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隱藏了近代物理學的粒子標準模型?

2020-12-18 環視天下mj

《周易》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是古代漢民族思想、智慧的結晶,被譽為「大道之源」,是華夏傳統文化的傑出代表,亦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

近代物理的標準模型是一套描述強力、弱力及電磁力這三種基本力及組成所有物質的基本粒子的理論。到現時為止,幾乎所有對以上三種力的實驗的結果都合乎這套理論的預測。它是目前權威界認可的最科學物理理論。

一個是中國古代聖賢創立的「哲學體系」,一個是近代物理學家發現的「科學定律」。可是,兩者之間卻有千絲萬縷的共同點。

1、近代物理實驗所發現的「真空漲落」現象驗證了二千多年前易學闡述的「無中生有」思想。

2、太極分為陰陽,《周易》包括陰爻和陽爻兩部分,陰爻和陽爻相互組合形成不同卦象;近代物理學發現,電荷分為正負兩種,正負電荷按照不同比例組合出不同夸克。

3、八卦的每一卦都由三爻組成,共有8種卦象。標準模型中,夸克具有「三代」,基本粒子種類合計共8種。

4、《周易》是八卦的組合,共有64卦,64卦包含宇宙一切現象和規律;目前標準模型已發現的基本粒子共計62種。宇宙萬物是由62中基本粒子構成的。(注,物理學對暗能量和暗物質沒有做出合理解釋,標準模型中的基本粒子構成尚未完善。故而,宇宙可能還存在兩種未知基本粒子。)

5、《周易》認為有陰必有陽,陰陽相互轉化、相互抵消;基本粒子模型預言,粒子具有對稱性,每一個粒子對應一種反粒子,正、反粒子可以湮滅。

6、《周易》認為道是時刻運行的,陰陽之間相互轉化,而道本身是恆久不變的;基本粒子模型預言,物質是不斷運動和變化的,在變化中也有些東西不變,即守恆。粒子的產生和衰變過程就要遵循能量守恆定律。此外還有其他的守恆定律,例如質量守恆、 動量守恆、 角動量守恆,以及微觀現象中不連續的宇稱守恆、 電荷守恆,還有重子數守恆、輕子數守恆、奇異數守恆、同位旋守恆等。

7、《周易》認為陰陽是糾纏在一起的,由陰陽構成的「天、地、人」之間存在共鳴;比如,「天人合一」就是人與天的共鳴現象。基本粒子模型揭開了基本粒子的秘密——所有的基本粒子都是共振態(共振現象是指一個物理系統在其自然的振動頻率(所謂的共振頻率)下趨於從周圍環境吸收更多能量的趨勢)。基本粒子之間相互作用(糾纏在一起),同時,可以發生共振。產生基本粒子的外因是物質波的交匯,交匯處形成波包內因是交匯處發生了共振,客觀表現為共振態—即基本粒子的產生。

