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諾貝爾文學獎頒給貝克特,50年前瑞典學院有分歧

2020-12-22 澎湃新聞

據《衛報》1月17日報導,在塞繆爾·貝克特(Samuel Beckett)獲諾貝爾文學獎50年後,新公開的文件顯示,瑞典學院對於將諾貝爾文學獎授予這位他們認為「對人類處境有著無盡蔑視」的作家存在嚴重的懷疑。

1969年,瑞典學院宣布《等待戈多》作者塞繆爾·貝克特獲得了這一年的諾貝爾文學獎,並稱讚「他那具有奇特形式的小說和戲劇作品,使現代人從精神睏乏中得到振奮」。

貝克特

然而,頒獎50年後公開的諾貝爾獎檔案卻顯示出令人意外的情況。文件表明,瑞典學院內部在選擇這位愛爾蘭作家的問題上存在重大分歧。據《瑞典日報》報導,分歧發生於貝克特和法國作家安德烈·馬爾羅(André Malraux)之間,其他提名還包括西蒙娜·德·波伏瓦、納博科夫、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巴勃羅·聶魯達和格雷厄姆·格林。

委員會的四名成員支持貝克特,兩名成員支持馬爾羅。貝克特的主要反對者是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主席安德斯·奧斯特林(Anders sterling)。多年來,他一直反對這位劇作家。奧斯特林質疑,像貝克特這樣「明顯帶有消極或虛無主義性質」的作品,是否符合阿爾弗雷德·諾貝爾在遺囑中提出的獎勵「在文學領域中,在理想主義方向上創作了最傑出作品的人」的意圖。

雖然奧斯特林承認,貝克特「令人沮喪的動機」背後可能隱藏著「對人性的秘密保護」,但在大多數讀者眼中,他說,它「仍然是藝術舞臺上的幽靈詩歌,其特徵是對人類處境的極度蔑視」。

《等待戈多》初版封面及貝克特籤名

但委員會中貝克特的主要支持者,卡爾·拉格納爾·吉羅(Karl Ragnar Gierow)則認為,貝克特的「黑色願景」不是仇恨和虛無主義的表達。他堅持,貝克特「描繪了我們所有人在人性遭受最嚴重侵犯的時刻所看到的人性」,並探索了人性墮落的深淵,因為即便在那裡,「人性也有康復的可能」。

早在1968年,貝克特就被諾貝爾文學獎拒之門外。但一年後,他還是獲得了這一獎項。奧斯特林並沒有為他頒獎,頒獎者為瑞典戲劇導演、作家耶羅Gierow。他在頒獎典禮上詳述了他向委員會提出的論點,即貝克特的作品「深入到了人性底層」,因為「只有在那裡,悲觀的思想和詩歌才能創造奇蹟……底片印出來後得到什麼?一個積極的、清晰的、黑色的卻被證明是白天的光,因為它在最深的陰影中反射了白日的光源。」

