級自己的思維模式,跳出原有的舒適圈。
我們慶幸自己出生在了這個全球經濟增速最穩定且最快的國度,對於任何一個個體,這都意味著巨大的機會。
渺小的個體想要取得成功,一定要跟隨時代步伐,順勢而為,借力打力,想要跑的比別人快,一定要坐上「中國高鐵」。
最關鍵的問題就是:
如何坐上這趟通往財富的高鐵?
選擇城市,往往意味著選擇了不同速度和不同方向,城市決定命運。
城市決定論 未來更明顯!
我們嘗試把答案說的簡單點。
首先要承認一點,人是有圈層的,我們所有的努力,就是要努力往上走,我粗略分了下,大概分為三個層級:
最上層:用錢賺錢,比如天使輪投資某家公司上市了,買了特斯拉的股票大漲了,高科技企業創業成功上市上,在整個財富分配機制中,獲利最多。
中間層:用資產賺錢,最常見的買了一二線城市的房產,可以收租,也可以過幾年把房子賣了賺錢。
最下層:是用體力賺錢,通過這樣的方式賺錢的比例人群是最多的,雖然人數眾多,但也只能分配最少比例的財富。
孟子提出的「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說的其實也是這個道理,而這樣的階層分布,其實也就是每一個社會所固有的「財富收割模式」。
先給大家看一下最新的胡潤百富榜單,統計了頂級富豪們當前的所在城市,北京,深圳,上海,杭州,廣州,蘇州,香港,佛山,成都,寧波,這十個城市位列前十。
換句話說,你如果想要從概率上成為中國最有錢的那幫人,至少在城市選擇上要優先選擇一線城市和強二線。
為什麼?
因為在這些城市中,有著最好的資產,有著最好的風投環境,有著最好的金融環境,有著最好產業資源。
正是因為擁有這些資源,一二線城市變成了規則製造者,優秀的程式設計師通過公司入股的方式,一不小心就能實現千萬身家,這樣的機會,在國內的三四線城市並不具備。
如果你有遠大的理想和野心,就抓緊時機去最優質的城市,反正都是拼搏,在哪幹不是一樣,要從概率上先比別人多跑一步。不想拼,就別抱怨。
如果那些朋友不去深圳,而是留在湖北或是雲南的村子裡,大概率一輩子都沒有辦法實現財富的跨越式增長,也無法實現財富、教育的代際傳承。
請儘快跳出小縣城和農村,能去一線去一線,不去一線去強二線,實在不行就省會,只有這樣,才能在起步階段就有更多的可能,不僅為了自己,也為了未來的孩子。
好,我們再深入一層。
普通人沒有背景沒有家底,最重要的就是要用最短的時間跨過「用勞動賺錢」的命運。
開始拼搏的時候,用盡全力工作,總結高僧大德的經驗,別人一天幹8小時,你就幹12個小時,別人一周幹五天,你就幹6天幹7天,用最短的時間獲得老闆的認可,獲得上級的讚揚,成為一枚金光閃閃的優質職場人士。
不然,憑什麼有人短短1-2年就能逆襲做主管,別人需要3-4年,我不是給大家灌輸雞湯,而是真正想讓大家思考清楚,所有你看到的表面收穫的背後,都是你想像不到的付出。我們不能光看到豬吃飽,沒聽到豬慘叫。
舉個例子,我朋友十年前剛去深圳時,全身上下一共100元,第一份工作是老鄉介紹在廠裡做學徒工。
前面半年,每天比同組人員多加班2個小時,在2個月就積累了經驗,6個月後,成為班組長,1年後成為了車間主任,2年後,成為了工廠副總。
絕大多數人一定會經歷靠勞動賺錢的時代,請儘量用百倍努力用最短的時間跨過這個艱難歲月。
而且,如果你在每一步上都領先他人一點,幾年之後,你的財富不是比別人多一點,而是多數倍。
比如因為很早就做上了管理層,所以你很早就有了股票收益,這樣的被動收入讓你很早就買了房。
過幾年後,當別人準備買房時,發現房價已經翻倍,想要買與你同樣類型的房產,至少多花一兩百萬,你們之間的家庭財富差異,就被越拉越大。
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背後的邏輯也一樣,只有趁早出名,用最短時間出名,一步領先,步步領先。
在不同的城市,因為行業和頭部企業聚集度不同,同樣的努力幾年之後薪資結構大不相同。
比如你在小縣城,幹得很不錯,月收入1萬在當地算高收入人群,但是在上海或是深圳,同樣的付出,月收入可能會達到4-5萬。
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薪酬錨定點。
我們都明白,大城市意味著高壓力和高消費,以及龐大的城市範圍,無數的年輕人每天上下班交通路程都很遠,都很痛苦。
與此同時,更為重要的是得到。
大城市裡聚集著各大行業的精英,大家在寫字樓裡碰撞出行業奇蹟的火花,不斷引流著行業潮流的發展。而且大城市獨有的資源政策和一流的營商對外貿易平臺,是很多三線小城市可望而不可及的。
買房是個大問題 請置換到一線去!
