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研究宇宙基本成分的新方法,徹底搞懂粒子物理學

2021-01-13 老胡說科學

經典的物理理論認為物質由基本粒子組成,它們之間僅以幾種不同的方式相互作用。在20世紀70年代,物理學家開發了一套描述這些粒子和相互作用的方程。這些方程共同形成了一個簡明的理論,現在被稱為粒子物理學的標準模型。

標準模型缺失了一些令人費解的部分(明顯缺失的是構成暗物質的假定粒子,那些表達引力的粒子,以及對中微子質量的解釋),但它給出了幾乎所有其他觀察到的現象的極其精確的圖像。

然而,標準模型仍然缺乏連貫的可視化。大多數嘗試都過於簡單,或者忽略了重要的相互聯繫,或者混亂不堪。

考慮最常見的可視化,它顯示了一個粒子周期表:

標準模型這種方法並不能洞察粒子之間的關係。帶力粒子(即傳遞電磁力的光子),W和Z玻色子傳遞弱力,而傳遞強力的膠子與物質粒子——夸克、電子及其同類——處於相同的地位。此外,像「顏色」這樣的關鍵屬性被省略了。

2013年影片《粒子熱》(Particle Fever)的另一個表述是:

儘管這種可視化恰當地強調了希格斯玻色子的中心地位,希格斯玻色子被放在光子和膠子旁邊,儘管在現實中希格斯玻色子並不影響這些粒子。而圓的象限是有誤導性的——例如,這意味著光子只與它接觸的粒子偶聯,但事實並非如此。

一種新方法

伊利諾州費米國家加速器實驗室的粒子物理學家克裡斯·奎格數十年來一直在思考如何對標準模型進行可視化,希望更強大的可視化表示能夠幫助人們熟悉已知的自然粒子並促使他們思考關於這些粒子如何適合更大,更完整的理論框架。奎格的直觀表示方式展示了標準模型的更多基本順序和結構。他稱其方案為「雙單形」。

讓我們從頭開始構建雙單形。

夸克在底部

物質粒子主要有兩種,輕子和夸克。(請注意,對於自然界的每一種物質粒子,都存在一種反物質粒子,它具有相同的質量,但在其他方面都是相反的。正如其他標準模型可視化所做的那樣,我們省略了反物質,這會形成一個獨立的、反向的雙單形。)

讓我們從夸克開始,特別是組成原子核中的質子和中子的兩種類型的夸克。這兩種夸克是上夸克,電荷為單位的2/3;下夸克,電荷為- 1/3。

上下夸克可以是「左旋的」或「右旋的」,這取決於它們相對於運動方向是順時針旋轉還是逆時針旋轉。

弱變化

通過一種稱為弱力的相互作用,左旋的上下夸克可以相互轉換。當夸克交換一種叫做W玻色子的粒子時,就會發生這種變化。W玻色子是弱力的載體之一,帶有正負1的電荷。這些弱相互作用用橙色線表示:

奇怪的是,自然界中沒有右手的W玻色子。這意味著右旋的上下夸克不能發射或吸收W玻色子,所以它們不會相互轉換。

強烈的顏色

夸克還具有一種叫做顏色的電荷。一個夸克可以有紅色、綠色或藍色電荷。夸克的顏色使它對強力敏感。

這種強力將不同顏色的夸克結合在一起形成複合粒子,如質子和中子,它們是「無色的」,沒有淨色電荷。

夸克通過吸收或釋放膠子來從一種顏色轉換為另一種顏色,膠子是強力的載體。這些相互作用形成了三角形的邊。因為膠子本身具有色電荷,它們不斷地相互作用,就像與夸克相互作用一樣。膠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填充了這個三角形。

現在我們來看輕子,另一種物質粒子。輕子有兩種:電子和中微子,前者的電荷為1,後者為電中性。

與左旋上夸克和左旋下夸克一樣,左旋電子和中微子可以通過微弱的相互作用相互轉化。然而,在自然界中還沒有見過右旋中微子。

注意輕子不帶色電荷,也不通過強力相互作用;這是它們區別於夸克的主要特徵。

單形框架

把我們目前所做的放在一起,我們得到左手性的粒子在左邊,右手性的粒子在右邊。它們構成了奎格雙單形的基本框架。

三代夸克

現在,一個複雜的問題是:由於未知的原因,每種類型的物質粒子存在三種逐漸加重但在其他方面相同的版本。例如,除了上夸克和下夸克之外,還有粲夸克和奇夸克,還有更重的頂夸克和底夸克。輕子也是如此:除了電子和電子中微子,還有μ介子和μ中微子,還有τ子和τ中微子(請注意,中微子的質量雖小但未知)。它們構成了奎格雙單形的基本框架。