貝克特接受了這一獎項,但他並沒有來斯德哥爾摩領獎,也沒有發表傳統的獲獎感言。評委團關於他的獎項之間的分歧保密了半個世紀之久——不像現在,當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對於將獎項頒給奧地利作家彼得·漢德克(Peter Handke)出現分歧時,前瑞典學院常任秘書長彼得·恩格隆德(Peter Englund)宣布他不出席頒獎儀式,並提出辭職。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諾獎最新解密:1969年得主貝克特在評委內部有嚴重分歧
    據《衛報》1月17日報導,在塞繆爾·貝克特(Samuel Beckett)獲諾貝爾文學獎50年後,新公開的文件顯示,瑞典學院對於將諾貝爾文學獎授予這位他們認為「對人類處境有著無盡蔑視」的作家存在嚴重的懷疑。
  • 美國女詩人露易絲·格麗克獲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
    中新社北京10月8日電 斯德哥爾摩消息:當地時間8日,瑞典學院宣布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Louise Glück)獲得2020年度諾貝爾文學獎。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消息,當地時間10月8日下午1時,瑞典學院將2020年度諾貝爾文學獎頒給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因為她那毋庸置疑的詩意聲音具備樸素之美,讓每一個個體的存在都具有普遍性。」據諾貝爾官網資料顯示,露易絲·格麗克1968年以《頭生子》(Firstborn)聞名,很快被譽為美國當代文學最傑出的詩人之一。
  • 美國詩人路易絲·格魯克獲諾貝爾文學獎
    美國詩人路易絲·格魯克獲諾貝爾文學獎 2020/10/09 08:01 來源:央視新聞 編輯:單暉 瀏覽:15420
  • 諾貝爾文學獎「以通俗作品為主」「含金量很低」,真如殘雪所言嗎
    #2019年諾貝爾獎#當輿論紛紛轉向新鮮出爐的「兩枚諾獎」時,忽然感覺:在瑞典學院這個「謎底」公布前後,某些輿論對諾獎的認識仿佛是兩個世界、兩重天一般。無論本屆兩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個人創作成就還是媒體的評價,都表明瑞典學院遴選的標準,以及獎勵含金量之重。如何客觀地評價諾貝爾文學獎,中國作家要不要看中、角逐此獎項先看作家殘雪的這段話:「對於此次的入圍,我很高興。這說明諾貝爾文學獎的評委比以前開放,開始重視高層次的純文學。」
  •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即將公布,這些諾獎小知識你了解嗎?
    北京時間10月8日19時(瑞典當地時間13時),瑞典文學院將宣布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每一年諾貝爾文學獎都會受到全世界的極大關注,但關於諾獎你真的了解嗎?複選後,評委會會在5月底提出一份5人的「決選名單」,第三次報文學院審批。進入暑期,決選開始,全體院士的暑期作業就是閱讀5名候選人的作品,並分別寫出自己的推薦報告。9月中旬復會,進行討論、評議和表決。當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公布一般在10月份的第一個星期四。最遲不超過10月15號。授獎大典將於12月10號的「諾貝爾日」,在斯德哥爾摩音樂廳舉行,瑞典國王親自頒獎。
  • 美國女詩人路易絲·格魯克獲得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
    美國女詩人路易絲·格魯克獲得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 時間:2020-10-08 21:42:16
  • 舒乙披露:1968年諾貝爾文學獎幾乎被老捨得到
    中新網北京8月1日消息:最近,中國作家與諾貝爾文學獎提名問題被炒得沸沸揚揚,而「一九六八年諾貝爾文學獎幾乎被老捨得到」這一事實,長期以來卻鮮為人知。  據今天的香港商報報導,前天,在中國現代文學館舉行的文學講座上,老舍先生的兒子、中國現代文學館副館長舒乙向外界披露了這一事實內幕。
  •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露易絲·格麗克:用樸素的美使個人的存在...
    成博 四川在線記者 肖姍姍瑞典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10月8日下午1點,瑞典文學院宣布,將2020年度諾貝爾文學獎頒給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Louise Glück)。露易絲·格麗克資料顯示,露易絲·格麗克於1943年生於一個匈牙利裔猶太人家庭,離開高中後曾進入莎拉勞倫斯學院、哥倫比亞大學,但均未畢業。
  • 她給世界帶來詩意的聲音,2020諾貝爾文學獎揭曉:露易絲·格麗克
    早在幾個月前,瑞典方面就已經公布,由於疫情的緣故,今年的諾貝爾頒獎將不會在線下舉辦發布會,而改為線上直播,就在當地時間10月8日,瑞典文學院宣布,美國女詩人露易絲·格麗克(Louise Glück)獲得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
  •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 美國女詩人格呂克獲此殊榮
    諾貝爾文學獎於8日晚間7時公布,由美國詩人露易絲·格呂克(Louise Gluck)獲桂冠殊榮,讚譽她的作品「正確無誤的傳達普世個人存在之素樸之美」。 瑞典文學院常任秘書馬茨·馬爾姆當天在斯德哥爾摩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揭曉獲獎者時說,格呂克用她「帶有樸素美的、清晰的詩意聲音,令個人的存在普世化」。