相關焦點

  • 大型強子對撞機實驗發現輕子行為異常 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存在破綻
    如這些結果獲得證實,意味著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存在破綻。輕子是標準模型中的基本粒子,分為三代:電子、繆子(muons)和陶子(taus)。輕子普適性是標準模型的一個基本原則,指這三種粒子與其他粒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如出一轍。因此,儘管不同輕子質量不同,同一種粒子衰變產生這三種輕子的概率應該相同。然而,過去幾年,LHCb團隊和其他研究人員提供的測量結果均表明,不同輕子的「行為舉止」可能不同。
  • 為什麼說粒子物理標準模型存在巨大缺陷?
    粒子物理標準模型作為現代物理學的最高成就,粒子物理標準模型無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當今世界各種粒子加速器中,粒子之間的碰撞行為都在標準模型的預測之中。粒子加速器越強大,實驗值和理論值越接近。那麼,什麼是粒子物理標準模型?這套理論是如何創立的?它有多強大?在自然界中,無論力的作用是怎樣的,從根本上都可以歸咎為四種基本力:主宰天體的引力、主宰帶電粒子的電磁力、主宰原子核的強核力和弱核力。
  • 基本粒子和相互作用的標準模型|眾妙之門
    為此,本文試圖對粒子物理理論做一個較為全面的簡介。論文中儘可能地不用物理公式來說明物理規律和思想。對粒子物理理論的理解其實要牽涉到整個量子力學的解釋問題。本文作者也儘可能地把量子力學的解釋、物理學對組成物質基元的理解,以通俗的方式進行描述。需要說明的是,粒子物理標準模型是物理學家經過了長期的探索才得到的。其中既有奇妙的物理思想,又有大量的實驗探測。
  • 基本粒子和相互作用的標準模型簡介
    為此,本文試圖對粒子物理理論做一個較為全面的簡介。論文中儘可能地不用物理公式來說明物理規律和思想。對粒子物理理論的理解其實要牽涉到整個量子力學的解釋問題。本文作者也儘可能地把量子力學的解釋、物理學對組成物質基元的理解,以通俗的方式進行描述。需要說明的是粒子物理標準模型是物理學家經過了長期的探索才得到的。其中既有奇妙的物理思想,又有大量的實驗探測。失敗與挫折充斥了整個探索過程。
  • 超越物理學標準模型,發現超高能事件,是研究中微子的關鍵!
    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的物理學家提出了一種方法:可以利用超高能中微子來研究超越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的相互作用。「Zee Burst」模型利用了來自大型中微子探測器的新數據,如南極洲的冰立方中微子天文臺及其未來擴建項目。
  • 異常時代:粒子物理面臨越來越多的與標準模型不符的「異常」現象
    粒子物理學家經歷了如此巨大的努力,只是為了研究關於μ子磁矩值的理論與實驗之間十億分之三的異常。這個差異看起來很小很小,可是粒子物理學中歷史最悠久的異常之一。在這裡,「異常」是指與理論預測相比在統計上存在的顯著差異。理論指的是是粒子物理學的標準模型理論。μ子異常也不是唯一的,其他異常還涉及底夸克、中微子和K介子(kaons)。
  • 被稱為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玻色子會給標準物理模型帶來什麼影響
    而這些物質還可以再分,組成這些質子中子電子的粒子,則是標準模型裡12種基本粒子。而粒子物理的標準模型可以說是近代史上最偉大的科學成就,可以這麼說,這比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卡文迪許測出引力常量G的數值的作用還要大。有了這套理論,物理學家便可以用它們研究基本粒子。但是任何理論都不可能做到完美無誤,標準模型理論也是如此。
  • 科學家預言,在超新星中微子中,將首次觀測超出標準模型粒子
    這種超新星產生的熱中子星,是中微子的重要來源,因此可能成為粒子物理學研究的理想模型。幾十年來,天文學家和天體物理學家一直在為超新星的出現做準備,他們設計了理論和計算模型來幫助當前了解這一令人著迷的宇宙事件。這些模型可以幫助分析和更好地了解使用最新的探測器和其他儀器(特別是用於測量中微子和重力波的儀器)收集的新數據。
  • 上帝粒子的發現,會顛覆粒子物理學,讓粒子物理學家失業嗎?
    希格斯玻色子是粒子物理學(在一些方面來說),黑洞是天體物理學。當然,天體物理學並不相信所有東西來源於黑洞——只是愛因斯坦和他的黑洞電子。但是預測黑洞的這些理論對於天體物理學又是非常關鍵的,即使沒有黑洞存在,你不會有新的天體物理學發現,甚至不會有天體物理學,至少一百年沒有新的發現,因為這個領域會分裂成幾十個不同的模型,每個模型都能很好地解釋了這類數據的其中一部分,而其餘剩下的數據都很糟糕。與此同時,希格斯玻色子與標準模型的其他部分配合得非常好,如果沒有希格斯玻色子的話,研究場地可能會發生嚴重的爆炸。