好,我們再來聊聊關於買房的問題,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很多人關心。
經常會有人問我,中國的房價有沒有泡沫。
這個問題需要辯證的看,任何一個人很武斷的跟你說有泡沫或是沒泡沫,你都可以立即把他拉黑。
中國未來的城市,一二線城市和省會城市的房產是有價值的,未來因為人口的進一步集聚,還會再漲。
但是如果你在三四五線還有多套房產,趁著這個時間點,趕緊拋,因為有些收縮型城市的價值真的不太大,未來會越來越被稀釋。
先拋兩個觀點。
上海當前的房產均價是在5.9萬每平,深圳的房產均價是在6.3萬每平,目前上海和深圳的房子貴嗎?不貴嗎?其實並不貴。
我們一直在喊的一線城市要成為國際化大都市,什麼是國際化大都市,就是所有的要素流動都是要實現最高的效率。
但是,你不能只是商業服務經濟發展名列前茅,相對應的,你的房價也需要名列前茅。
根據北京大學徐遠教授所羅列的數據:
「當前紐約核心區的房子均價換算成人民幣是在每平方米14萬元左右,而北京的房子的均價差不多是在6萬左右,至於高端公寓,紐約的均價折合成人民幣在每平方米30萬元左右,而北京的均價在每平方米15萬元左右。」
「所以,如果我們相信中國經濟會繼續平穩發展,社會穩定,那麼對比紐約,北京上海的房子還是具有很大的潛力和漲幅的」。
三四線小城市,處於陰影之中,請大家永遠記住一點,在這些城市中,沒有房產行業。
並不是鶴崗均價只有1000元了,就意味著鶴崗會有投資價值,也並不是說上海前灘的房子已經賣到17萬了,就不會再漲了。
在房產的世界裡,馬太效應會越來越顯著,貴的越來越貴,便宜的一地雞毛。
就像日本的東京房價,雖然那麼貴了,但還有很多偏僻區域的房子竟然是免費送的,只要你定期維修保養。
很多人可能會說,不是現在越來越多的城市都通了高鐵嘛,住在小縣城去大城市的話應該會更方便了。
但是,抱歉,結果恰恰相反。
50多年前,日本的第一條高鐵——東海道新幹線通車時,大阪和新幹線沿線的一些小城市歡呼雀躍,認為未來可以將東京的人流、物流、資金流吸引到他們的城市。
結果讓沿線城市大失所望,東京對大阪等城市產生了強烈的「虹吸效應」。
根據澤平宏觀的統計,從70年代初開始,東京都市圈的人口急劇上升,大阪都市圈的人口反而下降。
下面這張圖大家可以仔細看下,這是京滬和滬漢蓉高鐵沿線部分三四線城市,在高鐵通車之後的人口變化圖。
兩條高鐵通車後,36個高鐵節點三線城市26個出現人口流失,最多的湖北荊州市人口下降24萬,佔總人口約4%。
人口流失城市絕大部分是那種經濟落後,人口眾多的農業縣、農業市,也就是說在高鐵通車後,我們所期待的高鐵聚集效應並沒有出現。
因為高鐵的出現,沿線的三四線低能級城市人口加速外流。曾經滯留和阻隔他們的是空間,但有了高鐵之後,他們加速的流向了經濟更強、基礎更好的城市中。
請大家記住,如果你是以自主為需求的,在小縣城在家鄉,最多買一套就夠了,這些城市未來只有居住屬性而沒有投資或金融屬性。
如果你考慮到投資或是資產配置,就一定要果斷來到優質的城市。
還有很多人到現在仍然在問縣城的寫字樓或是商鋪能不能買。
這些業態,你買的時候可能是資產,但一旦到你手裡,很容易就變成負債,就是你租也不好租,賣也沒人願意接手,你還得每個月還房貸和利息。
如果是從第二個層面,就是資產賺錢這個維度來看,就一定是要在這個時間點賣出縣級市的房子,全部配置到一二線優質的城市中去,獲取更高質量更穩定的漲幅。
如果你依然堅持說中國的房價是有泡沫的話,那我會堅定不移的告訴你:三四線泡沫是易碎的,輕輕一碰就破,一二線的泡沫是鋼做的,很難破,而且一直在變大。
我們要做的,是能不能儘早融入到這鋼鐵做的泡沫中去。
中國經濟正在全面南移!
最後,想要提醒大家的是,選擇城市一定要深思熟慮。要看準城市未來方向的方向,要多看看這個城市的內核怎麼樣。
選對了城市也就意味著選對了趨勢,大樹底下好乘涼,跟著風口一起舞。選錯了城市,付出十倍二十倍的努力,可能還不如風口浪尖上的鹹魚飛的高。
不是說所有的省會城市都有價值,也不是說統計局所監測的70個重點城市都有價值,現在一定要以區域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先給大家看一組數據,2010年-2020年GDP排名下滑最嚴重的10個地級市,分別是唐山、石家莊、濰坊、大連、瀋陽、哈爾濱、鄂爾多斯、淄博、邯鄲、鞍山。
大家如果仔細去看下所對應的省份,其中遼寧有3個,河北有3個,山東有2個,內蒙古有1個,黑龍江有1,全部都是清一色的北方城市。
根據最新公布的前三季度的GDP排名,大家仔細去看下,除了北京外,所有的北方城市全部淪陷。
除此之外,這次需要特別提醒的是天津,這次排在了第11位,遺憾的是,這也是天津首次被擠出前十,整個北方城市,北京碩果僅存。
南強北弱的局面,算是徹底奠定了,孔雀,還在加速往東南飛,南方城市的房價將在不斷集聚的人口中,越發穩固。
我們恐怕很難改變城市與社會發展的脈絡和方向,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