  • 詩人露易絲·格麗克獲諾貝爾文學獎,多年陪跑的村上春樹還有希望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師文靜10月8日晚19時,瑞典學院公布2020年度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獲獎作家是美國桂冠詩人露易絲·格麗克。露易絲·格麗克(Louise Glück,1943— ),美國桂冠詩人,生於一個匈牙利裔猶太人家庭,1968年出版處女詩集《頭生子》,至今著有十二本詩集和一本詩隨筆集,遍獲各種詩歌獎項,包括普立茲獎、國家圖書獎、全國書評界獎、美國詩人學院華萊士·斯蒂文斯獎、波林根獎等。
  • 麥芒談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紐斯塔特國際文學獎及普遍性
    【編者按】:10月8日,瑞典學院將2020年度諾貝爾文學獎頒給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對于格麗克獲獎是否實至名歸,評論者有著不同的觀點。在詩人麥芒看來,格麗克是一個真摯誠實用心的詩人,但瑞典文學院為格麗克寫的授獎理由中強調的「使得個人存在具有普遍性」無法令人信服。
  • 諾貝爾文學獎:美國女詩人格盧克摘下桂冠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在10月8日正式揭曉,77歲的著名美國詩人格盧克(Louise Gluck)摘下本屆桂冠。這是自1996年以來,第二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女性。瑞典學院給予她的評價,是「正確無誤地傳達,普世存在的樸素無華之美」。
  • 諾貝爾文學獎醜聞將搬上銀幕
    北歐電影工作者將把調查「文化人」醜聞的暢銷書改編為故事片,幾乎摧毀瑞典學院和諾貝爾文學獎的激烈內鬥也將罕有地在大銀幕上得到再現。    中華讀書報今年1月15日曾以《文化人、諾貝爾獎和性醜聞:〈俱樂部〉成為瑞典全國暢銷書》為題刊文(右圖),介紹了此書。    2017年11月21日,古斯塔夫松在《每日新聞報》刊出調查報導,以十八位受苦婦女的證詞,有力地指控某著名「文化人」在1996年到2017年間對她們多次性騷擾,亦曾借瑞典學院位於巴黎的公寓實施強姦。
  •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彼得·漢德克3年前曾來中國 自稱「寫作門外漢」
    漢德克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 實習生 張諶北京時間10月10日晚上七點,瑞典學院公布了最新兩屆(2018、2019)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名單: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是波蘭作家奧爾加.託卡爾丘克,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是奧地利作家彼得.漢德克。
  •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美國女詩人格麗克獲獎
    (觀察者網 訊)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消息,中歐夏季時間10月8日下午1時,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美國女詩人露易絲·格麗克(Louise Glück),獲獎理由是「因為她那無可辯駁的詩意般的聲音,用樸素的美使個人的存在變得普遍」。
  • 鮑勃·迪倫後,諾貝爾文學獎再次頒給了美國詩人
    北京時間今晚7點,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準時頒發,獲獎者是美國當代女詩人露易絲·格麗克(Louise Glück)。這是在鮑勃·迪倫之後,時隔4年諾貝爾文學獎再次頒給了一名美國詩人。「如諾貝爾文學獎對她的頒獎詞,「她那無可辯駁的詩意的聲音,通過樸素的美讓個體的存在具有普遍性(for her unmistakable poetic voice that with austere beauty makes individual existence universal)。」
  • 諾貝爾文學獎評委稱中國人不應翻譯本國作品
    滿頭白髮,白得沒有一根雜質,精神矍爍,步履矯健;在厚厚的玻璃鏡片後,有一雙睿智而含笑的眼睛。他有著北歐人的身材和長相,卻能說一口流利的漢語,甚至包括四川方言。他就是瑞典學院院士、諾貝爾文學獎評委馬悅然(Goran Malmqvist)教授。
  •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
    露易絲·格麗克1943年生於一個匈牙利裔猶太人家庭,離開高中後曾進入莎拉勞倫斯學院、哥倫比亞大學,但均未畢業。17歲因厭食症輟學,開始為期七年的心理分析治療,隨後在哥倫比亞大學詩歌小組學習。1975年開始在多所大學講授詩歌創作。1968年出版處女詩集《頭生子》,至今著有十餘本詩集和一本詩隨筆集。曾獲普立茲獎、全國書評界獎、美國詩人學院華萊士·斯蒂文斯獎、波林根獎等各種詩歌獎項。
  • 貝克特:我對成功的故事沒有興趣,我只對失敗感興趣
    貝克特憑《等待戈多》一舉成名,於1969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以荒誕派戲劇大師之名立世。但除此之外,我們還知道什麼呢?當我試圖梳理下貝克特的生平時,驀然發現可以仰賴的中文資料著實不多。這裡,除了國內翻譯的相對滯後外,更為關鍵的是貝克特本人對公眾窺探欲的拒絕。