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對標準模型的介紹

2020-12-18 萬象經驗

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數千名物理學家的理論和發現使人們對物質的基本結構有了深刻的認識:宇宙中的一切都是由一些基本粒子構成的,並由四種基本力控制。我們對這些粒子和三種力之間的相互關係的最佳理解被封裝在粒子物理的標準模型中。它發展於20世紀70年代初,成功地解釋了幾乎所有的實驗結果,並精確地預測了各種現象。隨著時間的推移,標準模型已經成為一個經過驗證的物理理論。

物質粒子

我們周圍的所有物質都是由基本粒子構成的,這些基本粒子是構成物質的基本單元。這些粒子有兩種基本類型:夸克和輕子。每種類型有六個粒子,代或世代是基本粒子的一種分類。最輕和最穩定的粒子構成第一代,而較重和較不穩定的粒子則屬於第二代和第三代。宇宙中所有穩定的物質都是由第一代粒子構成的,任何較重的粒子都會迅速衰變為更穩定的粒子。六個夸克分三代,第一代是「上夸克」和「下夸克」,第二代是「粲夸克」和「奇異夸克」,然後是「頂夸克」和「底夸克」。夸克也有三種不同的「色」,它們混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無色的物體。六個輕子以類似的方式排列在三代之中,即「電子」和「電子中微子」,「μ子」和「μ子中微子」,「τ」和「τ中微子」。電子、μ子和τ都有電荷和相當大的質量,而中微子是電中性的,質量很小。

力和載體粒子

宇宙中有四種基本作用力:強力、弱力、電磁力和引力。他們的工作範圍不同,有不同的優勢。引力是最弱的,但它有無限的範圍。電磁力也有無限的範圍,但它比引力強很多倍。弱力和強力只在很短的範圍內有效,並且只在亞原子粒子水平上佔主導地位。弱力比引力強,但比強力和電磁力弱。正如它的名字所暗示的,強力是四種基本相互作用中最強的。

其中三種基本力來自於力載體粒子的交換,這些粒子屬於一個更廣泛的群體,稱為「玻色子」。物質粒子通過相互交換玻色子來傳遞離散的能量。每一個基本力都有其相應的玻色子:強力由「膠子」攜帶,電磁力由「光子」攜帶,「W和Z玻色子」負責產生弱力。雖然還沒有找到,但「引力子」應該是相應的引力攜帶粒子。

標準模型包括電磁力、強弱力及其所有載流子粒子,並很好地解釋了這些力是如何作用於所有物質粒子的。然而,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力,重力,並不是標準模型的一部分,因為將重力舒適地放入這個框架被證明是一個困難的挑戰。用來描述微觀世界的量子理論和用來描述宏觀世界的廣義相對論,都很難融入一個單一的框架。在標準模型的背景下,還沒有人能夠使這兩者在數學上兼容。

但對粒子物理學來說,幸運的是,當涉及到粒子的極小尺度時,重力的影響是如此微弱以至於可以忽略不計。只有當物質大量存在時,例如在行星的尺度上,引力的作用才起主導作用。因此,儘管標準模型不情願地排除了一種基本力量,它仍然可以很好地工作。

歷史和展望

現在還不是物理學家收工的時候。儘管標準模型是目前對亞原子世界的最佳描述,但它並不能解釋全部情況。該理論只包含了四種基本力中的三種,忽略了重力。還有一些重要的問題它沒有回答,比如「什麼是暗物質?」,或者「大爆炸後反物質發生了什麼?」,又或者「為什麼有三代質量尺度如此不同的夸克和輕子?」等等。還有一種叫做希格斯玻色子的粒子,它是標準模型的基本組成部分。

2012年7月4日,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大型強子對撞機(LHC)的ATLAS和CMS實驗宣布,他們各自在126 GeV左右的質量區觀察到了一個新粒子。這個粒子與希格斯玻色子是一致的,但要確定它是否是標準模型預測的希格斯玻色子還需要進一步的工作。標準模型中提出的希格斯玻色子是布呂恩-恩格勒-希格斯機制最簡單的表現形式。其他類型的希格斯玻色子是由超越標準模型的其他理論預測的。

2013年10月8日,諾貝爾物理學獎聯合授予弗朗索瓦·恩格勒特和彼得·希格斯,因為他們在理論上發現了一種機制,有助於我們理解亞原子粒子質量的起源,且該粒子在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強子對撞機實驗中被發現。

因此,雖然標準模型準確地描述了其領域內的現象,但它仍然是不完整的。也許這只是隱藏在亞原子世界深處或宇宙黑暗角落裡的新物理學更大圖景的一部分。來自大型強子對撞機實驗的新信息將幫助我們找到更多這些丟失的碎片。

