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德國又一黑科技:現代運輸機的開掛鼻祖,22個機輪的怪物

2020-12-24 騰訊網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運輸重型設備等的大型拖車,這些拖車有一個明顯的特徵,就是車輪多。物理學告訴我們,此結構是為了分散車體與地面之間的壓力。可是,有多個車輪的飛機就相當罕見了。

二期時期,將科技、創造力玩到飛起的德國人就發明了一款多輪運輸機——阿拉多Ar 232運輸機。1939年末,阿拉多公司為德國軍方設計了這款新型運輸機。該公司在此前從未開發過大型飛機,也正因為如此,公司的設計們才不會被固有觀念束縛,設計出更具實用性的飛機。

譬如,採用高機翼下懸掛盒裝機身、高安裝雙尾、後部油箱可自動封口、尾部有貨物裝載坡道等。這些設計特點在現代運輸機的身上都能找到。Ar 232的先進性還不止這些。除了與其他飛機一樣採用三點式起落架以外,還在機腹下安裝了整排小直徑機輪,2列11組共22個機輪,使之具備了在前線路況複雜的地點起降的能力。

▇阿拉多Ar 232運輸機,機腹下的固定機輪十分顯眼。

此外,設計師對主翼後緣的襟翼整合了自己的"旅行襟翼"設計,Ar 232可以僅滑行200米左右即可起飛。

完成度如此之高的設計讓人難以相信是一家新公司的首次設計,1941年初,Ar 232就完成兩架原型機。6月,首飛成功。然而,接下來的事並不如阿拉多公司預想的那樣順利。Ar 232的原型機搭載了BMW公司生產的最新大馬力發動機"BMW801",1臺可以輸出1600馬力,Ar 232也以搭載2臺的形式進行了設計。但是,BMW801的生產不順利,數量未達到計劃標準,而且完成的發動機優先供給戰鬥機,有了剩餘才分給其他機種。德軍命令,Ar 232完成原型機後,使用其他的發動機。

▇只有兩個發動的Ar 232A。

阿拉多公司被要求更換了1200馬力的BMW Bramo323。因為要搭載4臺,設計師不得不對機體重新設計。由於發動機數量的增多,主翼左右各延長了1.5米,除了翼展多出了3米,機體的重心位置也發生了前移,對此,機體向後方延長了1米。

在設計發生更改後,此前的雙發機稱為Ar 232A,新的四發機則稱為Ar 232B。

▇更改成四發的Ar 232B。

更改設計的Ar 232B於1942年6月首飛,沒想到之後又遇到了新的磨難,此次是原材料出現了問題。作為飛機生產的鋁材是重要的戰略物資,德軍認為沒有必要將此重要物資用於運輸機,要求阿拉多公司開發出部分機體為木製的改進型。

