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全國水下機器人大賽來了!帶您親密接觸「探海小白龍」

2020-12-24 照理觀商界

在人工智慧改變生活、改變世界的時代,操作水下機器人,實現水下精準捕撈,是保護海洋生態和保護潛水員健康的需要。

9月17日,2020年全國水下機器人大賽(大連)暨"人工智慧與水下機器人高峰論壇"將在大連金石灘拉開帷幕。來自國內外高校、科技機構、企業的30支高水平水下機器人團隊將齊聚大連金石灘海域,在打撈扇貝、海膽、海參等海珍品中一決高下。

本次活動為期4天,前3天為水下機器人大賽,最後1天為高端論壇。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大連市人民政府、鵬城實驗室共同主辦,大連市科技局、大連理工大學、大連金普新區管委會、大連金石灘國家旅遊度假區管委會承辦。

賽事場地接近真實海珍品捕撈場景

對機器人的技術要求提出了更高的挑戰

本次的賽事場地接近真實海珍品捕撈場景。資格賽、決賽均在開放海域進行,使用活體海珍品扇貝、海膽、海參進行捕撈更加貼近實際作業,在技術挑戰性上更接近真實海域水下複雜情況。

水下機器人工作環境是真實近海水域,水下狀況多變,增加了對於精準操控、精準識別、精準抓取的難度,對機器人的技術要求提出了更高的挑戰,本次賽事要求參賽機器人滿足仿真、智能控制、水下目標探測與識別、水下定位、通信、識別、能源系統等全方位技術指標。對機器人技術設計、測試、集成、推廣提出很高的要求。

組委會在比賽評價中設置更多內容和細化指標(如智能識別、智能抓捕、智能控制、智能返航等),增加了濃縮現場視頻和技術答辯的環節,更加保障了比賽結果的準確性。賽事並以此為突破口,最終達到提升水下敏捷機器人識別、抓捕性能的持續改善與升級的目的。

"人工智慧與水下機器人高峰論壇":

尖端課題探討與比賽實踐有機結合

9月20日,"人工智慧與水下機器人高峰論壇"將在金石灘魯能希爾頓酒店舉行,將邀請數名國內相關領域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以及百餘名"傑青""長江學者"在內的相關領域知名專家學者、產業界代表參會,與參賽團隊員、在連高校師生交流學術前沿問題, 院士專家學者將針對人工智慧和水下機器人領域的尖端課題探討與比賽實踐的有機結合,大力推動我國水下機器人領域的技術實踐和產業實踐,也是推動我國人工智慧領域的科學研究、前沿科技發展的一次重要探索與引領。

科研成果同海洋牧場產業有機結合

開啟了我國人工智慧領域的一次創新應用

在大連舉辦的全國水下機器人大賽(原水下機器人目標抓取大賽)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對人工智慧科學研究的重要資助方向和戰略部署,是國家在強化科技創新體系的頂層設計。自2017年起已成功舉辦三屆,作為國際上唯一的真實近海環境下水下機器人競技高端賽事,將科研成果同海洋牧場產業有機結合,開啟了我國人工智慧領域的一次創新應用。

大賽將邀請數名院士及數十名國內外高水平專家學者擔任大賽指導與裁判,集合了全國重點高校、科研機構及核心企業的全部頂尖參賽團隊,代表了中國在水下機器人研究領域最高規格與技術水平,同時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對該方向研究持續資助,成為引領國內智能水下自主作業、水下敏捷作業、檢測和修復等核心科學問題、關鍵技術和前沿方向的高端引領性賽事。

大賽的組織和舉辦,體現了基金委對人工智慧科學研究的資助方向和戰略部署,這也是基金委信息領域十三五優先資助領域,希望通過三到五年的運作,全面實現國際化高級別賽事的目標。隨著賽事影響不斷擴大,賽事技術含量逐步提高,大賽在不斷推動國家戰略的實施,促進水下敏捷機器人理論、技術與產業發展,推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與科研成果轉化等方面產生了重要影響。目前已經形成了水下機器人的南北雙賽,南方賽在湛江舉行,以AUV巡航和探測為主,北方賽在大連舉行,以ROV智能和作業為主,雙賽相輔相成,各有側重。