所有這些粒子都生活在雙單形的角落裡。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同代中,左旋夸克之間會發生少量的弱相互作用,例如,一個上夸克偶爾會吐出W+玻色子,變成一個奇夸克。不同代的輕子偶爾也會以這種方式相互作用。

力和電荷

粒子之間還有什麼其他的相互作用方式?我們已經提到過,許多物質粒子都是帶電的——事實上,除了中微子,所有的粒子都是帶電的。帶電的意思是這些粒子對電磁力很敏感。它們通過交換光子相互作用,光子是電磁力的載體。我們用波浪線來表示電磁相互作用,這些波浪線將帶電粒子彼此連接起來。請注意,這些相互作用不會使粒子相互轉化,在這種情況下,粒子只能感受到推或拉。

弱力比我們之前說的要複雜一點。除了W+和W -玻色子,還有一種弱力的中性載流子,叫做Z_0玻色子。粒子可以吸收或釋放Z_0玻色子而不改變其性質。與電磁相互作用一樣,這些「弱中性相互作用」只會導致能量和動量的損失或增加。弱中性相互作用在這裡用橙色波浪線表示。

弱中性相互作用與電磁相互作用相似,這並非巧合。弱力和電磁力都來自於一個單一的力,在宇宙的最初時刻存在,稱為電弱相互作用。

隨著宇宙冷卻,一個被稱為電弱對稱破缺的事件將這些力一分為二。這一事件的標誌是一個貫穿整個空間的場的突然出現,這個場被稱為希格斯場,它與一種叫做希格斯玻色子的粒子有關——這是我們謎題的最後一塊。

進入希格斯

希格斯玻色子是標準模型的關鍵,也是為什麼雙單形排列有意義的關鍵。當希格斯場在早期宇宙中出現時,它將左旋和右旋的粒子結合在一起,同時賦予這些粒子我們稱之為質量的性質。(請注意,中微子是有質量的,但它的起源仍然是神秘的,因為它源自某種機制,而不是希格斯玻色子。)

當一個粒子(如電子)在空間中移動時,它會不斷地與希格斯玻色子——希格斯場的激發態——相互作用。當一個左旋電子與一個希格斯玻色子碰撞時,電子可能會從它身上反彈到一個新的方向,變成右旋電子,然後再與另一個希格斯粒子碰撞,再次變成左旋電子,以此類推。這些相互作用降低了電子的速度,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質量」。