相關焦點

  • 歐洲核子研究組織:實驗發現了可能導致新物理學的首個證據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科學家團隊,首次實驗發現了超稀有過程((ultra-rare processes ))的首個證據,這可能會導致新的物理學並為其理論預測過程提供重要證據,這為尋找可以解釋暗物質和宇宙其他奧秘的粒子過程中新物理學的證據鋪平了道路。
  • 大型強子對撞機實驗發現輕子行為異常 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存在破綻
    據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官網日前報導,該中心大型強子對撞機底夸克實驗(LHCb)團隊報告稱,他們在檢驗輕子普適性時發現,不同輕子的行為可能存在差異。儘管這一結果統計顯著性不高,但與此前其他結果吻合。如這些結果獲得證實,意味著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存在破綻。輕子是標準模型中的基本粒子,分為三代:電子、繆子(muons)和陶子(taus)。
  • 200 億歐元的對撞機計劃獲得歐洲核子研究組織,真不怕搞出事來嗎
    老邪評說:物理研究是越來越難了,要麼宏觀到光年以外,要麼細微到粒子以內。對撞機是研究微觀物理的必備工具,肯定是有積極意義的。但坊間流傳這是上帝的禁區,是潘多拉的盒子。很多人覺得往下研究是作死,說不定就撞出個微型黑洞或反物質炸彈,最後大家一起玩完。以外國民眾那尿性,真要開建了少不得一波抗議。為了發現更多希格斯玻色子的秘密,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理事會大膽通過下一代超級對撞機建造計劃,預估耗資至少 210 億歐元推動高能物理學。
  • 「標準模型」與「希格斯粒子」:從空中樓閣到微觀世界的理論基石
    撰文 | 粲先生來源:粲先生2012年7月4日,在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主報告廳裡舉行了一場特別的報告會。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物理學家們就開始考慮長期的物理學發展的戰略了。建造一個周長長達27公裡的「大型正負電子對撞機」LEP的計劃慢慢地開始浮出了水面。經過幾年的設計和論證,在1981年的5月22日,歐洲核子研究中心最終批准了這個宏大項目。
  • 異常時代:粒子物理面臨越來越多的與標準模型不符的「異常」現象
    粒子物理學家面臨著越來越多的「異常」現象——與標準模型相矛盾的實驗結果,但由於缺乏足夠的證據而又無法推翻它。如下圖所示,為了研究μ子(渺子,muon)的異常,2013年,μ子g-2研究項目在美國途中運送15米多寬的巨大的磁鐵。
  • 「標準模型」與「希格斯粒子」:從空中樓閣到微觀世界的理論基石|眾妙之門
    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物理學家們就開始考慮長期的物理學發展的戰略了。建造一個周長長達27公裡的「大型正負電子對撞機」LEP的計劃慢慢地開始浮出了水面。經過幾年的設計和論證,在1981年的5月22日,歐洲核子研究中心最終批准了這個宏大項目。
  • 南京大學ATLAS實驗團隊尋找超出標準模型高質量希格斯...
    專欄共看·NJU地理海洋之聲 | 座談:每個人都是閃閃發光的個體近日,南京大學ATLAS實驗團隊為主開展的尋找超出標準模型高質量希格斯粒子的最新實驗結果作為編輯推薦發表在了《物理學評論快報》上【Phys. Rev. Lett. 125, 051801】(預印文本號:arXiv:2002.12223)。
  • 粒子標準模型有錯?科學家急切想要找出其中的漏洞!
    然而,我們知道這個粒子模型遠非完美。舉幾個例子,它不能解釋中微子質量,也不能給我們關於暗物質的線索。絕大多數物理學家相信,還有另一種理論,它包含了標準模型所能解釋的一切和它所不能解釋的一切,因此科學家急切地想要找出粒子標準模型的漏洞,企圖發現標準模型不為人知的一面。那麼這就要從粒子開始講起。
  • 基本粒子和相互作用的標準模型|眾妙之門
    論文做以下安排,第1部分介紹物質的基本組分;第2部分介紹基本相互作用;第3部分講解理解物質基元和相互作用的理論;第4部分講解標準模型的具體內容;最後我們給出總結以及標準模型所存在的問題。這樣的勢使得粒子場值等於零(中心點)處不穩定,而真空會跑到邊上勢值最低點位置。這樣真空對稱性就自發破缺了,規範粒子吃掉歌德斯通粒子[20](無質量的玻色子) 獲得了質量。費米子也可以由其與標量粒子的耦合產生質量。該標量場在真空點處激發會產生一個自旋為零的粒子,就是所謂的希格斯粒子。這是標準模型理論重要的理論基礎。