發展水下機器人 大連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大連市具有發展水下機器人產業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海岸線長度2211公裡,佔全國1/10,擁有得天獨厚的海洋漁業資源,大連海鮮已成為一張亮麗的名片,湧現出一批國內大型漁業企業。經過多年發展,長海縣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海洋牧場,受海洋氣候影響,空氣溫和,晝夜溫差較小,無霜期長,達220天左右,適宜的環境有利於各類水下機器人試驗和評測。

因此,抓住人工智慧技術發展帶來的新機遇,促進人工智慧與大連海洋經濟的深度融合,推動技術創新與大連海洋經濟模式轉型,以水下機器人為代表的智能裝備與海洋"藍色糧倉"產業有機結合,將形成大連新的經濟增長點。

除了地理優勢,大連市在發展水下敏捷機器人方面也有著堅實的基礎,擁有包括大連理工大學、大連海事大學、大連海洋大學在內的多所從事水下機器人研究的高校和科研機構,在連高校及科研機構緊緊抓住近年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大力推動水下機器人領域發展的契機,積極構建"官、產、學、研"結合新模式,圍繞水下機器人等海洋裝備自動化領域關鍵共性技術問題開展協同創新。

在2019年7月的上海"臨港杯"國際水中機器人大賽中,大連理工大學代表隊取得共四個賽項的定點遍歷賽、定點抓取賽和水下作業賽三項唯一冠軍,標誌著其在水下目標抓取領域已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大連高校與科研機構在這方面的資源優勢、科研優勢已經初步顯現。

大連理工大學已獲批"遼寧省海洋智能系統與高端晶片工程研究中心", 依託大連理工大學成立了大連市智能水下機器人重點實驗室。在此基礎上,謀劃建設水下機器人研發與評測中心,整合國內高校及優勢產業資源開展水下機器人相關高水平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培育可產業化技術成果。

市委市政府對新一代以人工智慧為代表技術創新高度重視,市科技局列入科技計劃專項資金,連續兩年對水下機器人大賽給予資金支持,與大連理工大學籤訂合作協議,在高新區共建大連理工大學人工智慧大連研究院,作為市政府重點支持項目,將瞄準國際前沿和國家戰略需求,引入國內外高端技術人才與團隊,促進科研成果轉移轉化,打造人工智慧產業領域領先的城市。