一般來說,粒子與希格斯玻色子相互作用越多,它的質量就越大。此外,與希格斯玻色子頻繁的相互作用使這些大質量粒子成為左旋和右旋的量子混合物。

這樣,我們就有了粒子物理學的標準模型。

相關焦點

  • 粒子物理學基礎——淺析12種基本粒子
    粒子物理學作為一門基礎科學,其實與我們每個普通人都息息相關。但是,它的貌似高大上和它的晦澀難懂又讓無數人對它敬而遠之。作為非專業人士,我們不可能系統地學習粒子物理學,但通過階段性的知識積累,也能夠讓我們對整個粒子物理學有更多的理解。
  • 一種奇怪粒子剛被科學家發現,是粒子又非粒子,物理學理解被打破
    近日,科學家在大型強子對撞機內發現了一種奇怪粒子,說它是粒子,但是它卻可以無故消失,說它不是粒子,有時又真實存在於我們世界裡。它打破了我們之前對物理學理解,但又沒有徹底改變我們的認知。因此該粒子發現讓科學家們有些糾結。
  • 神秘粒子可能是「第五種自然力」,或改變物理學
    科學家們進行的新研究可能會徹底改變我們所知道的物理學,因為他們發現了自然界的第五個基本來源。匈牙利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表了一項新的研究,為一種全新的粒子提供了進一步的證據,這種被命名為X17的粒子可能是解開我們對暗物質的理解之謎的鑰匙。
  • 研究稱,能量碎片才是宇宙的基本組成部分,顛覆了相對論的時空論
    一種新的物質結構可以模擬最大和最小的物體(從恆星到光子) 物質組成了宇宙,但是是什麼組成了物質呢?長期以來,對物理學家來說,這個問題一直很棘手。現在,研究人員研究出了一種描述物質的新方法,這反映了物理學最近的發展趨勢。他們提出,物質不是由粒子或波組成的,而是由能量碎片組成的。
  • 一個奇特的猜想:黑洞可能本來就是一種巨大的基本粒子?
    現代粒子物理學已經讓我們對物質的構成有了基本的認識。在19世紀,科學家發現許多熟悉的物質如氧和碳都由一種可以識別的最小組成單元構成,他們稱之為「原子」,意為「不可分割的」。但到了20世紀30年代,由湯姆遜、盧瑟福、玻爾和查德威克等物理學家的工作,證明了原子遠不是構成物質的最基本成分,原子有一個包含著質子和中子的核,核外還圍繞著一群旋轉的電子。到了1968年,粒子加速器的實驗進一步證明了質子和中子又是由3個更小的粒子構成,這些粒子被稱作「夸克」。
  • 上帝粒子的發現,會顛覆粒子物理學,讓粒子物理學家失業嗎?
    那麼先讓他說一下黑洞-他在研究的東西-然後我們再回來討論。希格斯玻色子是粒子物理學(在一些方面來說),黑洞是天體物理學。當然,天體物理學並不相信所有東西來源於黑洞——只是愛因斯坦和他的黑洞電子。我們看到希格斯粒子與其他基本粒子相互作用時,我們得到了質子、中子和電子,我們可以理解化學,當我們理解了化學之後,我們可以解釋生物,以此類推。現在先不談這個理論是不是真的(這是個哲學與衝突的複雜問題,我不想展開來討論)這並不準確的是真的。而唯一研究希格斯玻色子的物理學家,就是粒子物理學家。
  • 歐洲核子研究組織:實驗發現了可能導致新物理學的首個證據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科學家團隊,首次實驗發現了超稀有過程((ultra-rare processes ))的首個證據,這可能會導致新的物理學並為其理論預測過程提供重要證據,這為尋找可以解釋暗物質和宇宙其他奧秘的粒子過程中新物理學的證據鋪平了道路。
  • 傳奇人物史蒂芬·沃爾弗拉姆:通向一種新物理學的道路(I)
    作為商人,他是軟體公司沃爾夫勒姆研究公司(Wolfram Research)的創立者和執行長,是著名數學軟體Mathematica、Wolfram語言、Wolfram Alpha計算型知識引擎的主要設計師。在學術上,他以粒子物理學、元胞自動機、宇宙學、複雜性理論、計算機代數系統上的研究成果聞名於世。
  • 基本粒子和相互作用的標準模型|眾妙之門
    而其中組成物質的基本單元以及它們之間的基本相互作用是物理學研究的重要內容。而其中組成物質的基本單元,以及它們之間的基本相互作用是物理學研究的重要內容。狹義上講,此類研究通常被稱為粒子物理或高能物理。這實際上是一門最能體現物理學還原論思想的學科。相對於在實際生活中廣泛應用的其他物理學科,如光學、凝聚態物理等等,粒子物理更多屬於理論研究的範疇。因此,公眾以及很多物理學教師對粒子物理的研究內容、理論基礎以及前沿現狀了解較少。
  • 基本粒子和相互作用的標準模型簡介
    而其中組成物質的基本單元以及它們之間的基本相互作用是物理學研究的重要內容。狹義上講,此類研究通常被稱為粒子物理或高能物理。這實際上是一門最能體現物理學還原論思想的學科。相對於在實際生活中廣泛應用的其他物理學科,如光學、凝聚態物理等等,粒子物理更多屬於理論研究的範疇。因此公眾以及很多物理學教師對粒子物理的研究內容、理論基礎以及前沿現狀了解較少。
