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領域的突破性進展,最近研究人員精確地測量了強相互作用

2020-12-15 騰訊網

利用來自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強子對撞機ALICE探測器的碰撞數據,一個質子(右)和最罕見的ω超子(左)之間的強烈相互作用(ω超子包含三個奇怪的夸克)被成功地測量出來了。

原子核中帶正電荷的質子實際上應該相互排斥。然而,即使是帶有許多質子和中子的重原子核也會「粘」在一起,這就是所謂的強相互作用。利用日內瓦歐洲核子研究中心ALICE實驗中的粒子碰撞,慕尼黑工業大學的蘿拉·法比比蒂教授和她的研究小組已經開發出一種精確測量強相互作用的方法。

強相互作用是物理學中四大基本力之一。它是由幾個質子和中子組成的原子核存在的主要原因。質子和中子是由更小的粒子組成的,也就是所謂的夸克。它們也是通過強烈的相互作用結合在一起的。

作為日內瓦歐洲核子研究中心ALICE項目的一部分,慕尼黑工業大學的蘿拉·法比比蒂教授和她的研究小組現在已經開發出一種方法,可以高精度地確定作用在質子和超子(由所謂奇異夸克組成的不穩定粒子)之間的力。

這些測量不僅是核物理領域的突破性進展,也是理解中子星的關鍵,中子星是宇宙中最神秘、最迷人的物體之一。

理論與實驗的比較

今天在核物理學中最大的挑戰之一是從基本原理出發理解不同夸克之間的強相互作用。強相互作用理論可以用來確定相互作用的強度。然而,這些計算並沒有為帶有上下夸克的普通核子提供可靠的預測,而是為包含重夸克的核子,例如包含一個或多個奇異夸克的超子提供可靠的預測。

由於超子是不穩定的粒子,在產生後會迅速衰變,因此要用實驗來確定強相互作用是極其困難的。到目前為止,這一困難阻礙了對理論和實驗進行有意義的比較。法比比蒂教授採用的研究方法現在開啟了一扇大門,可以對大型強子對撞機的強子動力學進行高精度研究。

四年前,在ALICE實驗中,法比比蒂教授提議使用一種名為飛秒複製的技術來研究強相互作用。這項技術允許研究質子的大小範圍內的強相互作用。與此同時,法比比蒂教授不僅成功地分析了大部分超子—核子組合的實驗數據,還成功地測量了所有超子中最稀有的ω強相互作用。此外,該小組還開發了自己的框架,能夠產生理論預測。

法比耶蒂教授說:「我的團隊在大型強子對撞機上為核物理學開闢了一條新途徑,其中包括了所有類型的夸克,達到了迄今為止意想不到的精確度。」現在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這項研究只是首次測量到的許多相互作用中的一部分。

中子星包含超子嗎

理解超子與核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對於檢驗中子星是否含有超子的假設也是極其重要的。粒子之間存在的力對中子星的大小有直接影響。到目前為止,中子星的質量和半徑之間的關係是未知的。因此,在未來,法比耶蒂教授的工作也將有助於解開中子星之謎。