相關焦點

  • 全國水下機器人大賽在湛江開賽 21日將決出一二三等獎
    「我們這個水下機器人身上有8個推進器,可以完成前進後退、左右平移和翻轉的動作。」5月19日,2020年全國水下機器人(湛江)大賽現場賽開賽,共吸引16支隊伍參賽,來自大連的選手王亞飛向大家介紹了他所在團隊的參賽機器人。
  • 中國2020年全國科技活動周啟動:「海鬥一號」水下機器人展示
    8月23日,中國2020年全國科技活動周暨北京科技周啟動式,通過視頻連線在北京主會場和湖北武漢分會場同步舉行,今年活動周主題為「科技戰疫 創新強國」。圖為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研製的「海鬥一號」全海深自主遙控水下機器人(模型),在啟動式上亮相展示。
  • 全國高端機器人賽事來了!
    >是保護海洋生態和保護潛水員健康的需要9月17日—9月20日2020年全國水下機器人大賽(大連)暨「人工智慧與水下機器人高峰論壇」將在在金石灘舉辦的全國水下機器人大賽(原水下機器人目標抓取大賽),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對人工智慧科學研究的重要資助方向和戰略部署,是國家在強化科技創新體系的頂層設計,自2017年起已成功舉辦三屆。作為國際上唯一的真實近海環境下水下機器人競技高端賽事,該活動將科研成果同海洋牧場產業有機結合,開啟了我國人工智慧領域的一次創新應用。
  • 黃淮學院智能製造學院在「2020中國機器人大賽」中獲得佳績
    駐馬店網訊(記者 張士君 通訊員 郝曉豔)11月20日至22日,由中國自動化學會與青島市即墨區政府共同主辦的2020中國機器人大賽在山東青島落下帷幕,黃淮學院智能製造學院農業採摘機器人項目獲得國家二等獎。
  • 重慶交通大學機電學子獲2020中國機器人大賽暨RoboCup機器人世界盃...
    日前,2020中國機器人大賽暨RoboCup機器人世界盃中國賽落幕,重慶交通大學機電與車輛工程學院參賽學子憑藉創新創意的項目獲得優異成績。其中,助老生活服務機器人項目獲賽項全國冠軍(一等獎排名第一),水下巡遊項目獲全國亞軍(一等獎排名第二),自動分揀項目獲全國二等獎,骨科手術機器人項目獲全國三等獎。
  • 中國水下機器人「海鬥一號」萬米深潛歸來
    身長3.8米,鮮紅明黃的魚形外殼顏色靚麗,全海深電動機械手、高清攝像機……由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主持研製的「海鬥一號」靈動矯健,遊弋於藍天碧海間。4月23日,科考人員搭乘「探索一號」科考船如期開展海試。「海鬥一號」布放過程。圖片由瀋陽自動化所提供伴隨著光纖微纜的徐徐吐出,「海鬥一號」無動力下潛至萬米以下深度,自動探測到距離海底80米後,自主拋下潛壓載,「海鬥一號」以近乎零浮力的狀態懸浮在萬米深淵近海底。這是5月9日「海鬥一號」萬米「首秀」中的一幕。
  • 2020中國機器人大賽在山東即墨開賽
    本文轉自【新華網】; 11月20日,參賽選手在進行舞蹈機器人比賽。 當日,2020中國機器人大賽在山東省青島市即墨經濟開發區體育中心開賽。本屆大賽共設水下機器人、救援機器人、農業機器人等18個大項,共有來自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山東大學、國防科技大學等200所學校的700餘支團隊參加比賽和展示。 新華社發(梁孝鵬 攝)本文轉自【新華網】; 11月20日,參賽選手在進行舞蹈機器人比賽。新華社發(梁孝鵬 攝)本文轉自【新華網】; 11月20日,參賽選手在進行四足仿生機器人比賽。
  • 誰能與水下長城「親密接觸」?今晚《了不起的長城》開播,「磚員...
    領略過大漠風沙的長城「磚員」們已經從甘肅敦煌的西北邊塞回到了河北,在那裡有神奇的「水下長城」和「四大考驗」在等著他們。節目中神秘的水下長城和喜峰口長城上世紀70年代,天津水荒,為了緩解供水困難,潘家口水庫被建造,把灤河水引進了天津,地勢較低的喜峰口和潘家口長城,就一起沉入了水庫,形成了水下長城的奇觀。
  • 水下機器人大賽閉幕,杭州這所學校勇摘桂冠
    隨著我國「蛟龍號」突破深潛紀錄,中國成為了世界上第五個擁有載人深潛器的國家,但目前在無人水下機器人領域我國還處於技術跟跑階段。點擊看視頻第十三屆水中機器人大賽由中國仿真學會與國際水中機器人聯盟等單位主辦,共有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在內的近六十所高校,近四百支參賽隊伍參與獎項的角逐。