  • 研究表明X17粒子可能是第五種自然力的攜帶者!
    4種自然力眾所周知,我們的宇宙由四種基本的力量支配,它們分別是引力、電磁力、弱相互作用力和強相互作用力。這是物理學家長期以來的想法,因為用這四種自然力已經能夠解釋幾乎所有的自然現象了,除了一些極端條件下的現象還無法解釋,如黑洞中的物質存在形式,以及暗物質等。然而現在,新的研究表明,還有第五種力存在,這一發現可能會顛覆現代物理學的大部分理論。
  • 《周易》隱藏了近代物理學的粒子標準模型?
    近代物理的標準模型是一套描述強力、弱力及電磁力這三種基本力及組成所有物質的基本粒子的理論。到現時為止,幾乎所有對以上三種力的實驗的結果都合乎這套理論的預測。它是目前權威界認可的最科學物理理論。一個是中國古代聖賢創立的「哲學體系」,一個是近代物理學家發現的「科學定律」。可是,兩者之間卻有千絲萬縷的共同點。
  • 求解宇宙起源,《閃耀的平凡》走近「幽靈粒子」的中國捕捉者
    本期節目觀察者歐生·優麗來到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與高能物理學家王貽芳、曹俊以及溫良劍對話,了解中國粒子物理學研究走上世界舞臺背後的中堅力量。中微子的「小振蕩」帶來了國際物理學界的「大震撼」所謂「幽靈粒子」,實際上就是中微子,這種粒子個頭小,不帶電,可自由穿過地球,幾乎不與任何物質發生作用,號稱宇宙間的「隱身人」就像幽靈一樣的存在,科學家們以「幽靈粒子」來描述它。中微子是組成自然界的一種基本粒子,在宇宙中廣泛存在。
  • 為什麼「X17」粒子和新的第五種基本力很可能不存在
    【譯/程小康 校/王孟源】物理學實驗中經常出現與我們目前對宇宙的理解有矛盾的結果。其原因,有時是因為實驗設計或執行步驟做錯了,所以得到錯誤的結果。有時則是分析方法的問題,理解和詮釋實驗數據的思路錯了。此外,有些時候實驗是完全正確的,但是與實驗對比的理論計算細節是錯誤的,這些計算必須重做,但並不影響原本理論架構的正確性。
  • 什麼是粒子,組成萬物的基本粒子又是什麼
    它們是不是由更小的粒子組成?組成萬物的最基本的粒子是什麼呢?有沒有最小的粒子?首先,我們先要了解什麼是粒子,粒子的定義是什麼。粒子(particle),是指能夠以自由狀態存在的最小物質組成部分。最早發現的粒子是原子、電子和質子。在1932年人們又發現中子,確認原子是由電子、質子和中子組成的。
  • 宇宙背景輻射現異常偏振光 預示新物理學理論
    近期一份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的研究,發現了宇宙微波背景數據中存在偏光效果。研究者認為,這意味著宇稱守恆(parity symmetry)理論將被打破,必須有新的物理學理論才能對其做出解釋。
  • 它是宇宙中最小的粒子,但它從大湮滅中拯救了宇宙
    研究人員找到了展示我們宇宙中最小的粒子是如何把我們從徹底殲滅中拯救的演示方法科研人員想方設法證明宇宙中最小微粒是如何使人類免於徹底毀滅的的圖:宇宙大爆炸後的極速膨脹使得最初的微觀宇宙延伸為宏觀,並將宇宙能量轉化為物質
  • 第五種基本作用力存在嗎?科學家們一直在探索這樣一個基本問題
    由於在宇宙學上的一些新發現,當前的理論對此難以解釋,因此在最近幾十年中,尋求第五種力的探索越來越多,例如:已經發現,宇宙的大部分質量是由一種稱為暗物質的神秘物質引起的。大多數理論物理學家認為,暗物質由未發現的新亞原子粒子組成,但有的認為,這可能與未知的基本力相關;已經發現,宇宙正在加速膨脹,一些理論物理學家推測,這可能顯示出新的基本力;物理學中尚沒有一個公認的統一理論,理論物理學家們會假定存在一個額外的基本力——第五種力;
  • 構成我們宇宙的基本粒子是什麼?看完你肯定會明白
    PS:1、強子不屬於基本粒子,強子是一種亞原子粒子,包括重子和介子等,質子、中子、超子都屬於重子類,重子由三個夸克或三個反夸克組成,它們的自旋總是半數的。2、費米子組成物質和玻色子傳遞作用是什麼意思呢?比如說膠子是一種負責傳遞強核力的玻色子。
  • 馮端:漫談物理學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新波段,如紅外、X射線和γ射線的望遠技術得到了發展,還有新的檢測技術如CCD 列陣。為了超越大氣層的吸收和幹擾,還將望遠鏡放到太空中去,如哈勃、愛因斯坦、康普頓望遠鏡等。可以說當代也是天體物理學的黃金時代。大量天體譜線紅移的數據為宇宙膨脹提供證據,3K微波背景、脈衝星、類星體及γ射線爆等重大發現,為理論天體物理和宇宙論提供了大量數據,使星體和宇宙成為檢驗物理理論的龐大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