不僅如此,就連飛機生產本身也優先讓給了戰鬥機和轟炸機,作為運輸機的Ar 232的生產被無限期往後排。

▇時運不濟的Ar 232。

結果,Ar 232的A型和B型共計只完成了約20架,而且都沒有送到前線,只在德國國內使用。雖然Ar 232有如此先進的性能,卻在整個戰爭期間幾乎都沒有派上用場。

像Ar 232這樣的例子在戰爭期間並不少見,儘管性能優異,但由於出現的時機不好以及周圍環境的不利,最後只能無疾而終。

相關焦點

  • 飛翔的巨人,二戰老照片中的德國巨人運輸機
    德國的Me323巨人(Gigant)運輸機是二戰期間最大的運輸機,該機由Me321滑翔機發展而來,最大載量達22噸,航程只有1200千米,一共生產了201架,並全部消耗在戰爭中。它大容積、低底板的貨艙、可開放的機頭門扉和多輪起落架的設計被認為是現代軍用運輸機的鼻祖。
  • 為何有人認為二戰德國元首是「穿越者」?德國黑科技武器確實罕見
    因為在那個年代,德國各種黑科技著實領先他國太多,甚至是匪夷所思。下面,小編就給大家簡單地解釋一下。德國二戰時期的巔峰狀態是在史達林格勒戰役爆發之前,從「閃電戰」突襲波蘭開始,掠奪他國各類資源,就這樣一直享受「巔峰時刻」,直達後來「巴巴羅薩計劃」,對蘇不宣而戰,讓蘇聯只能一隻龜縮,用人海戰術堅守莫斯科。
  • 偉大的「空中大力神」:它是現代運輸機的爺爺,中美俄一齊效仿
    在二戰之前,美國陸軍航空隊(美國空軍1947年才正式脫離陸軍單獨組建,當時還沒有獨立的美國空軍)就已經大規模裝備了B-17重型遠程轟炸機,這種飛機在隨後英美盟軍對德國的戰略轟炸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在轟炸機不斷發展的同時,美國的戰略空運力量在二戰時期也已經初步建立,在規模空前的諾曼第戰役中,美軍出動大批運輸機,成建制空投三個傘兵師,在諾曼第灘頭背後有效牽制了德軍增援力量,為諾曼第登陸戰的勝利提供了保障。而在後續的"市場-花園"行動中,大批盟軍空降兵經運輸機空投,佔領德軍後方縱深陣地,儘管這次行動本身是一次戰略上的失敗,但是行動本身給德軍造成相當大的麻煩,也客觀上加速了戰爭的進程。
  • 二戰德國的這些「黑科技」設計,每一款都近乎瘋狂,讓人不敢想像
    我們知道,二戰時的德國開發出了很多黑科技,德國為了扭轉戰局,急需在常規武器上做出突破,想依靠強大的單兵武器戰勝盟軍的龐大數量 ,所以一些突發奇想近乎瘋狂的武器就應運而生了,一起來看看吧!銀鳥空天轟炸機銀鳥轟炸機是二戰末期德國科學家研發的一種超高空轟炸機,它的外形設計和技術含量放到現在都毫不遜色,它藉助長長的滑軌起飛,長長的軌道將給飛行器以極高的初速可以讓它達到100公裡的高空,這遠遠超過了現代民航客機飛行的平流層,達到了中間層,所以它也是一種亞軌道轟炸機。
  • 二戰德國黑科技「夜梟」,世界首款彈射座椅戰鬥機,所向披靡!
    二戰德國黑科技「夜梟」,世界首款彈射座椅戰鬥機,所向披靡!
  • 德國二戰的「黑科技」,Ba349截擊機,起飛方式獨特
    說起德國二戰的時的「黑科技」,不能誇張說「數不勝數」,但是黑科技那也能是層出不窮的。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見到介紹一下德國二戰時的「黑科技」Ba349截擊機。在二戰中後期,盟軍的B-17轟炸機和P-51戰鬥機,讓德國感受到了壓力,於是為了應對盟軍的飛機,德軍急需一型截擊機。這種截擊機,能在P-51的護航中,輕鬆擊落盟軍的轟炸機。並且這種截擊機它的使用應該也是簡單、高效和廉價的。於是Ba349就應運而生。當時在提出要求後,Ba349很快就被生產了出來。
  • 二戰德國科技有多強?這一神秘黑科技,飛行速度無限接近宇宙飛碟
    據環球網消息,二戰作為全球反法西斯主義的戰爭,主要是德國、日本、義大利三國挑起的。德國同樣是法西斯主義的主力,一邊讓英國吃了不少虧,一邊還能夠援助義大利戰俘,即便後續戰敗,國內軍事領域受到限制,但德國戰鬥力還是十分強悍。那麼,你知道二戰中的德國科技有多強嗎?光這一神秘黑科技,飛行速度無限接近宇宙飛碟,就足以領先二戰時期的各國。該款黑科技就是德國碟形飛行器,不僅能夠用作偵查,還能夠投射武器,當時更是一度被誤認為外星的宇宙飛碟。
  • 二戰兵器全集-德國亨克爾He 111H和He 111Z運輸機
    亨克爾He 111最早是作為轟炸機設計製造並成為二次大戰中最知名的德國轟炸機之一,但最先使用該機的是民用航空公司。所以它作為運輸機使用是繞了一大圈又回到老地方了。
  • 二戰期間,納粹德國發明的納粹鍾是黑科技?
    納粹在二戰期間發明了許多黑科技,納粹鍾就是其中一種。關於納粹鍾留下的資料實際上非常有限,現在只能看到一些關於納粹鐘的帶有傳聞性質的簡介。它被納粹德國稱之為「死亡鍾」,最早被波蘭的歷史學家維科斯基通過閱讀黨衛軍的機密文件發現並予以披露。據稱,納粹鍾是建於德國與捷克邊境之間的一個實驗裝置,它高約4.5米、寬3米,形狀類似於一個大鐘,因此得名。
  • 二戰德國「黑科技」,一架被盟軍稱之為「地獄蝙蝠」的火箭戰機
    戰爭後期,為挽救節節敗退的戰場形勢,「重火力迷」希特勒更是整天咆哮,心驚膽戰的納粹科學家們將智商推到極限,一大批異想天開的「黑科技」武器走向戰場。儘管它們並不成熟,也不實用,但這些未來科技卻為後世武器發展奠定了基礎,使戰後軍事技術出現井噴。如馮·布勞恩的V2飛彈,成為後世飛彈的鼻祖;梅塞施密特的Me-262戰鬥機,將飛機帶入噴氣時代。