  • 粒子物理學基礎——淺析12種基本粒子
    粒子物理學作為一門基礎科學,其實與我們每個普通人都息息相關。但是,它的貌似高大上和它的晦澀難懂又讓無數人對它敬而遠之。作為非專業人士,我們不可能系統地學習粒子物理學,但通過階段性的知識積累,也能夠讓我們對整個粒子物理學有更多的理解。
  • 「標準模型」與「希格斯粒子」:從空中樓閣到微觀世界的理論基石
    因為,在物理學最頂端的分支——粒子物理學幾十年的發展過程中,逐漸成立了一整套理論框架,這個框架被稱為粒子物理學的標準模型。而這個框架下最底層的粒子幾乎都被發現了,希格斯粒子被認為是最後一個最底層的粒子,所以也被人稱作是「標準模型的最後一塊拼圖」。
  • 粒子標準模型有錯?科學家急切想要找出其中的漏洞!
    眾所周知,粒子物理學的標準模型佔據了粒子界的主導地位,在幾十年的時間裡,它成功地通過了來自世界各地實驗的挑戰。這一理論將我們對宇宙四種基本力中的三種——電磁力、強核力和弱核力——的理解統一在一個量子理論下。總而言之,這是所有科學中最久經考驗的理論,能夠解釋大量的基本相互作用。
  • 「標準模型」與「希格斯粒子」:從空中樓閣到微觀世界的理論基石|眾妙之門
    因為,在物理學最頂端的分支——粒子物理學幾十年的發展過程中,逐漸成立了一整套理論框架,這個框架被稱為粒子物理學的標準模型。而這個框架下最底層的粒子幾乎都被發現了,希格斯粒子被認為是最後一個最底層的粒子,所以也被人稱作是「標準模型的最後一塊拼圖」。
  • 郭磊:粒子尺度的科研世界
    有研究者認為,標準模型的詳細程度好比一個賓館套間的「手冊」,上面清楚說明了每一件物品的名稱、種類、數量、位置等,從而使客人非常舒服地住在裡面。在過去的近半個世紀中,科學家們在實驗中發現的所有粒子,都能在標準模型中找到對應的身份,並且其性質也與「手冊」中的預測基本吻合。因此,標準模型被視為迄今為止在粒子層面理解自然的最佳理論,入選20世紀物理學的重大成就。
  • 神秘粒子可能是「第五種自然力」,或改變物理學
    科學家們進行的新研究可能會徹底改變我們所知道的物理學,因為他們發現了自然界的第五個基本來源。匈牙利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表了一項新的研究,為一種全新的粒子提供了進一步的證據,這種被命名為X17的粒子可能是解開我們對暗物質的理解之謎的鑰匙。
  • 一種研究宇宙基本成分的新方法,徹底搞懂粒子物理學
    經典的物理理論認為物質由基本粒子組成,它們之間僅以幾種不同的方式相互作用。在20世紀70年代,物理學家開發了一套描述這些粒子和相互作用的方程。這些方程共同形成了一個簡明的理論,現在被稱為粒子物理學的標準模型。
  • 標準模型的粒子數量以及劃分方法,一看就懂
    這就需要粒子物理標準模型了,簡單的說這個模型就是從本質上去詮釋這四種相互作用力(引力目前除外)。對於物質的基本組成大多數人了解的就是分子,再細一點就是原子或者是質子、中子。而組成中子、質子一類的還有更基本的粒子,這些粒子也屬於標準模型中的組成了。
  •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對標準模型的介紹
    標準模型包括電磁力、強弱力及其所有載流子粒子,並很好地解釋了這些力是如何作用於所有物質粒子的。然而,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力,重力,並不是標準模型的一部分,因為將重力舒適地放入這個框架被證明是一個困難的挑戰。用來描述微觀世界的量子理論和用來描述宏觀世界的廣義相對論,都很難融入一個單一的框架。在標準模型的背景下,還沒有人能夠使這兩者在數學上兼容。
  • 物理學之「道」:超級震撼的東方神秘主義與近代物理學的相互佐證
    《物理學之「道」》的主要特色有:《物理學之「道」》知識涉及面非常廣,闡釋相當權威、專業。《物理學之「道」》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探索近代物理學與東方哲學、宗教、傳統文化之間的聯繫。近代物理學和東方神秘主義之間存在著某些相似性、相容性。東方神秘主義當中有一些不為人們所理解的部分可以藉由現代的物理學實驗加以證明。一切事物的統一性佛教裡面強調「無緣大慈,同體大悲」,西方靈性體系強調「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老子強調「道可道,非常道」。
  • J粒子實驗設備模型
    該發現對粒子物理學的發展有劃時代的影響,被稱為粒子物理的11月革命(November Revolution)。會被稱為「革命」,就在於這個發現帶來多方面的突破,奠定了現代的基本粒子理論。J粒子實驗設備模型,尺寸是按照1:1復原的,側面看到的立方體是磁鐵,它的作用是排除背景,前端的是切倫科夫計數器,它的作用是測量電子,正方體是多絲正比室,它的作用是測量粒子軌跡與動量,末端的是簇射探測器,它的作用也是分辨電子。在這個方向還設置了一個觸摸顯示器,可以從不同角度來體驗發現J 粒子的實驗設備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