  • 超越物理學標準模型,發現超高能事件,是研究中微子的關鍵!
    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的物理學家提出了一種方法:可以利用超高能中微子來研究超越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的相互作用。「Zee Burst」模型利用了來自大型中微子探測器的新數據,如南極洲的冰立方中微子天文臺及其未來擴建項目。
  • 基本粒子和相互作用的標準模型簡介
    而作為理論的簡介,論文並不是想做一個高能物理發展歷史的綜述,所以主要內容是討論怎麼理解現在已經成為高能物理理論基礎的粒子物理標準模型。論文做以下安排,第1部分介紹物質的基本組分;第2部分介紹基本相互作用;第3部分講解理解物質基元和相互作用的理論;第4部分講解標準模型的具體內容;最後我們給出總結以及標準模型所存在的問題。
  • 埃克賽特大學翻譯研究碩士MA專業介紹
    翻譯研究碩士在全英大學的各大排行榜中,現代語言類專業名列前10在2018年qs世界大學排名中,現代語言類專業名列前20埃克塞特大學的翻譯研究碩士專業不僅提供在語言相關行業工作所需的職業訓練,也為學生在翻譯研究領域的發展打下紮實的基礎。
  • 歐洲頂尖大學TOP50英語授課本科專業介紹~
    歐洲英語授課本科專業介紹全球TOP50頂級大學荷蘭 4 所,比利時 1 所,法國 1 所,瑞典 1 所這7所大學是由業內公認的最權威的四大榜單評選而出,但排名未必能真實反映一個大學的綜合實力,且由於歐洲大學普遍規模相對於英美國家的大學來說會小很多,又加上英語授課的專業不多且本身又不是母語,所以很多因數都會影響其排名高低,實際上這7所大學的綜合實力在歐洲乃至世界上的學術圈內的威望要遠超其榜單所反映的實際情況,在其強勢的科類,其教學和學術和研究能力的都屬於頂尖級別,與英國和美國等TOP50的大學屬於同一等級大學。
  • 物理領域的突破性進展,最近研究人員精確地測量了強相互作用
    利用來自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強子對撞機ALICE探測器的碰撞數據,一個質子(右)和最罕見的ω超子(左)之間的強烈相互作用(ω超子包含三個奇怪的夸克)被成功地測量出來了。 原子核中帶正電荷的質子實際上應該相互排斥。
  • 新電子-分子碰撞模型資料庫助力國際核聚變研究
    新華社雪梨12月4日電(記者陳宇)澳大利亞研究人員在超級計算機幫助下創建的電子-分子碰撞模型資料庫被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採用,為ITER開發控制核聚變的關鍵診斷工具提供了幫助,朝最終實現受控核聚變又邁出一步。
  • 研究表明X17粒子可能是第五種自然力的攜帶者!
    然而現在,新的研究表明,還有第五種力存在,這一發現可能會顛覆現代物理學的大部分理論。今年的10月23日,匈牙利核研究所(Institute of Nuclear Research)的研究人員發表了一項針對arXiv資料庫的新研究,為三年前首次提出的一種全新粒子提供了進一步的證據。這種被稱為X17的粒子可能會幫助科學家解決天文學中最大的謎團之一:暗物質是什麼。
  • 歐洲英語授課本科專業介紹 - 全球TOP 51- 100超一流大學
    從建校以來,萊頓大學一直在眾多人文和科學領域站在世界的頂尖:17世紀世界上第一個大學天文臺在萊頓建成 ,同時期國際法和海洋法體系在萊頓法學院孕育誕生 ,18世紀萊頓醫學院成為現代學術醫院發源地 ,19世紀萊頓歷史系首開文化史研究先河 ,20世紀初萊頓成為世界低溫物理研究中心 ,今天的萊頓亞洲圖書館擁有歐洲最多中文藏書。
  • 你喜歡的樂高積木卻被科學家用來研究宇宙!
    一個用玩具磚組裝的臨時裝置幫助科學家們在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NA61/SHINE實驗室進行測試。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加速器幫助科學家探索宇宙的基本組成部分。但當一位科學家需要在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建造一種抗輻射裝置來測試新型傳感器時,他轉向了童年時代的積木:樂高。NA61/SHINE是一個固定目標實驗,利用超級質子同步加速器的粒子束來研究強子的性質,強子是由夸克和膠子組成的複合粒子。2015年,NA61/SHINE團隊計劃建立一個基於像素傳感器的新子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