  • 海洋水下機器人技術
    隨著對海洋資源的不斷開發利用和機器人技術的日趨成熟,海洋水下機器人技術得到了迅速發展,目前水下機器人已經普遍應用於海洋資源勘探、海洋新能源開發、海洋船隻等器械檢驗以及科研教學等領域,其中水下機器人可分為:載人水下機器人(Human Occupied Vehicle)載人水下機器人上乘有一定的操作人員,與潛水挺相似,其優勢主要在於,通過水下操作人員直接觀測水下環境
  • 第22屆錦江學院杯全國機器人錦標賽開幕
    國際機器人足球聯盟(FIRA)副主席、大賽執行主席洪炳鎔教授致辭 洪炳鎔教授在致辭中回顧了全國機器人錦標賽自1999年在哈工大啟動以來,從技術層面已走過的三步曲:從機器人足球賽,到機器人奧林匹克競賽,再到機器人舞蹈。
  • 「2020·指尖城市」這個巨型機器人正在做什麼?天天帶您一探究竟!
    「2020.指尖城市」網絡主題活動如不能正常瀏覽請選用IE瀏覽器津雲新聞訊:近年來,天津市不斷加強智慧城市建設,在政務服務、城市治理、社區管理、醫療衛生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智慧」的天津正悄悄改變著我們的生活。你們看這個巨型的機器人正在做什麼?
  • 水下機器人的賢「內助」——微磁基礎傳感器助資源探測和管道探傷
    因此,研發水下機器人應用於海洋考察工作十分重要。與此同時,海底管道等設施建設必不可少。人們普遍利用水下機器人考察海洋資源以及維護海底管道設施。在此過程中,傳感器是水下機器人考察和維護工作的重要支撐。外國水下機器人研發歷史和現狀20世紀五十年代,世界上開始研製水下機器人,最初主要應用在水文學術調查、海上石油勘探調查、天然氣開發等。
  • 2020世界機器人大賽總決賽完美閉幕
    12月6日,歷時4天的2020世界機器人大賽總決賽在佛山市的潭州國際會展中心完美閉幕。MakeX機器人挑戰賽連續5年成為WRC官方合作賽項,受到了眾多愛好者的高度關注與認可。
  • 東安縣耀祥中學在世界機器人大賽、全國青少年科學影像節等賽事再...
    近日,在廣東佛山舉行的世界機器人大賽中國總決賽成績公布。據悉,世界機器人大賽自2015年起已成功舉辦了五屆,共吸引了全球20餘個國家12萬餘名選手參賽,被譽為機器人界的「奧林匹克」,是目前國內外影響廣泛的機器人領域官方專業賽事。
  • 國內首臺水下智能清洗機器人在山東港口青島港正式投入商用
    魯網8月10日訊(記者 孫曉文 通訊員 劉春修)山東港口集團建設國際領先的智慧綠色港再添新利器,日前,我國自主研發的首臺商用水下智能清洗機器人「海若01」在山東港口青島港正式投入商用。  據介紹,相對於傳統清洗方式,水下智能清洗機器人置入水中後,只需通過遙控器操控,就能讓它以噴氣的方式清洗船底
  • 西電機器人戰隊獲2020機甲大師對抗賽全國大獎
    由共青團中央、全國學聯、深圳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DJI大疆創新發起並承辦第十九屆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RoboMaster2020機甲大師賽全國線上評審賽於近日落下帷幕,歷經又一年的不懈堅持,西電IRobot機器人戰隊在對抗賽綜合評比中榮獲全國二等獎,在全國線上評審賽兵種組別評選中斬獲二等獎
  • 「大洋一號」再出發 探海利器「潛龍三號」迎海試
    在此航段中,又一探海利器——我國自主研發的4500米級深海資源自主勘查系統「潛龍三號」將迎來首次海試。  「潛龍」家族為何再添新成員?與家族其他成員相比,有何過人之處?此次海試對未來「三龍」(「蛟龍」「海龍」「潛龍」)聚首有何意義?科技日報記者就此採訪了專家。
  • 23套程序草稿打磨,「散打」機器人獲全國機器人大賽一等獎
    然而就是它,代表武漢商學院在2020年全國機器人大賽上,相繼擊敗了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太原理工大學等高校的機器人,以小組賽第一的成績晉級全國四強,獲得2020中國機器人大賽仿人自主散打組全國一等獎的好成績。在武漢商學院機器人產學研中心,當記者走進這臺會「散打」的機器人時,它立刻察覺到了「敵意」,揮舞雙臂試圖攻擊。
  • 喜獲「2020世界機器人大賽」一等獎
    原標題:喜獲「2020世界機器人大賽」一等獎   新年傳喜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