相關焦點

  • 最近,研究人員觀察到了「暗玻色子」的第一個跡象,未知的新物理
    極輕且相互作用微弱的粒子可能在宇宙學和正在進行的暗物質研究中發揮關鍵作用。然而,不幸的是,到目前為止,使用現有的高能對撞機很難探測到這些粒子。因此,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一直在努力開發可探測這些粒子的技術和方法。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分子濃縮富集與空間定位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
    單分子表面增強拉曼散射(SERS)現象的發現使得SERS技術的檢測能力達到了超靈敏的單分子水平,從而受到了物理、化學和生物醫學等研究者的廣泛青睞。初步的研究預示著SERS技術在環境汙染、食品衛生、生命醫學、反恐軍事、文物鑑定等多個國家急需技術領域的可攜式快速檢測具有廣闊應用前景。 SERS的活性依賴於光-納米結構-分子三者之間的相互作用。
  • 超氚核與反超氚核質量和結合能的精確測量在滬首次完成
    超氚核與反超氚核質量和結合能的精確測量在滬首次完成 2020-03-12 13:01:53 來源:光明網  |  作者:佚名| 字號:A+ | A- 近日,復旦大學、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的重離子物理研究團隊首次完成了超氚核與反超氚核質量和結合能的精確測量。
  • 極端光學團隊在強雷射光子的自旋軌道相互作用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光子的自旋-軌道相互作用,在光與物質相互作用的研究以及應用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光子的自旋-軌道相互作用可以分為自旋-軌道轉換和軌道-自旋轉換。光子的自旋-軌道轉換在近十年來得到廣泛的研究,然而它的逆過程——軌道-自旋轉換至今仍未在實驗中得到很好的觀測和調控。
  • 2020年理論物理所重要科研進展系列(五):奇特強子態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所郭奉坤研究員與德國波恩大學杜孟林博士、華南師範大學王倩教授以及其他德國和西班牙的合作者最近在奇特強子態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給出LHCb實驗上發現的3個五夸克態結構為強子分子態的有力證據。研究結果發表於Phys. Rev. Lett. 124, 072001 (2020)。
  • 科學家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精確地測量了中子的特性
    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保羅·謝勒研究所的科學家們比以前更精確地測量了中子的特性。他們發現,中子的電偶極矩明顯小於先前的假設。他們的測量在EDM試驗中佔有一席之地,探測違反時間反轉不變性的物理。假設:如果中子具有可測量的非零值的所謂電偶極矩(縮寫為nEDM),則可能是由於相同的物理原理也可以解釋大爆炸之後物質的過量。對nEDM的追求可以用日常語言表達,以了解中子是否是電子羅盤。相當長一段時間以來,中子就是一個磁羅盤,會對磁場起反應,或者用技術術語來說:具有磁偶極矩。
  • 基金委:化學科學部優先發展領域及主要研究方向(含跨科學部)
    跨科學部優先發展領域  跨科學部優先發展領域以促進基礎科學取得重大突破性進展和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出發點,根據我國經濟社會和科學技術發展的迫切需求,凝練具有重大科學意義和戰略帶動作用的學科交叉問題,為制定重大項目和重大研究計劃指南以及重點領域戰略部署提供指導。
  • 研究發現單原子催化劑中經典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與新材料研究室研究員喬波濤和中科院院士張濤團隊在單原子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首次發現Pt單原子能夠與TiO2載體間發生經典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Strong Metal-Support Interaction, SMSI),但其所需發生溫度較Pt NPs更高,且Pt單原子失去
  • 中國科大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研究獲重要突破:求解施溫格方程
    規範場理論是現代物理學的根基,如描述基本粒子相互作用的量子電動力學、標準模型等都是滿足特定群對稱性的規範場理論。迄今為止,標準模型成為統一描述強、弱、電磁三種相互作用的最成功的理論。在該理論的發展過程中,楊振寧、米爾斯、溫伯格、費曼等科學家都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 科學家精確測量強核力 或能解開最神秘星體謎團
    慕尼黑理工大學研究小組近日利用粒子碰撞,精確測量了這種強核力。 強核力是物理學4種基本力之一。它本質上是質子和中子得以組成的原子核原因。質子和中子又是由更小的粒子,即所謂的夸克組成的。它們同樣也被強核力凝聚在一起。
  • 科學家發現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的粒徑效應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與新材料研究室研究員喬波濤團隊與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李杲團隊合作,在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方面取得進展
  • 美國科學家發布最新精確測量:物質約佔宇宙總質能的31%
    美國科學家發布最新精確測量:物質約佔宇宙總質能的31% 宇宙學研究領域最重要的目標之一是精確測量宇宙中物質的總量。
  • NSR綜述:萬有引力常數G的精確測量
    在萬有引力定律(F=GmM/R2)中,描述引力作用強度的萬有引力常數G是一個普適常數,不受物體大小、形狀、組成成分等因素的影響,是一個與天體物理、地球物理和理論物理等密切相關的物理學基本常數。它的精確測量及相關研究在引力實驗乃至整個實驗物理學中均佔據著重要地位。
  • 國家基金委八大學部公布「優先發展領域及主要研究方向」
    (10)光場調控及其與物質的相互作用  主要研究方向:光場的時域、頻域、空間調控,超快、強場和熱稠密環境中原子分子動力學行為;強雷射驅動粒子加速、輻射源產生及雷射聚變物理;納米尺度的極端光聚焦、表徵與操控;介觀光學結構光過程精確描述以及微納結構中光子與電子、聲子等相互作用新機制
  • 王俊峰課題組在線粒體蛋白跨膜轉運研究領域中取得突破性進展
    近期,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強磁場中心王俊峰、周數研究團隊在線粒體蛋白跨膜轉運研究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利用液體核磁共振技術在國際上首次解析出酵母線粒體內膜Tim23通道蛋白與其底物肽段的複合物三維空間結構。
  • 新型癌症成像技術助力癌症研究突破性進展
    最近一篇發表於國際雜誌Clinical Cancer Research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荷蘭萊頓大學醫學中心的研究者設計了一種新型的腫瘤特異性螢光劑和成像系統,這就可以幫助實時引導外科醫生切除卵巢癌患者中額外的腫瘤,對於改善癌症患者的治療或將帶來巨大幫助。本文中,小編就盤點了癌症成像技術推動癌症研究的多篇突破性進展。
  • 【資訊快遞】基金委:​生命科學部優先發展領域及主要研究方向...
    跨科學部優先發展領域跨科學部優先發展領域以促進基礎科學取得重大突破性進展和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出發點,根據我國經濟社會和科學技術發展的迫切需求,凝練具有重大科學意義和戰略帶動作用的學科交叉問題,為制定重大項目和重大研究計劃指南以及重點領域戰略部署提供指導。
  • 國家基金委八大學部公布「優先發展領域及主要研究方向」
    (10)光場調控及其與物質的相互作用  主要研究方向:光場的時域、頻域、空間調控,超快、強場和熱稠密環境中原子分子動力學行為;強雷射驅動粒子加速、輻射源產生及雷射聚變物理;納米尺度的極端光聚焦、表徵與操控;介觀光學結構光過程精確描述以及微納結構中光子與電子、聲子等相互作用新機制,光子-光電器件耦合與操控和等離激元的產生及傳輸
  • 研究人員首次實現對「分子量子」的控制,打開了新的物理理論大門
    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工具來開啟超冷分子的量子氣體,從而獲得對遠距離分子相互作用的控制,為量子計算和模擬等潛在應用編碼數據。將分子氣體控制在最低能量狀態的方法被稱為量子簡併,同時抑制分子的化學反應,使探索分子相互作用的奇異量子態成為可能。
  • 研究人員提出測量碳氮氧聚變產生的中微子 可以確定恆星中碳氮氧的...
    研究人員提出測量碳氮氧聚變產生的中微子 可以確定恆星中碳氮氧的豐度 來源:科技日報 • 2020-11-26 11:3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