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慧改變生活、改變世界的時代,操作水下機器人,實現水下精準捕撈,是保護海洋生態和保護潛水員健康的需要。
9月17日,2020年全國水下機器人大賽(大連)暨"人工智慧與水下機器人高峰論壇"將在大連金石灘拉開帷幕。來自國內外高校、科技機構、企業的30支高水平水下機器人團隊將齊聚大連金石灘海域,在打撈扇貝、海膽、海參等海珍品中一決高下。
本次活動為期4天,前3天為水下機器人大賽,最後1天為高端論壇。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大連市人民政府、鵬城實驗室共同主辦,大連市科技局、大連理工大學、大連金普新區管委會、大連金石灘國家旅遊度假區管委會承辦。
賽事場地接近真實海珍品捕撈場景
對機器人的技術要求提出了更高的挑戰
本次的賽事場地接近真實海珍品捕撈場景。資格賽、決賽均在開放海域進行,使用活體海珍品扇貝、海膽、海參進行捕撈更加貼近實際作業,在技術挑戰性上更接近真實海域水下複雜情況。
水下機器人工作環境是真實近海水域,水下狀況多變,增加了對於精準操控、精準識別、精準抓取的難度,對機器人的技術要求提出了更高的挑戰,本次賽事要求參賽機器人滿足仿真、智能控制、水下目標探測與識別、水下定位、通信、識別、能源系統等全方位技術指標。對機器人技術設計、測試、集成、推廣提出很高的要求。
組委會在比賽評價中設置更多內容和細化指標(如智能識別、智能抓捕、智能控制、智能返航等),增加了濃縮現場視頻和技術答辯的環節,更加保障了比賽結果的準確性。賽事並以此為突破口,最終達到提升水下敏捷機器人識別、抓捕性能的持續改善與升級的目的。
"人工智慧與水下機器人高峰論壇":
尖端課題探討與比賽實踐有機結合
9月20日,"人工智慧與水下機器人高峰論壇"將在金石灘魯能希爾頓酒店舉行,將邀請數名國內相關領域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以及百餘名"傑青""長江學者"在內的相關領域知名專家學者、產業界代表參會,與參賽團隊員、在連高校師生交流學術前沿問題, 院士專家學者將針對人工智慧和水下機器人領域的尖端課題探討與比賽實踐的有機結合,大力推動我國水下機器人領域的技術實踐和產業實踐,也是推動我國人工智慧領域的科學研究、前沿科技發展的一次重要探索與引領。
科研成果同海洋牧場產業有機結合
開啟了我國人工智慧領域的一次創新應用
在大連舉辦的全國水下機器人大賽(原水下機器人目標抓取大賽)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對人工智慧科學研究的重要資助方向和戰略部署,是國家在強化科技創新體系的頂層設計。自2017年起已成功舉辦三屆,作為國際上唯一的真實近海環境下水下機器人競技高端賽事,將科研成果同海洋牧場產業有機結合,開啟了我國人工智慧領域的一次創新應用。
大賽將邀請數名院士及數十名國內外高水平專家學者擔任大賽指導與裁判,集合了全國重點高校、科研機構及核心企業的全部頂尖參賽團隊,代表了中國在水下機器人研究領域最高規格與技術水平,同時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對該方向研究持續資助,成為引領國內智能水下自主作業、水下敏捷作業、檢測和修復等核心科學問題、關鍵技術和前沿方向的高端引領性賽事。
大賽的組織和舉辦,體現了基金委對人工智慧科學研究的資助方向和戰略部署,這也是基金委信息領域十三五優先資助領域,希望通過三到五年的運作,全面實現國際化高級別賽事的目標。隨著賽事影響不斷擴大,賽事技術含量逐步提高,大賽在不斷推動國家戰略的實施,促進水下敏捷機器人理論、技術與產業發展,推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與科研成果轉化等方面產生了重要影響。目前已經形成了水下機器人的南北雙賽,南方賽在湛江舉行,以AUV巡航和探測為主,北方賽在大連舉行,以ROV智能和作業為主,雙賽相輔相成,各有側重。
發展水下機器人 大連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大連市具有發展水下機器人產業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海岸線長度2211公裡,佔全國1/10,擁有得天獨厚的海洋漁業資源,大連海鮮已成為一張亮麗的名片,湧現出一批國內大型漁業企業。經過多年發展,長海縣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海洋牧場,受海洋氣候影響,空氣溫和,晝夜溫差較小,無霜期長,達220天左右,適宜的環境有利於各類水下機器人試驗和評測。
因此,抓住人工智慧技術發展帶來的新機遇,促進人工智慧與大連海洋經濟的深度融合,推動技術創新與大連海洋經濟模式轉型,以水下機器人為代表的智能裝備與海洋"藍色糧倉"產業有機結合,將形成大連新的經濟增長點。
除了地理優勢,大連市在發展水下敏捷機器人方面也有著堅實的基礎,擁有包括大連理工大學、大連海事大學、大連海洋大學在內的多所從事水下機器人研究的高校和科研機構,在連高校及科研機構緊緊抓住近年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大力推動水下機器人領域發展的契機,積極構建"官、產、學、研"結合新模式,圍繞水下機器人等海洋裝備自動化領域關鍵共性技術問題開展協同創新。
在2019年7月的上海"臨港杯"國際水中機器人大賽中,大連理工大學代表隊取得共四個賽項的定點遍歷賽、定點抓取賽和水下作業賽三項唯一冠軍,標誌著其在水下目標抓取領域已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大連高校與科研機構在這方面的資源優勢、科研優勢已經初步顯現。
大連理工大學已獲批"遼寧省海洋智能系統與高端晶片工程研究中心", 依託大連理工大學成立了大連市智能水下機器人重點實驗室。在此基礎上,謀劃建設水下機器人研發與評測中心,整合國內高校及優勢產業資源開展水下機器人相關高水平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培育可產業化技術成果。
市委市政府對新一代以人工智慧為代表技術創新高度重視,市科技局列入科技計劃專項資金,連續兩年對水下機器人大賽給予資金支持,與大連理工大學籤訂合作協議,在高新區共建大連理工大學人工智慧大連研究院,作為市政府重點支持項目,將瞄準國際前沿和國家戰略需求,引入國內外高端技術人才與團隊,促進科研成果轉移轉化,打造人工智慧產業領域領先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