  • 二戰德國4大「黑科技」武器,幸虧沒成功,否則真可能統治世界
    二戰,第三帝國預感到自己時日不多後,於絕望中將翻盤的機會寄托在了秘密武器上,於是孤注一擲的德國科學家們提出了大量千奇百怪的武器設計方案!二戰後期,兵敗如山倒的德國,為改寫命運開始瘋狂打造各種和現實嚴重脫軌的武器裝備。
  • 放在二戰時期,即便5個德械師都被消滅
    隨著人類科技進步,各國軍事實力有了顯著提升,如果把現代化部隊放到二戰時期,那麼究竟有多麼強大呢?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一隻強大的現代化機械師,如果放在二戰時期是一隻如何強大的軍事力量。
  • 納粹德國的九大黑科技: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德國造不出來的!
    導語:納粹德國的九大黑科技: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德國造不出來的! 大家知道,納粹德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起國之一。在那時的德國軍工實力強大到無人可以比擬,其中製造出來的九大黑科技,如果最後一個成功,足以毀滅地球!現在我們來認識一下九大黑科技都是誰。
  • 二戰中德國納粹的「六發怪物」,Ju-390遠程戰略轟炸機
    眾所周知,德國二戰空軍定位是戰術性空軍,其主要是轟炸機配合陸地作戰,負責炸毀敵方機場、兵員集結地等。因此,德國二戰期間的轟炸機一般都是中型轟炸機,比如Ju-88、He-111和Do-17等轟炸機。而德國在二戰期間由於自身定位戰術性空軍,沒有大規模的建造重型轟炸機,更不用提遠程戰略轟炸機了。
  • 運輸機的裝載之謎,飛機重量高達100噸,更可裝載坦克、直升機
    如今飛機已成為人們現代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交通工具,也成為了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性武器。飛機按照起飛重量分為幾噸的小飛機,體型碩大,堪比一座倉庫的大型飛機,它們裝載著大量的人員和物資,宛如一隻張開雙翅的大鳥,穿梭於天空之中。而具備研發大飛機的國家很少,因為研發大型飛機既代表著這個國家的國防實力,也代表著這個國家的科技水平。
  • 烏克蘭修復世界最大渦槳運輸機,比運20還能裝,卻沒人願意購買
    眾所周知,二戰結束後,當時世界上兩個超級大國美蘇由於意識形態不同開始了長時間的冷戰,但後來由於蘇聯的社會發展出現危機,在一系列補救措施後還是未能改善局面,因此不得不面臨解體。自從蘇聯解體後,遺留的大部分武器裝備都被俄羅斯和烏克蘭等國繼承,所以導致當時烏克蘭的軍事實力顯著增強,雖然近些年來烏克蘭由於經濟發展問題使其國家軍工業進展緩慢,但在運輸機的研製方面卻還是可以居於世界前列。根據媒體報導,一架安-22「雄雞」戰略運輸機在經過烏克蘭維修後重新飛上了藍天,這是烏克蘭在安-22運輸機復甦計劃中又一架成功修復的運輸機。
  • 父輩的摯愛兒時的夢魘,繼FPS鼻祖又一力作——《重返德軍總部》
    但就筆者的個人體驗而言,此系列作品中真正具有跨時代意義的當屬《重返德軍總部》,登場於2001年的它看似古老但已極具現代FPS遊戲的雛形,與之前的作品相比有著天壤之別。如果說之前的幾部作品還停留在二戰的框架之內,那麼自《重返德軍總部》開始此系列便徹底放飛自我,義無反顧地走上了玄幻之路。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部承上啟下之作,一起來看看「二戰題材」到底能被玩轉成什麼樣子?
  • 飛在天上的佩恩,二戰法國PA-22實驗飛機,德國人也喜歡
    法國雖然在二戰中表現不太好,但這個國家卻是一個實實在在的科技大國,二戰前的法國在軍工方面海陸空三軍齊頭並進,且不管軍隊本身的戰略、戰術思想如何發展,僅從科技方面來看確實是熱火朝天,很多正在研發的武器裝備具有不錯的前瞻性和創造性,佩恩PA-22三角翼螺旋槳實驗戰鬥機就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款
  • 二戰「最強演員」,掛教堂上裝死保住性命,「一掛」就是75年
    然而在這場戰爭當中,傘兵部隊卻留下了一各傳奇。有一位傘兵,跳傘時他不慎落到了教堂頂端,幾乎可以說是成為了活靶子。可最後他卻活了下來,這是怎麼回事呢? 二戰期間,他的家裡的三個兄弟都到美軍中服役,而約翰則被分配到美國空軍第82空降師裡,由於沒有什麼職位,所以只擔任一名普通的空軍士兵。
  • 加拿大CC-177執行人道主義援助行動 機組成員在巴拿馬更換機輪
    7月19日~8月2日,加拿大空軍第429運輸中隊的CC-177「環球霸王III」運輸機,執行了「地球20-02(GLOBE 20-02)」任務。在此次任務中,CC-177(C-17加拿大裝備版)向巴拿馬、宏都拉斯、千里達及托巴哥、巴貝多、聖文森及格瑞那丁、瓜地馬拉等六個拉美國家運送抗擊COVID-19疫情的人道主義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